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

颠覆晚金 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10:33 来源:笔趣阁

杨妙真脸上似乎还带着洁白的月光,仿佛一个巨大、美丽、威武的天使瓦尔瓦拉一般冲入敌军,而丑恶的蒙古人在她身边纷纷溃散消亡。

太平军鼓噪起来,向两边发动进攻。拥挤在山谷之间的敌人丝毫不是对手,除了少部分人逃走之外,剩下的都横尸山间,仔细看了这些人的发式,都是真正的蒙古人。

然而这个时候,杨妙真却微微弯下腰来,大家才发觉她之前受伤了——从会战开始,这个女子单枪匹马的往来杀戮,一路突围至此,枪下亡魂不下百人,但是也中了两箭。几名军兵赶紧将训练参军扶下马来,杨妙真伤的不轻,看到大军在此,精神一松,几近昏迷,还在喃喃的说:“让军医别用止血粉,会留疤的。”

“郎君,我来的方向那边,还有不少弟兄们被困着呢。”几名军兵架着杨妙真去休息,而她还在给高俊指的方向:“敌军大约120余骑。”

刚刚汇合的军马又折返向南,驱逐这120多名骑兵,军兵在山路上鱼贯前行,尽可能的压低声音,从背后靠近对方之后,用强弓劲弩突然射击,一口气打散了敌军,解救了这一路被困的弟兄。

连续两次袭击成功,军兵们的斗志恢复了不少,被解救的军兵们更是兴高采烈。

此时的营部里面一刻也不放松,高俊和所有的参军典史忙忙碌碌的计算着目前还拥有的粮草军器,并且开始绘制道路地图,探讨下一步的进军计划,正如高俊之前所说的,一定不能失掉信心,但凡有一丝希望,就要尽可能的挽救弟兄们。

和高俊潘正相比,孙庭受到了关注略微少一些,他战退敌军,退到了略靠西北处的山头上,并在这里汇合了不少败兵,总人数达到两千余人。

突围几乎是不可能的,蒙古骑兵很快就找到了这里,他们知道山上有敌军,但不知道具体人数,因而也不敢轻易进攻,只是在山谷间设置岗哨巡逻,准备将孙庭等人困死在山上。

留守只是死路一条,趁着敌军还没有调集大股人马过来,孙庭决定突围,他有一项比高俊和潘正的优势,在他的部队里有不少本地人,比较熟悉这一边的山路。

在布置突围计划的时候,张大春被授予了一项比较艰难的任务,现如今他已经是指挥兼营副统制了,与孙庭搭班子,让他执行这样的任务,孙庭也经过考虑。

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带着一个都的兵力,在孙庭所率领的真正的主力部队以南数里处与主力部队一道突围,借以吸引敌军的注意力,迷惑蒙古人。

这几乎是一项必死的任务,孙庭考虑的是,张大春级别够高,能够压的住士兵,而且,他和鲍员外的女儿结婚后,妻子已经有了身孕,也许能生下一个男孩,这样的话大春就不会绝后了。

张大春面色如常的接受了命令,并且立刻去检阅自己要带的兵马,那个军使叫做袁胜,全都还剩下31名军兵,小伙子们个个高大挺拔,听说有一位副统制来带领自己后更是喜不自胜,都在张大春面前努力的挺直腰杆,让自己显得魁梧一些。

这是一群好小伙子,张大春挨个的检阅了他们,并且让他们不要紧张。

孙庭的军马突然从山上冲了下来,蒙古人没有预料到这座小小的山包上居然藏了这么多人,惊讶之下很快溃散。孙庭与张大春作了个简短的告别,两个人即刻分兵,张大春率领少数量人马登上了郁郁葱葱的南山,而孙婷则率领主力部队卷旗卸甲,从北岭悄悄穿过。

在他们以南数里处,蒙古军将们得到了发现太平军大部队的消息,骑兵正在向这边赶来。

在高俊略微以东数里处的山道上,三名契丹骑手正茫然不知所措的看着周围,他们中间护送着一辆轻便的马车。

这大概是耶律齐人生最刺激的夜晚之一,先是被太平军俘虏,但随即太平军又打了大败仗,他们被败军裹挟至此,身边只剩下了十几名太平军,却偏偏撞上了蒙古人。

契丹人对狂傲的蒙古人没什么好感,而对俘虏了自己的太平军也不假辞色,因而他们选择了在旁边中立,胜利的人可以将耶律齐郡主带走。

实际情形让人啼笑皆非,太平军与蒙古骑兵,战了个平手,双方互相杀伤死伤殆尽,居然没有一个活人。

所有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耶律齐的目光扫视众人,她清楚,绝大部分契丹人其实并不愿意投降蒙古,他们还希望恢复旧日的大辽帝国。更不希望自己做什么蒙古人的郡主,而是堂堂大辽皇帝耶律留哥的亲妹妹,响当当的辽国长公主。

关于这一切,她都十分清楚,但是,她更明白哥哥为何要选择投靠蒙古,属于契丹人的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但可以选择投靠一个真正有力的势力,继而使契丹人在未来获利。正因为如此,耶律留哥才会不顾部下的劝阻,毅然去掉帝号,觐见铁木真。

此时自己怎么能为这样的事拖后腿呢?如果自己去太平军那里,一旦让铁木真知道,该如何看待契丹人的忠诚?千千万万的族人还在辽东,在铁木真的控制之下,这不是可以犹豫的时候。

“我们想办法往西走,去寻找蒙古人。”这是耶律齐最后的命令,骑手们露出了或是欣慰或是不甘的表情,立刻套好马车,继续前进。

相比于高俊的前线苦战,潘正的压力立刻就轻松了许多,在泰安州以北的各处,他迅速树立起旗帜,开始收纳流亡军兵,当地的山民也和太平军相处融洽,这里也属于根据地的一部分,当地山民对太平军印象极好,还有不少人参过军,听说高郎君在泰西打了败仗,山民们商量着还要将泰山上的道士和尚请下来,做个法事。

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潘正在短短一天的工夫内重新集结了一千五百多人。陈秉彝厥功至伟,在混乱时刻,他护住了所有的典籍文册,在几名军兵的保护下一路逃到这里,使得太平军的重要文献得以保存。

在高高低低的山路上起伏不定,与蒙古军相周旋,不断的解救被困军兵,让蒙古追兵逐渐感到力不从心的高俊并不知道这些,如果清楚的话,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各方面的情报逐渐汇集到铁木真这里,追兵们成绩不佳,虽然也歼灭了不少太平军,但敌军逐渐形成了有组织的抵抗,很显然,太平军在被击溃之后又复活了。

“不要管在山里面的高俊了,他在山中走得不快,我们想办法绕过它,去袭击胶东各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