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景泰太子 > 致读者

景泰太子 致读者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6 07:08:46 来源:笔趣阁

“朱祁钰真傻,怎么不直接杀了朱祁镇,留下个祸害招致败亡。”

“夺门之变很无聊,朱祁镇是夺了自己儿子的皇位。”

“要是朱祁镇当年不听王振的话,就没有土木堡之变了。”

“要是于谦当年和石亨搞好关系,自己就不用死了。”

……

能够看到这里的读者们,认知大概已经被重塑过一次甚至是多次了。希望你们日后在看到以上言语的时候,能够微微一笑,不必去争论什么。因为当对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就证明他的境界,他对历史的认知,和你有着较大的差距。

这两天作者本人确实是被以上言语搞得心烦不已,越解释越烦躁。许多人不关注论证过程,他们只在乎最后一个结果而已,而结果他们已经认定,容不得一点解释。不是为交流而来,我也没有这么好的脾气。

不夸张地说,许多人连我初中的水平都没有,我初中的时候将《史记》看了七七八八,明白了事情的前后经过,而不是就看课本上截取的那一小段,不说深刻,至少全面。

史书上描写的人物形象是多维的,而课本只是选了一段,是片面的。我不爱上课,尤其是语文课和历史课,因为很多时候老师知道的都不如我,或许是因为他们知道而不敢说。

上大学的时候选了历史学,学了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除了天文不喜欢外,其他兵制税制官制河渠等志都很感兴趣。学会了用哲学思维分析历史现象,由此对于时代的脉络有着更为清醒与直观的认知。

如果时间能够再来,我会先看这些制度史,而后再看具体的本纪列传。这也是许多史学大家的建议,只是相比较于枯燥乏味的制度史,鲜活生动的人物列传明显更好看。

同样是看史书,我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其文字后的深意,喜悦难言。只是无人分享,遂起了写书的心思,将自己的学史所得分享出去。如果能够与比自己厉害的人交流,自然是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如果不然,能够带领大家跳脱戏文史观的窠臼,步入政治大门,也算是诲人不倦。

这本书应该算是半科普向的了,景泰朝权力集团,政治变迁,军事改革,对外政策,后宫权力格局,到目前为止除却一些月份有所变更外,拿出去吹牛都是没有问题的。

有人说写小说应该要在故事中穿插背景,毕竟大家是来看故事的。事实上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只是背景何其宏阔,往往将一个问题说清楚,就是数千字的篇幅。

主角的故事线似乎成为了支流,只是一个人在社会之中,本就是一个微末而已,难不成为了一个微末而舍弃真正的天地吗?

背景架设地足够坚实,才能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论述权力斗争,要不然隔靴搔痒,我写着不痛快,读者看着也不满意。当然这需要思维能力比较深刻的读者看才行,就好像有些笑话只有部分人才能够体会出笑点。

这本书注定不会火,当我选择这条路的时候,结局便是如此。不少奏疏直接自正史中录下,只是简单标点,不曾翻译,估计就能够劝退不少人。

社会上普通人居多,平日生活就已经很累了,为什么还要看这么烧脑的书。认清社会是很难的,躺在温柔乡也是一种选择。每一次认知的重塑都是对过去自己的否定,所谓三个月之前的自己是白痴,如是而已。

这几天的经历让我心力憔悴,也不再希望它火,就这样平平淡淡些吧。以后大概率不会回复多少留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