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景泰太子 > 第152章:殿试题目——拟定改革诏书

景泰太子 第152章:殿试题目——拟定改革诏书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45:28 来源:笔趣阁

绍治,这是朱见济选定的年号。今年也是绍治元年,但是朱见济又是清点皇庄,削减宦官职权,又是更易殿试制度,做的事情可全然看不出半点绍治的意思。

因为他始终按捺不住那颗躁动的内心,想要做些事情来。谁又愿意一辈子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下面呢,就好比富二代最厌恶别人说他受了父母的荫蔽才有今日成就。

昔日萧规曹随,休养生息,汉初得以平稳安定,理论上朱见济彷行父皇朱祁玉做法即可,朱祁玉面对土木堡之变后如此严峻的局势尚且能够平息内外,朱见济遵照实行是没有问题的。一项制度运行不出现大的问题,就不要随意修改,就好像一个程序能够运行就不要简化,否则到时候出现问题都会怪罪到你的身上。

但是很可惜,朱见济知道未来会发生的事情,又怎会允许自己驾驶着一辆即将驶入深渊的列车呢?明朝积弊到现在已经完全显现,之所以没有暴露出来只是缺少一个契机而已,朱见济不敢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亡国之君。

所以,哪怕是底下的议论再多,朱见济也不曾动摇自身的意志,这论文制度势必推行。

等到殿试当天,所有考生都是心怀忐忑地走进奉天殿,三大殿一般是保和殿拿来进行殿试。不过朱祁玉喜欢在奉天殿内举行,其实更多看君王喜好,朱见济和自己父皇学习,制度管不到他。

举子们知道要改革,但是这项改革过于匆忙,事先预留的时间太少了,根本来不及准备,他们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谁知道是名垂青史还是暗澹落幕。

因为外界如今都传闻不会再举行殿试,之前家族传承下来的经验都已经不管用了,绝大多数人还是有些紧张的。

不多时,朱见济驾临奉天殿,众人见天子到来连忙跪拜行礼,山呼万岁。

朝臣跪拜的场面朱见济见多了,但是举子跪拜的场面,这还是第一次,所有人都穿着褐衣,以示仍然为平民并非官身。朱见济粗粗看过去,一些人的年纪当自己爷爷都绰绰有余,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不过还是红光满面,精气神十足,毕竟登科中举,是人生一大喜事呀。

“子大夫明先圣之道,来应宾兴贤能之诏,来日皆是国家栋梁之才,快快请起。”朱见济起身朝举子们一拜,对这些举子表现出足够的尊敬。众人心下的忧虑稍减,反正他们已经过了会试这道关卡,无论如何也有一个进士身份。

“子大夫博古通今,学富五车,想来近些日子也听闻过朕欲改革殿试之法,遴选腹有真才实学之人。往日君主出题,举子作答,虽不乏名篇,然则大多泛泛而谈,空洞无物,至于纸上谈兵而已。朕欲令举子下至地方访谈民情,侦知兵事,畅叙前因后果并提出建策,不虑言事详密,但虑事简,虽万字不嫌多。”

朱见济此言一出,底下掀起一片惊呼声,后世写个论文随随便便上万字,写个万把字还不够,导师还要打回去让你重新写。但是在古代纸张可是珍贵无比的东西,所有人都恨不得精炼再精炼,哪怕变得晦涩难懂也不在乎,谁要是写了万言书,一定是有莫大的委屈冤枉,足以上报天子知晓。

左右两班御史出言维护殿内秩序,略显嘈杂的声音这才平息下来。朱见济继续道:“此事朕思虑已久,并与近臣议论多时,只是仍忧虑有缺,其缺漏之处望诸位补之,并以此拟定诏书。倘或文词绝佳者,朕即选为亲信翰林官,任乾清宫行走,负责草拟诏书。”

画了一个大饼给举子们,朱见济坐回位置上,这次殿试还是要接着举行的,只不过题目不再是询问他们对家国大事的看法,而是命题作文——拟写改革殿试制度的诏书。这就和后世公务员考试中要求书写各种公文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级别要高许多,是替天子草拟诏书。

朱见济话是说允许举子们指摘问题,可是这个时候又有谁人胆敢出面提出问题来。他们是举子,既不是六科给事中,也不是都御史,说错了话万一招致朱见济不满怎么办。

不过即便是不提意见,仅仅是要他们拟写诏书,也是为难了举子们,试问平日苦读四书五经的他们几时学过书写诏书,一时间听闻这个题目,呆若木鸡者比比皆是,连笔都不敢拿。

这也怪不得他们,替天子书写诏书,对象是天下臣民,格式总不可能写错吧,若是写错了可是大不敬之罪,没有考上进士就罢了,难不成连性命都要丢了不成。

一时间跪地求饶者众多,这掉脑袋的事情谁敢去做。朱见济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朕已经给过你们机会了,是你们自己把握不住,出去之后就怪自己学艺不精,不要说是天子更改制度。

朱见济笑着让他们起身,既然不打算继续考试,那就离开座位吧,免得耽误其他人。朱见济让他们去往后方的保和殿,本来殿试结束之后就是要留他们赐宴的,如今只不过是提早去了而已。这一走便走了将近三分之二,场内只剩下二百人不到,显得稀疏许多。

让考生书写诏书,事后朱见济就有足够的理由来回击反对改革的人,人家考生都没有说二话,甚至还“主动”写下诏书,你个外人说些什么。一点小心思,估计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不过朱见济也不在乎其他人看得出来,这本来就是阳谋,堂堂正正,何惧之有。

殿试时长三个小时,仍在场内的考生绝大多数以往都没有写过诏书,一时间抓耳挠腮,愁眉苦脸者甚众,满腹才华憋在肚中不知道该如何施展。

朱见济在举子间不时穿梭,若是遇上喜爱的便多看两眼,当然也不会停留太久,以免惹来异议。

总体来说,因为没有受过训练,很多人写的诏书并不像诏书,小一半人的格式都是错的。哪怕是格式对了,也是堆砌词藻,对朱见济一阵无下限吹捧,写成了骈赋。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朱见济的目的已经实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