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启高一 > 第080章 爆竹声声辞旧岁

重启高一 第080章 爆竹声声辞旧岁

作者:白雨涵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34 来源:笔趣阁

2001年的过年,多了很多张谭都快记不起来的年味。

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一年里也就过年能吃好些喝好些,加上生活的慢节奏,过年的确是非常盛大的节日。不像未来,过年也就六七天假期,吃顿饭聚个会,味道早已经淡薄了。而现在,真的是在过年,所有人都欢聚一堂投入其中。

这种年味十足的氛围,张谭十分享受。

唯一遗憾的是,过年前一段时间,去学校拿成绩单,结果他的名次下滑到了第三十九名,降了三个名次。

地理和语文依然是全班第一,数学也总算不是倒数第一了。但物理化学依然雄霸榜尾,政治历史也出现了一点下滑。还是琐事太多,整天忙着各种有的没的,没怎么温习功课,导致别人进步他退步。

这只是小事,张谭并没有很在乎。

况且这份成绩单,在被谭明霞看到后,她并没有如张谭预想中的责骂他,只是叹了口气,跟他说,写作要写,书也还要好好念。

张谭点点头“我会的。”

大松一口气。

于是。

逍遥继续。

除夕很快来临,勤练书法的张谭,参与到了一年一度的写门对、贴春联行动。

老张家这一大家子的对联,都是坚持自己家人手写。

虽然不是书香门第,但爷爷张贺农传自他那教书先生岳父的毛笔字,并没有失传。张谭的三叔、四叔、大堂哥都得了张贺农真传,写得一手漂亮毛笔字。

而写门对、贴春联行动,就是每一年里,老张家最体面的工作,全家祖孙三代男人,都得参与进来,张谭也不例外。

往年的门对子是爷爷负责写大门的对联,三叔负责写里屋的小门对子。今年局面又有了不同,张贺农决定退居二线,交给儿孙辈负责。写大门的对子这个重担,就落到了三叔头上,而小门的对子,张贺农亲自点了张谭的将。

“老三写大门,扬扬写小门,你们打下手。”

安微这边是非常注重宗族,长幼有序,身为一家之主的张贺农,说话就是权威。

而张贺农此举,无疑是确定了张谭,乃是老张家三代子弟中,能中兴家族的不二人选。就目前看来,张谭也的确是潜力无限,有麻雀窝里飞出金凤凰的资质。

如此这般,老张家的男人们行动起来。

大伯翻《春联大全》提供春联内容,大哥裁纸,二哥扶纸,三哥研磨,四叔贴门对,张谭的父亲张全顺拌浆糊,其他小辈也不能闲着,负责运送门对子去各家。

大门的对联关乎一家的门面,所以三叔写得很认真,一笔一划,写一笔蘸一次墨。

张谭就潇洒多了,提起笔来洋洋洒洒个不停。

“虽无山海味,常有鸡鱼香。”

“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

“呈祥瑞雪蛇形匿,接福新春马步来。”

“扬扬的毛笔字,越来越有锋芒了。”大哥一边裁纸,一边伸头看张谭写字,然后点评。

“笔走龙蛇,半行半楷,肥瘦相宜,连成一片。是好字。”大伯跟着点评。

张全顺也一改往日的好脾气,语气傲然:“就我觉得,扬扬这字,比老三写得更有味道。”

闻言,三叔不爽的抬头:“哎,二哥,负责任的讲,扬扬的字到我的字这个水准,还有一段距离要走。”

四叔刚贴好一副门对,进门就听见辩论,然后凑过来,仔细比较了三叔和张谭的字,笑着说:“二哥、三哥,爸也在这,我公正的讲一句。”

“那你讲嘛。”三叔直起腰,等待下文。

张谭则谦虚的客套一句:“我写的字还差得远。”

四叔清了清嗓子:“三哥的字,功力深厚,这一点不是张谭能比得上的。但是三哥你的字太刻板,不灵活,相反张谭的字就比较生动,看起来更舒服。”

“是这个道理。”大伯点头。

张贺农也下意识的跟着点了点头。

三叔顿时提高了嗓门:“老四哎,你这就不对了,写字的环境不同,风格就要不同。我现在在写大门对子,不能有一点轻佻,就是要庄重肃穆,才能符合我们的家风。”

大哥哈哈笑:“三叔,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

大哥的问话,得到了屋子里阵阵笑声,老张家,似乎从未有过“家风”这个词汇。不是书香门第,自然没有什么家风,而且前些年农村都穷得叮当响,掏粪、喂猪、挖野菜、上河堤、修大坝,都是大集体生产,实在酝酿不出家风。

“好了,都不要笑。”张贺农呵斥住笑声,指着三叔和张谭,说,“老三的字就是这个风格,沉稳,希望你做人也能如字一样沉稳。至于扬扬,还要练,什么时候字没锋芒了,你就出师了。”

