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门阀赘婿 > 第八零一章 暴乱

门阀赘婿 第八零一章 暴乱

作者:蜡笔疯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1:16:33 来源:笔趣阁

在曹玉簪的催促下,孟氏和西门氏核心人物纷纷离京,赶往藩属之地进行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而曹玉簪的催促办法就是表扬唐氏,盯着孟氏,骂西门氏。

人有脸树有皮,天天在朝堂上挨骂,即便是老弹簧西门真森也扛不住。

不久后淮南道传来消息,

西门氏就好像是在报复谁似的,真的同时展开土地和商业税改。这或许正是曹玉簪希望看到的,可却引发了超大规模的暴动。

十五万虎贲军抽调一半去镇压叛乱,此时淮南道已打成一锅粥。不过也有好消息传来,穷苦百姓支持税改,这让西门氏有底气打赢这一仗。而且无形中增加了西门氏在淮南道的威望。

地方士族一边打,

一边偷渡长江,形成衣冠南渡的壮观景象。

当然虎贲军不会饶了他们,沿江拦截,

偷渡者绝大部分都被拿下,少部分冲破防线,向江南而去。

当他们跨越江中心时,见梁朝舰船不再追赶,他们手舞足蹈弹冠相庆,劫后余生的高呼:离开该死的梁朝,去“自由、公平、伟大”的南晋。

他们带着大量钱财南渡,这对南晋是一件好事。可悲哀的是,那帮人还没等到南晋土地上,就被南晋东路军以“流窜水匪”为名剿灭。他们的钱财被东路军收去,而他们的尸体被送到金陵城,向皇帝司马衷邀功。

士族一看南渡的路被堵死,纷纷向北逃,离开西门氏管辖的淮南道,赶往山东道、河南道等地。

由于大规模流民出现,

引发各地士族警惕,他们认为这次商业税改会与土地税改一样蔓延全国。结果还没等曹玉簪对中原五道税改,

中原五道已开始出现暴动。而且他们发展势头劲猛,

等朝廷接到消息时,有的地方武装已经高达千人。

玄甲军立刻做出反应,冲杀而去,刀砍斧剁。用曹玉簪的话说:不给聚众者任何谈判条件,直接杀毙。

“世间总是刁民多。”

曹玉簪端坐大殿,铿锵道:“母仪天下,但不可能母仪刁民。张贴皇榜,布告天下。但凡参与聚众者,剥夺他们的土地。而且三代之内皆是刁民,不允许参加科举、不允许贷款、不允许担任公职,县里杂役也不行。从此他们和他们的子孙,没有击鼓伸冤的权力,剥夺报案权三代。”

大家都说曹太后馊主意多,不过曹玉簪的高明之处在于她从不把路封死。

她还强调说,在八月十五之前,若能主动退出聚众队伍,就可以既往不咎;若能检举揭发,将获得奖金;若干掉聚众者首领,将获得高额奖金,并敕封勋爵,而且是世袭三代的勋爵。

曹玉簪的办法果然奏效,不久后就瓦解了七八个地方武装,有人把聚众首领的头颅送到京城,邀功领赏。

结果其中大部分被京兆府拿下,送往燕云边塞。说是勋爵,其实是去当奴役兵,连百夫长都能决定他们的生死。

曹玉簪这样办事很不地道,要是被人知道,谁还会再相信朝廷呢?

于是曹玉簪展开铺天盖地的宣传工作,大造舆论。安排一些人去当地表演,骑着高头大马,戴着大红花,举着“皇封勋爵”的标语,一路走,一路高呼“曹太后母仪天下,把百姓当家人看,最讲信誉,值得信赖,家人们跟我一起高呼九千岁!”

百姓们也不知那骑大马戴红花的人是谁,只知道他干掉了聚众首领,把脑袋送去朝廷,就获得如此好的待遇。

三世勋爵,从此吃喝不愁,去县里告状都不用给县太爷下跪,真个羡煞旁人。

俺身边怎没个匪首,否则咱家拿起菜刀剁了他,也混个勋爵当当。

光耀门楣,娶仨媳妇。

……

大风呼啸,瓢泼大雨,好似天河奔流而下,浇到棚顶发出轰隆隆的响声。

雨势惊人,引得秦王夫妇心中不安。

秦王担暴雨导致河水暴涨,黄河决堤,粮食绝收,百姓流离失所,灾民遍地;而郡主担心清化坊遭灾,尤其是她新收的几船粮食。

也不知这短时间内,粮仓是否已把米存入仓库。

望瓢泼大雨,郡主不忍心安排奴才,可这时王珣主动请缨,冒雨跑去查探。

王珣刚出门,油纸伞就被狂风骤雨扯碎,她干脆丢掉伞,落汤鸡似的冲去西大仓。可这场雨就好像开玩笑似的,锦衣婢狼狈不堪地跑到西大仓,雨就停了。正好被一群工人看见,有人呲牙哄笑。

“笑你吗个头笑!不赶紧去干活,杵在这里干什么?找打啊!”

