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十三章 村庄(上)

颠覆晚金 第十三章 村庄(上)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10:33 来源:笔趣阁

“河南、陕西、徐海以南,屡经兵革,人稀地广,蒿菜满野,则物力少,税赋轻,此古所谓宽乡也;中都、河北、河东、山东,久被抚宁,人稠地窄,寸土悉垦,则物力多,税赋重,此古所谓狭乡也。”

——赵秉文谈及金朝的差异化税收策略

“中原女真人贫困化”是金朝皇帝们一直所头疼的问题,为了巩固统治,金朝占据中原之后,将大量女真人迁往中原,拨给土地,让他们囤聚而居,此举大大强化了金朝在华北的力量。但是,由于女真人在东北的耕种技术比较落后、奴隶社会的女真人鄙视劳动,崇尚战争积聚财富,再加上前线战争连连失败,女真人失去了大量精壮劳动力,这些迁往中原的女真人生活日益贫困,不得不卖地为生。

面对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北国尧舜的金世宗的应对方案是这样的:无偿夺取汉族农民的土地,重新分配给女真人。

当然,说法不能这么露骨。根据金世宗本人的说法,是政府的官田被民众侵占,所以说政府要清查土地,把官田拿回来,然后重新分配给军户们。至于哪些土地是官田,那就全凭官员做主了。

最大规模的拘刷良田是在大定二十一年,主持者为张九思,刷田之甚,金世宗都忍不住吐槽:“凡犯秦、汉以来名称,如长城、燕子城之类者,皆以为官田。此田百姓为己业不知几百年矣。”

可惜,金世宗也只是吐槽一下而已,还厚着脸皮对宰相梁肃说:“此虽称民地,然皆无明据,括为官地有何不可?”北国尧舜做到这种地步,也是可怕。

当然,金世宗也不是个傻子,这样刷来的都是什么土地,他心里也一清二楚。但是,金世宗更加清楚自己为什么能在正隆年间的政变中成为皇帝,这完全是因为,猛安谋克女真军事贵族集团的支持,所以自己必须尽一切可能喂饱他们那一张张贪婪的嘴。如果做不到,那么他的前任、在扬州被军事贵族们发动政变挂路灯的海陵王,就是他的下场。

高俊问孙玉娘:“这次括地是在什么时候?”

“十几年前了,承安年间。”

高俊看向何志也,后者点点头。

段钟以保持仪态所允许的最大速度吃完了汤饼,高俊算了酒钱,又多买了十几个馒头,牵过骡子准备离开,段钟也买了些许干粮,骑上了驴,要和高俊两人一同下山。临走前,高俊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又要把那枚半两银铤塞给玉娘,但是玉娘还是坚决拒绝,两个人拉扯了半天,高俊才终于作罢。向玉娘说道:

“多谢玉娘不怪罪,若是玉娘有什么要帮忙的,请传信东平府押剌百户的高俊,我等自然无所不应。”

没想到,刚才还是笑眯眯的玉娘听完后突然变了脸色,冷冷的说:“郎君请回吧。”说罢,转身倚上了门,把不知所措的高俊关在了外面。

“这?我说错什么了吗?”

“你啊。”何志也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教训高俊。“咱们现在是猛安谋克户啊,人家家产全被没收,分给咱们种了,对咱们印象好得了吗?”

高俊恍然大悟,看样子这一地区的民众对于军户是切齿痛恨,一想到这一点,高俊还真有点芒刺在背的感觉。

三个人一并下了山,高俊在沉思着,而何志也则与段钟说说笑笑,得知了对方的来历。

这位段公子出身于南宋的商人家庭,可是却是庶出,只能分到一点小小的家产。好在他**闲适,不喜商贾,在母亲亡故之后,干脆提出放弃可以继承的那一点财产,换一笔现钱出外游学去,商人家庭自然不大讲究什么“父母在不远游”,听说这个多余的人愿意离开,他那位父亲毫不犹疑的给了他一小笔钱。

段钟的路程很长,从南宋的成都西入蕃羌的土地,转而进入西夏,又从西夏来到金朝,已经走了七年多,平时以卖字为生,唯求一日三餐,几乎没有在一个地方待过三个月。这次来山东,打算在东平府一带略微停留一阵,随后前往登州,浮海回南宋。

何志也听得不胜感叹,但是突然意识到,这么一位行万里路,而且看上去腹中颇有丘壑的人,或许对两人的事业很有益处,便一力邀请段钟来押剌百户住一段时间。

“两位郎君已有甘露之恩,岂敢叨扰两位。”段钟连连拒绝。

何志也哈哈笑了出来,高俊将自己的腰牌解下来,递给段钟看。

“这是?”段钟看见这腰牌不甚大,上面刻有“山东西路移马河千户押剌百户”一行字,惊讶的看着高俊。“郎君乃是官身?”

“不错,我正是新上任的押剌百户的亲管百户,保义校尉。”高俊有点得意,但还是不敢把“正九品”三个字说出来。“本官掌管押剌百户,职同县令。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眼下正需人才,段钟贤弟见识广远,谈吐不凡,可愿意襄助本官?”

“小子,小子**丘山,怕是不能长久留在押剌百户。”段钟有点激动,但也很是为难。

“哈,此事不妨,段贤弟能来帮助本官一天也是万幸了。”高俊没留下余地,利用骡子与驴的体格差距,居高临下的拍拍段钟的肩膀。“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三个人取道下山,刚好孙庭带着队伍在十字坡后面休息过了,等不来高俊二人,几个军官还在发急,有眼尖的远远报信说军使、军判两人从山上下来了。孙庭、张成武等人赶忙出来迎接。

“别慌,这不是回来了吗。”高俊看着孙庭等人,赶忙介绍身边的段钟。“这位段公子颇有见识,咱们押剌百户今日又添一人才。”

段钟拜见了几位军官,与诸位什将、承局、押官平礼相待,得知了对方的来历后,最感到紧张的是赵汝凡,深深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我的能力胜过楼升,但是承局和押官却是平级的,他还能保管账本,可恨,定要胜过这几个人才好。”这么想着,就连写行军日志都加重了笔迹。

经过中午的事,高俊经过村庄的时候仔细观察了村民的反应。

和中都路的农民们普遍对军队态度友善不一样,山东路大部分村庄对女真军队极为冷淡,妇女们干脆家家闭户,那些躲避不及的农夫和行人,看着行军队伍的目光也不时露出一点寒意。偶尔会有一个村庄,村民们热情地上来和军兵们打招呼,甚至做买卖,但这些都是猛安谋克的村庄。

高俊记在心里,低声对何志也说:“回到押剌百户,土地工作必须立刻开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