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二十二章 惊爆真州城(下)

颠覆晚金 第二十二章 惊爆真州城(下)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10:33 来源:笔趣阁

汇报战败的使者花了两天时间赶到临安,但是在城外就惊愕的合不上嘴,临安城外火光冲天,烟雾弥漫,空气都呛人,远远的就能听到人喊马嘶的声音。

大火向南推进,几乎要烧到史弥远的宅邸,九庙也在威胁之中,所谓九庙,祭祀的乃是皇帝的七代先祖,在传统的家天下当中,是国家祭祀的重中之重。

面对眼下这个棘手的局面,王斌、彭辂、冯榯考虑了一下,选择了集中三衙的所有兵力抢救史弥远家的宅邸,至于九庙能救就救,不能就算了。

他们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多少想到了前几天史弥远遇刺时大发脾气。

毕竟是人多力量大,三衙们几乎是用老命在史弥远家与火灾地带之间啃出了一条深沟,总算是隔断了汹汹火势,连续几天的时间内,不断有人出入史家宅邸,打来湖水浇湿墙壁和屋顶,防止火苗进入。

至于天子九庙,则很不幸的成为了这场大火最大的牺牲品,冲天烈焰可不管你是哪朝皇帝,一个个全都化成飞灰。

直到第五天清晨,火势才算熄灭,同样也是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九庙被烧毁了,而三衙军马力保的是史弥远的宅邸。

郑昭先虽然知道自己已经受到了三衙军兵的监视,但依旧不顾下人的阻拦,要亲自去查看,六旬老人在侍者的搀扶下赶到九庙那里,只见一片瓦砾。太祖赵匡胤皇帝以下历朝先帝的御容、皇帝陛下七代先祖的家庙全变成了焦炭。

郑昭先一下子跪倒在泥土里,不禁老泪纵横。

等到中午的时候,围观之人越来越多,大家惊愕不止,指指点点,又惊又怒,没想到史弥远权势熏天已经到了这等地步,三衙军马么宁要抢救他的家宅,也不能保卫皇帝的九庙。

这是什么行为?这是史弥远把皇帝按在地上踩脸,相当于是挖了赵扩祖宗十八代的祖坟,是把大宋的尊严扔到地上反复殴打。

打得是皇帝的脸,也是三宫、六军、百官、万姓的脸!他史弥远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皇帝的臣属?

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一片瓦砾之中,不断响出悲泣之声,所有人忍不住痛哭流涕。

“殿前将军猛如虎,救得汾阳令公府。祖宗神灵飞上天,可怜九庙成焦土。”一名身穿青衫的官吏在废墟面前跪倒痛哭,周围的人无不咬牙切齿,殿前将军猛如虎这句话也随即流传开来。

史弥远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他是有意的留在家中,为三衙管军们增加压力,又是一个愉快的早晨,而且烟火味儿少了很多,看样子在他的极力施压下,这帮人的救火效率终于略有提升,估计要不了多久大火就可以熄灭了。

所以直到中午的时候,史弥远才知道为了救自己的家宅,王斌三人放弃了九庙。当时愣了半晌,就连衣冠也来不及换,急忙带人前去查看,等看到一片废墟的九庙时,史弥远整个人都像泄了劲儿一样,几乎瘫倒在侍者的怀中。

冷汗不断地留下来,史弥远指着眼前的废墟,但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只是一个劲儿哆嗦。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时史弥远还沉浸在巨大的惊慌之中时,面前却出现了内侍司人的服色,旗帜张开,玉辂见来,赵扩居然亲自来查看了。

人群很自然的分开道路,所有人都立刻下拜,史弥远两股战战,抢到众人面前,有生之年从来没有跪的这样快,磕头这样深,几乎是动也不敢动。

不能看到皇帝的面容,只能看到尊贵的御足在自己面前停住了,似乎是正在观看九庙的情况,史弥远脸上汗水连连,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官家良久都没有说话,所有的人也都屏气凝神,片刻之后,皇帝重新登上玉辂,起驾返宫。

史弥远失魂落魄的站起来,一切都不可挽回了。

当天下午,他立刻召集三衙管军诸将和自己手下的人,对着王斌三人一顿狂骂,堂堂宰辅不顾体面,声嘶力竭的责问王斌等人为何不先救九庙。

“我,我等以为史相公更重要……”三人唯唯诺诺,他们的位置不取决于赵扩,但取决于史弥远。

“嘿嘿嘿”史弥远怒极反笑,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滑稽透了。

事不宜迟,即刻以最猖獗的姿态全力咬住郑昭先,争取在一两天之内就将他革职查办。

薛极不惜收买要挟郑昭先的学生出面攻击老师,一日之内人人自危,朝堂之上纷乱如麻,哪怕是稍有良知的人也被史弥远眼下的举动所惊呆了,纷纷站到他的对立面上。

并不是没有拼死一搏的机会,只要打掉郑昭先和曾从龙两人,他的对手就没有主心骨了,反正自己现在在皇帝面前的印象已经不可能再差了,那么就干脆放心大胆的干吧。

郑昭先气涌如山,准备回敬,而偏偏在此时,曾从龙弟却不管不顾的公然拜访郑昭先。

“此时就应该激流勇退,姑待之。”他如此对郑昭先说。

姑待之,这句话郑昭先很熟悉,而在这句话之前的那一句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郑昭先立刻明白了,此时不能让史弥远逮着个机会办出案子来,于是他即刻向朝堂请辞,称病闭门不出,而赵扩痛快的批准,这让史弥远有些惊慌,他还没使劲,对手就倒下了,这样所有人又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

连续几日,史弥远沉醉于召集诸位官员军将到自己的府邸研究军情,然而形势已经一天乱似一天。刚刚派往建康的三路新军极度不满,尤其是福建左翼军,郑昭先和曾从龙都是福建人,而朱熹开创的理学门派又被称之为闽学,当地人深受朱老夫子的教导,以此为荣,对于史弥远也从感激变成了厌恶。

此时高俊并没有听到有关临安的传闻,反而倒是得到了海州的消息,赵昉率领船队已经抵达了海州,上面满载着62万担粮食,这次的成果超乎大家的想象。

根据地内也有军情传来,李全的败兵进入高俊的控制区后,就被民兵抓的抓、杀的杀,基本上剿灭一空,而李泉本人则率领自己的亲信居然跑到了**的控制区。

不过就像是袁谭兄弟逃到公孙度那里一样,李全刚到**那里,双方立刻就爆发出暗杀和内讧,李全带伤,率领极少数亲信逃离**的军营,向北投奔蒙古去了。

北方的形势似乎要有变化,所以这面必须抓紧,高俊看着眼前的真州城,露出了一丝复杂的表情。

之前花费巨大精力所建立的工事,并不是作为攻城的据点,但是在这座营寨下面,却已经挖出了长长的地道。

地道的终点,已经非常靠近真州城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