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赋之群英志 > 第十一章临危救子出城去路遇饥汉解危难

汪拱离开皇宫后径直回了家。他歇息了片刻,换了件贴身的常服,赶到了后院的一间密室。原来汪拱早已命手下将荞嬷偷偷带回了宅子,将她关押在此。

汪拱见了荞嬷,厉声恐吓了几句;可是荞嬷仍不肯屈从。

汪拱一时心旌摇曳按捺不住,淫笑了两声扑了上去,企图强行与她发生关系。荞嬷奋力反抗,咬伤了汪拱的手臂。

汪拱登时恼羞成怒,要过了家丁的刀,欲杀之,却被赶来的丘管家劝止住了。

汪拱心有不悦,道:“你来的可真是时候哪。”

丘管家说,他刚刚去过荆王府,荆王说他初回京城,手头尚有许多政务亟需处理,一时不能前来赴会。

“那就再等等吧,”汪拱有些失望,指了指荞嬷,“这个死硬货,得狠狠收拾一下!”

“大人息怒,”丘管家有些为难,“此女新到,且是戴罪之身,一旦传了出去,怕是不好应付。上一次那个被打伤的歌女,就引得京兆府的衙役找上了门……”

汪拱听了很是不耐烦,打断了他的话,道:“那就将她押到桃谷山庄去,先好好反省一下……”

“是,大人,奴才这就去办”丘管家答道。

随后,丘管家命人将荞嬷捆缚住了,又用丝由堵塞住嘴巴。当晚便将她偷偷押送到了长安城外,藏在了汪拱的私人庄园——桃谷山庄。

那庄园里一个管事的老歌姬接报后,身着妖艳,带着两个凶神恶煞一般的院丁来见荞嬷,威逼她早些顺从了汪拱。

荞嬷听了许久仍低头不语。

“想装聋作哑?”那老歌姬抬手狠狠扇了荞嬷一巴掌,“进了此庄,可就由不得你了。”

一边的院丁跟着喝道:“再不听话,明晚就把你扔进桃河喂了鱼虾。”

那歌姬又道:“要死要活,你看着办吧。”

荞嬷寻思了片刻,想着当下还是活命要紧,于是装作惶恐样,怯声道:“小女答应了。”

老歌姬听了面露喜色,随即吩咐院丁将她带到了醉香楼,好好梳洗打扮一番。

汪拱因心里惦记着荞嬷,一夜也没有睡好。

次日上午,他无心去工部处理政事,乘坐着软轿,一溜烟赶到了桃谷山庄。

汪拱兴致勃勃的进了山庄,欲见荞嬷。不料那管事的老歌姬说,荞嬷昨晚趁着试穿新衣时偷偷跳河逃走了。

汪拱听了顿时暴跳如雷,喝道:“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三日之内务必找到她!”

老歌姬听后诺了声,赶忙带着几个仆人出了庄园,四下里寻找开来。

长安城正南二十里地,坐落着一座气势恢宏的道观——金仙观。

观内的主人——平钰公主像往常一样,早早起了床,在院内巡视了一番,看过众道姑们练剑。尔后,她来到了斋室,端坐在道教老子画像前,焚香祷告着。

侍女宁芯走了进来,告诉她石峥在押送途中已撞石自尽了。

平钰听后不由得颤抖了下,迷缝着双眼,道:“他去了;福生无量天尊……”

“此乃上天报应,也省得您动手了!”

“嗯,天降其罪哪。”

宁芯又说,后日皇宫举办鸡王争霸赛,贾升邀她前去。

平钰听了摆弄了下手指,淡然一笑,道:“那是他们为了取悦皇兄,我就不去凑那份热闹了。”

“殿下,听说皇上也会亲临,您……”宁芯面露难色。

“那就带西西去吧,好歹应一下场子。”

“是。”宁芯轻诺道。

平钰突然记起了什么,一扬头,问:“那个李云翰呢,可有他的消息?”

“这,有人曾在石峥府前见过他;不过,现在石府已被查没,早就人去屋空了。”

平钰轻叹一声,微微点了下头。

萧良媛出家到了罔极寺,她心里担忧着父亲的安危,一夜也未曾睡好。

次日,她起床后,独坐在屋内,心情十分沮丧。

这时竹影法师带着小尼碟儿轻轻走进了屋子,看了眼案几上的碗碟,道:“清彗法师,为何不用餐呢?”

