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七章 铸炉(上)

颠覆晚金 第七章 铸炉(上)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10:33 来源:笔趣阁

商人们还听不到何志也可怕的预言,此时绝大部分商人都已经对根据地作出了妥协,同意按照契约制来建立纺织厂,选址工作已经做好,资金也已经就位,各项措施都在进行当中。

代表根据地机关出资,并且实施管理的自然是流泉院和郑迎,他们想办法凑了几名有相关经验的工作人员过来,与商人们派遣的工商管理人员一起管理这家纺织厂,并对其实施监控。

由于纺织厂的规模很大,因而可以采用不少省时省力的超大型设备——虽然从21世纪的角度来看,连乡镇企业都比这个气派——根据估算,每天所产的布匹应该在6000反左右。

流泉院为了这件事就几乎派出了所有人手,因此,当高俊向何志也要求派遣流泉院的工作人员,帮助他铸造第一批钱币的时候,郑迎只能亲自出马。

按照年初时孔元政的规划,今年根据地是不铸币的,但是才打了这么几场仗,需要稳定人心,对军兵进行一定的考察,也是为了给明年铸币提供技术积累,高俊还是开始布置铸钱的工作。

按照高俊的要求,这次铸钱主要是给军兵的赏钱,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实验根据地目前的铸造工艺,所以要力求精美,批量化生产,保证良品率。

总而言之,就是把根据地现在有的没的都给爷用上,让爷看看根据地现在究竟能把钱造成什么样。郑迎很快就领会了高俊的意图,因而让其他工作暂时靠边,挑选了一批精兵强将过来。

按照六条政纲所说的要求,高俊亲自规划,根据地要铸造银币。

这一点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不少人年轻的时候还是见过铜钱的,但是自从战事起来,从前越发少见,就算是有大部分人也都用于窖藏,极少使用。

因而高俊确立了一步到位的原则,从现在开始打下银本位的基础,铸造合适的银币,并且以后以银为本位发行纸币。

原材料是不用担心的,在几次战斗中都有所缴获,现在高俊所持有的银多达600斤。

但是铸币所要使用的工具和工匠则让人头痛,小炉匠不少,但是从来都没有干过这样的活,对于铸钱都是两眼一抹黑。

正当高俊已经做好了花点冤枉钱,进行积极试错时,却在战俘营那里得到了好消息:通过筛查,发现战俘里面有曾经始宝丰监的工匠。

金朝是在建国近五十年之后才开始铸钱的。正隆三年,海陵王在中都设立宝源、宝丰监,在京兆府设立利用监铸钱。后来金世宗又在河东加了两个铸钱监,但是不久后又撤销,宝丰监还是金朝铸钱最久的单位之一。

根据高俊的了解,由于铜料不足,铸造出来的铜钱始终数量不够,一直无法满足市场流通的需求,在此时期,社会交易依旧主要依靠交钞。

事实上,金代铜钱在工艺上是水平较高的,只是成本过高,得知手下居然俘虏了能够铸钱的工匠,高俊也不由得连声大呼:“真是天助我也。”

有了工匠,并且在工匠的指导下搭建了合适的铸银炉,下一步就该探讨具体的铸造方案了。

在工作中,郑迎等人感觉到了高俊的特殊习惯,他从不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决策,而是在关键领域都要依赖相应的人才。在铸币问题上,就把工匠全都叫到自己身边,共同讨论,询问可行性方案,听他们介绍铸造银币的基本原理。

这种在专业领域上依靠专业人才的工作作风,后来深深的影响到整个根据地工商业系统。

我国古代多用铜钱,由于铜价较低,因而铜钱极少单独使用,大多成串,再加上有加工的需求,所以一般使用外圆内方的形状。但是银币与之不同,作为贵金属,银币经常单枚使用,所以只需铸造小小的圆形硬币就可以,内部不用打孔。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高俊却持反对意见,尽管铸造内孔会略微增大成本,但高俊依旧建议,在银币上使用类似于铜钱的形状,同样实行外圆内方。

工人们虽然不解其意,但是既然高俊坚持这么做,这也不算是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

对于高俊来说,圆圆的小硬币未免太不中国风了一些,尽管要铸造银币,但他依旧希望使用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钱币样式。

最后定下这次犒赏军兵的银币规格,类似于小平钱,里面有方孔,在上面铸造“天王酬功”四字,背面有花阑图形。

而铸钱原料也经过了几轮调整,最后确定是92%的银和8%的锡。

铸钱工匠们很快就造了几个试用的钱范,浇铸了二十多个样品,终于确立了银币的规格,最后定下的银币周长为7.62分,相当于2.41厘米,而重量则刚好控制在5克。

新出的样品外形精美,字迹清晰可见,表面看上去整洁光滑,让高俊爱不释手。

但是在铸造方法上,还是有不小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是使用范铸法还是翻砂法。

范铸法算是老工艺了,从商周时期铸造青铜器就开始使用,技巧相当成熟,但是目前来看,效率要低一些,而翻砂法则是在唐代的时候才出现,利用沙箱进行铸造,一次可进行一箱。

但是工匠们也有疑虑,因为翻砂法的工艺品质实在不大好保证,宋钱质量低劣,也和过于赶工期,翻砂法使用不当有关。

这批钱有着特别的纪念意义,如果使用翻砂法,结果把钱铸坏了,那可不大妙,这几位还都是俘虏之身,要为自己的项上人头考虑。

但是在深入了解之后,高俊最后还是敲定了翻砂法,以后是要大量铸钱的,应该使用这类方法,工艺可以改进,不用怕失败,反正银子就在这里,跑不了。

既然高郎君这么有信心,工匠们也就不再为难,开始动手制作翻砂法的目前,与此同时,玄空法师已经重新改造了高炉。

当高俊看到新的铸银炉的时候,不由得感叹现在自己已经看不懂炉子的构造了,而玄空法师对自己的新作品显然非常满意,向高俊介绍新高炉的改进方法。

“说起来,这些改进还是源于郎君,郎君写的那些课本,我也略微看了一些,有关燃烧的说法倒是有趣。如此说来,高炉的风箱乃是要为炉内增添氧气,使得燃烧更旺。”

“确实如此。”

“这次改造主要在路口这边的导热管,郎君请看,以往的高炉排出去的热气是废气,而风箱进来的是冷气,因而对高炉的温度也略有影响。我以前就曾想用排出去的热气导回炉中,使之更加灼热,但是炉火却往往变小。这次我们用排出去的热气来加热风箱的管道,进入炉中的空气本身就已经极为灼热,因而高炉就更炙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