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谁爹不是曹操啊 > 第五十六章 天下士人是一家

谁爹不是曹操啊 第五十六章 天下士人是一家

作者:三林校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40:02 来源:笔趣阁

古文学派、今文学派……

这两派的恩怨已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两派已是逐渐有了融合的迹象。

今文学派是两汉间以儒家经书研究而形成的学派,所研习的今文经,则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如如田何传《易经》,伏生传《书经》,申培传《诗经》,高堂生传《礼经》,公羊、谷梁两家传《春秋》。

而古文学派,则是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古文经则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写成的经籍。比如西汉武帝时期,鲁恭王刘余为扩大宫室而拆毁孔子旧室,于坏壁中得古文经《尚书》、《礼记》、《论语》、《孝经》,河间献王刘德征购到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诗》、《春秋左氏传》等经文。

所以今文学派成型的时间其实反而要早于古文学派,前期发展也是比古文学派好的多。

特别是自汉武帝“独尊儒术”,所立的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学!如此导致今文经学长期垄断汉代官学。

之后今文经学逐渐陷入了僵化和烦琐,且又与谶纬结合,流于妄诞,最终在西汉后期见衰。

古文学派则是默默苟起来一直发育,直到王莽篡汉后,古文经学才被汉庭立为“官学”。

只是后来王莽被位面之子刘秀锤爆,刘秀为了利用谶语巩固政权,倡今文,废古文,致使古文学派暂时落入颓势。

但还是那句话——“历史的发展不以个人意志所改变”。

王莽和他的新朝被扫入了垃圾堆,古文经学却是继续茁壮成长,终于是在东汉章帝时,在古文经学大儒贾逵的倡导下,《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古文尚书》、《毛诗》并为“四经”,列为官学!

即便今文学派在东汉时期有过《白虎通义》的高光,但终究只是回光返照,很快就倒在了更加适合时代发展的古文学派脚下。

直到东汉中晚期……

随着社会矛盾的距离激化,无论是如日中天的古文学派还是奄奄一息的今文学派,都开始自我变革,想要为这个时代找寻到一个更加合适的出路。

这个时候的儒家,还没有抛弃儒家“人需”的核心,面对漫漫长夜,依然勇于点亮火把,去迎接黑暗。

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马融和郑玄。

马融综合各家学说,遍注群经,使古文经学开始达到成熟的境地。

他的弟子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使古文、今文统一,世人将其的学问称为“郑学”。

在一代代儒者的努力以及乱世的影响下,古文、今文学派如今是难得的进入了蜜月期,而对于古文经学世家的南阳尹氏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的尹氏交织天下名士,虽然没有出过三公这样的高官,但是在士林中的能量还是不容小视的。

当他们收到早已外嫁的尹母信件时,在犹豫片刻后还是果断选择了出手相助。

只是尹家这代既没有高官,也没有大儒,想要将手伸到许昌未免还是有些力不足心。

“如此,也只能向华子鱼求助了。”

华子鱼即是华韵。

华韵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后来又得到大将军何进征召,出任尚书郎,和何进也是有一番情谊在。

这样一位名望、地位都够格的人要是出面,自然是可以保下何晏的。

华韵之前在江东担任豫章太守,后来因为孙策入主江东,他就在江东暂住。

就在前不久,曹操才上表天子,利用天子诏书将华韵从江东调了回来,如今担任议郎兼司空军事。

当尹家的信件传到华韵手里时华韵也有些纠结。

何晏杀袁阆一事如今已在许昌传的沸沸扬扬,这个时候出面那几乎就是站在了所有反曹士人的对立面。

于是华韵就这个问题上前去询问自己的好友郑浑。

郑浑是名士郑泰的弟弟,而郑泰也曾在何进手下担任过尚书侍郎……

没办法,何进身为外戚,要与宦官抗衡,就不得不借助天下士人的力量。

所以别看各种说何进是“屠户出身”,但人家可是当时正儿八经的“士人代言人”……

当郑浑听到华韵问他时,直接反问回去:“难道华公以为如今的自己就不是在与反对司空的士人为敌吗?”

华韵这才恍然大悟!

别忘了他的官职还是“司空军事”呢!

可以说,从华韵离开江东,来到许昌并且接受曹操授予的官职时,他就已经不是反曹士人中的“自己人”了。

郑浑又说道:“况且那何晏虽是司空养子,但毕竟还是姓何,是何大将军唯一存世的血脉!要是看他落入危险,我等还有何面目行走世间?”

……

估计连正在蹲大牢的何晏都没想到自己背后的能量居然这么大。

何进,就是天下士人在朝堂上的最后一代领袖。

董卓原来想做继任者,但很可惜……玩砸了。

后来的,

无论是袁术、袁绍、曹操都想做这“士林朝堂领袖”的位置。

袁术看准了经学大师马融的族孙——马日磾。

袁绍瞄向了卢植。

曹操则是趁机叼走了华韵。

为的,就是士林那份庞大的人脉资源。

而现在,这份资源却是要暂且落在何晏身上。

“也是。”

华韵听郑浑这么说,当即也就不再纠结。

“何进大将军当日与我有恩,我不可能坐视何进大将军唯一的血脉断绝。”

“再说,我观司空实乃明主,若是坐视不管,怕是会失了本心。”

华韵整理一番衣摆:“如此,是时候去拜见一些“老朋友”了!”

————————

我知道大家看纯科普的东西可能会有点枯燥,但是古文、今文这块对两汉以及后续发展真的很重要,我就稍微精简着写了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