“贫尼不饿。”萧良媛回道。

“怎会呢。”竹影法师淡然一笑,“法师怕是心事太重了吧。”

萧良媛轻叹了声,道:“初入寺内,一时难以割舍红尘,牵挂未免是多了些。”

“让碟儿留下来,陪您多说说话吧。”竹影法师指了下小尼碟儿。

“好吧。”

“法师保重,若有什么不适,但请吩咐她便是。”竹影法师说毕出了屋子。

萧良媛的忧恐不幸变成了现实。

其父萧郁入狱后,遭受了仝立等人的严刑逼供,被折磨得奄奄一息。

萧郁虽受了重刑,却仍拒不招认太子和案件有任何牵连。

仝立又急又怒,挥拳猛击萧郁,将他打倒在地。

过了半晌见萧郁仍没动身子,仝立上前细看,发现他已没了气息,顿时十分惶恐,道:“死了。”

季温闻听后,急忙赶到了狱内,对着仝立随手就是一巴掌,骂道:“娘的,你敢坏了老子的大事!”

仝立哆嗦了下,道:“大人恕罪,不想这老头也太不经打了,小人只是一拳……”

季温肃然道:“蠢货,他还没招供呢!”

仝立扑通跪下了,央求道:“大人,小人有罪,请饶小人一命!”

“哼,此番且饶你一回,”季温跺了他一脚,“以后有人问起,就说萧郁为保其逆党同伙,咬舌自尽了。”

仝立一边磕头,一边回道:“是,大人。”

少阳宫内,一间幽暗的密室,太子正在听取岑燊的密报。当他得知萧郁因受刑过重不幸惨死于狱中,不由得大惊失色:“他死了……”

“是的,前日死的,已葬于城东乱坟岗。”岑燊回道。

“唉,走了,又走了一个。”太子踱了几步,喃喃自语着。

“殿下,这是萧大人生前写的诉状,”岑燊取出了一张纸来,“第五祺命我转交的。”

太子接过后仔细看了一遍,有些不知所措,道:“他想告发汪捍?”

“嗯;此次萧大人出事皆因汪捍出卖,想必是萧大人为了报复他,故而将他列为同伙。”

“唉,人都死了,如何反告!”太子摇了下头,“算了,可别再起什么事端了。”

太子说着将那张诉状拿到了烛台前,打算烧了它。岑燊眼尖手快赶忙上前一把抢下了,道:“殿下,不能烧!”

“不过一张费纸,留它何用!”太子双眉紧皱。

“此状乃萧大人生前唯一所留之证物,兴许日后会派得上用场。”

“唉,若真是那样就好了。”太子无奈的摆了下手。

岑燊刚刚收好了诉状,太子的长子李聿进了屋子,说是朝廷刚刚接到捷报,河西节度使戈长风与归德将军阿思诺大胜吐蕃,攻克了黑石城,不日将要凯旋回京。

太子听了不禁眼前一亮,道:“阿思诺大胜归来,这下本宫放心了。”

“数月以来殿下连遭不幸,又平添了许多白发,”付果笑吟吟的,“殿下苦闷久矣,何不趁此宜人春景外出游玩,也好放松一下……”

“本宫哪有这般心情?”太子苦笑了下,忽又记起了什么,面色凝重道,“对了,小果子,你派人通知萧良媛一声,就说萧大人死了,叫她后日去坟上祭拜。”

“是,殿下,奴才这就去。”付果答道。

李云翰和少凌带着石楠出了折柳客栈,欲赶往城外。

但见沿街边粉墙上,张贴着缉拿石楠的告示,一群路人在围观议论着。

李云翰等人走了一阵,见街头差役比往常陡然增多了,心里不由得一阵紧张。

这时仝立带着一队差役恰好路过,见李云翰三人行迹慌张,于是追了上来,打算盘问一番。

李云翰、少凌见势不妙,赶忙带着石楠走开了,拐进了一条小巷子里。

李云翰等人连着转了几个巷道,仍是摆脱不了那几个差役,心里十分焦急。

忽见巷口走过来一群羊,李云翰顿时心生一计,命少凌带小楠先走,他来引开追兵。

杜少凌道:“兄长小心。往东半里地就是惠王府,我在那儿等你。”

见杜少凌带着石楠走远了,李云翰驱赶羊群向巷道里冲去,仝立和两个差役来不及躲闪,险些被撞翻在地。

等羊群跑过后,仝立起身再看时,李云翰早已不见了踪影。

李云翰到了惠王府前,和少凌、石楠会面后,正在犹豫往何处去时,忽见王诘打马路过,不禁喜出望外。原来王诘去石府找李云翰,不料石峥遇害,大门紧锁。

此刻当他听说追兵将至、欲抓小楠,于是带着李云翰等人欲进惠王府避难。

刚到了府门前,却被惠王府的姬管家拦住了:“王公子,今日来的可真够早的。”

王诘说昨日已和郡主约好了,来赴宴奏乐的。

“是吗?”姬管家打量了下李云翰、杜少凌,见他们行色慌乱,不禁皱紧了眉,“他俩可不能进。上次私闯王府,弄得我好没面子。”

“他俩是我叫来的帮手,一个司鼓、一个司琴,不去怎成!”王诘说着摸出了块碎银塞了过去,“都是自家人,您行行方便吧。”

姬管家掂量了银子:“这,我怎么不知呢?”

