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景泰太子 > 第16章:癔症未消?才越同侪!

景泰太子 第16章:癔症未消?才越同侪!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6 07:08:46 来源:笔趣阁

哈只提出和亲的意思来,不知道有无也先的授权。不过不管有没有授权,哈只都明白被拒绝是大概率的事情,只是想要借此试探朱见济这个大明皇太子而已。

事实上,也不仅仅是哈只一人想要试探朱见济。因为之前的癔症风波闹得人尽皆知,所以哪怕是朱祁钰下诏大赦天下以庆贺太子痊愈,真正相信的人并没有几个,认为不过是朱祁钰掩人耳目的手段。至于东宫师傅们口风紧得很,根本探听不出有用的消息。

此番正旦朝会,就是一个颇好的机会,所以,当哈只希望由朱见济表明自己态度的时候,殿上不少人不由得将目光转向了幼小的朱见济。

若是当今太子愚钝不堪,与昔日“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一样,日后势必无法掌控朝政,大权旁落谁家,需要早做打算才是。

无数目光中,或鼓励,或讥讽,或玩味,或平淡,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朱见济不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一些什么,但是他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难关到来了。

面对瓦剌使臣哈只的提议,朱见济镇定自若,坐着回应道:“不知使臣大人想要怎样的看法?”

哈只哈哈大笑,“还能是怎样的看法,我主渴求两家交好,自然是希望嫁孙女与太子,良缘缔结,兵戈永消,开万代太平之基!”

“一场姻缘便有如此大的作用吗?”朱见济不疾不徐道,给哈只挖了一个坑。

哈只神情微变,已经猜到了朱见济会说一些什么,却不能够自己打自己的脸,道:“我主一诺千金,驷马难追,殿下莫不是仍有猜疑,某愿修书于主上,择选吉日缔结婚姻。”

“本宫倒是听说昔年瓦剌太师脱欢(即也先父亲)嫁女于岱总汗(即脱脱不花),可谓良缘美眷,只是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数十年太平尚且不可得,安求百年万代之和平?”

土木堡之变后,也先与脱脱不花的厮杀导火索便是立储一事,也先想要立自己姐姐的儿子为太子,脱脱不花则是想要另立别妻所出子嗣。二人矛盾遂不可调和,终演变为草原混战。

胡濙起初还担心朱见济被哈只玩弄戏耍,闹出许多笑话来,眼下见朱见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回答得滴水不漏,不由得颔首微笑,颇为满意朱见济的回答。

“此是两桩事也,我主之姊本是岱总汗正妻,用你们汉人的说法那就是皇后,所生子嗣自当为储君,论嫡论长合该继位。岱总汗废长立幼,祸乱朝纲,惹得上下失心,其自寻死路,与周幽王无异。小人听闻太子殿下生母原非皇后,故皇后不愿易储被废,理是一样的理。若有奸臣欲改立太子,或者迎回故太子,不知太子殿下如何解决呢?”

完了,皮球还踢回来了,朱见济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而且涉及到的还是当前最为棘手的易储一事。

至于哈只所提及的皇后废立事,本质上也受易储波及。朱祁钰原皇后是为汪皇后,生育有两个女儿,在易储一事上反对朱祁钰的做法而被废,之后朱见济的生母杭氏被立为皇后。

朱见济将渴求的目光看向朱祁钰这个便宜老爹,这个场合自己招架不住了呀!救命!SOS!

而朱祁钰对此充耳不闻,在察觉到朱见济的视线后,反而转看另外一边,全然没有帮助朱见济解围的意思。

至于胡濙等师傅,竟然在此关键场合,也选择了缄默不言。这帮人中真正支持朱祁钰易储的没有几个,反对的一半,中立的一半,不出来恶心你就不错了,怎么能够指望他们出来帮忙。

朱见济的后背为冷汗浸湿,身子略微抖动起来,偏偏还要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不时和哈只附和,因为哈只的说法完全符合朱见济的利益。谁要是想要复立愿太子朱见深,那谁就是朱见济的敌人。

