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门阀赘婿 > 第二九九章 义攘军

门阀赘婿 第二九九章 义攘军

作者:蜡笔疯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1:16:33 来源:笔趣阁

翌日,苏御早早起床,将连夜写好的奏折送到御史房。

眼瞅着一群五品以上御史雄赳赳奔向金銮宝殿,看他们昂首阔步热血沸腾的样子,仿佛是一群奔赴战场的斗士。

苏御品级不够,只能留在御史房等候皇后下朝召见。

昨夜与文天鹰见面,苏御深深感觉到当年牧王身边军师的厉害。这位瘦削老者胆大心细,果然不是可欺之人。万幸自己没有鲁莽。假如直接把消息告诉曹玉簪,破坏文天鹰的计划,那么自己也就成了他的敌人。他心心念念要为自己手下一万将士报仇,哪怕到了这般年纪,他的仇恨之火从未泯灭。在他眼中,阻挡他报仇的人都该死。

不知今天朝堂上都吵了些什么,总之散朝很晚,午饭时还不见有人出来。

苏御走出御史房,让小嬛童玉去附近馆子吃点,而苏御自己则是在御史房饭堂随便吃了两口。御史房的伙食还是蛮不错的。据说是曹玉簪安排,让御膳房一些老厨在这里发挥余热。

终于到了皇后下朝的时间,已是未时两刻。

皇后必然要先吃饭,这段时间是不接见人的。可今日曹玉簪可能是有些心急,竟破例让苏御进殿,还把后殿大门关上,其他预备召见之人都隔在外面。殿内只留有犁万堂和曹小宝。

“苏御史奏折上说,将有大事发生?”

“裕亲王勾结墨匪,欲运两千桶火雷进城。”

“两千桶?”曹玉簪吃不下了:“苏御史可有证据?”

“火雷就是证据。”

曹玉簪思忖片刻:“苏御史的意思是,让他们把火雷运进来?”

“是的。”

皇后面前有一道珍珠串成的帘幕,其实这道帘幕形式大于实际,隔着帘幕依然能瞧见曹玉簪眉头紧锁。

久瞻皇后不妥,苏御尽量低着头。

“这事太大了,本宫需与皇帝商量。”曹玉簪微微扭头:“犁万堂,速报皇帝。”

“喏。”犁万堂脚下生风地走了。

随后曹玉簪继续吃饭,苏御坐在殿下都能闻到菜味。曹玉簪吃饭很快,不久后就让曹小宝呼唤婢女进来端走。

在曹小宝离开后殿的一刹那,整个大殿里只有皇后和苏御两个人。苏御莫名感觉一阵诡异。甚至担心曹玉簪突然说出一些恐怖的话来。

后殿门口传来曹小宝呼唤婢女的声音,几乎同时曹玉簪很快地说了一句:“你觉得有把握吗?”

苏御道:“他们不可能直接把火雷运进皇城。只要不进皇城,局势就可控。”

“我担心金吾卫里有赵准的人。如果他突然发难,局势就不好控制了。”

“赵亚夫、姬凌云、万长槊值得信赖。另外火雷本身怕火,如果赵裕隆丧心病狂,我们可以在半路上提前引燃火雷,便炸不到皇城。”

随后大殿里鸦雀无声,婢女们走路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曹小宝在皇后身旁嘀咕了几句什么。

不久后犁万堂归来,只说了一句话:“陛下说让皇后定夺。”

曹玉簪点了点头:“苏御史,你觉得应该如何布置?”

“以繁荣经济为由,放宽漕运和上阳门、建春门的检查,尤其是早晨的时候,进城车船拥堵严重,可以改城门卫检查为坊署卫检查。这样给裕亲王提供运送之便。想必他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而此时多派好手盯着三地,另外可以训练细犬,识别火雷。”

“细犬能识别火雷?”

