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景泰太子 > 第32章:小义与大义

景泰太子 第32章:小义与大义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6 07:08:46 来源:笔趣阁

流寇窝点被捣毁,或许还有些残余,但是大部被剿灭,庆功的消息便第一时间传达到朱见济这边。

朱见济一觉醒来,就看到这个好消息,心情瞬间舒畅开来,着人将这个好消息尽快送去紫禁城。

不过,传到朱见济案桌上的消息有三种不同的渠道,第一个是王义派遣一个亲信孩子送来的;第二个是皇陵守卫林沐遣人送来的;最后一个是朱见济派驻过去的东宫侍卫送来的消息。

三种不同的渠道,所以朱见济得到的消息看起来好像差不多,其实侧重点都不同。

王义送回来的消息根本不曾提及他们半路上险些火并这事,重点提及了自己带领先锋人马袭杀贼酋,而后一举破敌。只是在末尾说了一句天色昏暗有误伤平民事,请求朱见济降罪。

林沐送来的消息倒是提及了中途险些火并这事,但是侧重点在于指责王义先行动手,险些逼反众人。之后又指责王义怯弱无为,坐视流寇残害生民,以致百姓多枉死,此外提及王义灭贼过程中不顾百姓,同样造成了不小的伤亡。林沐认为出军本以保民为先,而王义本末倒置,为平贼寇不顾生民,手段残暴,希图上进,若是加以重用来日必定是百姓之害。

最后是东宫侍卫送来的消息,作为旁观者的他相对客观地记述了全过程。但是言辞之中也偏向皇陵守卫,认为王义不择手段,心狠手辣,贪图财宝,不足为帅。皇陵守卫好歹是兄弟部队的,王义一个山贼出身,也无怪东宫侍卫的偏向。

仔细听完看完了三种消息,朱见济将送信的人尽数赶出去,躺在椅子上,长叹一声,没有第一时间给出回复,道:“父皇一天到晚都是处理些这种事情,也不知道是怎么忍下来的,想想都害怕。”

事涉天子,何林静在一旁听着,不敢搭话。

这一次出兵剿灭流寇,事情算是在朱见济的眼皮底下发生的,消息渠道算得上是畅通无阻,都能够传出三个版本来,一群人都挑着对自己有利的说法送上来。若是再远一些呢?如果朱见济只是听见其中一种声音呢?结果会是如何?简直难以想象。

这也就是为什么自古为皇帝者非常害怕手下人清一色地一种声音,非要异论相搅,搞出两个甚至是多个派系来,让手下人互相斗争。其实也不仅仅是皇帝,但凡管理的企业规模大一些也是如此。

朱见济又是慨叹几声,询问身边的何林静道:“何林静,你觉得王义此人如何?”

何林静推辞道:“内臣不论外事,殿下用否,乾纲独断则可矣。”

朱见济嗤笑一声,东宫上下的情报网络都是何林静在掌控,说什么内臣不论外事,简直是可笑,分明是害怕朱见济猜忌他干涉人员调动。

“此处并无师傅辈,你只将心底的话说出来便是。本宫赦你无罪!”

何林静早就知道朱见济心里是怎么想的,进言道:“吴子杀妻求将,鲁不用而魏用之,遂取河西之地;陈平盗嫂受金,汉祖用之,范增遂不用,终平天下。王义虽杀戮太甚,然作战有功,勇武有谋,日后殿下若是想要平治四夷,此人可为选也。至于此行多有杀伤,殿下大可召回诘问,以观后效。”

吴起杀妻求将,算是人生污点之一,没什么好说的,对于上位者而言,根本不是事。

至于陈平盗嫂受金,背景是陈平去楚之汉,刘邦用为护军,专门监督诸将,职位不高,但是职权很大。周勃等人觉得陈平这样的降将掌握这等重要职位,心生不满遂诬陷弹劾。盗嫂受金是两件事,一件件来说。

