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门阀赘婿 > 第九五二章 削爵减俸

门阀赘婿 第九五二章 削爵减俸

作者:蜡笔疯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4:34 来源:笔趣阁

人总是容易被各种说法引导,甚至是控制,尤其当某种说法开始流行。

比如有这样一种说法:在与女孩谈婚论嫁前,要去女孩家里看看她母亲,说她母亲现在的样子,就是二十年后这个女孩的样子。

这种说法是有些根据的,但不是绝对正确的。

而且错误率相当高,应该在百分之五十左右。

那么这句话为什么会流行呢?

在这个非负既正的话题面前,错误率的反面就是正确率,而百分之五十的正确率,足以让捕风捉影的人拿来当“石锤证据”来说事。看老王家小美,如何如何;再看老李家小红,如何如何。例子多了,就容易让人相信。

尤其还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生活中果然见到很多女儿像母亲,即便偶尔冒出几个不像的,他依然会认为这是一条铁律。而这样的人,就会成为某种说法的“信徒”。

像这种不带有特殊目的说法,听信也就罢了。如果是带有目的的,那就很麻烦。所以不能轻信各种说法。除非你愿意相信,因为你觉得这个说法对你有利。

孔婷的母亲,据说是一个很文静,没什么脾气的人。可孔婷却只继承了母亲文静的外表,而她骨子里更像她爹,孔硕。

孔硕虽是土匪出身,但他不是一个轻易发脾气的人,可一旦发起脾气来,就是排山倒海的气势,非打死一个不可,要不然这事就没完。

而且孔家人普遍胆子大。孔家几个与苏御比较亲近的孩子,孔婷、孔祥、孔吉都是如此。但孔瑞是个例外,那孩子倒是像娘了。

苏御是了解孔婷的,见她被抬回来,苏御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于是快步走向孔雀楼。一边走,脑子里还持续闪现刚才见到的画面,孔婷脸色惨白,似乎毫无神智。

碰见唐翠,问她发生了什么?唐翠说,奴婢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听说孔大姐儿在济王府与庚王妃打起来了……

唐翠的话还没说完,就见秦王一个大步跨过门槛,快步上楼。

来到楼上,见孔婷正坐在梳妆台前卸妆,将高高的义髻卸下,又开始擦掉那种所谓的贵族仕女大白脸妆容。

见秦王上楼,孔婷站起身行礼。

苏御上下打量孔婷,没看出有伤,卸妆后脸色也很正常。

那为什么抬回来呢?

苏御疑惑问:“婷儿哪里不舒服?”

孔婷一笑道:“其实没什么,倒显得有些小题大做了。不过这也是娘娘的好心,咱不好不领受的。”

苏御放下心来,坐到榻边,故作好心情地道:“具体说来。”

就说以讹传讹容易把事情夸大,唐翠没跟着唐灵儿去济王府,她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秦王问她,她就把自己听说的说给王爷听。

其实没那么严重。

当孔婷把酒杯再摔回去的时候,西门卷香只是与唐灵儿对视,咬了咬牙就走了。再没发生什么。

女人们心中还是有底线的,不能在这种场合真的殴斗一处,否则就闹大笑话,明天全城书报社都会添油加醋报道此事。丢的不只是一个人的脸。

只要不是关于太后、康王、贤王的负面新闻,往往都能登刊出来,因为秘书省的实际控制者是曹玉簪。而曹玉簪那么损的一个人,她倒是乐得看些别人家的热闹。当然喽,如果媒体肆意炒作,无限制的抹黑两位亲王妃,她也会象征性地管一管。

为什么一定要把孔婷抬回屋里?这是唐灵儿的决定,她说孔婷此行辛苦,理当有此待遇。苏御心中琢磨,可能是大胖媳妇对孔婷的一种奖励吧。

苏御品咂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突然觉得好笑。估计此时唐灵儿心情应该不错,苏御在考虑,是不是可以趁机把第三侧妃的位置补上了?