“一回生、二回熟呗。下次少不了孝敬您的。”

“公子有心就好,”姬管家呵呵一笑,“那就请进呗。”

“多谢了。”王诘看了眼身后的追兵,对着姬管家道,“还有那几个差役,就交给您了。”

姬管家一愣:“哦?”

“别多问了,打发走那几只狗,我另有重谢。”

“好,公子放心,此事就交给姬某了。”姬管家答应了。

王诘带着李云翰等人进了府内,直奔向后院。

只见惠王正在察看琼树长势,一边与侍女调笑着。

“今岁仙琼又要开花了,“惠王神色凝重,“此花一开香满长安哪。”

惠王随之叮咛一边的家丁,吩咐他们小心看管好琼树。

王诘静观了一阵,带着李、杜二人悄悄绕过了惠王,到了琼香亭下。

待云翰刚一落座,王诘便问发生了何事?

李云翰说石峥遭奸人陷害,将其幼子小楠托付于他。为救小楠出逃,故而被人追杀。

杜少凌说,石大人身死家没,家人流放岭南,可真是惨哪。

李云翰望了眼身边呆立的石楠,愤然道:“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

王诘唉叹一声,劝道:“且忍下这口气,目下还是救小楠要紧。”

李云翰点了下头,“嗯”了声。

接下来,三人又闲聊了一阵,王诘问道:“听李兄之意,这一次是不打算走了?”

“是的,此番进京,本想解开我的身世之谜,”李云翰看了眼小楠,“孰料天降其祸、诸事不顺哪!”

王诘道:“记得赏游梁园时,你曾说自己皇室之后……”

“嗯。唐初多难,祖上流落于西域,隐姓埋名多年;自神龙年初,一家人才辗转千里潜还蜀地,苟且度日低调行事……我想弄清这个秘密。”李云翰回道。

“我明白了,原来兄长此番进京是想认祖归宗,”王诘轻叹了下,“不过据我所知,数年前圣上曾诏告天下,准许李暠的子孙隶入宗正寺,编入皇籍,你为何没去官府登记入册呢?”

李云翰沉思了下,道:“这个,皆因禀承家父之意……如若贸然行事,恐酿大错。”

“哦?”

“还是不要声张的好。待到此中隐秘一一破解,那时方可大白于天下。”李云翰摸了下玉佩,“此佩便可为证。”

杜少凌不以为然,道:“不就一只老玉嘛,京城多的是。”

“没错。”王诘微微一笑,道,“仅凭一只玉佩实在难以查证。”

此刻,李婳正在寝室里焦急地等候王诘。她一边踱步,一边不时望一眼窗外。

女仆巧珠进了屋子,说王诘早到了,正在琼香亭下和两个朋友聊天呢。

李婳怨道:“聊什么天呢,也不来见我!”

“不急,离宴会还有一个多时辰呢。”

“死丫头,可真烦!”李婳脸一红,“他就不能多陪我说说话儿?”

“奴婢多嘴了。”巧珠朝她扮了个鬼脸,“小姐稍等,奴婢这就去请他。”

“不必了。”李婳冷冷道,“我去见他。”

李婳说着缓步出了屋子。

惠王在琼花旁察看了一阵,忽接仆人来报,说是赴宴的几位重要宾客到了,请他前去作陪。

惠王听了急忙赶往客厅,走了十多步,一抬头见王诘与两个陌生男子在亭下说话,不禁眉头一皱,走上前问:“这两位是何人?”

王诘赶忙起身拱手行礼,道:“回王爷,今日演奏在下担心人手不够,临时带了两位乐友相助。”

“乐友,”惠王愣了下,“都会些什么乐器?”

“一个司鼓、一个司琴。”

惠王思忖了片刻,又仔细打量了下石楠,道:“那,他呢?”

王诘一时语塞:“这……”

“回王爷,他是在下犬子;”李云翰对着惠王欠身行礼,“犬子自幼喜好乐舞,恰逢王府演奏,想带他来开开眼界、长点见识。

惠王噢了声,虽有些怀疑,但一时也问不出什么。

这时,李婳赶到了,道:“父王,客人们都到齐了,就等着您呢。”

“好,爹这就去。”惠王说罢转身离开了。

李婳走到了王诘身边,怨道:“公子到了为何也不打声招呼?”

