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门阀赘婿 > 第一零二二章 巧妇难为

门阀赘婿 第一零二二章 巧妇难为

作者:蜡笔疯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4:34 来源:笔趣阁

盛夏六月,艳阳如火,小丫鬟们热得发蔫儿。

尤其是站在月门处的丫鬟,风吹日晒,日渐黑瘦。

秦王就看不得这种体罚式的工作,于是下令给丫鬟们搭建遮阳之物;还买来高脚凳,让她们坐在凳子上。

秦王不仅关心丫鬟,也关心那些身穿铁甲的卫兵。太阳直射下,甲胄里的温度简直是要人命。秦王告诉吴杀金,白天不必训练,也不必穿披挂甲胄。

除此之外,苏御让唐翠订甜冰,每日用车送来。这不,商贩又准时把甜冰送到,一车送到亲兵卫所,一车送来郡主府门前,小丫鬟们轮班去吃。

当然,在丫鬟们吃之前,要先给正房屋送来,再往后院送去。不光送给侧妃和美人,连陈逊和牛马婆婆也有。两位老婆婆最爱吃甜冰,每每吃到,都喜笑颜开,像个孩子似的两脚交替乱蹦。嚷嚷喊叫少爷的小名。

“小嬛,你是不是又偷吃了?我看你是找挨打的,你快承认了,我们就不去娘娘那里告状,否则告死你丫的。”

唐翡唐翠姐俩一人手里提着一个瓢,瓢里有冰,藏在身后,不让小嬛看到。明明是她们存了私活,反而恶人先告状。身穿红色襦裙,年方十八却已风情万种的唐翡,指着小嬛教训一番。

头扎朝云近香髻的俊俏小管家唐翠附和道:“对,就是她偷吃的,我看到不止一次了。”

小嬛冷眼看着她们:“打我八岁认识你们姐俩,就是一对坏种。老天爷瞎了眼让你们长大,今年不下雨,就是你们两个方的。应该掐死,挂旗杆上祭天求雨。”

小丫鬟们在楼下斗嘴,最终的结果是,唐氏姐妹把贪污的甜冰拿出来,与小嬛一起销赃。然后谁也别告谁的刁状。

不用问也知道,那些冰块本应该是送给后院的。而西门婉婷不在家,所以就没送出去。冰块这种东西,送不出去就化掉了,总不能死脑筋地任凭变成水。于是她们就理所应当地拎了回来。

平时送东西,唐翠都派小丫鬟去,唯独送冰块,她和唐翡一起去。她心里想着什么,被站在楼上窗边的秦王看得一清二楚。

若这件事被王珣知道,八成要冲到楼下去骂她们一顿。因为王旭那就是那个死心眼的人,规矩就是规矩,一点也不能破坏。这冰块就是放化了,也要化在侧妃屋里。

苏御身后,头扎双丸子髻的男贾小公主完颜清正捧着一碗冰,喂赵糖酥和赵祯吃,可不久后又被老貂寺叫停。老貂寺说,不能给孩子吃太多凉食。

日子似乎又恢复平常模样,秦王看起来不紧不慢。但这只是表象,风云大事,都藏在晦暗之处。

前些日,他让孟璨和西门婉婷带着书信和礼物回家,分别去见孟丹青和西门真森。可几日过去了,两位国公竟毫无反应。

“必是个灾年啊。”

苏御轻声嘀咕,扭转回身。见唐灵儿也在安排农业事务。今年已经呈现干旱的势头,据说田里的苗旱死三分之一。

苏御拿起唐家粮仓账本翻看,唐灵儿存有两年备用粮,面对旱情她倒是不慌。

可秦王心里却不是很有把握,因为今天受灾的面积大到惊人,河北道、河南道、山东道大面积受灾。

上千万人的粮食问题,足以压垮梁朝。

这时苏御想的不再是打仗,而是调动当地官府共同抗旱。同时做好赈灾准备。最怕的就是难民离开原籍,四处乱走。难民随时都有可能变成暴民,而暴民有多可怕,无需言表。

唐灵儿放下笔,盯着秦王:“孟氏和西门氏都没回信?”

“我本就没打算他们能立刻答复。”苏御苦笑一声:“前几日我还与典老(典巩)谈过这件事。他说,要想带着门阀一起打,最快也要三年……”

苏御隐藏了最少一半的话。比如,这三年他要干什么才能让孟氏和西门氏信任他?

还有,被苏御戏称为“梁朝姚广孝”的典巩,给苏御出的主意是什么?

