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景泰太子 > 第123章:乾清宫行走

景泰太子 第123章:乾清宫行走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6 07:08:46 来源:笔趣阁

当晚,没有人知道朱见济和于谦聊了一些什么。哪怕是值守在外的毕旺也不知道具体内容。他只是看见灯火彻夜常亮,交谈之声不绝于耳。

聊着家国大事,越聊越起劲,朱见济便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在于谦这边整整停留了一个晚上,不是如他之前说的那样说几句就走。

毕旺识趣地没有在中途进去让朱见济返回皇宫,他已经看了出来朱见济以询问政事为由,目的是为了摆出礼贤下士的姿态,博取文官的支持。这是毕旺所能够考虑到的极限,于谦势必也看了出来,而朱见济的真实心意即便是当局者于谦也未必能够猜到。朱见济目的可不是这些表面文章。

天明,早朝即将开始的时候,朱见济才返回皇宫,值得一提的是于谦坐在天子车驾内,随朱见济一同入宫。如此超乎常规的礼遇,自出发起就惹来四方瞩目。

“这不是天子的仪驾吗?如何会在宫外,难不成陛下出宫啦?”

“你还不知道呀,陛下昨晚夜访于少保,可是聊了整整一个晚上嘞。”

“竟然有这等事!”闻者自然是震惊之情溢于言表。

“这还不止,彻夜长谈罢,陛下仍让于少保上车一同入宫,周公昔日辅政也不过如此。”

“圣君执政,朝有贤臣,我大明兴盛在望呀!”众人纷纷感慨道。

天子车驾所过,一片赞颂之声。许多人在路上就山呼万岁,朱见济自然是不时掀开车帘与外人招手示意,笑得非常开心。

见于谦坐在边上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显然是觉得恩遇过隆,容易招致非议。朱见济道:“昔日先帝弥留之时,朕曾询问若是国事棘手,谁人可信。先帝第一个说起的便是爱卿你。若是爱卿不弃,朕愿拜爱卿为亚父,参决军国重事。”

于谦如今已经是被架在火上烤了,如何会自己撞入刀山之间,那样岂不是要碰一个头破血流,自然是连连推辞。

“爱卿虽无亚父之名,却有亚父之实。经过昨夜之事,朕方觉不可一日无卿,日后少不得仰赖之。爱卿多劳,只朝中财货无多,若不然朕一定大加赏赐。”

“此微臣分内之事,不敢称劳,更不敢取财货。”

朱见济笑笑,不再多言,有些东西不是于谦一句话就能够推辞的。便是于谦本意无揽权之心,其他人心底也不会这样想。

说实在地,于谦心里如今是恐惧的,认为朱见济这是在捧杀他。

这般想可是真的冤枉了朱见济。好不容易树立起来明君贤臣,礼贤下士的典范,朱见济为什么要自己把自己的招牌给砸了。况且,于谦目前确实没有擅权的迹象,没有必要除去于谦,太麻烦了。自断臂膀,太蠢了。

早朝,群臣毕集,朱见济将昨夜的事情描述了一遍,“昨晚军情夜奏,朕心急如焚,惴惴不安,夜访于少保询求国事,畅谈一夜,颇有所得。”

顿了顿,朱见济继续道:“朕方今年幼,于国事多有仰赖朝臣者,日后这等急事不在少数,不便次次出宫询问重臣。有意于乾清宫内设一书房,留重臣日夜值守,以备不时之需。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乾清宫内另设一个部门,朱见济这是和后世康熙皇帝学的。康熙设置的部门叫做“南书房”,其重要性在加强皇权的方面就不必多言了。

朱见济此言一出,四下议论纷纷。乾清宫何等重地,是天子处理朝政之地,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地方就是新的权力中心呀!

负责纠察百官的御史连连开口整肃朝堂,议论声才停歇下来。随之,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于谦,因为很显然这个位置就是为于谦准备的。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于谦拒绝了朱见济的厚爱,直接了当道:“太祖废宰相,权分六部。太宗置内阁,有四殿两阁学士协理政务,闲时自有班房值守大臣,且诰敕房、制敕房俱设中书舍人,办事妥当,不可轻改。乾清宫为天子所居,臣子不敢僭越居之,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于谦的意思很简单,大明朝本有权力中心,也就是内阁,如今在乾清宫内再设一个完全没有必要,用的还是同一套人马。若是强制推行此项改革势必会遭遇莫大的挫折,会招致内阁既得利益者的反对。虽然你是天子,但是也不要瞎折腾。

朱见济以为一定能够成功的举措,没有想到才刚出口就遭遇了惨败,本以为于谦会站在自己这一边,自己由此顺利分化文官集团。结果完全是自己自作多情,人家于谦才不傻呢。

朱见济忙回想康熙皇帝成功的原因。康熙皇帝继位时的背景是清军入关,议政王大臣会议为事实上的权力机关,内阁虽然权力受到排挤,也是外朝的领袖。而南书房诞生之初,可不是权力机关,而是文学侍从值班之所。简单来说就是个陪皇帝读书的地方,即便是议政王也不能够说不让皇帝读书吧,当所有人放松警惕之后,南书房侍从之臣开始起草诏书,逐渐攫取大权。

果然,还是不能够妄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来,要一步步来,不能够一步成为新的权力中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朱见济退让道:“于爱卿既不愿值守此处,可有清廉正直又饱读诗书之臣可为推荐,为乾清宫行走。文渊阁在外朝,终是不便每日麻烦诸位爱卿出入乾清宫。”

不待于谦回答,朱见济又道:“本朝自宣德以来,以宦官沟通内外,执掌批红职权,天子往往批阅几份而已,致使天子大权旁落,更有大阉若王振之流出现,坏国毁家,为害甚烈,实唐末以来未有之局面。而今设此乾清宫行走,便是代宦官职权,诸位爱卿须是明白才是。”

最后,朱见济给出了自己的要求,“在京尚书及以上大臣,地方督抚每人各推举二人,以地方有官声,政绩卓越者优先。”

群臣初而惊诧,但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几乎是众口一词地道:“陛下圣明!”很多人甚至激动得泪流满面。

朱见济笑了,在这泼天的利益面前,没有哪个文官胆敢出来说一句不是。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嘉靖皇帝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控朝局了,有一帮忠心耿耿替你办事的文官,这朝局乱得到哪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