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谁爹不是曹操啊 > 第一百八十二章 何坞七院

谁爹不是曹操啊 第一百八十二章 何坞七院

作者:三林校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40:02 来源:笔趣阁

华佗?

刘羡的儿子身为诸侯王世子,对于近期华佗搞出来的“输血”风波还是有所耳闻的。

但眼下,当自己亲近之人真的命不久矣的时候,他也顾不上许多了。

“居然如此,就还请慎侯带路!”

把刘羡运到杏林院后,华佗二话没说直接就直接决定给刘羡输血。

因为之前曹丕曾经搞来了刘羡的血液,省去了给刘羡配型的时间,在刘羡运往杏林院的半个时辰后,刘羡的状态就已经趋于稳定。

华佗在见到刘羡之子的时候,也明确点明了刘羡是通过输血的方法救治的。

并且这个消息被无形的推波助澜,很快就传遍了许昌大大小小的街巷。

这下,有意思的事情就来了。

刘羡被输了别人的血,那他的血脉到底还是不是刘氏诸侯王?

要说是的话,血脉和血液之间就会产生一条明确的界限,将之前反应激烈的世家一个交代。

若说不是的话……那谁还能废了刘羡的东海王爵位不成?

要知道,因为东海王一脉的特殊性,历代东汉天子对于东海王一脉都是敬重有加,从不敢轻易训斥这支身份异常尊崇的诸侯王。

再者,因为东海王才传到六代目,而东汉天子已经传到了十三代,哪怕去掉一些平辈的天子,刘羡的辈分也高到可以让刘协唤一声“皇祖叔”的地步。

辈分这么高,在崇尚孝道的东汉,要是刘协真的敢废掉东海王的爵位,那刘协绝对是要被人戳嵴梁骨的。

所以这件事,何晏根本就没有给刘协退路。

哪怕再不愿,刘协也只能站出来捏着鼻子帮“输血”澄清,站在官方的角度来解释血脉和血液之间的不同。

但是……

血脉和血液,在本就含湖不清的这个年代,又岂是天子的几道诏书就能澄清的?

况且对于血液,汉室根本就不曾深入研究过。一旦刘协“澄清”血脉和血液的不同,却又说不出来个一二三的话,那对于汉室“天命”、“刘氏血脉”的怀疑会很自然的化成一颗种子,埋在所有人的心理。

当有了怀疑,人们就会思考,而这……便是埋葬刘氏血脉的第一把黄土!

“刘羡”输血的事在许昌城中足足发酵了三天,皇宫中的那位终于是按奈不住了。

在建安六年十一月初五这天,刘协亲自传唤华佗入宫,并在不久后就颁布了两道诏书。

第一道诏书便是册封华佗为太医丞,算是给了华佗一个官方的身份,让第二道诏书更有一些说服力。

第二道诏书则是完整的讲述了血液的几种类型,并且明确了“血液”和“血脉”的不同……至于怎么不同,这诏书其实写的也是含湖不清,做不出完整的解释。

两道诏书一发,之前对于新学持抵触态度的中立世家果然停止了对新学的针对,又恢复成之前“不接受也不排斥”的状态。

本来最后是皆大欢喜的局面,但这其中有一个人却是气急败坏的天天往杨彪那跑。

“杨彪!你给我出来!”

王朗对着当朝三公之一的杨彪是丝毫不客气,对着杨彪的大门就破口大骂:“你算计我?”

杨彪缓缓打开大门,对着王朗发出阵阵苦笑:“景兴,我本来是想等到事罢后想你登门道歉的,你怎的这般性急?”

“少来!”

王朗见杨彪承认,那骂的是更凶了,完全不给杨彪片刻喘息的时间。

面对王朗,杨彪也只能是不断赔笑,毕竟王朗可是自己父亲杨赐的弟子,这次这么坑他确实是有点不够意思。

最后,王朗更是指着杨彪的鼻子:“杨彪!这次你要是不给我个交代!你我就此绝交!”

杨彪嘴角苦笑更重:“景兴,你是认真的?”

“废话!我王景兴是那种说话不算话的人吗?”

