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门阀赘婿 > 第七零七章 太后密令

门阀赘婿 第七零七章 太后密令

作者:蜡笔疯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1:16:33 来源:笔趣阁

掌灯时分,形神酷似雨化田的张密从宫门走出,身后传来大门关闭的“咣当”声。

越发变秃的眉头皱了皱,感觉关闭的不仅是一道门,还关掉了他的梦。

那一刻,他似乎万念俱灰。

可他紧了紧拳头,重新振作起来,一瘸一拐的向前走去。灯影下踽踽独行,说不出的寂寞。

虽然已知修炼的不是《葵花手》,而是一门邪功,可他也无怨无悔,因为他觉得是在给太后办事。可这门功法到底是犁万堂交给他的,而不是太后,所以这次他进宫去找太后,问能不能把这门武功废掉?

张密并不是真的在问武功的事,而是想知道练这门功法到底是不是曹玉簪的意思。

太后的回答让他感到一阵心寒。他听得出来,这就是太后的意思。而且直到现在,曹玉簪还骗他说这是《葵花手》,完全没有告诉他真相的打算。

而且她还说:“你可以废掉武功,但以后就甭想担当要职。眼下锦衣卫偃旗息鼓,只是权宜之计。现在我需要锦衣卫安静一点,可将来我需要锦衣卫帮我干一件大事。”

曹玉簪说话永远都是那样,替别人展望美好未来,她尽量要让下属们自己做出选择。

只要张密不废掉武功,迟早还会被重用,可这却是在消耗张密的寿命。而张密的努力和忠心,从来没换来太后对他的坦诚。他觉得被辜负了。而就在此时,曹玉簪又问张密那个问题:如果我让你刺杀秦王,你肯否?

张密的回答依然是:除了刺杀秦王,臣愿为太后粉身碎骨。

然后曹玉簪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愤然一抖袍袖,让张密退下。

突然听到一阵马蹄声,张密举头一望,视线那头是王的卫队迎面赶来。天黑,看不清是哪个王爷的卫队,他只是习惯性的往路边一靠,恭恭敬敬站在那里。可王车并没有驶过,而是停了下来,只见秦王让身边小太监送来一筐水果给张密。

张密没见过这种水果,只听秦王说这叫“芒果”,是番邦进贡而来。秦王还提醒张密,吃着东西可能过敏。什么是“过敏”,秦王并没解释,只说如果吃一颗之后感觉身上不舒服,那就甭吃了。不过放心,这一定不是毒药。

张密信任秦王,他抓起一个就啃了一口,说,味道不错。

秦王哈哈大笑,王的车继续向前,驶入皇城。

张密提着筐,嘴角泛起一丝笑意,虽然自己在事业上没有获得成功,但却交了一个可以托妻献子的朋友。他一边吃芒果,一边往东走,可走着走着却嘴角抽搐起来,硬汉竟流下眼泪……

用“硬汉”来形容太监,似乎不大合适,但用来介绍张密的履历和铁一样的心,却不为过。

他继续往前走,突然听到身后传来冷哼声,旋即那人说道:“还以为张公公是个人物,却没想到娘们唧唧的,稍遇挫折就哭鼻子。”

张密猛地回头,见是花听风。远处有灯光,而此时花听风的半边脸藏在阴影里,他似笑非笑地看着张密。发黑的眼眶,冰冷阴毒的眼神,让他看起来愈发像条毒蛇。

张密提着筐,微微仰头道:“我的眼泪不是流给自己的。”

花听风冷笑一声:“没人不是在为自己喜怒哀乐。”

张密深吸一口气:“你想说什么?”

花听风收起笑容,抱着肩膀缓缓走过来:“在太后问你那个问题的时候,你明明可以撒谎,可你为什么不呢?”

张密哼笑一声:“老子就这个脾气,要说就说真话,要么就不说。”

花听风点点头:“这也是太后舍不得你的原因,否则我现在不是来跟你聊天,而是来杀你。”

张密眼睛一亮,手中果筐脱手而落:“太后有何密令?”

