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景泰太子 > 第15章:祸国之舞,结亲之议

景泰太子 第15章:祸国之舞,结亲之议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45:28 来源:笔趣阁

歌舞承平,钟鼓馔玉,正旦朝会上,一轮又一轮的外国使臣进献贡品,表达对天朝的倾慕之情。此情此景,足以证明明朝底蕴之雄浑。

自从土木堡之变后,许多明朝官员上书言及对外政策的时候往往以“王者不治四夷”为首,明初开拓进取的精神逐渐为保守内敛的心态所取代。

可是倘若王者真的不治四夷,那又何必维系这朝贡体制呢,若是将这些外国使臣赶走,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正人君子又不愿意了。厚往薄来,花费巨大的经济支出,难不成只是为了听取这些没有多大意义的恭维之词吗?

目光局限在经济利益上,自然是有损的,可是这背后的战略利益又岂是金钱可以衡量的。就比如说若是放弃与朵颜三卫、哈密、朝鲜、女真等部落和国家的联系,谁人如今能够牵制也先呢?

诸多使臣之中,瓦剌使臣哈只被安排在最后,你可以认为这是压轴出场,是明朝看重与瓦剌关系的表现,但是更大的可能是借此表达对也先称大元可汗的不满。

被安排在末尾的哈只面容平和,并不为此而愤怒,因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种小把戏一点意义都没有,轮到他的时候就依礼跪拜道:“大元知院哈只,奉大元天圣大可汗之命,献马及貂鼠银鼠皮等物,愿两家和好,结为兄弟之国,共享太平。”

知院,始自五代,全称为知枢密院事,宋元继承之,元代由皇太子任枢密使,但这仅仅是虚职而已,真正的军事长官为知院,是正二品官员。少则一人,多则七人,看皇帝个人心情而定,也先自封可汗,继承元统,自然将这知院体系给继承下来了。称汗这样重要的事情,也先派一个知院过来通报也算是合情合理。

哈只言语很平淡,自有一股从容不迫的底气在,原因无他,也先方今正是强势的时候,西讨东察合台汗国,东征女真,哈密朝鲜皆拱首,成吉思汗当年称汗的时候也不过如此,甚至还有所不及。这可汗之位,明朝承认与否都不重要。

至于兄弟之国,当年宋辽之间就是这个关系,对于自视为宗主国的明朝而言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歌声依旧,舞者蹁跹,但是现场的气氛则是瞬间冷清下来,正殿之上原本有说有笑的众人都不由得停下来,紧张地观察朱祁钰面容的变化。

朱祁钰没有说话,十二串旒珠掩盖下的面孔喜怒不行于色,对方不过是一个使臣而已,自己堂堂九五之尊和一个使者对话,岂不是平白跌了身份。

在场的文官没有想到这哈只会如此放肆,第一个站出来斥责哈只的是锦衣卫将军段振,他自座位起身,来到殿堂之上,就在哈只不远处,直言道:“近年以来,也先差来进贡使臣,实无敬顺之意,不过窥觇中国虚实而已。到京人数不下一二千余,在外亵慢无礼,甚是欺侮守卫官军,侈然放肆,莫敢谁何,守门军士每被抢夺什物,诚恐贼心觊觎,祸生不测。不料今日竟敢大言犯上,全无人臣之礼,实在是自取死路。”

段振说着朝哈只狠狠啐了一口,道:“愿陛下乞敕大臣计议,将见来虏使编戍烟瘴之地,禁绝往来。太上皇帝车驾今虽送还,然国耻未雪,臣愿将家属悉击,都察院狱选领精兵一万五千,各取藉没家产,结状操习一月,照洪武永乐间例升赏,往征剿也先。其一胜二胜者,得保家产;其四胜五胜者,左右二臂剌赤心报国四字。如是不胜,臣甘磔尸九门。”言罢,段振一头磕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响,久久不起身。

这些年也先嚣张跋扈,而朱祁钰则是一直压着明军,不让他们北伐,明军上下积结的怨气可谓是由来已久。如今有天灾,国库空虚,那好,我只要一万五千个犯罪的囚徒,没有粮饷,那就用囚徒们自己的财产,若是战败愿意领死。可以说,段振把朱祁钰的借口都给拦下了,求战之心,赤忱如火。

