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有个妹妹叫貂蝉 > 第154章 新长安令

有个妹妹叫貂蝉 第154章 新长安令

作者:山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4 18:45:55 来源:笔趣阁

对于崔钧这个名字,王定是有印象的,好像是徐庶诸葛亮的好友。

不过现在诸葛亮还小,对方应该还不认识诸葛亮。

王定亲自接见了崔钧。

崔钧看着,也有三十多岁,留着一缕胡子,面容英俊,身姿挺拔,腰间关着一把宝剑。

“在下崔钧,拜见车骑将军。”

在王定大亮他的时候,崔钧也在打量着王定。

对于王定这个名字,崔钧纵然在荆州,也是耳朵都要听出茧子来。

王定道:“先生无需多礼。”

只是崔钧,却是忽然跪下,道:“崔钧再此,感谢将军,为家父报仇雪恨。”

王定下了一条,连忙扶起崔钧,道:“先生,这是何意?”

王定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就给崔钧的父亲报仇了。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崔钧站起来,道:“家父崔烈,昔日被董卓迫害,将军杀了董卓,自然是为家父报了大仇。”

昔日,董卓专权,崔烈身为太尉,为向董卓低头,结果被董卓所害。

崔钧逃离洛阳,其兄留在洛阳,想要伺机报仇,但是很快被董卓看出意图,也是被董卓所杀,但是对外却是称其兄病死。

崔钧逃出洛阳后,而后投了袁绍,希望借助袁绍之手,为其父报仇雪恨。

奈何十八路诸侯,一起联手,最后却还是败了。

崔钧对袁绍很是失望,于是就辞别了袁绍,去了荆州。

想要借助刚被任命为荆州牧刘表之手,反攻长安。

只是在荆州一年,刘表虽然对其客气,但是一直以来,都为提过要对付董卓。

刘表能成为荆州牧,也是董卓所任命的。

而且当时刘表,初到荆州,刘表大部分的精力,都在整合荆州当地豪绅。

而后又是开始和孙坚斗,和交州的刺史张津交战。

刘表的战略方针一直都是向南。

董卓未死的时候,还下来旨意,让刘表这个荆州牧,都益扬交三州的军事。

崔钧与刘表的意见相左,自然不被刘表所重视,而崔钧对刘表也很是失望,之后在荆州,就处于半隐居的状态。只与荆州的名士相交。

崔钧第一次听闻王定都名字,就是王定斩杀董卓的时候。

随后,崔钧就特别关注王定的一举一动。

时常找人打听长安,打听王定都事情。

他在荆州的好友,也都知道他感恩王定,杀了董卓,有关于王定都消息,也都会第一时间告诉崔钧。

这次,听闻王定颁发招贤令,崔钧马上就从荆州出发,来到长安。

他并没有邀请他在荆州的好友。

他们都是君子之交,有的人只想隐居,自得其乐,有的人想要等一位明主。

王定是否就是明主,他们不确定。

纵然听说过王定的很多事迹,但是这些并不能断定,王定是否就是民主。

至少刘表在荆州,所做的事情,也不比王定差。

崔钧只是想要报答王定,这才愿意来到长安。

王定很是高兴。

就算崔钧是以报恩的目的而来,可若是他这一年的表现,真的很差,这个恩,崔钧就不一定会找他报了。

毕竟真的要报恩,应该是他当初杀了董卓,崔钧就会来投靠他,而不是又等了一年多,直到现在才来。

若是自己如董卓那般,崔钧绝对半字不提报恩的事情,也不会从荆州赶来长安。

王定让崔钧为长安令。

将长安的民生,治安都交给崔钧来负责。

除了崔钧之外,还有上百人,听说了招贤令,特意前来投奔王定。

只不过大多都是小虾米,王定都没听说过,而且才干也只能算是

一般,只能是用来充实基层的官吏。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寒门子弟,或者是世家的庶子,家族并不管他们的前程。

他们只能靠自己的努力,然后改变自己的命运。

大家族中,庶子的命运,并不算好,并不是每个人都如袁绍。

庶子也能混的风生水起,并且一直压制着嫡子的袁术。

大部分家族的庶子,和许多寒门子弟差不多,不管是吃穿用度,都很拮据。

若是没什么能力,等到他们的下一代,也就如普通百姓一般。

每天也要用双手劳作,才能换来一些钱粮。

王定让崔钧担任长安令,除了要让长安城的百姓,日子过的越来越好外。

王定还希望崔钧,能够在长安城内,督办蒙学,为长安城的小孩启蒙,让所有的小孩,都能够读书识字。

崔钧在听到王定这个要求的时候,张口就拒绝了王定,直说这不能做到。

纵然崔钧认为,自己有太守之才,甚至州牧之才,崔钧也觉得,想要让长安城的所有小孩,都有书读,都能识字,犹如天方夜谭,非人力能完成的事情。

在王定再三要求下,并且说明,此事就算完不成,也没有关系下,崔钧才勉强答应下来。

王定也不是要一朝一夕的时间,就要把蒙学办起来。

教育是百年的事情,只要每天多一个小孩来学习,日积月累下,长安城总会有所改变。

不仅是长安城的小孩,到时候三辅之地,以及日后王定所控制的地盘,小孩的教育都不能落下。

他军中的将士,每训练五天,也会拿出一天的时间,让他们学习读书写字。

这是强制要求,就算不愿意,也要乖乖坐在板凳上。

至于校尉级别的将官,他们每天都要学习。

每次时间不多,也就一个时辰。

军中有好多将官都还是文盲,他们之前都是因为杀敌立下军功,而被升任上来。

与他们会不会读书,会不会写字,没有半点关系。

不过以后,王定打算将读书写字,加入到考核中,至少校尉级别的,一定要能看得懂战报情报。

崔钧信心满满的上任了。

作为崔烈的儿子,崔钧在世家中,也是有很大的名望。

他担任长安令,没有人会反对。

若不是因为董卓之乱,崔钧逃离长安,崔钧如今的职位,肯定要比长安令要高。

只是当,崔钧第一份诏令贴出来时候,亮瞎了长安城士族以及百姓的眼睛。

开设蒙学,长安城十岁以下孩童,皆可入学。

内容简单,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是告示贴了出去,来报名的人,寥寥无几。

让崔钧很是怀疑人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