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门阀赘婿 > 第四三四章 二品朝服

门阀赘婿 第四三四章 二品朝服

作者:蜡笔疯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4:34 来源:笔趣阁

不抬头看也知道皇后的脸色一定像蒜茄子一样难看。

现在皇后有一意孤行的趋向,连她叔叔曹圣的话也不听,据说叔侄俩的矛盾越来越大。

微微转睛,瞥见珠帘后的皇后。

不知为何,每当黄袍加身的人横卧时,总能给人一种懒洋洋但又无比高贵的既视感。而此时皇后正尝试着要坐起来,看来苏御的话惹得她非常不开心,甚至已经到了发火的边缘。

还是别让她坐起来了,苏御补充一句道:“要抓,但要讲究方法。”

皇后又倒了下去:“什么方法?”

“首先给这帮人一些保证,告诉他们最严重也不会是死刑,更不会连累他们的亲属。甚至还应该适当提拔他们的儿子。这样一来,既能完成皇后的部署,又不会引起哗变。”

“可我觉得那样做太软弱。我抓他们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死。你现在手里名单上那些人,还有以前抓的人,全都要死。只有杀掉他们才能震慑后人。否则本宫和太子更无法震慑军方。另外我想你也听说了,现如今张云龙和赵挺联名向我要‘辅政大臣’。现在皇帝还在呢,他们就如此欺我!若是真的有那么一天……”

随后曹玉簪又说了许多狠话,似乎是在向苏御表达她坚定不移的态度。

当时苏御真的很想问一句:你这样做,皇帝能答应吗?

可这话是问不出口的。

今日进宫,本来也不是来见皇后的,不上班,不上朝就是为了退出打算。可是皇后却在这里滔滔不绝,说起来没完没了,感觉她比唐灵儿还别能絮叨。最后她还提起第四师,表达强力“拆毁”第四师的意愿。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苏御心中退意已决。

苏御道:“第四师动不得。”

“为何动不得!”曹玉簪声音高了起来:“我已将第二师从相州调回,我不信赵挺敢造反!”

“只怕张云龙也不会同意。”

“他凭什么不同意!”

“因为……”苏御又把话咽了回去,转圜道:“曹总监军应该比臣看得清楚,娘娘还是问他吧。”

既然已决心退出,还跟她说军务干什么呢。二人意见严重冲突,再说下去纯属自讨苦吃。随后苏御话锋一转,开始讨论经济问题。苏御也算有备而来,不但列出一揽子减负计划,还提出一个新名词“国债”。

减负计划,也在曹玉簪的计划之中。比如她要精简爵位,降低爵俸。而苏御给出的计划比她的的计划丰富得多。多个行业,包罗万象。可以说,苏御给出的其实是一套“税改”计划。

苏御强调说,之所以国家收不上来钱,除了三门阀各霸一方,还因为收税入库的中间环节太多,税金被各级官员扣了去。现在要求各县跨过道、府,直接向国库送税金。道府想用钱,需要向国库申请拨款。

还有,各种苛捐杂税巧立名目邪风大起,商人和百姓都苦不堪言。比如进出洛阳城,从军驿检查口、城门、坊门到处设卡收费。这已经严重阻碍货物流通,遏制经济发展。而且账目不明。应该把城门和闸口的收费权去掉,只在坊署交一次税金。缴纳税金的时候坊署要提供凭证,出城时商人把税凭交到城门,这样就可以计算税收,再与各坊对账,从此坊署官员甭想贪污。

“出入城税”只是一个例子,其它行业或部门也普遍存在这样的乱象。只要把这些地方统统查一遍,梁朝的收税会明显提高,而商人和百姓的负担却会减少。唯一“吃亏”的,只是那些贪官污吏。

皇后当即说“好”,还追问什么是国债。

苏御给皇后举例说,这就相当于以国家的名义开一个大钱庄。让老百姓过来买国债券。所谓国债券,就相当于一种存款票据。设定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等等,利息一定要略高于市场利率,但一定要保证国债信誉。

曹玉簪觉得苏御是在异想天开,你弄些“废纸片”就想让老百姓用真金白银来买?如果换做旁人这样说,皇后早就火了。可苏御已多次搞出新东西,反而让皇后有些期待。此时国库空虚,她实在是很需要钱。

“我算看明白了,御弟此次进宫就是与那长安郡主一唱一和,你就是不想再当京统指挥使了。可你也没必要非说我的决策是错的。强扭的瓜不甜,既然你不愿意,那我成全你。不过本宫又觉得御弟是大才,闲置在家实在是浪费。不如给你调换调换。让你去户部,给你安排个特殊职位,级别等同侍郎,专管税改和国债,御弟以为如何?”