段振开了这个先声后,正殿上的一群武将纷纷跳出来表示自己愿意领兵北伐,也先南征北战好像势如破竹,但是但凡是一个正常人就能够看出来他内部隐患重重,并非没有获胜的可能。这种名垂青史的机会,不抢还当什么武将。

武将们喊打喊杀,文官们不甘示弱,纷纷斥责哈只悖逆犯上,同样支持北伐。局面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这个时候,哈只的面色发生了些许的变化,不复之前的从容,若是因为自己过于强势,从而引发明朝与瓦剌的战争,也先怕不是要活撕了他。

哈只,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某教名称,在某教中意为朝觐者。换句话说,哈只之所以能够成为知院,是也先需要这样一个人物来吸纳异教徒,扩充自己的实力,换而言之他并不属于瓦剌本部。虽有知院之名,并无知院之实,不属于也先核心决策层。要不然如此危险的任务也先怎么不让自己的兄弟或者儿子来。(以上内容为作者合理推测,哈只真是朝觐者的意思)

哈只没有必要为也先送死,暂时低首也先也不至于杀了他,而若是硬抗,看明朝君臣的架势,分明讨不了好。

哈只俯伏在地,涕泣道:“臣有罪,冒犯天颜,愿请明朝大皇帝饶命!”

见哈只退让,朱祁钰这才开口道:“段爱卿,虏使朝贡,当以礼待,俟彼敢有异谋,临期处置未晚。尔言将家属系狱及领军胜虏又复剌字,是以刑罚加于无罪,淹禁及于平人,非惟不禁人情,抑且有乖国典,难允。”

监管出征士兵的家属,一旦士兵投敌就杀死家属,这个制度是曹操的发明,用当然是有用,给诸葛亮招降带来很大的不方便。但是在边境地区用着不方便,尤其以淮南为甚,淮南也是曹魏统治最为薄弱的地区,压迫地深了就投奔东吴,司马氏篡魏的时候淮南便有三次比较重要的叛乱。此后这项制度得以传承,但是多数是监管出征大将的家属,对于普通士兵的监管有所放松,这也就导致士兵战败被俘后往往另娶妻。

在身上刻字这事,属于唐末五代的遗毒,当时战争频繁,士兵都是拉来的壮丁,为防止他们逃跑,就在脸上刻字。宋代不改此毒,竟然因循之,比如宋代大将狄青脸上就有刻字,《水浒传》里许多被流放的好汉脸上也有刻字。宋代遇天灾则募灾民为兵,归厢军体系,厢军脸上同样刻字,所以难怪宋人看不起当兵的。

朱元璋起家之后,严格户籍制度,如今当兵的都是军户出身,给田给种子,士兵的待遇和宋代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明初军队战斗力较高的重要原因。

朱祁钰以此两点拒绝段振所请,可谓是字字在理,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仁德,顺手又把武将们鼓噪起来的北伐之事给拖延下去。

安抚好段振等一干武人,朱祁钰看向哈只,道:“也先虽桀骜,亦能敬顺朝廷,方今天下一统,当称也先为瓦剌可汗。尔等使臣,车马劳顿,则赐彩币表里有差,以慰其劳。”

哈只抹了抹自己的泪水,“谢明朝大皇帝的恩典,小人铭感五内,永不敢忘。”

什么是顶级强者的拉扯,这就是!能够进入这个殿宇的人物,真的是没有一个简单的。

在一侧目睹了一切的朱见济从内心中感到害怕,若是自己遇上之前满朝文武近乎逼宫的态度,又该如何应对,能够像朱祁钰这样在短时间内想出合乎情理的回答吗?一手拉,一手打,胡萝卜加大棒,朱祁钰玩得那是叫一个称心如意,朝政始终按照朱祁钰的心意在运作。

如果可以,朱见济希望没有人关注到自己,但是很可惜,哈只在起身之后,将目光转向了朱见济。他今日参与正旦朝会,除了试探明朝对也先称大元可汗的态度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观察明朝当今皇太子的情况,之前生了癔症,这些天听说好转了,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还是值得一探的。

“瓦剌知院哈只,拜见皇太子殿下,奉主上之命,贡金银器皿并方物,贺殿下病愈。小人此番南下,并携医师二员,医术精湛,道法通天,全活者不可胜数,倘或殿下不适,小人可献医师入宫。”哈只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同时又很恰当地带着那么一丝忧虑,若是常人,只怕真的会被他所迷惑。

坐在朱见济身边的胡濙瞥了哈只一眼,警惕道:“劳使臣忧,殿下安然无恙,宫中御医手段高明,不劳外求!”

