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景泰太子 > 第181章:女真族为五帝之后

景泰太子 第181章:女真族为五帝之后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45:28 来源:笔趣阁

一直听于谦王文二人对话的陈循开口道:“辽东百姓内迁,陛下当真是为了百姓免受战火侵袭吗?若是当真为此,只迁徙辽河东岸那些卫所便是,也不必跨海迁徙到山东,迁到辽河西岸便是,女真想要过岸可没有这么简单。再不济,自陆路经山海关回到直隶也比走海路好吧!”

在场的其他二人久在中枢,察觉出来了一丝,却等着陈循先说,王文道:“德遵,你心思细密,觉得陛下此意为何?”

“心思细密不敢自夸,只是有些想法罢了。而今辽阳税课司由山东布政司管辖,民户盐场铁厂这些也归山东遥管。辽东百姓内迁,可不就军政分离了吗?”

军政分离,寥寥四字,如同青天霹雳一般炸响在内阁堂院里。于谦手指轻敲着桌面,道:“德遵,你的意思是陛下打算在辽阳重设辽阳府吗?”

陈循幽幽道:“为什么不是辽阳布政司呢?”

王文拍桉而起,“说得好,这辽东本就是我大明疆域,连贵州都有布政司,为什么辽东没有,不仅要设布政司,还要迁徙百姓去辽东。若是能够办成此事,辽东永固,子孙后代享尽福分也。”

于谦还是有些迟疑,“此事天子不曾明言,我等为臣子妄念君心怕是不宜。”

“此事廷益不必挂怀,某亲自进宫面圣,当此之际不断,反受其害。”说着,王文一摆衣袖,也不顾天晚,竟然真的出门去了,看得其他二人面色怪异。

待王文离去,于谦叹道:“德遵,这辽东布政司虽好,只是那些武人恐怕不愿意放权吧!”

“他们放不放权是他们的事情,眼下陛下亲下诏书,要辽东百姓内迁,他们总不可能不让吧!否则有乡亲父老被战火波及,他们可是抬不起头来见人。陛下走的一步好棋呀!堂堂阳谋,无坚不摧!”说罢,陈循哈哈大笑,看到了偌大的机会。

“既然德遵已经猜到此事,为何不亲自向陛下进言呢?”

“千之为吏部尚书,主管吏治,设辽东布政司一事是其分内之事,我不可越俎代庖。”

“哦。”于谦澹澹地应了一声,分明是想要让王文先去碰这个火堆,为自己火中取栗,说得这么好听。

话说另一边,朱见济已经准备去用晚膳了,突然侍卫来报,大学士王文有急事请见。

该不是听于谦说了弃守国土那事,来兴师问罪的吧。朱见济眉头微皱,有心说让他等着,自己吃完饭再说。只是想了想,还是道:“宣他进来。”王文遂入宫行礼不提。

朱见济执弟子礼回拜,王文本就是他的师傅,“先生有何要教朕的?”

“微臣听闻陛下打算内迁辽东老弱妇孺,不知可有此事?”

“不错,是有此事,先生觉得此事不妥吗?”

“不是,微臣只是觉得此事大可更进一步,多做一些。”说着,王文朝左右看了看。

朱见济见王文言所保留,知道他的意思,便对许源等一干人道:“你们都退下吧!”

待其余人尽数离去,只王文一人独对,朱见济道:“先生如今可以说了。”

“自本朝收复辽东以来,设都司,分卫所辖制此地,以军管,并无民政部门。微臣以为贵州广西诸地,苗瑶诸夷杂处,尚设布政司理之,今辽东皆为汉民,而以都司辖制,甚是不妥,当设布政司主政,分总兵官之权。”

朱见济笑了,这确实是他的心思,但是他不能够说,只能够等臣子说,王文倒是眼力见不错。

“本朝诸布政司,哪处布政司只有三十万人的?你就不怕言官弹劾你多置冗官,虚耗国帑吗?”

“人少不是问题,太祖当年收复西南,移民百万,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今西南战乱多有,然蛮夷绝不可能将西南瓜分独立而出。”

朱见济忍不住起身来,低声道:“一个辽东可收不下百万移民。”

“辽东自然不够,北面的海西女真与野人女真之地,故元整个辽阳行省,移民百万足矣。”

“哈哈哈哈哈!”朱见济笑得张狂,第一次觉得王文如此顺眼。只是听王文的意思,分明是要把女真人尽数驱逐,抢占他们的土地。这一点朱见济并不是太赞同。

“朕可不是残暴之人,女真世代居于斯,朕不忍逐之。”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陛下切不可有妇人之仁。”

朱见济指点他道:“汉之匈奴,隋之柔然,唐之突厥回鹘,今有之乎?”

“未有。”

“何处去也!”

王文已经明白了朱见济的意思,道:“皆为我汉民也!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兼容并蓄,有容乃大,陛下日后必为天可汗!”

朱见济呵呵一笑,“以后,再也不会有可汗这个称呼了。”

王文心神摇曳的同时,也不由得感到一丝寒冷,陛下的野心似乎比他想象之中的还要大一些。

朱见济又道:“昔日女真入主中原,建立金朝,自称黄帝之后。有劳先生这些日子令翰林院的那些人寻访古籍,编订成文,论证女真为五帝之后,华夏旁支。一旦文成,再不许称其为蛮夷外族。”

从根本上同化女真族的文化,朱见济想要女真为自己所用,自然要让他们真的归心。这一手,诸葛亮七擒孟获也比不上。

民族不是政治上的概念,也不是经济上的概念,否则流落世界各地的犹太族早就灭族了。民族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所以想要真正消灭一个民族,只能够从其文化上入手。

拿明朝而言,鞑靼瓦剌加起来人口就百万多一些,而听命于明朝的蒙古族军队数以万计,更不要说许多汉化的蒙古人,明朝很多勋贵就是蒙古族出身,着名的如吴允诚和金忠。

汉族历史上的扩张,影响更大的其实是如孝文帝改革这种主动放弃自身民族特色,归附汉族的,辽夏金元清皆是此类。但是这种扩张未免也太过痛苦了一些,是由下而上的同化,朱见济不可能这样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