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十三章 大练兵高俊卫山东,短言语潘正说西夏(上)

出于这个考虑,高俊向大家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今年冬季暂时不发动对北方的进攻,先进行一定程度的整编,等到明年开春播种季节之前,再考虑进攻德州的问题。

将领们对此也无异议,秋高马肥正是军队战斗力强悍的时候,寒冷的季节也利于军队聚集,此时进攻德州自然合适。但是开春之后的泥泞季节也未尝不可,还可以有效的阻止敌军迅速组织反击,一旦拿下,至少可以挺到秋天。

而高俊开始利用这个机会,全面强化太平军的各类战斗保障单位,确保太平军具备长距离出击的能力。

在军政院骑胄案下面成立了工兵处、通信处、骑兵处、兵站处、战车处、水军处、测绘处等一系列技术兵种单位,全面培养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并且按照部队进攻的要求,重新编排根据地步兵的条例准则。

原本流行的小步兵战术又一次被革新,反倒是返璞归真,恢复了近乎于军队初创时期的大横排全面进攻,强调部队的可持续性以及进攻压力的完整性,这对将领们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事实上想要把一万多人聚在一起不出乱子,本身就已经是管理学的重大难题。

“学会打进攻战。”这是高俊的要求,毫无疑问,谁先做到这一点,谁就能获得高俊的青睐。那么下一个能够独自掌兵的军官就要从这里出来,目前冯达已经棋先一着,而其他人也正在努力追赶当中。

“优秀的指挥官应该能够统筹自己的参谋班子制定任何一种战术,包括进攻,包括防御,转移,退却,坚守,迷惑性的机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与专长,但绝对不能有偏废,如果再给你配齐了十几个参军典史的情况下,你都不能完全胜任某一种战斗,那还是趁早回家为好。”

不过,有两个营注定短时间内不能完成这种战术转变了。在十二月初的时候,从辽东那边来了消息,初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纥石烈桓端听闻有支援的消息后大喜过望,已经准备好了接应行动,太平军随时可以渡海参战。

海军也要完成他们的第一次作战任务,从海州出发,行驶抵达北方的登州港,并在这里装上要去辽东的军马,向北行驶,过渤海海峡,将部队送往复州。

目前海军有二十条可以装载60人以上的大船,这些船只坚固且适航性好,完全可以将军队安全的送抵目的地。此外还有上百艘中小船只,能装载5人到30人不等,这些船只的适应力要差一些,有一定的可能发生海难。

要运送的部队多达四五千人,如果只用大船运输的话,光是运送人就要来回五次,为期十三四天。如果加上小船的话,那么只用三次就够了。不过高俊还是选择只以大船运人,用小船运补给。

在到达港口的问题上,高俊也别出一招,复州虽然是个城池,但是海军在辽东半岛西海岸行驶并不安全,也过于费时间,高俊指着辽东半岛尖端处的几个事宜,登陆的地点:“你们也侦查了这一带吗?”

“这里距离辽东腹地很远,倒是也有一些猛安谋克的堡垒,但是没什么大城镇。这些猛安谋克的名字不好记,我们都按照当地人的叫法,管这里叫青泥洼、貔子窝。”

“好啊,名字对上了,咱们就把军队运送到这里,不要去别的地方。一来一回,至少可以省两天到两天半的水程。”高俊大喜过望,他所指的地方,就是日后的北方明珠大连市。

整个金代,辽东半岛上最重要的城市一直是富州,相比于大连所处的位置要略靠西北一些,处于西海岸。直到金朝末年,为了快速补给,金朝人选择了辽东半岛最尖端小半岛处易守难攻的咽喉地带,另外造了金州城,也就是今天的大连市金州区。

现如今高俊倒是提前了几年将金州化成了重要补给点。

既然高俊都钦定了,其他人也没有再反驳,如此下来又可以省下两天。

在一个下雪的冬天,船队摇摇晃晃的离开了登州港,迎接他们的将是一片广袤异常的天地,而且深不可测,无论你有多么大胆而美妙的畅想,似乎他都准备好为你实现。深深沉睡的白山黑水,将迎来一批勇敢的开拓者,他们用剑翻耕土地,用马蹄播种粮食,直到这片土地,连同它上面的人,都成为无法忘却的传奇。

这些人走了,对于根据地普通士兵而言,这是一个难忘的冬天,他们在这个冬天所经受的训练和新学的操练课程,比过去两三年都要多。

这次改编,在后来的根据地历史上往往即只是被简单的称为冬季整训。

这次冬季整训对于太平军意义重大,过去一段时间,由于急速扩张而带来的种种弊病在此时完全得到了确认,高俊在根据地会议上毫不留情的指出,随着根据地军队规模的扩大,问题是现实存在的,不出于任何一个人的意向,也亟待解决。

在这个前提之下,太平军开始从根本上抓干部能力和士兵整训,并且重新修改了作战条令,而步兵则要抓紧时间适应新条例带来的战术改变,尤其是部队以半都展开成作战形式,这一战术动作对于士兵来说并不容易掌握。

而高俊也不吝赏格,对于训练成绩优异的士兵给予嘉奖和提拔,并花大力气搞了几次全军整训和演习。

肉搏、行军、列阵、土木、自给自持被列为步兵的五大技能,并且都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就按照根据地流行的那句话来说,一切都要遵照科学,怎么训练能让士兵提高的快,怎么训练才能保证动作不走形,技术到位扎实,这都要进行定性定量的不断观察比较,一点点摸索最合适的训练方式。这同时还涉及到管理教育和饮食营养的一系列问题,整个太平军上下似乎都变成了专家。

气氛如此如火如荼,有些人当然坐不住。施信连续两三次给高俊上书,畅谈自己的建议,虽然在高俊看来并没有可取之处。

他有发现问题的能力,但解决方案爱走极端,而他本人也爱充英雄逞能,很多时候指出问题言过其实,而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有大话连篇。

这些激动到胡言乱语的信,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束之高阁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