哈只碰了一鼻子灰,却不改其色,起手朝朱祁钰与朱见济拜了拜,道:“小人生于西域,颇学得些西番舞蹈,愿起舞贺明朝大皇帝与太子殿下,以悦上心。”

这个理由没有什么办法拒绝,若是项庄舞剑大不了见招拆招罢了,朱祁钰挥了挥衣袖,道:“准了!”

哈只复一拜,并谢礼。而后转身背向天子,脚步随之变化,只是略显虚浮,并杂乱无章,好像一个喝醉了酒的人一样。

侍卫在殿堂上的锦衣卫无一例外,齐刷刷地向前一步,尽管哈只在入殿之前已经经受过检查,身上并无利器,只是对于这等人物而言,徒手杀人并非难事,若是突然窜起,劫持天子,可就是莫大的失职。

谁也不敢保证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自然要以谨慎当先。

哈只献舞,起初并无章法,至少朱见济欣赏不来,或许是没有搭配相应的乐器,好像一个人清唱一样。

不过舞至一半,哈只略显肥硕的身躯,竟然如同陀螺一样旋转了起来,宽大的衣摆随之飞舞,迅疾如风,颇为震撼人心。

殿堂之上,有人开始为哈只鼓掌叫好,确实出色,就这个自转的速度,正常人早就昏了过去,哈只竟然就不带停下的,除了面色略显潮红之外,并无其他变化,就连呼吸都无比平和。

“祸国之舞,娱人耳目!”在一片叫好声之中,胡濙显得颇为不满,对哈只献的这支舞无比排斥。

“师傅,这是什么舞?”朱见济有些好奇,侧过身子悄悄地问道。

“这是胡旋舞,唐玄宗尤好此舞,当年安禄山便是以此取悦玄宗,终是招致大乱。”

朱见济点了点头,不再多问,因为安禄山的缘故,胡旋舞被称为祸国之舞。同样因为陈后主的缘故,《后庭花》也被人视为祸国之音。国家之衰亡,原因有许多。一曲舞蹈,一首诗歌,若是当真能够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何必士兵拼杀战场。唐朝初年胡旋舞就颇为有名,但是妨碍贞观之治吗?

朱见济并不认同胡濙的看法,但是没有必要说出来。

一曲舞止,殿堂众人纷纷为之喝彩,朱见济也朝哈只礼貌性的微笑,鼓掌是不敢的,要不然胡濙这帮师傅能够训死他。

“太子殿下,小人这舞如何?可入得殿下之眼?小人有舞女一人,风姿绰约,若是——”

不待朱见济回答,胡濙就直截了当地帮朱见济拒绝了,“殿下日后定是圣王,岂能为耳目声色所幻!”朱见济被噎住了,虽然他也是要拒绝的,但是被胡濙这么直接的代办了,还是有些不舒服。

哈只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对朱祁钰道:“我主渴求两家之好,今太子殿下不曾婚配,我主又有孙女数人,与太子年龄相配,倘或两家结亲,则两族前疑冰释,商旅往来,再无兵戈之争,开万代之太平。愿大皇帝审视之!”

和亲,当年也先就曾经要求明朝尚公主,并以马匹为聘礼,后果自然是明朝反对,这件事也是土木堡之变的导火索之一。

哈只贸然提这一遭,真没几个人信。但是问题在于,拒绝是必须拒绝的,又不能够给也先南下侵略留下口实,这就难度很高了。

胡濙等人引经据典,推辞此事。哈只不慌不忙,道:“向来听闻太子殿下聪慧过人,小人倒是想要听听太子殿下自己的看法。”

胡濙的神色微变,之前可没有考虑到哈只会提及结亲一事,没有教导朱见济相关话术,这可如何是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