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门阀赘婿 > 第七五一章 再选大将军

门阀赘婿 第七五一章 再选大将军

作者:蜡笔疯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4:34 来源:笔趣阁

大兴二年,三月初一。

秦王来到洛西,三十里驿,见到劳师远征的神策军。

长安到洛阳七百余里,神策军三个师从得到命令、开拔、潼关会师、再到洛阳,总共用了十天时间。

秦王看到的队伍,军容不整,疲惫不堪。

距离滦州还有两千里路,等他们走到那里,不知累成什么样。

表面上不合理的调动,背后又有它的逻辑理由。三门阀互相观望,唐家不出兵,其他两家就不出兵,那这仗就没法打了。

此时孟氏飞虎军和西门氏虎贲军已经渡过黄河,可他们并没继续北上,而是要在相州等待神策军一同北上。

得到公孙雄消息,榆关已丢。八万抵抗侵略的男贾军民,只逃出不足三千,余者皆被契丹人海啸般的进攻吞噬。契丹人入关,刀砍斧剁,几乎不留活口。是泄愤,也是一种震慑。

可怜八万军民,男女老少都有,想城墙倒塌的那一刻,他们是何等绝望。据说最后时刻,守将斡勒蛮还曾带着人去封堵城墙缺口,给女人们争取逃跑的时间。可敌军一个冲锋,就把他们脆弱的防线击垮。

契丹人不做休整,骑兵举着刀枪追杀,还把男贾大将斡勒蛮的人头挂在旗上。公孙雄放弃滦州,退兵大都,与远道而来的相州兵、郑州兵会师,决定死守大都。

契丹骑兵行动迅速,已切断古北口与大都联系,而此时驻守古北口的莫州军已经撤不回来。不过莫州军带有大量粮草、装备,即便被堵在古北口,他们也不会慌乱。凭借铁甲兵严防死守,公孙雄估计,他们最少能坚持一个月。

此时只等门阀军到来,为燕州解围,到那时古北口的围自然解开。而公孙雄、赵晃等已被围在城内,未来一段时间,不会有卫**总部的战报送来朝廷。

公孙雄在最后一封战报中称,希望朝廷多派些兵来,只靠门阀九万兵,不能保证为燕州解围。

“卫**总部被困燕州,那么剩下九万人如何调度?”

“以前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再选一位大将军带队北上。”

“何人能担此重任?”

想同时指挥三门阀的军队,这个人的威望必须足够高。若睿王赵满还在,必然是睿王带兵北上,可睿王已逝,不提也罢。

若大司马唐振在朝,自然也是绝佳人选。可如今唐振陷入长安道税改泥沼,脱不开身,大家心目中首推荆国公孟丹青。

可此时孟丹青家里乱糟糟的,确有难处。而孟丹青不动,老狐狸西门真森也找出各种理由不肯带兵。

那么就剩下贤王和康王。

贤王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出征,康王则是装聋作哑,不予回应。

“难道我大梁没有男儿了吗?”黑袍太后朝堂怒斥。

满朝文武鸦雀无声。

……

退朝,太后移步后殿。

秦王、庚王以及三门阀代表也移步至此,继续商讨由谁带兵的问题。

秦王心中最佳人选是张云龙,若张云龙的第一师和曹圣的第二师一起北上,那就更好了。可贤王、康王不动,这二人就不动,梁朝真的就没什么人了。总不至于把赵亚夫派上去,那样曹玉簪绝不能答应。

选大将军,若只看爵位,两个摄政王倒是够了。可二人都没打过仗,让外行领导内行,总感觉太过儿戏,因此苏御也没自告奋勇担当此任。

“我不想听理由,我只要尽快确定人选。”曹玉簪沉着脸:“神策军改道,从小平津直接渡河。我已让河东道在沿岸准备大量船只,渡河之后还备有马车,助力神策军快速行进。现在选出大将军,马上就要动身才行,否则就要落到军队后面,延误战机。”

不用曹玉簪嚷嚷,大家心里也清楚。

此时没人搭理她,老侯爷唐炯今日来到后殿,与孟丹青、西门真森还有两位摄政王聚到一起,反而把曹玉簪挤到外面去了。

曹玉簪坐在帘幕后面,她也走不出来,只听着外面一群人商量。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竟然落到两个摄政王身上,现在只能二选一。

唐炯说,二王虽没打过仗,但二王身份够。你们不懂军事,但你们可以带久经战阵的幕僚出发。幕僚设计,摄政王下令,一样能带兵打仗。

二王互望一眼,各自蹙眉。

沉闷良久,庚王赵准道:“让我们私下谈谈吧。”