……

苏御来到后殿时,庚王赵准已提前来到这里,不久后唐家、孟家、西门家也陆续来人。唐恂虽然古稀之龄,可依然精神矍铄,而孟丹青和西门真森与唐振年纪相仿,精力充沛,神气昂扬。

一群坐在一起,商量军务。安南国突然派遣秘使来到大梁,希望与梁朝合作,南北两路夹击,干掉蜀汉,到时以成都府为界划分疆域。那使者还说,谁先攻入成都,谁就占有此城。

曹玉簪刚介绍完情况,西门真森就说南晋沿江陈兵百万,此时虎贲军绝不能撤离。

孟丹青说可以出兵,但要搞清楚安南国的决心,小心他们使诈,我们这边开打,他们那边坐收渔翁之利。孟相还说,要打也是唐家先打,而这就要看唐家在长安道税改进程,如果在二三月份能稳定大局,可以再议是否出兵。

唐恂沉声道:税改比想象得艰难,估计不会很快完成。即便完成,也要先收回河西,否则身后就有敌人,又如何攻打蜀汉?

这时西门真森说:“会不会有这种可能,本来这是南晋的一计。南晋与安南勾结,派遣使者来勾引我朝攻打蜀汉,而南晋却趁虚渡江来打我们。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可就被人耍得团团转喽。”

曹玉簪道:“确实是这样,安南不联合距离更近的南晋,却来找我们,恐怕图谋不轨……”

曹玉簪也不想打,可她没有兵权,说话不算。而玄甲军兵权在康王和贤王手里,如今康王、贤王不出门,就由庚王赵准和秦王赵御代替。

这次开会,由于距离稍远,赵准还没得到康王授意。但苏御却得到了贤王的授意:不打。

现在的情况是,西门氏不想打仗,唐氏想打河西而不想打蜀汉,而孟家肯出兵却不想当先锋。而且孟相对安南国的诚意表示怀疑,担心安南国是在利用梁朝。

他们每个人的话,都在权衡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真正不出兵的理由。真的想打,当年曹操不也是丢下后方,向孙刘联军发起战争么。

而曹玉簪也不想打这一仗,她的目标和唐氏一致,她想先打通河西走廊,把安西大将舅舅闵悦接回来。

这时苏御正色说:“兵者大事,关乎存亡,不能盲目下定结论。不如先把这事放一放。启动派往南晋的细作打听打听,南晋是否有开战的意思。我们也可以派遣秘使去安南国看一看,看看他们到底准备了多少兵,能不能打硬仗。另外这件事的最终决定,还是要看长安道税改的情况,绝不能在长安道尚不稳定之时让唐家出兵去打仗,否则首尾难顾,自乱阵脚。”

曹玉簪道:“那就先将安南秘使留下,待安国公回朝,再作商议。”

众人点头,满意散去,唯有庚王赵准默默坐在那里,苏御本打算离开,却被赵准一把拉住:“弟先别着急走。”

别人都走了,只剩下曹玉簪还在后殿,看样子她不打算走,而赵准也不瞒着她,直接说道:“我不管你们怎么争,我只希望尽快把兵权稳定下来。不能再让他们这样耗下去了。

……你们把一些费事的折子都丢给我,我比你们看得清楚,现在大梁朝遍地都是贪官,而那些贪官为什么贪,而且还治不得?根源还是在康、贤二王。他们要钱,武装军队,可最后不是为了开疆拓土,而是内斗。再这样下去,梁朝就垮啦……

……本来去年是个丰收年,可关内道、河东道依然饿殍遍野,再这样下去,百姓迟早要造反。其实去年已经有造反的苗头,只是刚刚经历过土地税改,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可现在给他们加如此重税,他们有地又能如何?

……别说荒年,就是丰年,也不能保证吃饱,卖儿卖女的大有人在,遍地都是人贩子。这样的国家,再有能耐的‘相国’也治理不好。

……为何西门家和孟家富?除了因为荆州和淮南暖和,稻麦多熟以外,还是他们的政策好。许多百姓拖家带口赶往那边,他们的人口越来越多。而那些人,都是被我们给赶过去的,相当于我们拱手相让。”

苏御觉得,赵准在两年沉浮当中变化非常大。而他的话也触动苏御,于是与曹玉簪商量,如何给百姓减负。

如果单方面给一个王减少收益,肯定行不通,可如果贤王和康王同时降低收入,反而他们都能接受。而赵准和赵御负责分别劝说二王,就能把事情办成。

……

当减税的消息全国散开的时候,百姓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喜极而泣,去各府衙门前敲锣打鼓庆祝,歌颂曹太后母仪天下,高呼活菩萨降世,据说还有人给曹玉簪塑造金身,建曹娘娘庙。

这好处怎么能全让曹玉簪占了去?

京城四大纸媒之一的《唐贤社》第一个站出来说不,重施笔墨,宣扬秦王功德。不久后《帝都文社》也站出来,为庚王赵准歌功颂德。

可他们的行动还是迟了些,到底是让曹玉簪抢得先机,乐得大脑袋乱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