盗嫂一事,反正史记里是没有记载陈平早年盗嫂,反倒记载了陈平他哥为维护弟弟把对弟弟不好的媳妇赶出家门的事。此事大概率为虚假,否则他哥不至于如此维护弟弟。

受金这事,陈平大大方方地承认了,说自己沿途路费不给,不受金自己活不下去。但是金子没有花,刘邦如果想要的话,尽数交与刘邦,官也一并辞去。

由此,陈平在刘邦心中确立了一个孤臣直臣的形象,刘邦不仅尽释前嫌,还“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何林静久在宫中,能够为成敬提拔来陪伴在朱见济身侧,对人心的掌控可谓是如火纯情。王义有才能,或许有些污点,但是对于朱见济而言这点污点算什么。更何况,有污点难道不是更好吗,正好留在手里当把柄,日后想要用的时候放出来用。

听完何林静的话后,朱见济突然有些后悔为什么要让他说话,将自己的心思算得这么清楚,好像蛔虫一样。若是朱见济按照心里的想法去做,好像是听从何林静的命令一样,有些窝囊和憋屈。

心里胡思乱想了一阵,朱见济道:“封赏之事,非我所长,带回宫里让父皇定夺不迟。”

暂时不去理会这个问题,朱见济又道:“流寇迁转不定,些许残余不去理会,令县令着人清理便是,本宫若迁延在此,朝臣怕是有话说。吩咐下去,让王义等人回来。”

何林静躬身答应,下去布置。

王义之前在朱见济面前说的是流寇身上携带有不少的财物,也是以此打动朱见济。于他而言,剿匪只是目的之一,搜刮财物才是主要目的。如今流寇大多授首,可是此辈抢夺来的财物不见几分,如何回来交差。

王义的想法或许没有错,但是也未免将朱见济这个太子想的过于简单了一些。东宫的确是缺钱,但是并不是没有办法,去权贵外戚那里搜刮些来便是,总不可能将希望寄托于一帮流寇身上吧。此辈居无定所,夜夜笙歌,花天酒地,即便是抢到,又能够剩下来多少。

午间,朱见济用过午膳不久,王义率军回来,流寇们的头颅都被叠在了一起,用车马运送回来。这是朱见济要求的,好不容易打了一场胜仗,总得有个成果吧。胆敢搅扰皇陵清宁,那就需要用自己的生命祭天还罪吧。

昔日霍去病大胜匈奴,封狼居胥,朱见济不敢自比,但是进行一场小型的仪式还是可以的。

以往不曾有过例子,朱见济便自己设计礼仪,在皇陵之外建了一座小庙,布置瓜果牛羊等物,将流寇头颅方方正正地摆放在一旁,带领众人以祭祀礼跪拜皇陵。

朱见济自陈后人无能,让祖宗魂灵受到惊扰,乞求祖宗恕罪。仪式朴素简短,几十人的流寇朱见济也不好兴师动众,。

祭祀结束后,朱见济论功行赏,之前不是给王义笔墨让他记功吗?就是现在用。

斩流寇一颗首级就赏白银二十两。一些冲得快的人,可是斩了四五个脑袋,一时间分到上百两银子,可谓是羡煞众人。

京城附近的上田十两一亩,中下之田价格更贱,百两银子能够买下上田十多亩,成家立业不成问题。(明代土地价值问题非常复杂,日后细说)

流寇头颅二十两,但是与外族头颅相比,还是不如的。女真及西南异族头颅三十两银子一颗,蒙古人的头颅价钱最高,一颗五十两。

斩获首级给予赏赐,但是其他无有所得的人也不能什么都不给,路费辛苦费总要出一下吧。要不然下次谁出战,总而言之,一人二两银子。不少了,很多人一年才堪堪赚到这个钱。

一番赏赐下来,花了朱见济一千多两银子,花钱如流水。朱见济暗暗心疼,但是还是要表现出慷慨大方的模样。

之后赐宴就不多说了,杀羊宰鸡,烹鱼喝酒,总而言之也是两三百两的开支。杭府的银子还不曾入手,朱见济手上的流动资金近乎枯竭。这太子当的,朱见济都看不起自己。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其实可以结束了,但是朱见济可不愿就这么结束了,好不容易自己立一次功,总得把这些功臣带回北京城让文武群臣看一看吧。

最关键的是,让朱祁钰报销开支,这一千多两银子该他出才对。朱见济现在是先行垫付,要不然哪个二傻子弹劾太子收买人心,朱见济就是真的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朱见济在花钱之前就命人赴京言明,省得有人说闲话,也省得朱祁钰心生猜忌。

