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景泰太子 > 第92章:人心如沟壑

景泰太子 第92章:人心如沟壑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45:28 来源:笔趣阁

如何确保国家继承有序,在权力交接的过程中不发生变乱,或者发生最小的变乱。

古今中外的杰出统治者对此有过许多尝试,成功有之,但更多是失败。即便是后世许多所谓的民主国家,其实它们的权力交接过程中剖开来看也是一地的鸡毛(水门事件真的很蠢,杰利蝾螈和政治献金这些远比水门事件重要)。顶着自由民主的幌子,照样是无数的阴谋算计,不堪入目。

上帝之鞭,草原霸主,蒙古帝国的缔造者成吉思汗晚年面临继承人之争时照样无奈落泪,他一生灭国无数,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束手无策。长子术赤与次子窝阔台争的不可开交,至于在成吉思汗面前发生争执,又能够怎样呢?难不成尽数杀了,手心手背都是肉呀。

清朝康熙年间,九子夺嫡,太子三立三废。诛鳌拜平三藩且不曾皱过眉头的康熙大帝,在这个问题上也颇为头疼,不得不大量服用壮阳药以示健壮,希望由此打消儿子们的觊觎之心。晚年作出那么多的布置,最终又有谁遵守呢?反正雍正皇帝没有。

有人或许会说,这不一样,成吉思汗和康熙皇帝之所以会爆发继承人之争,那是因为他们有很多子嗣,互相不服,自然产生矛盾。而今景泰帝只有朱见济一个儿子,换无可换,哪里有什么好争的。

唉,权力交接的过程中,若是只有兄弟之争这一对矛盾,那就轻松了。绝大多数时候,兄弟之争不过是冰山之上的矛盾,大家都看得出来反倒不算什么,大家都会伪装出兄友弟善的姿态,刻意淡化这个矛盾。

背后可能蕴含着民族之争,文武之争,地域之争,佛道之争等。更为深层次的矛盾,不过是通过兄弟之争而表现出来罢了。加之老皇帝往往刻意引导平衡,就更加复杂了。比如朱棣就通过太子朱高炽与汉王朱高煦来调和文武矛盾,从而维系自己的权力,当初李渊也是这样做的,但是玩脱了,就不另说了。

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当它无法通过皇储之争而表现出来的时候,一定会通过其他方式而表现出来。比如如今以沐琮张懋为首的勋贵不断向朱见济靠拢,这恐怕不是用攀龙附凤四字能够解释的,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希望朱见济继位后能够重用武将,改变景泰朝文官一家独大的局面。

最开始,朱见济一直担心武将集团会联合失意宦官集团一起拥立上皇,重演一场夺门之变来。原计划就是先打压武将集团,铲除动乱的根基,只是中途而废,转而选择逼退上皇。如今上皇南下,不再成为主要威胁,现在的主要威胁反而成为了自己的父皇——朱祁钰。

曾经最大的盟友,成为了最主要的敌人。政治便是如此地不可思议,没有半点感情可言。

现如今,朱见济态势咄咄逼人,不断进取,虽说没有压制父皇朱祁钰,早日登基的意思。但也是在扩张权力,划分新的权力边界。换做你是天子,你会怎么办?

答案其实很简单,再生一个,将父子矛盾转化为兄弟矛盾,老皇帝稳坐钓鱼台观虎斗。

朱祁钰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些日子很多奏章都是交由王诚等人批阅而已,自己看了没有都不好说。与之对应的,是唐氏及其他妃嫔这些日子侍寝的频率多了许多。

最后,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朱祁钰服用丹药的频率又增加了,人家康熙皇帝为壮阳喝的是鹿血,吃的是虎鞭鹿茸,时不时还外出游猎强身健体。朱祁钰偏偏想不开要去服用丹药,这又是何苦呢?就像是后世那些想要减肥的女孩不去运动只想要喝减肥茶一样,即便是有效也绝对有严重的副作用。

没有儿子的时候,吃丹药想要生一个儿子来。有儿子了,又觉得儿子少不好管控还要吃丹药,想要多生几个来。儿子如果多了,像康熙皇帝那样,估计还要服用丹药,目的是延年益寿。

人的**无穷无尽,逆天之命,沟壑难填,结果会是如何,还用说吗?朱见济如果去劝说,只会被当做想要减少竞争者,一旦日后发生矛盾,旧事绝对会被重提,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朱见济默然处之,不置一言。

朱祁钰在后宫努力造人,对于朱见济僭越的做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于朱见济提出养济在京老者的想法后,朱祁钰不仅并没有出面干预,反而大力弘扬,催着一干权贵出钱。

父皇没有干预,朱见济自然是乐见此事,至于有没有奸邪小人在朱祁钰身边说朱见济的坏话,朱见济其实并不是特别担心,几率不大。这坏话说与不说,其实都那样,大家心知肚明,非要挑破来,那个人一定会承受朱见济的反扑,挑起巫蛊之祸的江充结局如何,就不用多说了吧。

时间就这样缓缓流逝,朝野这段时间风波其实也不少,闹得最严重的莫过于王伦陈瑛被黜案。这王伦是吏部尚书王文的儿子,陈瑛是户部尚书陈循的儿子,今年科举考试一同被黜免,连个同进士出身都没有捞到。王文为儿子打抱不平,认为科举主官有罪,主动上书请辞。之后工部尚书高谷(他认为此次科举没有问题)之后也请辞。双方大佬亲自上场打擂台,小弟自然是唾沫横飞。

这三人都是朱见济的师傅,都是大明朝的顶级官员,朱见济是不好站队,所以这事闹得虽然很大,但是朱见济和没有听见一样,三个师傅也不好来问朱见济的意见。总而言之,参与的人越来越广,朱祁钰迟迟不作出表态,朱见济也看不出自家老爹的心思。

此外,草原还是一片乱战,没有一个实权人物能够掌握大权超过一年的,在新的统治者角逐出来前暂时没有精力南下,最多就是一些散兵游勇南下劫掠,不成气候。

草原民众愿意归顺的就赐予锦衣卫虚职,养之南京。俘虏则是一并送去浙江,因为那边矿监之乱还没有结束,需要箭靶子。所以后世江浙百姓祖上说不定有蒙古族血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