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景泰太子 > 第144章:订立年号,蠲免田赋

景泰太子 第144章:订立年号,蠲免田赋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45:28 来源:笔趣阁

今日彭时说出这番话,朱见济还是颇为震惊的。倒不是震惊其内容,毕竟田赋日趋减少这事天下皆知,除却勋贵宗室以权势夺田外,就是士人占田,这事也是人尽皆知。

人尽皆知的事情说出来固然很了不起,不过朱见济并不是特别在乎,毕竟仁宣以来田赋便日趋减少,皇帝都换了好几个了,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了。牵涉甚广,干系甚大,历朝历代的难题,朱见济想要动手解决那里有这么简单。

朱见济真正想要的,是解决方案!适合本朝的解决方案。

晾了彭时一段时间,朱见济装作震惊的模样,许久才询问道:“既有此害,何以除之?”

“此三害根深蒂固,绝不可贸然动手,需得谨慎小心,步步为营,缓急之间行不得。”

看似是一堆废话,不过这等大事何时会说得这么清楚,朱见济略微有些明白彭时的意思了,回道:“朕明白了,你先退下吧。”

彭时行礼就准备告退,朱见济想起一件事,叫住他道:“眼瞅着就是新年了,诸位臣工议定之年号,朕皆看过,不甚满意。”

彭时以为朱见济是要让他吩咐众人重新拟定一个,遂道:“微臣这就让翰林官再拟一批上来。”

朱见济道:“不必了,朕心中已有抉择,便用‘绍治’二字。”

说着,朱见济在白纸上写下这两个字来,彭时看过,眉头微皱,只是天子心意已决,便不好再说,道:“微臣这就拟定诏书,颁布天下。”

绍治,这个年号还不曾有人用过,在中国历史上嘉靖皇帝在由藩王入主紫禁城后,杨廷和便以此年号进献给嘉靖皇帝,嘉靖皇帝不满意,亲自选定嘉靖二字。

“绍”字为继承之意,绍治的意思自然再明确不过。嘉靖皇帝不想继承武宗皇帝的政策,自然不满意这个年号。同时使用这个年号显得自己时时刻刻生活在前任天子的阴影下,对于生性刚愎自用的嘉靖皇帝也是无法容忍的事情。

但是对于朱见济而言,这个年号就非常不错,眼下自身羽翼未丰,最为要紧的不是厉行改革,而是尽最大可能接收父皇朱祁玉的势力,没有亲信在中央和地方维持,政令不出紫禁城,朱见济心中就算是有一万个念头也未必能够成功一个。

绍治,至少代表着两层意思。一方面延续父皇朱祁玉的政策方针,另一方面维持朝中文武宦三者相互制衡格局。虽然对朱见济而言这可能不是最好的决定,但是一定是所有人可以容忍的最大公约数。

是的,朱见济选择了妥协,放弃继位初便大刀阔斧,厉行改革,整顿吏治,清查土地的想法。之前彭时也是这般劝的,连身边最亲近的一批人都不看好,朱见济还费什么功夫去折腾。

缓一缓,朱见济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积累,来养望,待幼龙长出鳞甲,生出尖牙,利爪伸张,才是翱翔九霄的时候。

“陛下明识时务,有汉武之资也!”末了,彭时如是夸赞道,只是朱见济却笑不出来。若是大权在握,谁又愿意妥协呢?不过转念想到即便是汉武大帝,在继位之初也被窦太皇太后压制得喘不过气来,天子之位险些被废,心里就舒坦很多了。

年号如今已经是确定下来了,不过事情可不仅仅是确定年号这么简单。登基第二年,朱见济即将把自己的烙印刻在这个时代上,朱见济希望自己的声誉更加隆盛一些。所以,需要施更多的恩惠给下人。

之前说过的开恩科便是其中一桩,不过只有少部分读书人才能够享受到,大部分读书人也不过是陪跑而已。这次施恩,需要更为广泛,具有普惠性才行。

朱见济召集户部尚书陈循、张凤以及最近提拔上来李秉三人,是的,你没有看错,如今户部尚书一共有三人。其实其他各部尚书人数也不少,此外诸如侍郎官等也是数人任一职务。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秦汉时期宰相是一个人,到隋唐时期宰相权力一分为三,至宋元多至七八人。相权不断被削弱,至明朝被削了一个干净,只能够削尚书的权力了。正好老臣不退,要给新人以晋升的空间,一个坑里塞上好几个萝卜是不是看起来也没有这么奇怪。

虽然一个坑里好几个萝卜,不过还是有大萝卜和小萝卜的差异,和之后内阁首辅次辅类似。如今户部尚书虽然有三人,可是陈循不仅是少保兼太子太傅,同时也是内阁首辅,更多地参与到处理内阁事务中去,反倒是户部的事情参与得比较少了。李秉是朱见济新近提拔上来的,自然是不如张凤。

这陈循之前介绍得比较少,但是并不代表他不重要,相反,身为内阁首辅的他怎么可能不重要。只不过和胡濙王直这种老怪物相比,陈循的资历就略逊一筹。和手握军事实权的于谦相比,陈循也差点意思。此外,如今内阁的权力还不像嘉靖皇帝之后那样煊赫。

这次召见三人来,朱见济开宗明义,道:“朕心中仰慕先帝圣德,遂以绍治为年号,先帝最是感念百姓疾苦,常言及蠲免赋税一事。朕虽不及先帝之万一,然则时时反省,心亦有所思。明年是为绍治元年,朕决意蠲免天下赋税,诸位爱卿掌管朝廷钱粮田赋诸事,以为此令可行乎?”

皇帝要下诏免除赋税,谁敢拒绝,要不然消息传了出去,拒绝的人怕是要被指责为言利之臣。只是三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担着户部的职责,若是到时候兵士军饷百官俸禄拿不出来,怨气积结,到时候倒霉的还是他们。

三人面面相觑,还是户部尚书张凤奏道:“洪武年间天下徵纳粮草田地山塘共八百四十万顷有余,今止有四百二十八万顷有余,加以水旱相仍,粮草连年停徵,京师供给浩大,仓廪支费不敷——”

朱见济闻言就皱起了眉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