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景泰太子 > 第135章:石亨献策反间计

景泰太子 第135章:石亨献策反间计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45:28 来源:笔趣阁

当朱见济在忙着对国内进行改革以扩张自身权力的时候,在遥远的九边之上,也有人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权力。

这个人,就是石亨!在大明军界趋于僵化的当下,石亨此人绝然算的上是一个异数。他之所以能够不断晋升,固然是因为他军事才能非同寻常,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他谙知站队之道,每每站队成功,更进一步。

在原本历史上,石亨已经靠着夺门之变由武清侯变成忠国公,权倾朝野了。不过嘛,这一世,石亨站队出现了一点问题,企图尽占拥立之功。但凡朱见济是一个不知世事的孩子,当初随石亨一起进入乾清宫,现在石亨绝对不至于如此凄冷,戍守九边,无人问津,根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调回去。

要说石亨不打算回来也是不可能的,在朱祁玉驾崩之后,他立刻写了一封奏疏,备陈先帝对自己的恩德,祈求回京拜祭。

当初石亨之所以被贬出京,就是朱祁玉一手推动,如今朱祁玉尸骨未寒,朱见济若是让石亨回来,天下人势必以朱见济为不孝。所以朱见济搪塞一番,说父皇驾崩,四夷心神摇曳,必有异心生者,若无石总兵这等名将镇守,势必起兵作乱。至于拜祭一事,有此心便是,镇守边疆,使四夷不敢南下一步,岂不是更好的拜祭手段。

当然,明面上的恭维要有,实际上的封赏也要有。除了每年岁禄加五百石之外,朱祁玉之前只让石亨巡视宣府大同,朱见济则是让他巡视九边,提督一应军备武事,举贤纠奸。

哪怕是在京三大总兵官,都没有享受到这等待遇,当时还惹得一阵异议,说是朱见济封赏太过。朱见济只说,要么让石亨回来,要么让人受这赏赐。然后就没有人说话了。

此后,石亨好像被感化了一样,不说一日上一折,至少三日一折。从甘肃一路说到辽东,谁人可用,谁人不可用;哪处赈济不足,军户疾苦;哪处粮草不济,军马孱弱……

这些内容朱见济自然是不知道真心几何,私心又几何,但毫无疑问是对当前军界的较大调整。朱见济只能够将此间诸事尽数交付于谦,让他斟酌处理,不可尽数答应,但是也不可以全不答应。

总而言之,石亨回京的**非常高,逗留在地方,整天不是说这个,就是说那个,巴不得朝廷把自己调回北京。

不过有景泰老臣在,即便是朱见济愿意让他回来,于谦等人也是不愿意的。更不要说还有顶了石亨位置的范广,石亨回来了,那京城团营交由谁来掌管?这不是说让张軏老退腾出个位置就能够解决的事情。内阁有首辅之争,团营内同样有首席总兵官之争,大家心里其实都有数。

情况反正就是这么个情况,朱见济一方面放任石亨不断上书,并且公开表示自己对石亨的信任与重视。另一方面,朱见济考虑到身边一群老臣的态度,死活不让石亨回京。

如此,内外制衡以保守自己的权位。这手段,朱见济算是无师自通,至少于谦胡濙等人可从来没有教过他这个。

如果一直维系着这个状态,对于朱见济而言自然是不错的。只是,天下哪有让人如此省心的事情。朱见济希望维持的是温和斗争,但是他无力控制斗争的烈度,双方斗争不断上升,已经超过了朱见济的控制范围。

首先是石亨的核心要求迟迟没有得到满足,他天天上书言事,不可谓不勤奋。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回应,无论是天子的态度还是群臣的态度,一时或许看不出来,经过几个月以后,自然看个明白。石亨心中明白,通过寻常手段想要回到京城,已经不可能了。

而特殊手段回京,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外敌之手,一旦孛来大举南下,朝中无主帅,到时候自然会想到他。于是乎,石亨极言孛来南下的可能性,同时鼓动朝中亲信为自己说话,想要领兵出征。石亨想要通过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重振雄风。

这个时间,大概是今年五月份的时候,在满都鲁写信说孛来即将南下之后不久。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朱见济逐渐失去了对局势的掌控能力。

局势越乱,对石亨越好。局势越稳,对朝中文武百官更好。所以,来自明朝中枢权力的斗争不可避免地随之外溢。

一切的外患,都是由内忧招致的。这话或许不一定全对,但是十有**。

这些年,草原上早春苦寒极甚,历年民户牛羊冻死无算,损失可谓是惨重。只是没有博弈出一个雄主来统一草原,只能够在内部恶性斗争,通过自我消耗人口减少矛盾。

大明朝内斗,石亨这边主动将大明军情送与孛来知晓,包括军事布置与人员调动,鼓动其南下。当然石亨自称这些消息是半真半假,欲行马邑之谋。

而范广那边呢,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大明百姓同样受苦逢灾的时候,竟然上书说应该收容草原部落,加以赈济,以收四夷之心,德化四方。实质上就是希望通过赈济草原部落的手段,削减其南下的意志。吃饱了谁愿意打仗,闲着没事干吗?

然后,内斗进一步扩大化。之前的斗争都藏在水底,如今双方各自动用言官,在朝堂谩骂开来,成为了整个天下的笑话。石亨指责对方以大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是叛国;另一方毫不相让,指责石亨勾结外国,欲颠覆大明,才是彻头彻尾的叛国。

从势力上看,石亨远在九边,对朝局影响鞭长莫及,只有几只小虾米在帮他说话。同时,石亨对边军的影响也有限,除了宣府大同以外,其他地方都不太理会他。

从证据上看,石亨同样处于不利态势,范广这边虽然虚仁假义,好歹拿得出手,石亨可是不敢说真话。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在没有得到中央允许的情况下,他是怎么敢和草原势力私通的,马邑之谋是他能够设计的吗?他配吗?

开始时双方还斗一斗,随着时间流逝,石亨节节败退,几乎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要被钉死在叛国罪名下了。

你以为石亨会就此求饶?不,恰恰相反,石亨选择向死求生,通过密疏向朱见济进献一道反间计。而且这个反间计的主角,就是石亨自己,石亨计划以自身为饵,行此马邑之谋。

朱见济睹知,但觉石破天惊,不由得心下动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