把孔婷扶为侧妃……

可是这样做的话,可怜巴巴的冯瑜怎么办……

想到这里,苏御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之前苏御曾找曹玉簪,问她能不能给秦王府增加一个侧妃名额?曹玉簪大脑袋一晃就给否了,还拿出诸多不可辩驳的理由来,诸如祖训、礼法、大梁律等等。尤其是新修订的礼法,那是她主导修订的,因此她也格外维护。

……

前一阵风言风语,说唐振西进是为了干掉闵悦,可事实上并非如此。现在唐振没心情去管老赵家的闲事,曹玉簪与赵棣,赵棣与赵选,人脑袋打成狗脑袋,与他唐振没关系。

若老赵家打得几败俱伤,动摇国本,西北大军阀头子或许有兴趣带兵入主中原,当然他也要看看孟氏和西门氏的态度。

毕竟唐振不是董卓,而赵家不是汉末刘家。

赵家这一代能人不少,可谓气数未尽,而三门阀各有顾忌,也就不把入主中原作为主要目标。

而且不得不说,四家签订《泰平之盟》一百多年的时间,已经产生一种惯性。就好像北宋与辽国,签订《檀渊之盟》后保持了长达119年的和平。要不是宋徽宗这个能惹事不能扛事的书画家瞎指挥,还不知道《檀渊之盟》能坚持多少年。

苏御三四天就要去后殿见曹玉簪一次,时间并不固定,大多看秦王心情。

而每次秦王邀见太后,曹玉簪都不会拒绝。哪怕苏御只是来闲聊,她也不会事后抱怨什么。

曹小宝早就看明白,他家曹小姐每次听说秦王来见她,她的心情都不会太坏。而起身见秦王的速度,明显比见赵准等人要快。

有一次曹玉簪正睡午觉,听说秦王来找,她揉揉眼睛就走了,与秦王愉快闲聊一个时辰。而有一次曹玉簪在看俳优表演,听说赵准来找,她却要等俳优表演结束再去见赵准。结果见了面,二人还骂了一架。赵准骂曹玉簪懒政,曹玉簪骂赵准无能。

太后对待两个摄政王的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

后殿,曹太后慵懒地倒在榻上:“我真没想到,赵准竟然能把韩韦给放了。暗桩报告,是幕僚彭举的建议。彭举对赵准说,韩韦如同看家犬,犬办了错事,该打,却不该杀。若杀他,将来再出现紧急事,别人想起韩韦下场,办起事来就会畏首畏尾。赵准反问,他办事不力,害死太妃,我若放他,别人如何看我?彭举说,即便王爷不杀韩韦,众人皆知因失察而害死太妃是极大罪过。杀韩韦容易,可杀了韩韦,太妃也不能复活,可假如王爷放过韩韦,世人皆知庚王胸怀,能人志士必来投靠,而且办起事来也更能放得开手脚。众人放得开手脚,王爷才能大展宏图。欲成大事,当有如此胸怀。赵准说,诚然,吾一心相国,当有容一国之心。尚不能容一忠俾,岂能容得天下?”

苏御点点头:“换做我,在气头上就把韩韦杀了。”

曹玉簪苦笑一声:“这样说来,你我二人胸怀都不如赵准。”

虽然苏御觉得赵准的胸怀已经接近病态,可苏御还是微笑道:“承认别人优秀,也是一种勇气。”

曹玉簪哼笑一声:“你这人可真会说话,找个机会就要夸夸自己。”

苏御不置可否地耸耸肩。

其实苏御想说,赵准与冯太妃的关系可能没有想象得那么好,虽然他们是母子。

可这种话最好还是憋在心里,一旦说出来就容易出问题。别人会反过来想,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你怎会这样考虑问题?莫非你家里有类似的问题?

而且此时曹玉簪不想听这种臆测言论,她想表达的是,赵准变得比以前危险。如果苏御把话题扯到别的地方去,她就会认为苏御不认同她的观点,故而交谈不欢,她就不想再聊下去了。

曹玉簪道:“他的胸怀大不大,对你来说可能无所谓,可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好事。经过这件事以后,众人都说赵准比我开明。”

苏御笑了笑:“那你就干一件比他还有胸怀的事。”

“哦?你有什么好点子?”曹玉簪饶有兴致地问。

苏御藏着坏笑:“比如再照顾照顾那些可怜的试女,表现太后仁慈……”

曹玉簪瞬间明白苏御想说什么,还没等苏御把话说完,她就一仰头道:“不可能。我不但不会给你府里增加侧妃名额,我还有心缩减。”

曹玉簪坐了起来,显得有些亢奋:“为了照顾这帮贵族,花销极大。我要裁撤部分爵位,降低俸禄。尤其是你们这些亲王郡王,一个个富得流油,还总跟我哭穷。我决定了,从现在开始亲王家里最多两个侧妃,郡王国公家里一个,多出来的,一律不承认。”

曹玉簪抬手指点:“就从秦王殿下开始吧,给全国做个表率。”

“你这话作数吗?”

“当然作数,明日我就下诏!”

苏御有些不相信。

曹玉簪把一摞文件放到案上:“前几天赵准跑来我这里,跟我吵一架,就因为这件事。是他首先提出削爵减俸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