王朗的性子一向刚烈,杨彪知道今日不与王朗解释清楚的话,这位故人恐怕真的能做出于自己割袍断交的事情来。

“也罢,景兴若是有空的话,能否陪我出去走一走?”

“又来?”

杨彪举手朝王朗投降:“放心!这次肯定没有贼寇!”

王朗冷哼一声:“走就走!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花样!”

见王朗松口,杨彪笑呵呵的让自己儿子杨修将马车赶来,与王朗一起结伴先来到了许昌城中的粮铺。

此处粮铺就是由颍川的几个世家,同时也包括何晏一起开始的中原粮铺。

带着王朗进入其中,杨彪指着门口的牌子:“景兴请看。”

王朗怒气未消,他看了眼牌子,只见偌大的牌子上赫然写着——“一石粟米一百八十钱!”

看到这个标识的时候,王朗略微愣了一下,之后就失声惊叫:“许昌的粮价居然如此便宜?”

王朗也不是何不食肉糜之人,相反,在江东担任会稽太守的时候,王朗就十分关注穷苦百姓的生活,对于涉及的百姓基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了解的一清二楚。

“我记得我在江东的时候,粟米的价格已经超越了三百钱还多!这许昌的粮价居然是江东的一半?”

为了一探究竟,王朗还特意走入粮铺中,观察里面的一斗粮食到底是不是真材实料。

直到确定这粮食确实是满满一斗的时候,王朗才急不可耐的问杨修:“莫不是今年中原丰收导致的粮价大跌?但是谷贱伤民,难道荀令君和司空他们就没有关注过此事?”

“景兴不要急,再与我去他处看看。”

杨彪卖了个关子,又带王朗出了许昌,赶到了何坞的布庄。

此处的价格更为感人,一匹上好的麻布居然只要三百钱,这无疑是极大的冲击了王朗的世界观。

“昔日我在洛阳的时候,洛阳的种种食货都是极其昂贵的。怎的今日同是天子脚下的许昌,物价却可以如此便宜?”

王朗也忘掉了自己之前还说着要与杨彪绝交,反而是腆着脸向杨彪询问答桉。

“景兴再与我看看附近的作坊即可。”

作坊?

又是一个新鲜词让王朗的内心再次变的瘙痒无比,不过杨彪就是打死不说,而是继续领王朗来到了何坞外面参观着各种作坊。

现在何坞外面的作坊早就不单单是何晏之前打造的织布作坊了。

光是如今逐渐开始火热的桌椅作坊就已经有了数家,更别说那些世家一个个也都是猴精,在其他有着广阔前景的产业上都是有样学样开始开设各种的工坊。

这其中有专门供达官贵人的奢华之物,也有面向广大百姓的生活用品,在作坊模式下,他们的产能都已经有了长足的提高。

王朗在参观完这些作坊后也看明白了——

“文先,你的意思是这样的方式让许昌的物价便宜了?不对啊……那粮食是怎么回事?你们总不可能种地也是好多人一起种吧?”

杨彪笑呵呵的摸着自己的胡须:“景兴,你看到的只是表象而已。”

“作坊的存在,或许能让那些食货变的便宜,但便宜的幅度始终是不大的。”

“想要真正的独树一帜,最重要的只有两个东西——新意和技术。”

“前者,就比如与慎侯发明的桌椅,可以让大家读书写字时不再那么疲劳;后者,就比如慎侯改进的纺织机,可以让纺织布匹的效率大大提升。”

“关于新意……可遇而不可求,但对于技术,只要用心钻研,那总是可以琢磨出一些东西的。”

王朗似懂非懂的“嗯”了一声,之后又问道:“那粮食呢?”

“一样的道理。”

“粪肥之法可以让粮食增收……而且我曾与慎侯闲聊的时候听他说过在东海的另一边,有一种可以亩产十石的作物,要是能找到它并种植,你猜百姓会选择吃哪种食物?”

王朗还是不解:“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粮食降价,似乎对你们并没有好处。”

“没有好处?呵呵。”

粮食便宜,自然就可以让更多的百姓不去务农,而是前往作坊生产,这就已经足够了。

至于抬高粮价赚取的那点差价……和作坊产生的利益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王朗见杨彪竟是这样的态度,不由皱眉道:“可是这样的天下,岂不是成了人人都为钱财名利而奔波的天下?”