脑海中不断闪过关于瓦剌部落的相关消息,朱见济认为还是要把这个烫手山芋踢回去比较好。

深吸了一口气,朱见济对哈只道:“使臣出身西域,对我中原掌故竟然知晓若此,可谓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汗果有识人之明。”

转移话题,还是又埋下了一个新的坑,哈只眉头一皱,顺着朱见济的口风道:“殿下过誉,才疏学浅,担不得殿下盛赞。”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使臣才识过人,不知可曾看出尔主隐忧所在?”朱见济笑眯眯地继续问道。

朱见济这话没有吓到哈只,反而让天子朱祁钰眉宇不展,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得有些过火了,让朱见济一个五岁孩童与哈只这样一个老奸巨猾的人物对话,眼下朱见济都已经开始胡言乱语起来,指不定到时候闹出多么大的纰漏来。

但是于朱祁钰而言,有哈只施加压力,捅破了当今明朝朝廷最让人忌讳的问题,也好借此机会看看朝臣们真实的想法如何。哪些人才是真正站在他这一边的,哪些人又对朱祁镇怀有故主之情。他自继位以来,清洗了内侍与宫女,清理了锦衣卫,还整顿了武将,就是没有大规模地清理文官集团,眼下就是一个清洗的机会。

至于太子出点小丑,年纪尚小,日后有的是办法补全。哪怕是朱见济现在真的答应结亲一事,也有许多办法搅黄,比如指责也先纵然部下犯边,又比如指责也先逼迫朝鲜等小国纳贡。

内心之中不知道迟疑踌躇了多少次,但是朱祁钰最终还是决定暂观其变,且看朱见济能够说些什么话来。

天子的神情变化被有心人看去,而能够进入这个殿堂的哪个不是揣摩人心的好手,不少人甚至还认为这是朱祁钰故意设计的场景,专门用来给朱见济刷资历的。五岁太子正义直言,说得虏使哑口无言,老百姓就喜欢听这种故事。

就这样,没有人关心朱见济承受了多么巨大的压力,朱见济最后一丝摘离自身的机会也没有了。

朱见济的恫吓,吓不到在场任何一个人,也没有人将他的话放在眼里,哈只直言道:“我主横扫宇内,统一大漠南北,虽成吉思汗功业不过如此,恕小人眼拙,不知有何隐忧处?”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不知使臣大人可曾听说过这句话,今日尔主统一草原,不思以仁义治国,反而尽灭故元苗裔,却不知道这隐患可能够尽数除去否?”这番话术,便是朱见济前些日子学的。

“太子殿下生于中原,想来是不清楚草原上的规矩,所谓仁义之道,说上千万次,不若马刀劈砍过去。至于故元隐患是否尽数除去,小人不知,若是殿下有消息不妨通报之,必有重谢。”哈只说完,一双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朱见济,让人心悸。明朝有没有收留故元苗裔,这并不是一个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明朝收留了多少故元苗裔,这些残留血脉便是日后也先统治最大的隐患。

朱见济尽管心中畏惧哈只的眼神,但并不退让,直言道:“以大人聪慧,难道会猜不出日后定有人假借苗裔之名,起兵作乱吗?防得了一时,防得了一世吗?”

“此事就不劳殿下操心了,眼下婚约一事,殿下须是给个明确答复来才好。”朱见济一直在转移话题,哈只有些不耐烦。

朱见济郑重地对哈只道:“也先得位不正,众心不附,虽孩童亦可看出来,不出三年,必死于内斗,瓦剌势必分崩离析。便是要结亲,也先共有二子,不知使臣大人想要本宫与哪家结亲?”

都知道也先统治之下,势力错综复杂,矛盾重重,但是如此直白的话语,哈只还是第一次听见,还是从一个孩童口中说出,最关键的是,而今大庭广众,不仅直白过了头,而且一点回转的余地都没有了。

哈只打了一个哈哈,道:“殿下当真是童言无忌,初生牛犊不怕虎呀!”

