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九章 北院(上)

颠覆晚金 第九章 北院(上)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10:33 来源:笔趣阁

“你是潘正手下的什将,我记得你外号叫盖着天。”

“卑职盖从文,见过宣帅。”这个大汉费劲的弯下腰,给高俊行礼,然后就毕恭毕敬的掏出书信交给高俊:“这是潘统制让我交过来的

潘正率军渡过大河之后,受到了蒙古纲的热情接待在酒宴上,言语之间似乎有些拉拢的意思,按照事先就商量好的手段,潘正对此表现得不冷不热,略带矜持。

蒙古纲并没有因此而失望,而是客客气气的将潘正礼送出境,而潘正随即沿河南路行进,在十数日之后抵达了开封。

在开封,亲自接待潘正的是新的皇太子,完颜守绪。

对于这个手刃胡沙虎的太子,潘正很有印象,他也听高俊说过,此人算是个有些长远见识的人物。

除此之外,潘正也见到了其他几位朝廷重臣,包括参知政事张行信、礼部尚书杨云翼等人,对朝廷近些日子来的情况有了些许了解。不过最大的消息来源还是一直在开封活动的李朱罗,和她见面商谈的事情,反正写的不多,但是有关朝廷的情报,相当一部分都写明了是李朱罗提供的。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朝堂上争议最大的人物却是已经年老的宰相高汝砺,按照金代常例,高汝砺已经到了请求致仕的年龄,然而其人却与术虎高琪联系紧密,在排挤异端,就在前不久,主虎高琪做主,高汝砺动手脚,将学士完颜伯嘉一脚踢到了太原那边。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早在刚刚商议南迁的时候,主虎高琪就是用类似的办法按住了完颜承晖,之后又想办法弄死抹捻尽忠,之后又以陕西军情紧急为由,将河南路转运使王扩赶到陕西。

现如今,高琪在皇帝身边掌管机要,而高汝砺掌管利权,两个人沆瀣一气把持大权,谁敢反对他们,就被发配去河北,朝堂上的臣子皆为一空。

当然,反对高琪的人也不是没有,而且大部分都是高俊的老熟人,为首的就是张行信。

张行简、张行信兄弟对宣宗有拥立之功,自然不比于其他诸人,高琪也始终没敢动他们俩,张行简已经去世,但张行信又入尚书省,并且本着处处跟高琪唱反调的精神,在开封继续大演纸牌屋。

“这是越来越走下坡路了,朝堂上果真无人。孙铎前年去世,朝廷无规措之臣,张炜亦死,朝廷无理财之臣,张行简故,朝廷无文学之臣,任天宠、高霖、斡勒松先后故去,朝廷更加没有可任用之才。”

高俊不由得摇头叹息,根据潘正来报的消息,当年对高俊有提携之恩的张翰最近也重病在床,恐怕不久于人世。

“朝上并非没有人才,而是贤才不得见用,高琪、高汝砺二人乱政,对有才之士横加贬谪。有忠直能干之才,此二人就在完颜珣面前佯为称赞,鼓动把他们派去河北死地。贤能之士驱逐四方,朝廷的乱局一时半会儿算是难以改变了。”

而另一个消息则是朝廷正在准备实施辟举法,在仅有的控制区内重新选拔县令。

辟举法并不是第一次实施了,早在刚刚南迁的时候,河北一片混乱,守土官长都想早些离开是非之地,因而不惜以贬官的方式调任河南。

因而朝廷严令所有的河北官员都必须到任期满,期间就算有立功,也只是加以遥领,给予钱财,绝不轻易升任别处。

随后,开封朝廷在这个的基础上,不断的灵活调整州县主官的任免方式,到了现在,辟举法已经逐渐成型,以政绩来考核官员的真实才干,然后加以任用,在这之中,县令的选举为重中之重。

而在这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单位则是司农寺,早在金朝初期就成立了劝农使司,后来并入三司,但是金宣宗南迁开封之后,又解散三司,成立司农寺。

劝农使司最早的职责确实是劝力农桑,兼掌管风土人情,但是到司农寺时期,后者的重要性却远远超过前者,成了信访监察单位。

新的辟举法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至少在宣宗时期,县令的选人方面还是相当值得称道的。不过高俊不无恶意的想:与其说是完颜珣有识人之明,倒不如说是地盘大大萎缩,仅有河南一路之地,地方上有消息,中央更容易得知了。

高俊看这封信的时候,潘正已经率领军队离开了开封,完颜珣对于潘正听从命令的调动,表示出了很高的赞赏态度,将他的军号改名为永昌军,并下令河南路转运使备船,让潘正的人坐船到虢州,在那里徒步过潼关,进入陕西。

朝堂上尔虞我诈固然从不停歇,但是也真的不敢放松,胥鼎进入陕西建立行省,而王扩作为转运使供给军需,完颜合达等人提控陕西各处的布防,潘正也是其中的一环节,主要负责临洮方面。

而在山东这边,据说又要派遣一位大员提控各位公爵之间的关系,调解矛盾,监督他们尽力作战。

潘正还带来一个消息:再过几天,将会有一个年纪青青的士子匆匆赶来根据地,他对这里好奇的很。

高俊追问之下,才得知此人就是曾经在邸报上发表过文章的傅起。

此次潘正去开封,也拜访了此人,他刚好因为丁忧暂时归家,一番交谈之后,傅起立刻决定前来山东看看。

“丁忧的时候出门远游,这可是人伦大忌,此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前来,对咱们根据地还真是大有期望。”高俊想到这里,觉得还是很有必要见见此人的。

高俊当即给潘正写了回信,让盖从文带回去。也就是五六天后,一个穿着青布长衫,右手倒夹着一把油纸伞,身材高大的年轻人踏上了山东的土地。

他首先拜访的是目前已经担任礼政府代主席的元好问。

此时的元好问已经不是那个在登封乡下埋头苦读的书生了,恰恰相反,此时他手下有几十号人要管,上百千人每日听从他的命令调遣,整个山东的文化教育和新闻宣传都要在他的指挥下行动,礼政府是六政府之首,而元好问虽然只是个代主席,但是地位丝毫不低于其他主席。

众所周知,元裕之乃是当世才子,现如今,这个代主席也不过是入伙太晚而已,半年之内是必然扶正的。

大概也正因为如此,当傅起见到元好问的时候,一时间简直不敢相认,这个不到三十岁的人如今担负了如此重大的责任,已经在脸上显示出了精明强干、一言九鼎的气质,和当年那个温和亲厚的元好问相比,真是判若两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