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景泰太子 > 第96章:石亨的无礼

景泰太子 第96章:石亨的无礼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45:28 来源:笔趣阁

时至冬至,是四时八节中最后一个大节,也是一年之中白昼最短的日子。古代燃料短缺,冬至可绝然算不上什么好日子,老百姓不仅需要忍受苦寒,还要对抗黑暗。

不过古人非常乐观,《汉书》中说“冬至阳气生,君道长,故贺。”认为冬至后阳气渐生,是个好日子。同时普通人挂起九九消寒图,每日数着手指头盼着冬天过去。

在这个重大的日子,朝廷举行了盛大的典礼。寒风呼啸,礼乐声隆,甲士威严,金戈刺眼,飞雪中断了一段时间,似乎是为之停滞。

朱见济因为尚在丧期,素服出席,全程保持肃穆的状态,反正就是不能够笑,笑了就容易被外人视为越礼不孝。不知道多少双眼睛在看着朱见济,朱见济紧咬着嘴唇,用痛觉来压制一切笑意,就是一张冷若冰霜的脸。

饶是如此,还是有许多人往朱见济这边看。他们倒不是在看朱见济,而是看朱见济身边的朱见深,这位废太子如今身处东宫,很多人都好奇生活地如何。

“沂王,好多人在看你呀!”好死不死,沐琮还要说出来,朱见济回头瞪了他一眼,这什么场合,怎么闭不上嘴。

朱见深一脸的苦涩,甚至带着几分恐惧。唯恐朱见济因此而猜忌他,只是又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他早前托病打算不来的,只是太子朱见济非要他来,如今遇上这场合不好收场。

朱见济要朱见深跟着来,原因也很简单,放朱见深出来走走,省得外人说自己幽禁沂王,朱见济可是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绩来推的,体现出自己兄友弟恭。朱见深若是不来,朱见济难不成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吗?朱见深来此,朱见济就不用解释了。

至于朝臣愿意看就多看两眼,朱见济不在乎。这帮人反正翻不了天,真正能够翻天的——

想到此处,朱见济往不远处看了一眼,大明军界三巨头站在那里,其中石亨那一身大胡子非常显眼,若是再配一把大刀,活脱脱一个关公在世。谁能够想象到他会是夺门之变的主角呢?

不知道是不是战场上磨砺出的敏感性,又或者是朱见济的目光过于直接。感受朱见济目光后,石亨转身看了过来,却没有丝毫回应,直接转回去了。反倒是张軏和杨能二人朝朱见济颔首示意。

“这石亨好生桀骜,全无人臣礼,竟敢视储君于无物。”自视为太子党的沐琮愤愤道,声音不小,引来一阵骚动。

朱见济本不愿开口来着,省得惹下麻烦,只是沐琮闹大了,便回道:“有能之人有几分傲气,总比无才谄媚之人好。”

沐琮听朱见济这话,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还带着几分委屈的表情。自己明明是帮太子哥说话,怎么还被太子哥视为无才谄媚。

而石亨因此事不再矜持,起手朝朱见济行礼,不过姿态还是敷衍至极,草草了事。

朱见济颔首回应,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太子而轻视对方。两相对比下,倒显得朱见济落于下风。

这一幕,自然落得在场有心人眼中,他们便是口上不说,心里也如明镜一样。政治小白怕是以为石亨这是自取灭亡,但是事实上,石亨这般姿态反倒是自保之道。

太子不可掌兵权,这是唐玄宗之后太子立身的原则。稍有突破,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那武将。

太子不仅不可掌兵权,便是政权也不可触及。只是朝廷大事不可不知,带眼睛和耳朵去就是了,不要带嘴巴去,不许发表自己的任何意见。

所以,李林甫和之后的杨国忠不尊重太子李亨,安禄山更是公开和太子李亨发生矛盾。哪里是他们主动想要招惹太子,分明是天子不希望他们与太子走得太近,他们不得不做出种种举动来避嫌。

朱见济的师傅们有很多,但要不就是垂垂老矣的老臣,要不就是诤臣,反正和军权没有什么关系。掌握大权的于谦于少保,军界三巨头朱见济那是一个也不熟呀!也熟不了,朱见济还主动逃避三分。

除了这个小插曲外,倒是没有其他可言处。典礼结束,朱见济陪同朱祁钰接连拜访上圣太皇太后孙氏与太皇太后吴氏。当然顺带着送上自己亲手抄写的佛经与道经,表达自己的孝顺之情。

朱祁钰送的则是南海的明珠,足有婴儿拳头大小的明珠,细腻光滑,晶莹温润。据说是蚌王所生,还一次性生了两颗珠子,大小如一,非常罕见。地方官送来的时候还写贺文祝贺天家兄友弟恭,阖家欢乐。

与此同时,此番算得上是朱见深离开南宫后,孙太后第一次见到朱见深。之前孙太后让朱见深去她那边拜见,朱见深推辞了,遂不得见。

想象之中的感人情景并没有出现,因为天子朱祁钰就在一边,孙太后也不敢说什么。若是朱见济和朱见深一起去,孙太后估计会哭得稀里哗啦得。

整场拜见下来,孙太后只对朱见深说了一句话,“你而今住在东宫,享受的是太子一般的待遇,须是用功进学,不可荒废了你父皇母后的一番好意。学成之后,务必报效国家,忠于君主。”

不知道是不是身份缘故,反正无论孙太后说什么,朱见济都会多想,这话非要挑刺也能够找出来。多想就会一直想,所以朱见济选择走远,眼不见心不烦。

拜过两宫太后,朱见济与朱祁钰同坐一车,只王诚一人在侧。朱见济便趁此时机向父皇献上自己手写的《孝经》,同时附送一张银票,是请京城晋商开办的钱庄专门开出的银票,一共是三万两银子。

“这是儿臣亲手所写的《孝经》,愿父皇万寿无疆,寿与天齐。”

王诚将手写经文与银票交与朱祁钰,朱祁钰打开来简单看了看,见到银票,嘲弄道:“堂堂太子,几时学会这贿赂的手段来了,该不会是黔国公家那个教的你,整天好的不学。”

朱见济解释道:“儿臣手抄经文时,有感在京老人疾苦,特下令勋贵出绢送肉,让老人家们过个好年。如今一应物资屯在钱庄,凭此银票便可兑付。”

此事朱祁钰早就知道,但是朱见济选择这个时机说出来却是超乎他的预料,不应该是在朝堂上说出来长脸的吗?在行进的马车里说,可是没有人知道。

“京城孤寡老弱例有赏赐赈济,今年冬俸还差一些,有这三万两就差不多了。”

朱见济瞪大了双眼。

ps:闲着没事,写完了直接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