从这一刻开始,哈只气势减弱了,朱见济自然是痛打落水狗。

“也先二子,长子势强,拥附者甚众。次子势力稍弱,亦是心机深沉之辈,便是也先亡于内斗,瓦剌势力稍损,亦不伤及根本,大不了向西迁徙回到祖地,亦是漠西一大族。听闻使臣大人与也先长子博罗纳哈勒相好,又与次子阿失帖木儿暗通款曲,并不参与此中争斗,明哲保身。不过眼下不论是选谁人之女结亲,都是对另一人的背叛,使臣大人以为,谁人来日胜面更大一些,更有可能执掌瓦剌本部?”

这种话,也是这种朝会场合能够说的吗?毫无疑问,哈只的智谋远胜朱见济,但是因为身份不同,朱见济能够说的话,哈只不能够说。

哈只颇有一种被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感觉,真是横的怕不要命的。他倒是想要问问来日上皇朱祁镇是不是可能会复辟,看哪个明朝大臣能够回答出来。朱见济提出的所有问题,前提都是也先死于内乱,二子争斗分裂,这种鬼问题谁会去回答。

哈只神情严肃许多,不复先前嬉笑看热闹的态势,道:“太子慎言,此离间之计浅陋至极,不值一提。”

朱见济图穷匕见,“瓦剌内乱在即,使臣大人若是愿意弃暗投明,为明藩属,本宫愿请父皇赐侯爵之位,以为千金买骨!”朱见济一边说着,一边朝朱祁钰行礼示意,最后,他拿出自身腰间悬挂的一块玉佩,道:“此物乃是年前父皇赐予之宝,用西域和田玉锻造而成,使臣若是觉得尚可,不若以此为凭证,如何?”

眼前的玉佩在不断摇晃,于哈只而言,就好像一个绝世美人在你身前去衣起舞一样,说不动心是假的,毕竟也先对他的待遇也就一般。若是投奔明朝,如朱见济所言,千金买骨,地位肯定不会低。

但是哈只冷笑一声,直白了当地道:“多谢殿下美意,忠臣不事二主,此畜生事不必再提也,真若是要挑唆我君臣之义,不若直接赐死罢。”

接着,哈只对朱祁钰道:“小人今日身子不适,不堪久站,还望大皇帝体谅,先行告退了!”

朱祁钰从善如流,放哈只离去,看向自家儿子的目光,多了几分赏识与好奇。至于在场的其他文武百官,对朱见济这个久居深宫的太子,则是多了几分认知,就这水平,无论之前在宫中是否教过,但能力显然远远超越同龄人,简直是令人胆寒。

朱见济则是始终保持着淡淡的笑容,谦和温逊,并不因为胜过哈只而自傲。应对之后其他朝臣并外国使臣的敬贺,算得上是中规中矩,虽然不似之前那般出彩,但也算是合格。

关于皇太子癔症未消,灵智混沌的说法,在朱见济的一流表现下不攻自破。群臣们需要担心的不再是未来朱见济是否能够掌握权力,而是朱见济聪慧过人,日后掌权太过该如何应对。

正旦大朝会,就在相对愉悦的气氛下结束了,当然这是在明朝君臣视角下的。在礼乐声中,朱祁钰与朱见济先后退场,正如他们来临时的道路一样,走的时候也是原路返回,省得双方仪驾冲撞。

回去的路上,孙震刻意与金辇保持相同的速度,道:“殿下今日好生风光,百官群臣经此一事,都要夸赞陛下教子有方,为天下择选一明君矣。”

朱见济淡淡一笑,并未太过在意这些吹捧之词,将孙震招呼上车内,道:“那哈只而今该是仍留在京城,你执此物去寻他,务必要隐秘些,且告诉他,……”

同样在车内的胡濙听得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张,嘴唇几次欲开合,最终还是选择了一言不发。

PS:一章四千字,一方面需要照顾小说脉络,一方面需要穿插时代背景,一方面还要兼顾各人身份地位,什么人说什么样的话,表怎样的态。这背后工程量很大的好吗?难道不值得你们一张推荐票吗?非要我灌水天马行空地写吗?离谱,推荐票一天比一天少,再这样直接一章两千字了。这样我写的省心,也不抱有过高的期待,爱咋样咋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