“早在前朝时,不良人就训练细犬办案,屡建奇功。到我朝,金吾卫也有饲养和训练。细犬嗅觉灵敏,只消嗅一嗅火雷的味道,它便能记住。即便是装在箱子里,它也能嗅得出来。”

曹玉簪一笑道:“如若果然是这样,倒是扫去本宫心中之忧。小宝,你去找姬凌云要条细犬来,我倒要试试看。”

——

曹玉簪并没有马上决定放开城门和漕运,估计她要见识到细犬真的能辨认火雷,才会放心如此安排。另外她还需要挑选一些大内高手来办这件事。这是一个关键环节,一旦选错了人,一切都泡汤了。

苏御预测,张密一定想参加。不过他能否被曹玉簪信任,那就不得而知了。

而此时曹圣的作用就更加重要,这么多年来,曹总监军身边培养了一大批亲信,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希望曹玉簪尽快放宽进城约束,否则唐家仓库的纸可就要卖光了。不过这段时间里,唐家的纸也不是一点儿没进来。唐灵儿花钱打点漕运和城门卫署,也算是有点效果。连军驿的马车都被唐灵儿调动起来,陆陆续续稀稀拉拉有一些纸运进来。

据估计唐家最少还能再坚持个七八天。只要在这七八天之内曹玉簪下定决心,唐家就会躲过一劫。而这次苏御打算猛杀价格,给孟思勋来一记重拳。

见过曹玉簪之后,苏御还打算去见一见唐振。据说昨夜兵部达成一致意见,而他们的会议内容也已经曝光。如今男贾人和右律人在辽西走廊火拼,男贾人的地盘已被严重压缩,此时死守平州。如若平州有失,男贾人危矣。

男贾使节飞马求援,可大梁朝内部却发生严重分歧。

唐振、孟丹青主张与右律人联手,两面夹击彻底消灭男贾人,进而完全夺回燕云十六州;西门真森认为右律人强悍,应该帮助男贾人击退右律人;张云龙认为,先帮男贾人击退右律人,然后再单独用兵消灭男贾人。

梁朝军事会议的一贯作风,全是主战派。包括西门真森那种平时蔫坏的人也是如此。这倒是与拥有百万兵、富豪遍地的南晋形成鲜明对比。可是梁朝的这种作风,却常被江南一些文人诟病。词句大意是:穷兵黩武,不知变通,活该他们穷。

其实南晋文坛也有两派说法,有的人说,同为华夏人,北朝抗胡有功,打出华夏人威风。可这帮人往往被骂作“叛徒”“晋奸”,两派吵得也很厉害。恶臭文人天生就是这幅德行,什么话题都能引得他们张开血盆大口骂将起来。不骂个七窍流血肝胆俱裂,就觉得不尽兴。

梁朝往往不会因“战”与“和”争吵,只是在如何“战”的问题上产生分歧。两个方向,三种意见,各持一词,争论不休。

政务,天赐皇帝基本交给皇后和赵准处理,可是到了军务大事天赐帝还是要亲自出面。据说皇帝又瘦了,更虚弱了,腿脚无力,是被两个太监抬出来的。

不过皇帝的脑子并不糊涂,最终由皇帝拍板决定帮助男贾人击退右律人,但要求男贾国归还朔、寰、瀛三州。进而打通雁门关到云州一线,使得公孙雄不再孤悬云州。瀛州回归,可卸去莫州背后牵制。

如若一切顺利,十六州中将有五州掌握在梁朝之手。而男贾国暂时留下,能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否则梁朝就要直接面对风头正劲的右律人,对于恢复当中的梁朝来说十分不利。

把条件说了,男贾使节同意,并签国书。

天赐帝下诏,成立“义攘军”,玄甲军派四个师第一批赶赴大都,保证男贾国都不被攻破。唐氏神策军、孟氏飞虎军、西门氏虎贲军各挑选三个师,四十日之内到大都。大军集结之日,便是反击之时。

义攘军五官体系随之产生:大将军公孙雄,总监军赵挺,总督粮官西门豪,总参将孟狠,总副唐离。三路先锋都是三大家族战神级人物,祁东阳、甘耀、萧瑆。总共十三个师,梁朝顶级名将尽数出马,阵容强悍,唯张云龙请战被驳回。曹圣、赵亚夫不吭声,皇帝也没点名让他们去。

大司马唐振、老皇叔赵满赶赴莫州协调军备监督作战。皇帝任唐振为战时运调疏导大都督,持帝剑,宣领全国道府配合作战。若道府懈怠,大司马可先斩后奏。若义攘军五大将意见严重分歧,无需回报京城,大司马处快速定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