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大明写小说 > 第233章 兴兵讨燕王

回到大明写小说 第233章 兴兵讨燕王

作者:张六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9:09 来源:笔趣阁

朱棣麾下自是没有酒囊饭袋之人,很快便有斥候打听清楚了刘真大军的情况。

“禀王爷,刘真都督羁押了都指挥卞万并下令全军开拔驻守松亭关!”

朱棣嘴角之上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挥手打发走了那斥候之后,才对秦光远和朱高煦道:“你二人回去歇息吧,明日一早全军开拔直接返回北平!”

秦光远接着又问道:“那通州的部将?”

朱棣也明确告知了秦光远答案道:“所有燕军明日全部返回北平!”

这下朱棣的命令已是极为明确了,秦光远也是了然的回道:“小子明白!”

秦光远和朱高煦二人兜了这么大一圈之后回了神机营营地没睡多久全军兵丁便要开拔了,开拔之前自是要撤走所有宿营的东西的,保护秦光远睡觉的大帐,在此时秦光远即便是想要睡个懒觉那都办不到了。

朱棣自从起兵之后便一直都在打胜仗,返程途中兵丁们的士气依旧是极为的高昂。

走了差不多一日时间,在天黑下来之后,朱棣的大军才终于从沙河返回了北平。

朱棣在大军还未到北平之前边已经派人通知了城中的朱高炽和朱高燧兄弟二人,在朱棣的大军到了北平城下之时,兄弟二人已在城门之前迎接着朱棣了。

现如今正是两军对垒之时,在北平周边虽说已没有了再能与朱棣抗衡之人,但为了以防万一,朱高炽和朱高燧兄弟二人却也并没有出城几里之外去迎接朱棣。

朱棣到了北平城下也并没有下马,倒是朱高炽和朱高燧兄弟二人率先跳下马过去给朱棣见礼之后,朱高炽才开口道:“父王,大敌当前请恕二人不能出城迎接父王凯旋!”

朱棣现在要的可不是一个出城的迎接礼仪,他需要的是最后打进应天府,因而对朱高炽是否出城迎接也并不放在心上,淡淡的问道:“北平城中一切可好?”

朱高炽毕恭毕敬的回道:“一切皆好。”

听了朱高炽的回答之后,朱棣才露出了一个笑容道:“那便好,先进城吧!”

朱棣带着大军在北平驻扎下来之后便派出了斥候随时注意者朝廷的动向。

其实,朱棣即便不用派出斥候,朝廷那里有了任何风吹草动,他都能在第一时间接到消息。

即便没有野心的王爷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在可能的情况之下都会在庙堂之上安插一些眼线的。

朱棣身为边王,并不算富裕,但也还是能在庙堂之上拉拢一些人为他自己所用的。

朱棣在打进应天府的最后一刻不也是全凭借了他安插在应天府的眼线才得以顺利进城。

......

夏元吉在朱棣这里没得到想要的结果,马不停蹄的赶回了京师,第一时间便去求见了朱允炆。

朱允炆在收到夏元吉求见之时正是进午膳之时,得到内伺的禀告之后,立即便放下了筷子,道:“快有请,一道再请黄,方,齐三位大人过来。”

黄子澄等三人是朱元璋所安排的辅政大臣,朱允炆也习惯有任何事情都找三人商议了。

黄子澄等三人也算是兢兢业业了,一般情况之下他们都会留在皇城之外的各部衙门办公,因而朱允炆要想找他们三人之时也是极为容易的。

夏元吉才与朱允炆见礼之后,黄子澄等三人便也陆续赶到了。

黄子澄率先开口道:“情况如何?”

夏元吉摇头叹息道:“在下无能,燕王不为所动,依旧执迷不悟,朝廷恐得是要派出大军前去镇压了。”

朱允炆明显有些失望,又问道:“朕写与皇四叔的书信你是否拿给他看过?”

夏元吉作为朝廷的使节去北平走了一趟,事情没办成,但总得是把在北平所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汇报上去的。

“看过,燕王并没亲自看信,而是由高阳郡王读了出来,在场的还有道衍和尚和神机营的提督秦光远。”

夏元吉此言之后,齐泰才问道:“你此去可否亲眼见识过神机营?”

夏元吉接着又回道:“见过神机营的火炮队,燕王特地带在下去了火炮队阵地,还冲着山下刘真大军打了十几炮...”

没等夏元吉说完,齐泰便急切的问道:“结果如何?”

夏元吉依旧摇头回道:“情况不容乐观,刘真大军毫无防备,再加上有无可抵挡火炮之利器,自然是有些惨不忍睹。”

夏元吉接着又对朱允炆道:“臣本是算了一笔大账,以朝廷的钱粮兵丁与燕王的做对比,没等臣把此些东西说出来,燕王便带着臣去了火炮队的阵地,二话不说冲着刘真大军打了几发炮弹,如此情形,燕军完全做到了以一当百,这也是基于燕军的神机营只有二百人,火炮队不足百人,若是燕军全部以火器武装,朝廷大军恐是更无胜算,如此情况之下臣无话可劝,也只能是无功而返了。”

夏元吉实话实说之后,又道:“臣有愧陛下重托,臣万死不辞!”

夏元吉把事情办成了如此,他自己都觉不好意思!

朱允炆如今即便是有心责怪夏元吉却也是没有那个闲情了,只是问道:“如今该如何办才好啊?”

齐泰率先开口:“秦光远那小子着实是个人才啊,若是他能跟着朝廷,所制作出的火炮和火铳皆为朝廷所有,又有几位藩王敢犯上作乱?”

不仅仅是齐泰,就是黄子澄和方孝孺也不止一次公开表示遗憾秦光远不属朝廷,但此时即便是说再多的遗憾之言都显得有些多余了。

黄子澄接道:“齐尚书,如今多说已经无益了,陛下亲自写了书信给那小子,那小子太过不识抬举,朝廷又该如何办?如今最先考虑的便是平息北边的刀兵,朝廷若是不能及早平息,用不了多久其他藩王若是一旦起兵,那朝廷恐就要面临西汉的七王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了。”

能站在庙堂之上的也都是聪明人,不用黄子澄解释的这么明白,他们便清楚的很。

方孝孺接着道:“对燕王的回复也是有所准备之事,所有的事情按照此前商议好的行事便好,此前的当务之急,陛下应当开太庙,敬告祖宗王爷起兵谋反,并废燕王爵位,贬为庶人,之后便可派遣大军背上平叛,耿老将军的大军皆是整装待发了。”

在朱棣起兵的消息传到京师之后,这些应对之策朱允炆君臣便已经商议过了,在如今这个时候他们的确是没有必要再因此事多做争论的。

方孝孺的建议出口之后,朱允炆才问道:“各位对此可有意见?”

黄子澄和齐泰二人既是无任何不同意见的,夏元吉也是点头道:“臣附议。”

在朱允炆同意之后,至于如何开太庙敬祖宗自有下边的大臣具体负责的。

太常寺负责祭祀,开太庙敬告祖宗的一系列事情自然是要交给他去做的。

太常寺的所有官员研究的便就是此事,该如何做自有他们滴水不漏的操持,但开太庙之时却还是让朱允炆显得忧心忡忡。

朱允炆不过是大明的第二代皇帝,即便是敬告祖宗,那需要告知的祖宗不过也就是朱元璋一人罢了。

朱元璋把皇位交代他手中不过才一年时间,他便就要起兵平息藩王之祸,这让朱允炆心中自是有些不太好受,

朱允炆深受儒家影响,一心只想做个仁君,一旦起兵无论何种原因这都与他的初衷相悖。

因而直到此时他心中依旧在存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