京统那烂摊子爱给谁给谁,苏御压根就不喜欢当那个得罪人的指挥使。去当个税改小组长兼任“皇行”行长,这可真是个美差。

只是这身二品朝服不能再穿了,略感遗憾。因为从唐灵儿的眼神中,发现她其实很喜欢苏御穿这件。别说郡主,就是家里的丫鬟小厮们见到郡马爷穿着二品官服出入,也都与有荣焉。

可现在这个耍威风的机会没了。

随后苏御与皇后提起“剿匪”的事。皇后说,你还兼任着锦衣卫监察御史的职务,这种事你去找张密谈。随后苏御就走了。

皇后娘娘办事可真有效率,苏御前脚刚走,她就发公文撤销苏御的京统指挥使职务,同时任命大太监洪盾暂代京统指挥使之职。洪盾此时有罪在身,皇后说让他戴罪立功。

终于,苏御提出的两个特务机构都变成了“厂公”控制的衙门。而苏御则是带着任命书,前去户部报道。在户部,只有户部尚书樊鼎轩一个顶头上司。而樊老爷也是樊氏财阀的官场代表,家中巨富无比。六大财阀里最低调,但却最稳定的,就是樊氏财阀。

而唐振夫人樊氏,正是樊鼎轩的胞妹。

这样说来,苏御与他还有点亲戚。但在官场,大家一般不爱互相拉扯亲戚关系。

与樊鼎轩见面。尚书大人要设宴款待这位“暂无实职”但级别却很高的苏同仁。大家都知道苏御之前的京统大特身份,突然被免职来到户部,大家不免揣测,皇后是不是要动一动户部这些文官?

而且到现在苏御身上还兼任锦衣卫监察御史的职务,而锦衣卫那帮家伙比京统还可怕。尤其是对文官来说。

京统专治军方,而锦衣卫则是文武匪商通吃。

平康坊,美仙院。

高楼盛宴,娇艳馆女瘦瘦肥肥,耳边莺莺燕燕,眼前歌舞升平,觥筹交错间欢声笑语。酒过三巡,见苏御半醺,衣冠楚楚的樊鼎轩引苏御进密室,低声问道:“苏大人此来户部,可是带着任务来的?”

苏御笑道:“那是当然。”

樊鼎轩不禁有些紧张:“敢问苏大人,皇后打算动谁?若是樊某,还请苏大人直言相告。好处自然少不了苏大人的。”

“唉!尚书大人放心,我只是带着经济任务而来。那些侦查逮捕的事已不归我管。不过呢,如今皇后倒是很缺钱,她很需要樊大人帮帮忙啊。”

“呃…,苏大人的意思是……”

“尚书大人不要多心,我没什么意思。如果大人不愿意,权当我没说。”

大家只以为苏御是皇后的心腹,大特务头子,突然空降户部,他的话里一定是带着某种“意义”。很显然这是一种误会。苏御只是单纯的酒后话多。不过酒后的苏御依然是清醒的,他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当他发现这位尚书大人有主动投靠皇后的意识时,毫不客气地替皇后“勒索”些钱财。

据说当天晚上皇后就接到樊氏财阀送来的二十亿。送钱的理由是:由于旱涝灾害导致粮食价格暴涨,这钱送给皇后娘娘,母仪天下,赈灾救民。

皇后笑了,当晚召见樊鼎轩,大加赞赏。次日诸口舌书报社集体发文,从各个角度对樊氏财阀提出了前所有为的表扬。不久后,钱氏和韩氏也有钱送到国库,他们向樊氏看齐,各自捐款二十亿。

皇帝还没死呢,这帮见风使舵的财阀就已经开始明目张胆地向皇后示好。当然,他们的钱不会白花。保护费交够了,生意场上才会顺风顺水。而他们的耳目早就打听到,皇帝很久没出殿走动的消息。据说皇帝一直躺在皇后寝宫。皇帝身体非常不好,他不出来走动倒也没引起什么怀疑。可是连皇帝贴身太监和丫鬟也不见出来走动。这就耐人寻味了。

曹玉簪一口气弄到六十亿,缓解燃眉之急,而且她已经知道樊氏的那笔钱与苏御有关。此时她对苏御“强退”京统的事不那么生气了,反而因自己那天的冷颜冷色而感到些许后悔,担心从此与苏御产生隔阂。

不过很快她又打消了这种念头,因为她接到来自户部的奏折中有苏御的一本,而且还从字里行间看出苏御心情不错。苏御的奏折从来不像别的官员那样谨小慎微一板一眼,倒是像朋友之间写信一样。他写道:尊敬的皇后殿下,压榨财阀也是有限度的,把他们逼急了,带着钱款逃到它国就不美了,还有可能引发经济大萧条……

看过密奏,皇后会心一笑。

放下奏折:“小宝,我让你去找叔叔来见我,他怎么还没来?”

曹小宝为难地道:“娘娘,小宝已经去过三次了,可是老爷他……他不但不答应来,他还骂我呢。”

“哦?叔叔骂你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