也不知这八十多岁的老典巩是怎么想的,典氏本是清化坊八大族之一。经历一百余年,典氏一直都是唐氏门阀的附庸家族。虽然没有让所有姓典的都大富大贵,可好歹每一代都会有一个获得爵位的族长,保证家族不散。

可以说,唐氏对清化坊八大族还是不错的,可是这位老者一门心思想让苏御搞大事,他不止一次劝秦王,带兵进城,把三门阀在洛阳城里的人全部干掉。与三门阀彻底决裂,同时与三门阀开战,他还称之为“置死地而后生”。

三门阀的兵加在一起四十五万,而皇室只有二十万,若真的同时开战,玄甲军三面受敌,必败无疑。可典巩却道,可以让公孙雄回到燕云,支持男贾王招兵买马。同时,引契丹人进关,协助消灭三门阀。

典巩的说法,被苏御断然否决。

苏御说,无论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引狼入室。否则请神容易送神难。

后来典巩又建议苏御,联合唐氏消灭孟氏和西门氏。

苏御问典巩,若拿下天下,赵氏与唐氏如何分?

典巩说,先灭蜀汉,再灭南晋,待南晋灭亡之际,便是赵唐两家决战之时。

……

曹玉簪负责礼部,而梁朝祭天祈雨这种事归礼部管。小寡妇虽然干劲儿不如从前,但她还是很乐意为苏御分担,她知道这个时候应该“折腾折腾”。

可是她连续请来几位“高人”,折腾好些日子,一滴雨也没下。

看来是未能感动天神,于是曹玉簪打算大搞一场,命享爵俸者都来参加本月中旬的祈雨礼。除非杖朝之年,或不在洛阳,或重病在身,否则必须到场。若不来,免除爵位。

同时邀请明德**师来作法,可**师却道,前几日去贤王府,消耗极**力,现在的他如同普通百姓,甚至连普通百姓都不如,这时不敢接求雨大任。

明德**师这几句话,说得曹玉簪哑口不言,总不能怪罪他把法力浪费在了贤王府。于是就派遣太监,来秦王这里抱怨几句。

“娘娘说了,这次要大办,而礼部仓库里的帆布老旧,应该换了,估摸要八十万钱。王、公、侯、伯礼衣该换新的了,估计一百七十万;还有天坛砖石腐朽松动,礼官上书要求修缮,初步估计,需要徭役千人,钱五百万……”

“你回去告诉太后,省省吧。”苏御把一摞文件丢给曹小宝:“你把这些文件交给她看看。高温无雨,必然大灾,百姓都开始砸龙王庙了,她还装什么糊涂?当务之急,调度各地粮仓,我需要一批御史下去监察调度事务,还哪有钱花在祭祀活动上?十五号那天,让全体贵族自己准备祭祀服装,若没有,随便穿什么都行,总之户部一文钱也没有。你再告诉太后,我要开一次恩科,这次恩科要快,而且只选年轻人入仕,全体安排到灾区,监督粮食工作。否则这样大规模调度,本来够吃两年的粮食,最多还能剩下一年半。环节越多,丢的粮食越多。部门越多,效率越低。”

说着说着,秦王站起身:“建立很多部门,一开始觉得很有必要。可时过境迁,却从不想着把那些过时的部门去掉,*****比比皆是。”

秦王火气上来了,敲桌道:“都是一群混蛋在搞鬼,把自家废物亲戚安排进去,白吃皇粮,有的甚至连班都不上,更有甚者,人已经死了,还在冒领月饷。这次选年轻学子入仕,这些问题都要查。他们不是愿意尸位素餐吗?那我就成全他们,让他们当尸体去。”

气头上的话,不可信,苏御不可能真的因为这种事大规模杀人,按照他一贯的“废物利用”思想,一定会把那帮人派往边疆,开垦荒地,或者干脆去当奴役兵。

不过最近秦王确实有些心气儿不顺,因为这场大灾,会导致梁朝粮食严重减产,也会让百姓刚刚萌生的“生娃”意愿大大降低,而且一定会饿死一批人。这与遭遇一场战争对梁朝的伤害也差不许多。

就说,皇王要想干成大事业,不可没有天时。

秦王嬴政,汉武刘彻,哪个不是几代福荫支撑着?

秦始皇奋六世余烈,使得天下一统。而汉武帝刘彻,身前有文景之治,文景二帝忍辱负重,积攒厚实家底儿,才有汉武帝开疆扩土的底气。

反观梁朝秦王,祖辈留下的是怎样的烂摊子,好不容易有两年余粮,还是两次税改之后积攒下来的,结果又遭大灾。

据说,陇右地区又开始闹蝗灾,也不知是否会蔓延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