苏御不止一次说老黄,成天说脏话,一准把孩子带坏。

苏御口中的“孩子”二字,只是个代名词,不单单指年龄上的小孩。

看,从不骂人王珣也开始骂人了。

可老黄却很委屈,他说,他本来也是一个文明、正直、高品质的男人,是一个有着高尚情操、高雅追求的人,后来去了苏家才跟陈逊、牛婆婆、马婆婆学会骂人。

苏御感叹说,这就是家风,一代传一代。

提到陈逊和牛马二婆,苏御考虑把他们带来秦王府养老。

“把他们安排到哪里才好呢?”苏御喜欢雨后风景,背着手在院子里闲逛。

老黄老吕跟在少爷身后,一起看风景。听少爷自言自语一句,老黄问道:“少爷为什么一定要把陈逊、牛马二婆婆带来秦王府?继续留在苏集家不行吗?”

苏御笑了笑:“其实也没什么不行,硬留在那里,苏集和卿水兰不会跑到秦王府说什么。但陈逊他们本不是苏家人,而是给这我准备的。如今他们老了,没什么能耐了,留在苏集家里算怎么回事呢?”

苏御转回身:“他们以前没把苏集当少爷,也没什么感情可言,如今指望苏集回报他们,有些难为苏集了。”

闻言,老黄老吕对视一眼。

秦王府看似很大,可要想把三个老奴安排进来还真不是很容易。

不能把他们安排进郡主府,因为他们能把郡主吵死。秦王殿前面的小客房也不太合适,这里经常有官员出入,让官员们听到陈逊和牛马二婆扯嗓子骂人,很不雅观。

难不成安排到小筑?

西边青竹小筑是冯瑜的,东边沁香小筑是孔婷的,中间清雅小筑被郡主当成了仓库。

再往后,就是正在施工的大花园,把他们安排到大花园?

想来那是孔婷投资的院落,孔家富姐刚过门就要给秦王养活一群老奴才,这样的安排是不是太过分了些?

“少爷要是觉得麻烦,干脆不要他们了。老奴给他们找个地方,再买几个使唤人给他们养老。”老黄背着手说。

苏御摇摇头:“伺候老人可不是轻松活,而陈牛马三人是什么脾气,你心里清楚。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他们三个住在一起,互相照顾着。除非他们三个都不行了,那时再给他们找下人。”

老吕一皱眉道:“少爷别烦心,老奴去挖个坑,用刀斧将陈牛马剁碎,丢坑里一埋,就省心了。”

苏御苦笑:“你又开始胡说八道,要是让陈逊听到,非骂你三天三夜不可。”

黄吕二奴今天这话有点不是味道。苏御听得出,他们有试探的意思。

苏御今天对待陈逊、牛婆婆、马婆婆的态度,也就是未来对待老黄老吕的态度。所以他们格外关心。

见苏御坚持要把三老奴留在王府,黄吕二人十分欣慰。他们说,等那三个老鳖犊子来了以后,他俩个负责看管。若敢大声说话,满口牙掰掉,舌头割了丢茅坑。

随后苏御带着老黄老吕在王府里转一圈,还是决定把陈逊他们安排到秦王殿东边的小东仓。

其实这里很隐蔽,平时也没什么人过来。

苏御指着房顶道:“加一层,二楼上面还要再加一个瞭望小亭。牛马二婆婆最爱登高瞭望,让她们看个够。”

……

一场大雨过后,没引发水灾,却把后院大花园刚挖的水塘填满。

孩子们跑过去玩耍,完颜清竟然在那里发现一条鱼。

鱼很小,但确实是一条鱼。

众人很是纳闷,这里没人投放鱼苗,这鱼从何而来?

这时各种说法不一,有人说千年草籽万年鱼籽,有人说是鸟儿带来的,有人说是雨水带来的。

完颜清觉得他们都是在胡说八道,于是来问无所不知的秦王哥哥。

可当她跑去秦王殿,却听说出大事了。

王殿里的人表情严肃,气氛压抑,好像梁朝又要迎来一场大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