言罢,又补充一句:“从现在开始,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读书!你们几个在念书的,都好好念,指望你们考大学也是空,但至少要读书明理,肚子里装的进文化。”

张贺农一言定下了老张家的家风——读书。

屋子里又恢复了热闹。

男人们贴上门对子,挂上五福,再黏上门神,接着就准备烟花爆竹,然后等待开饭。女人们则聚在大伯家的厨房,忙着张罗整桌饭菜,每年的除夕夜都是一大家子在一块吃饭。

七点一到,点燃烟花爆竹,声声炸响中,关门吃年夜饭。

饭菜多到桌子放不下。

而今年桌上的白酒,再不是往年的低档次白酒了,而是张谭特意买回来的茅台。

“乖乖,这茅台喝着就是比一般酒过瘾。”大哥一边喝一边还夸起来。

其实喝得不是酒味,是档次,是氛围。

外面的烟花声,一刻没断过。

在这合家欢乐的时刻。

2001年,轰轰烈烈的翻过去。

再一晃眼,温暖、富足的寒假,也就这么不知不觉过去了。

……

这一个寒假,家里因为张谭而发生的变化,天翻地覆。过节的质量直接拔高到了岗集镇先进水准,父母的心情愉悦,笑容常挂脸上。一切都朝向好的方向发展,家里的e时代网吧,更是好得不得了。

整个寒假期间,几乎网吧里就没有空闲过一台电脑。

一个月下来,刨去水电、租金、税费,净利润足足有八万多。这让谭明霞跟别人聊天时,再也不会把“我家还欠着一屁股帐”挂在嘴边了。

现在跟别人聊天,都是“准备去银行贷个款,再开一家网吧”了。

这个年里,在张谭的促成下,家里决定从e时代网吧抽身,去大杨镇新开一家网吧,网吧证已经托关系办好了。大杨镇位于岗集镇北边,隶属于合淝的中市区,尽管还是一个乡镇单位,但毕竟是市里了。

2002年之前,合淝市下辖三县一郊,长沣县、淝西县、淝东县、郊区,以及东市区、中市区、西市区三个市区。

不过再过几天,合淝市就要重新规划行政区了。

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合淝市新的版图规划,三县还是三县,三个市区分别改个名字,中市区改为庐阳区、东市区改为瑶海区、西市区改为蜀山区,并稍微调整了一下行政区划。

而原本有七十年历史的郊区,正式升格为合淝市的市区之一,包河区。

合淝历史上的三县一郊,正式成为了过去式,现在要说三县四区。

区县制度的完善,意味着合淝市将迎来高速发展时期,隶属于庐阳区的大杨镇,也会高速发展,涌入大量的务工人员,在大杨镇开网吧,绝对有得赚。

而且靠近市区,来往市里也方便。

以后,张谭肯定是要在市区给家里买房子的。农村人入城生活,这是无可改变的趋势,城市的生活环境,的确要比农村方便、舒服。而且房价直到他重生前,也没停止过涨价,钱拿去买房子相对于存银行贬值,至少能保值。

……

慵懒的寒假过去,冷清的学校重新变得人头攒动起来。

学生们收拾好意犹未尽的心情,准备开始奋斗,张谭也跟随着奋斗起来。他发现寒假这个月,尽忙着被老妈拉去走亲访友,当宝贝一样炫耀了。然后平时又忙着吃喝睡,小说都没写多少字。

《四大名捕会京师》,只是写了第一部6万字的《凶手》,和第二部7万字的《血手》,《血手》刊登在《今古传奇·武侠版》3月期刊上,总第5期。这两部都是寒假之前写的,现在3月将至,稿费都已经寄过来了。

而寒假计划写的第三部《毒手》,才磨磨蹭蹭写了两万多字。

《毒手》是《会京师》系列的一个**,计划要写十多万字,张谭准备拆开成两期,一期六七万字,寄给杂志社。结果寒假爽过头了,现在只能多辛苦点,争取早点将稿子赶出来,免得被催稿。

张谭不是那种工作狂,事实上还有点懒散,但重活一次,总要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至少计划要做的事,不能习惯性拖延,否则整个人会越来越懒散,最后说不定又恢复上辈子那副吊丝样子。

恰在他微微用功时,王从伦来电话了,带来了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张谭,经过我们杂志社的几次接触,武汗大学出版社,对你的《四大名捕会京师》有兴趣了,希望能跟你谈一谈出版事宜。”

————————————

原本打算写一点过年的趣味,但略过了……

在这里说两个群号:老白的书友群258108294,重启高一222978400,两个群都可以进,虽然福利不多,但比较适合聊天打屁。有什么对本书的想法,都可以进群畅谈,老白我大部分时间在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