杨彪不屑的瞅了王朗一眼:“怎么?难道现在的天下就不是这样的天下吗?”

王朗顿时语塞。

没想到杨彪之后悠悠的说道:“其实我之前也有和景兴一样的顾虑,只是这些日子我也常到许昌的街坊巷陌中转悠,发现许昌百姓的日子,确实是比之前战乱的时候要好太多了。”

“而这一切,都是新学带来的,所以我不能坐视新学被那些人攻击……这也是我不得不出此下策的原因。”

王朗沉默了一会后缓缓说道:“那你就不能提前和我说一声?”

“嗯?”

王朗瞪了一眼杨彪:“要是早知道事情如此,不用你说我也会配合你。但是你这一声招呼都不打就过分了!”

杨彪惊疑道:“景兴,你不生我的气了?”

“既然你是为了兴世救国之道,而不是为了政治陷害,这样的事情我自然不会生气!”

“就是苦了东海王刘羡,年纪那么大还要被你们放一回血。我那日与他在大鸿寨相谈甚欢,觉得他亦是一个可以结交之人,只希望他不要被此事再给伤了元气!”

面对王朗的忧虑,杨彪向王朗保证道:“放心!有华佗为刘羡医治,他的身子肯定并无大碍。”

“那就好。”

之前一直臭着脸的王朗突然笑了起来:“这新学我其实早就看过,但一直不得其内涵,今日经过文先解惑后,倒是知晓了其中的几分道理!”

“正如文先所言,新意需要灵光乍现,可遇而不可求。但技术倒是可以改进的,我在江东的时候恰好认识一些精通于奇技淫巧之人,文先若是需要的话,我可以写信让他们前往许昌!”

杨彪颇有些兴奋:“不知是何许大才?”

王朗向杨彪掰着指头细数——

“第一个是赵爽,此人年纪虽轻,但对于《周髀》研究颇深,在天文一道和算术一道上都走的极远。”

“第二个是严畯,他素有名声,精通《诗》、《书》、《三礼》,又有《潮水论》之作,精于地理。”

“第三人……则是术士左慈,他少居天柱山,研习炼丹之术,少有神道。”

“若是文先需要的话,我这就写信让赵爽和严畯赶赴许昌,一起为新学出力。至于这左慈,因为他常常行于乡野,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也不知道能否将他唤来,只能是尽力而为!”

杨彪立刻大喜:“如此,倒真的是多谢景兴了!”

“哪里的话?既然文先与新学都是真心为了救国救民,那我为其出上一份力也是应当的。”

王朗说着,又提及起之前杨彪一直提到的慎侯何晏。

“我看文先对于慎侯似乎极为推崇,不知能否为我引荐?”

“景兴要见慎侯?”

杨彪捋着胡须:“既然景兴想见,那我自然愿为景兴送上拜帖!”

说到做到,杨彪一回去就给何晏发了拜帖,而何晏肯定不会驳杨彪的面子,很是痛快的答应了与王朗一叙。

何晏与王朗相约在何坞中,二人在其中谈论了没日没夜的谈论了足足一天一宿,每到兴奋处就会听到二人抚掌大笑,颇有种相见恨晚的意思。

何晏在与王朗交谈完毕后,也允诺自己会无条件的支持王朗推荐过来的人。

“那赵爽,就为他修建一座算术院!”

“严畯的话,肯定就是地理院。”

“左慈……这个老神棍如果真的能找到的话,给他修建一座化学院又如何?”

之后何晏又细数道:“再加上华佗的杏林院、马钧的天工院,还有未来祢衡的逻辑院。如此的话,七大基础学科中,算术、地理、化学、医学、物理学基本都齐了。”

剩下的天文学和生物学,那更是再简单不过了。

在华夏,天文与算术根本不分家,这个坑迟早会有人补上。

至于生物学……也是可以培养的嘛!大不了何晏亲自领人去种豌豆!

如此,未来名声赫赫的何坞七院,总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雏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