“郡主抱歉,”王诘指了下李、杜二人,“故友重逢,多说了几句,还请见谅。”

李婳瞅了眼李、杜二人,十分不乐,哼了声,道:“又是你们。”

李云翰、杜少凌拱手行礼,道:“在下李云翰(杜少凌)拜见郡主。”

话音未落,石楠大声咳喘了起来,李婳顿生疑问:“哪来的小孩?”

李云翰上前,微笑道:“回郡主,是在下幼子。”

李婳“嗯”了声,道:“此童面色潮红、无精打采,莫非身子有恙?”

“脸色发红?”李云翰故作惊讶,对着石楠道,“哟,怎么又犯病了!”

李云翰转过身子对着李婳,道:“在下这就将他送回家。”

“家在哪儿?”

“城东榴花镇。”

“治病事大。”王诘登时心生一计,对着李婳道,“为不耽误病情,请借王府马车一用。”

“好吧。”李婳看了眼天色,“记着,要早去早回,别误了宴会。”

“是,郡主。”

李婳接着又命巧珠去找姬管家,就说王诘有急事,叫他安排辆车去。

巧珠轻诺了声走开了。

“多谢郡主相助,在下这就告辞了。”李云翰说罢,便和王诘、少凌、石楠匆匆离开了。

王诘骑着马,李云翰扮成惠王府的仆人模样驾着马车,一路顺畅很快便到了延兴门前。

城门前站立着一伙兵丁,在盘查出城的人员。紧靠大门里侧,仝立带着两个衙役,不时巡视、张望着过往人群。

马车刚行到了门前,被两个兵丁拦住了欲行检查。

李云翰挥了下马鞭,大声喝道:“没长眼吗,惠王府的车你也敢拦!”

兵丁愣了下,道:“我等奉命查找钦犯,还请配合。”

“什么钦犯不钦犯,里头坐的可是郡主。”

一个小头目大步走上前来,道:“在下例行公事,不可不查。”

“看见腰牌了吗?”李云翰拿出王府的腰牌晃了下,“哼,要是误了郡主的大事,看你有几个脑袋!”

那小头目哆嗦了下,道:“这——”

王诘上前塞了块碎银给他,低声道:“这位军爷,郡主脾气不好,请行个便吧。”

小头目掂量了下银子,道:“不查也成,就请郡主搭个声吧。”

王诘敲了下车窗,轻声唤道:“郡主——”

车内传出了一声女子的腔调:“王公子,别罗嗦了,还不快走!”

那小头目听后这才放下了心,挥手让车马通过。孰不知那一声正是杜少凌发出的。

出了京城不远,到了一处三岔路口,王诘下了马,和李云翰、少凌、石楠三人告别,道:“此去东南三十里地,便是榴花镇。你们快走吧。”

“那你呢?”

“放心好了,”王诘神色悠然,“为不惹人生疑,我驱车绕道从北城门而归。”

李云翰道:“好,咱们后会有期。”

李云翰等人往南走了约莫两三里地,到了灾民的聚集区。但见数百个灾民聚集在路边,个个面黄肌瘦、衣不蔽体,光景十分凄惨。

一个年轻的灾民抱怨道:“每天就两个黑窝窝头,哪能填饱肚子。”

一个老者无精打采的说,你还想填饱肚子,能活下去就不错了。

又一个黑瘦的灾民喘着粗气,道:“唉,这些天又是发烧,又是闹肚子,看来阎王爷也急着催命呢!”

一位年轻的女子在灾民群里四处观望着。她叫眉黛,鼻子尖挺,嘴唇稍薄,眉间点了颗米粒般大小的黑痣,扑闪着一对亮眸,颇有几分狐媚之色。原来她本是渔阳城西的一位奚族庄户的女子,为了寻找失散的父母,一路辗转赶到了京城。

她在人群里寻访了许久,仍没打听到父母的下落,不禁有些懊丧。她叹息了一声,匆匆穿过人群,打算回城。

一个衣衫褴褛的小伙子在悄悄尾随在她身后。原来此人名叫孔烛,是从渔阳雄武城偷逃而出的奚族民工。

到了河边一处柳荫下,眉黛感觉有些累了,随手将包裹放在了石块上,坐下来歇息。

这时,孔烛乘她不备,抢过了包裹就跑。

眉黛急忙去追,无奈却追赶不上,急得她大声呼喊了起来:“快,抓贼盗……”

