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景泰太子 > 第6章:天意难测,御门听政

景泰太子 第6章:天意难测,御门听政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6 07:08:46 来源:笔趣阁

昨晚端敬殿起火,还闹出鬼火这等怪诞的东西,放在皇城外面,少不得一群村夫民妇妄谈,但是在这皇城里面,这般蹊跷的事情可是真的不少。若是真的幽魂鬼火作乱也就罢了,世间真人法师不少,总能够找到有真本事的,可是人心难测,人比鬼还要难对付呀!

朱祁钰贵为天子,耳目聪明,却说自己不曾预料到这种事情发生,实在是让人心生疑窦。

事实上这并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孙震等人作为东宫的重要守备力量,无论如何也与此案脱不了干系。朱祁钰只是口头警告一番,仍命孙震办理此事,虽说有将功赎罪之意,但是未免宽松过度,有姑息纵容之嫌。

成敬为此颇为不解,道:“太子殿下身边有八健妇随侍,殿外又有东宫侍卫守卫,防备不可谓不严密,昨晚妖火升腾,必是宫人作乱,令厂卫严加拷问此辈即可,必有所得!陛下反令那孙震处置此事,岂不是让贼捉贼,老奴不解。”

朱祁钰轻叹一声,“这天下岂有十全之事,太祖以严刑峻法处置贪官污吏,动辄剥皮实草,今日防明日防,那贪官只如野草一般,无论如何也处置不净。自易储以来,宫廷内外,妖异频有,官民言论不已,今日生一异,则换一批人,甚至杀一批,却不知道换得杀得何时去,不若留此辈在眼底,严加看管,以疏易堵。”

成敬若有所思,却依旧无法理解,朱祁钰这是要轻轻放过吗?可是这毕竟涉及到太子的性命安危,是不是有点太自信了,朱见济可是唯一的皇子呀!

“储君乃国本,为社稷之基,岂容奸邪作乱!”

朱祁钰言语从容,道:“无妨,料此辈也不敢真的动手刺杀太子,朕给了他们体面,要是他们不愿意体面就休怪朕灭了他们。”说罢,连他自己都露出一抹不屑的笑容来,这帮人和他鱼死网破的胆量没有,就是只会玩弄这些奇技淫巧。

但是成敬却品味出一分异样的滋味来,春秋之时,郑伯克段于鄢,郑伯通过纵容弟弟段叔不断逾越礼制,最后名正言顺地击杀弟弟。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朱祁钰何尝不想杀了自己皇兄朱祁镇,只是缺少一个借口罢了。

通过牺牲一个儿子,最终除去皇兄这个最大的敌人,彻底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个买卖可谓是再赚不过。需知朱祁钰生于1428年,而今不过二十五岁,汉武帝在二十八岁的时候才有了自己第一个儿子刘据,朱祁钰现在可谓是年富力壮,再生几个儿子出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成敬不愿意往这个方向思考,但是看朱祁钰的这番姿态,分明是有意往这个方向导引,一场宫廷内斗似乎就在眼前,而今双方互相克制,即便是缠斗不休,但是真正死伤的不多,不过是流放贬谪罢了。

一旦朱祁镇这派动手刺杀太子,而朱祁钰随即赐死朱祁镇并诛杀朝中文武,几乎是肉眼可见的血流漂杵,哪里还会像现在这样安详平和。

中央生乱,有的是地方藩王心存不轨,住在南昌的宁王一脉可是一直对中央心怀怨怼,就是颗不定时炸弹,谁知道什么时候炸开。再说了,土木堡之变距今才四年,瓦剌势力如日中天,也先几乎一统草原,明朝对草原的统治秩序近乎崩坏,如今哪里是内乱的时候?

大明立国不过百年,其实到现在还差七年至百年。都说胡人国运不满百,一旦大明内乱,国运恐怕也不会长久。

成敬虽然是宦官之身,但到底是进士出身,那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观念不曾动摇,迟疑了片刻,进言道:“陛下之言老奴不敢苟同,老奴万死可也,太子为国本,遑论如何也不可置于群小之侧,查有奸私俱当拷问,虽凌迟而可也,绝不可轻饶!”

朱祁钰瞥了他一眼,淡淡道:“怎么,想要新君以后念你的好吗?”

成敬心中泛起一丝苦涩,“老奴不敢,生是陛下的人,死是陛下的鬼!只是而今皇嗣艰难,倘或太子殿下有个万一,则宗社动摇,外夷内寇,祸殊不可预料,愿陛下三思!”

车驾内就此陷入了一片沉默,如同死寂一样,落针可闻。只有车前垂挂的珠帘被风吹得不时摇动碰撞,安置在车辆正中央的暖炉孜孜不倦地释放热量,同时也将对话中的二人面孔印照得无比清晰。

车驾至奉天门外,算是到终点了,朱祁钰依旧没有给出明确答复,只是简单回复了一句“朕知道了”,就下车准备上朝。

明清皇帝上朝,并不进入外朝三大殿,也就是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而是在奉天殿前的大门听政,是官员太多的缘故吗?是皇帝个人喜好吗?

其实不是,当年朱棣迁都北京,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斥巨资修建紫禁城,结果永乐二十一年(1421年),朱棣当时刚刚迁都至北京,御朝不过百天三大殿就被焚毁,而后过了二十年后才考虑重修。

史书说是图纸丢失,但真正的原因仍有待考察,或许涉及迁都之争。总而言之,一直等到正统五年(1440年)才开始重修,一年后(1441年)即修复完成。

大殿都没了,可是国家万事,总要有个理政的地方吧,朱棣就在外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奉天殿门内听政,小小的门楼自然是容纳不下所有官员的,所以只能够让那些准备言事的官员一个一个地来。

这项制度也因此被称为御门听政,皇帝在奉天门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这属于常朝的范畴。之后三大殿修复完毕,但是后世之君为了标榜自己勤政爱民,延续了这项制度,包括之后的清朝皇帝也是如此。但是国家重大庆典及科举考试还是在三大殿内举行的,毕竟要展现上国威仪,不能丢脸。

今天的早朝,和以往的早朝没有什么区别。

早朝鼓起,文武官各于左右掖门外序立。候钟鸣开门,各以次进,过金水桥,至皇极门丹墀东西相向立。

其后,朱祁钰御宝座,自有宫人鸣鞭净道,鸿胪寺官赞入班,文武官俱入班,行一拜三叩礼,分班侍立。鸿胪寺官宣念谢恩见辞人员,传赞午门外行礼毕,鸿胪寺官唱奏事。各衙门应奏事件以次奏讫,御史序班纠仪。鸿胪寺官跪奏,奏事毕,鸣鞭驾兴,以次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