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十一章 下台阶二将盟河北,上期货高俊探江南(上)

摩擦已经进行不下去了,蒙古纲此时也要去想脱身的办法。正当此时,最好的台阶到来了:完颜珣再一次的要求双方停火,并且派出大员前来调查:新任的礼部尚书杨云翼赶往归德府劝说双方,调解矛盾,要求二人同心戮力精诚合作,继续为抗蒙事业发光发热。

对于这位杨云翼,高俊之前的了解不算多,但是元好问却在高俊面前对这位大才子推崇备至,说他和自己的座师赵秉文一样,是本朝文人当中不可多得的文坛盟主一样的人物。

对于这样一个在朝野久负盛名的人物,高俊也不敢怠慢,不说是取意逢迎,但也十分配合,有什么说什么,事情的来龙去脉很清楚了,双方也互相给了台阶,都声称此事是误会。

在杨云翼的监督之下,蒙古纲将扣留数日的船舶全部继续发放东面。两人在黄河北岸举行会盟,向朝廷承认错误,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同室操戈,一定同心戮力,抗蒙杀敌。

突袭部队的战士回来之后受到了英雄的欢迎,并且得到了大量的奖励,丛方印也得到了首长们的接见。高俊半含歉意的对他表示,本来是应该在给该旗再一个荣誉称号的,但考虑到现在刚刚和蒙古纲和谈,不宜再有太过刺激性的动作,所以,不再授予荣誉称号。

“你放心,雪夜袭宋州这个荣誉称号,早晚有一天还是要给你们补上的。”不知道是不是太高兴了,高俊居然把心里面的大实话都露了出来。

丛方印很激动,但是也有些难为情的把渡河以来的不少实际困难告诉了高俊,由于大家都没想到之前的极端降温,所以士兵的军服不够厚,一路上冻死冻伤很多。尤其是还出现了逃兵现象,这让人感到非常难堪,现在也不知道那个逃亡的承局李艮究竟是投降了蒙古纲,还是跑回了自己的老家。

高俊清完之后短暂的沉默了一下,但随即笑了笑:“这也没什么,不可能没有逃兵的,人心隔肚皮嘛。”

“要不要把这当做是一个反面典型,把它办成铁案。我看,这种事情有宣讲的必要,像李艮这样深受根据地深厚恩德的人,居然还敢逃亡,应该给予他们家最严厉的处罚。”刑政府主席张成武劝高俊:“一个人做出这样叛逆的行为,不可能不受家庭的影响,我去调查调查他的背景,看看能不能揪出一些其他问题。”

在座的人纷纷附和,高俊确实也动了心思,严惩叛徒,这是必要的,不过像这样的逃亡士兵,究竟要不要祸及其家属?高俊也不能不反复考虑。

“还是按老规矩办,撤销一切军兵的荣誉待遇,至于家人,如果没有明显的违法行为,还是不要深究,也不当做负面典型宣传了。”高俊最终还是做了这个决定。

尽管是金军内讧取得的胜利,但根据地还是好生庆祝了一番,被克扣的物资也很快运回了根据地内,沂州的煤矿,又红红火火的开工了。

从工政府的报告来看,等到明年开春农忙时节再次到来之前,整个煤矿需要3000名正式工人,而相应的其他非农业岗位也能提供超过1000个。这还没计算将煤运送到各地的运输产业,如果全都办起来的话,能为相当数量的根据地农民提供冬季的额外收入。

而且,煤炭的使用也大大缓解了根据地木材不足的窘迫情况,只是沂州开采的煤炭品相也不算上佳,用来炼铁的话,质量还是远不如广东佛山铁。

好钢用在刀刃上,根据地的出产的铁用来制作骨朵、农具、以及盔甲等不太重要的部分,而佛山铁则用来制作带刃兵器。只不过,农政府等单位的人又来找过高俊和何志也几次,原因是根据地的铁料又出现了不足,也不知道军队要搞什么东西,划走了许多铜铁原料。

“我知道,这件事是我和何先生要办的,具体用途很快你们也会知道。现如今根据地的铁量不足,你们自己想办法克服一下,这次用铁,大概到明年还会迎来一个新高峰。

一听这个,各位办事人员也无言以对,只能转而去求工政府的吴广亭,希望他再挤出一点铁来,而吴广亭这面也叫苦连天,只能按照高俊的意思,大规模的扩大了铸铁的规模。

十一月中旬的时候,高俊又去了一次沂州,来看煤矿的开工情况,现场的情形十分振奋人心。原本的地基打好之后,针对新的任务,工作人员们不怕艰险,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使用了最新设计的连体选矿。而铸铁厂的高炉也进行了重新修整,大大提高了产能,和原本在图纸上的那家工厂完全不一样了,增加了许多临时性的车间厂房。

煤矿非常辛苦,而且也很危险,但是在这里工作的薪水确实够高,再加上提留款被免除,大家的生活条件都有了质的飞跃,因此个个感恩戴德。

根据地的工厂已经连续37个工作日产能超过预先计划。工人们还有新的口号,准备在今年春节前最后一个月内,实现产能翻倍。

“你们只有这么少的机械,能够按时实现产能翻倍吗?”高俊有些惊讶,也有点怀疑,毕竟钢铁这东西不比寻常,靠手搓可搓不出来,就算是有精神原子弹,还要依靠技术设备。

“我们正在想办法,最高效的利用各种器械,只要使用得当,减少器械的空置率,我们能够按时实现增产目标。”

“那可就太好了,根据地现在缺少的就是煤和铁,你们要是能够做到在一个月内增产一倍,我来喝你们的庆功酒!”高俊大笔一挥,设置了按时增产的奖金,根据地缺少的是各项物资,至于钱,捂着也不能生崽,倒不如发下去,既鼓励了消费,又提高了生产热情。

随后,高俊又前往莱州南部,就在前不久,山东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第一艘日本商船正式进入青岛港。

这是鹤屋平三带来的日本商队,他们把从根据地得到的皮革陶器卖了个好价钱。这次他们满载着日本产的硫磺和各类山野药材而来,居然还有人参。

山野药材由民间商人自行收购,高俊感兴趣的是硫磺,这批日本产的火药原料确实解了一时的燃眉之急,高俊痛快的付了一笔在日本人看来十分丰厚的价钱。

而根据地的其他商人们也早就准备好了,他们准备了大量的廉价陶瓷器和皮革制品,日本人的眼珠子滴溜溜的转,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回去卖。

不久,南宋方面的走私船队也过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