午后,众人出发返京。所有人都很开心,当然除了那位被押赴京城听罪的镇守太监张可。他想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朱见济可是有心立功表现自己。出发点就不同,又不会看眼色行事,落得这个地步,可谓是咎由自取。

路上,朱见济将王义与林沐二人叫上马车内,既然准备进宫面圣,私底下的矛盾就尽快解决一下,否则在群臣百官面前出丑。

朱见济赐二人坐,轻咳两声,道:“王义,你谋定而后动,爱惜士卒,又能冲锋在前,为国立功。本宫初见你之时,便觉得你并非池中之物,日后必定能够作出一番大事业来。如今果然不出所料,心下宽慰难言。”

王义跪伏而下,回应道:“小人出身山野,蒙殿下见用,皆是殿下指挥有度,小人岂敢称功。”

朱见济将王义扶了起来,道:“本宫赐予你的东西,听说你都给了其他孩子们。虽古之良将,亦不过如此。若是那些孩子们日后有什么不足的,你尽管同本宫说,但凡东宫账簿上还有一两银子,就不会饿到他们。”

王义大喜,又想要跪拜谢恩,朱见济拉住他道:“沿途颠簸,车里不稳,便不要拜呀拜的了,心里记得本宫便是。”

王义发誓道:“殿下恩情同于山海,王义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

朱见济初而浅笑,随即笑得无比张扬,“王义呀王义,你样样都好,但是仍有一处不足。若此能够加以改正,日后必是名垂青史的名将。”

王义正色道:“望殿下直言,小人必悉心改正。”

“尔近来所作所为,可谓义也,然则不过是小义而已,若是想要名垂青史,须是明白何为大义。”

王义不解,眉头紧皱,也回答不上个所以然来,只得听朱见济继续说。

“小义者,爱护军士。大义者,军民一体,保家卫国,舍身而护民。本宫前令尔剿灭流寇,果见有功,自是不吝赏赐。只是这赏赐又自何处来,天上掉不下来,地里长不出来,都是万千百姓交上来的。”

顿了一顿,朱见济的语气变得有些严厉起来,“百姓纳税何所求?所求的不过是朝廷能够保全自家性命,遇有灾荒加以抚恤。今尔出兵在外,闻民众嚎哭悲泣而不为动容,坐视民众为贼人欺辱虐杀。民众纳税纳到最后,心心念念盼望的朝廷便是如此做派,日后谁人愿意纳税出饷。尔虽得军士之誉,却失人心所望,是取小义而舍大义也!”

王义面色大变,才知道朱见济将这件事看得如此重要,跪伏在地道:“小人无知,有害殿下清明,愿自尽以谢殿下。”

王义如此懂事,朱见济也不好压迫过甚,放松了些许语气,道:“事已至此,本宫原是打算追回一应封赏,作功过相抵,只是你既然将赏赐送与其他孩子们,便也作罢。”

“小人该死,还请殿下赐罪。”

“本宫不赐罪,但是有一件苦差事交给你去做,这事很苦也很难,便是朝廷六部大臣,师保阁老也未必能够办好。你意在如何?”

王义哪里有什么其他选择,朱见济的意思都这么明显了,“小人愿下军令状,此事若不成,愿提头来见。”

朱见济轻笑道:“不急,先听听要求是什么再说。你对身边的孩子们很好,但是也只是对百十孤儿好罢了,便是做得再好,不过是小义而已。不说天下,便是这京城左近,孤儿就有数千,此等孤儿寄人篱下,多有乞讨为生者,本宫见之殊为不忍。今本宫特命你收纳京城孤儿,舍小义而全大义,可敢应下?”

太子竟然有如此雄心壮志,王义惊了,在场所有人都惊了,何林静忍不住就想要说以东宫眼下的财政水平,怎么可能养活这许多人,这不是作死吗?

王义看着朱见济淡定的神情,深吸了一口气,起手道:“此事小人求之不得,事或不成,愿提头来见!”

朱见济一连点了好几个头,对王义是越看越喜欢。王义这边解决了之后,朱见济看向林沐,询问道:“本宫这般处置,不知尔可满意否?”

林沐慌得连连点头,再也不敢与王义忤逆争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