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十章 牛马(下)

颠覆晚金 第十章 牛马(下)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10:33 来源:笔趣阁

押剌百户的队伍在陆路的第二天晚上抵达了莘县,堪堪就在城门关闭之前,好说歹说留了点时间,孛涅察尔匆匆进城采买油药给伤病员,何志也主持在县城外面布置营地,冯达非常自觉地检查了全部岗哨和各个帐篷的基本内务,赵汝凡则将今天的日志交给了高俊和张成武,上面准确记录了今天发布的一系列命令,都是在颠簸的牛车上写完的,看样子为了这个东西,赵汝凡确实没少下心思。

三位虞侯找来各自的队正、队副,分别在三个方向扎下了营地,整个军营就像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一样,潘正、郭延嗣、僧虔分别在三个方向拱卫着高俊、何志也的牙帐。

即使是再混沌无知的人,这会也意识到何志也的地位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虚弱了,高、何二人依旧共处一帐,亲如手足,不过也为潘正发现、周虎发扬的那个秘闻增加了可信度。

孛端察尔买来了油药,今天当值的是潘正那一队,他们十个人负责今天的晚饭,烧好之后由孛端察尔检查勘验完毕,全都用餐。孛端察尔把买油药的账目交给冯达勘验,确认后楼升记录归账,这样的新奇规矩丝毫不使他们厌烦,每一步都认真的执行了。

当天晚上,高俊和何志也讨论的是军兵薪资的问题,搞出一点初步方向之后,何志也开始埋头编写初稿。高俊颇为疲累的伸了个懒腰,掀开帐篷的帘子,在月光里凝视自己的军兵们。

高俊信步在帐篷间走着,守夜的军士纷纷问好,这些人都来自郭延嗣下面的一个队,九个队按照日程表轮流当值。高俊点点头回礼,没有出声,巡视完人住的帐篷之后,又到了拴着牛马牲口的马围那里。

高俊现在拥有十头牛、二十二匹马,这些牲口让他心里很是踏实,没有这些东西,他起码需要上百号劳动力才能弥补差距,这些牛马在船上得亏李铭的照顾才能一路有惊无险的到大名府,除了有四匹马、一头牛目前状况不算太好之外,大部分都是健健康康的。

靠近了高俊才发现,马围里面居然还睡着一个人,仔细一看,正是李铭。

“高郎君?”李铭一骨碌爬起来,给高俊行礼,倒把高俊吓了一跳。

“你刚才看见我了?”高俊拍了拍胸口,平复一下心情。

“我刚才睡着了,是马看见你了。”李铭恭敬地站着,高俊示意他坐下,自己也躺进马位子里面的干草上,这些干草干燥柔软还挺保暖,比起帐篷的被褥和船舱的甲板还强一点。

“这些马匹还能告诉你什么?”

“很多……他们自己的情况,我的情况,天有多黑,人有多少,我的箭应该射向何方,附近五里之内有没有人……他们的眼睛比我们的强,能看到咱们看不见的细微变化。”

“人的眼睛要看的太多,就不关心这些了。”高俊摆摆手。“好骑兵都能像你这样,和战马亲密无间吗?”

“好骑兵就应该能做到,可是骑兵不多了。”李铭也躺了下去,和高俊继续说:“现在找个能懂马的意思的人太少了。”

“话说这次,我没给你们骑兵一个编制,你是怎么想的?”

“一开始挺懊恼,现在也想明白了,家底太薄,养不起。”高俊推心置腹,李铭也就无所顾忌了,把心里的想法都一股脑说了出来。

“别看咱们有二十二匹马,真正的战马只有五匹,还有五六匹可以充当战马的,就算是精细打算,最多也只能弄五个骑兵,太少了,不如不搞,反正用不着。”李铭打开话匣子就合不上了。“养一个骑兵也太贵,想和黑鞑打仗,就至少一人三马,光是军马的刍粮就不知道要多少。”

听见李铭能考虑全都的情况,而不是拘泥于骑兵这一小块自己的领域,高俊心里是非常满意的,良久,他才叹了口气。“李铭,我们没有你懂骑兵。”

“郎君,你这?”李铭心头一热,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铭,你说组建一支骑兵,最长久的打算应该是什么?”

“养马。”李铭毫不犹疑的回答。

“哦?”这个答案大致在高俊的意料之中,所以他静静等待李铭接着往下说。

“骑兵容易练,但是战马难得,好的战马,既要血统纯良,体型高大,又要长期训练,能够不畏锋矢,冲锋陷阵。这种马,一般的农户家里养不出来,都是几个群牧所才能出战马。这些群牧所多肥草,少蚊蚋,既有大量的粮草可以喂养战马,也有宽阔的场地每日跑马联系。”

“跑马?”高俊没头没脑的差点笑出来。

“战马不同于农马,每日奔驰才能筋骨强健,所以蓄养战马必须有大片的空地,可以供战马驰骋。具体如何养马、选马、育马,我也不是特别懂,只有群牧所的群牧官、详稳脱朵、知把、群牧人懂这些东西。”

高俊点点头,委托李铭帮忙好好照顾这些牛马之后,心情并不轻松的回到了牙帐。

李铭说得对,眼下高俊虽然有几头牲畜,但无论牛还是马都还不能自给,也缺少专门的人繁育增殖,牛马在战争中都是消耗品,打一场仗损耗的数量惊人,如果不能尽快的开战牛马选育、蓄养工作的话,仅存的牛马很快就会消耗一空,品种也将不断退化。

中国历朝历代都重视战马的选育工作,汉武帝为求“天马”两征大宛,终于大大改善了中原马种,到了唐代,兵部、飞龙院等先后执掌选育战马的工作,还从吐蕃、回纥处购买战马,加以训练。

宋代是一个转折点,北宋开国时有战马十七万匹,为历代开国之最,但是战马的培育工作却一塌糊涂,这和宋朝不抑兼并,大地主大量侵吞草场有关,缺少能够蓄养战马的场所。再加上用来稳定优势性状的回交法(让具有优势性状的马匹近亲相交)被士大夫抨击“有碍人伦”,宋代的马种已经有了退化的先兆。

最大的变数发生在元代,和大家所想不同的是,蒙元的战马蓄养远远不及汉唐,而且由于矮小的蒙古马涌入,中原马也开始了令人惊讶的退化,近千年的培育工作毁于一旦。

高俊下定了决心,绝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战马的培育,最近一年就要创造条件开始。此外,耕牛、驴骡、家猪、绵羊、鸡鸭、中华犬的选育也要进行,这才是真正的千年大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