碰巧回纥公主阿娜尔带着三个随从出城踏青,听到喊声后不由得勒住了马缰,远望了片刻。阿娜尔年约二十出头,碧眼黄发、相貌端庄,因颧骨微突,显得脸庞稍有些大。她本是回纥泽勒可汗之幼女,因十分喜好中原文化而滞留在京,暂居于西市口的阿曼货栈。

阿娜尔明白了过来,正欲命手下贝孜前去帮忙捉贼,只见有两个年轻汉子已闻声赶了过去,拦住了孔烛,喝令他放下包裹。原来,这两人正是李云翰和杜少凌。

孔烛前后被堵,见两人一副书生装束,仍心存侥幸不愿丢下包裹。

杜少凌见劝说无用于是一把抓住了孔烛的手臂,欲夺回包裹,不料被他当胸猛击了一拳。

少凌很是生气欲出手还击,被李云翰挡开了。

李云翰见孔烛衣衫褴褛、面色发黑,问道:“看你眉清目秀的,为何要偷人?”

孔烛眼一翻,道:“饿了。”

“你是灾民?”

“嗯。”

“不是有舍饭吗?”

“一天就两个黑窝头,怎能吃饱!”

“拿着,去买点吃食,”李云翰叹了口气,随手掏出了一块碎银给他,“记着,以后别再偷东西了。”

孔烛眼里滴出了泪水,道:“谢先生大恩。”

另一边,阿娜尔望了一会李云翰,叫回了贝孜,带着众人打马离去。

孔烛喜滋滋的拿起了银子就走,被少凌喊住了:“喂,真是没礼貌,还没说你叫啥呢?”

“我叫孔——烛。”孔烛回头道。

“孔烛,我记住了,”李云翰淡然一笑,“孔兄弟以后再有什么难事,到城东折柳客栈找我。”

“是,先生。”孔烛说完就走开了。

眉黛上前拿回了包裹,心怀感激,道:“多谢二位义士相助,小女有礼了。”

“听你的口音,像是外地人吧。”杜少凌道。

眉黛点了下头,道:“嗯,小女眉黛,本是渔阳人氏,半年前为寻找父母,只身流落到京。”

李云翰望了眼黑压压的人群,道:“可有什么线索?”

眉黛摇头道:“来过多次了,也没打探到一点消息。”

“唉,真是不幸哪——”李云翰长叹了声,告别了眉黛,和杜少凌带着石楠继续赶路。

途经乱坟岗时,三人顺便前去石峥的坟前烧纸、祭拜。

“石大人,你且安息吧;清明节我们再来看你。”李云翰眼含泪花,起身欲带石楠离开。不料石楠不肯走,说要回去给爹报仇!

“小小年纪,志气可不小哪,”李云翰轻抚着他,“小楠听话,目下官府正在四处抓你,还是先找个地方躲起来再说。”

石楠泪湿双颊默然不语。

“石大人不在了,以后我们会照顾你的。”

“嗯。”石楠有些勉强。

静默了一阵,杜少凌对着小楠道:“这样吧,为了方便,你干脆认李叔做爹是了。”

石楠听了有些为难,摇了下头:“这——”

“算了,别难为他了。”李云翰淡然一笑。

石楠犹豫了半晌,才道:“李叔,有外人在时,叫你爹;没外人时,仍叫你叔,好么?”

“行。”李云翰听了和少凌相视一笑,带着石楠继续赶路。

三人行至桃河边,见一群村民正在围观着什么,于是挤上前去欲看个究竟。

只见岸边白亮亮的浅沙滩上,躺着一具女尸。那死者衣衫不整,半裸着上身,还有几处淤青的伤口、疤痕。

四周的村民在叽叽喳喳的议论着。

一个小伙说:“唉,真是可怜,又淹死了一个!”

另一个老翁道:“每逢桃河发大水,都会有女子淹死,也太邪乎了!”

一个中年妇女说,也不知是哪一户达官贵人家的丫环、侍女,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

老翁说,两岸住了数十户官宦人家,谁知是哪一家的?

“可不,每次官府派人来查,也没查着什么!”小伙子叹息道。

老翁说,据说此事连陛下都震怒了,把京兆尹都给免了。

李云翰听了一阵,不禁十分好奇,对着那翁拱手道:“这位老伯,刚才你为何说是官宦人家的侍女?”

“这你就不懂了。”老翁将李云翰上下打量了一番,“若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她家人早就闹个底朝天了。可这些漂落的女尸呢,从没人认领。还有,那死者身上有许多旧伤,不是侍女、丫环又会是谁!”

李云翰听后望着潺潺流去的河水若有所思,眼神有些迷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