众人很识趣,纷纷去到小室休息,唯有曹玉簪还坐在帘幕后头。小寡妇不走,也没人撵她走。

毕竟还有些距离,只要声音小点,曹玉簪还是听不见。

赵准低声道:“党争时,我身边倒是有很多军师幕僚。可党争失败后,亲王党羽折损殆尽。”

见曹玉簪还不走,赵准瞥了她一眼,带着苏御转身向外走:“那时我何等落魄,劲锋是知道的。后来虽然重获王爵,可我也不过是个傀儡罢了。我看得清楚,康王是不会把兵权让给我的。”

二王走出后殿,来到空旷之处,赵准长叹一声:“劲锋好歹还有个第四师,那里的军官,就是你最好的幕僚。我还知道,诛邪克在你的队伍里。此人本有大帅之才,可堪重任。”

苏御望向北方:“我去也行,但我觉得九万兵不足以保证获胜。”

赵准道:“你把第四师带走,我再去找康王,派一个师跟你走。只要不是曹圣的第二师,我想他都会答应。”

苏御想了想:“我要梁聪的第十二师。”

梁聪的第十二师,是三王之乱时康王的主力。那支部队装备好,作风勇猛顽强。

可康王并没同意把那支队伍送去战场,而是派薛云的第九师。

薛云,就是那个绕过洛河,迂回到徽安门,从背后干掉赵挺,打残诛邪克的人。

苏御觉得康王的安排太猥琐。

薛云之所以能成功迂回到第四师的后方,并不是薛云多么机智勇猛,而是因为睿王手下第十一师的叛变。本来第十一师守在西边,由中郎将沙陀人石崩带领,却被康王暗桩监军赵鹳临阵击杀。

所以薛云突然从背后出现,打了赵挺一个措手不及。赵挺惊慌,就往诛邪克身边跑。而诛邪克正与赵亚夫决战,连累诛邪克也重伤落败。

若不因此变故,现在梁朝的皇帝应该是赵挺,睿王是太上皇,而诛邪克是玄甲大将军。

……

摄政王赵御准备带队出征,消息传开,一片哗然。

“玄甲军没人了吗?为何让你去?”长安郡主听说此事,火上眉梢:“玄甲五大将为何不用?张云龙、曹圣、赵亚夫哪个威望不够,哪个不是大帅之才?”

类似这样的问题,秦王已经回答不知多少遍了。可无论怎么解释,郡主还是很恼火,一时想不开,闷在屋里难受起来。

胜败兵家常事,打赢了都未必活下来,若打输了,就更是九死一生。

清化坊唐氏门阀,诸唐氏老爷少爷风风光光,可几乎每家都有忠烈牌坊。唐氏的风光是都是用命换来的。唐氏十八公子,抗三胡时死了七个。唐家姑爷也死了不少,比如八小姐唐韵的丈夫,就是滚马岭一战牺牲。

十年间,接连不断的死讯,在郡主心中种下病来。

可秦王没时间留在家里哄媳妇,军情紧急,一边通知第四师集结,一边安排诸事。比如交代曹人凤、李道、吴兴、赵起、李甫,在秦王离京期间,金吾各卫之间应该如何联络、照应。

特别提点专管金吾卫事务的王殿秘书郎廖敏从中调度,带他去见贤王,声称一定要保护贤王安全。

从贤王那里回来,准备带几个军师幕僚。刚得到王府幕僚腰牌的三位老将并不畏惧,欲随秦王北上。可这三位年纪实在是太大了些,孔孝春69,王庭58,典巩更是81。

81岁还要去打仗,两千里路颠簸下来,还不把他骨头颠碎?

可老将军人老心不老,非要跟着去,不过他提出一个条件,希望把小儿子典奉带上。

秦王觉得老爷子的安排有些不符合常理,就算老爷子好战,也不至于非把儿子带去拼命。后来得知,典奉在家里待得时间太久,有些魔怔了。似乎有要疯的可能。经常在家里打人毁物,时而嚎啕大哭。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事出紧急,来不及等唐振回来,只是给他写了封信,告诉唐振,已把典奉带走,若大司马还想用这个人,将来再还给你。

唐炯听说此事,来告诉秦王,唐琼唐振不用典奉,不只是因为他用军粮酿酒的事。那小子嗜酒如命,屡教不改。若打个比方,他就好似汉末淳于琼,极能打,但不堪重任。

秦王说,身边缺少悍勇之将,此次带着他,亲自监督便是。而此时秦王想的是,让这位“淳于琼”彻底架空兼任第四师第二旅旅校的贤王孙赵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