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赋之群英志 > 三十六章为中榜多方暗战

大唐赋之群英志 三十六章为中榜多方暗战

作者:公子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7 14:00:24 来源:笔趣阁

因省试在即,礼部尚书戴奚珣的宅第比往日里骤然热闹了许多,每日里前来说情行礼者络绎不绝。

付果奉太子之命,带着一份厚礼去拜见戴奚珣。

戴奚珣问他何事来访?

付果说,省试在即太子有一事需他相助。

戴奚珣听了当即心领神会,问他荐举是何人?

“大人误会了,付某此来,是想让您刷掉一人。”付果嘿嘿一笑。

“何人?”

“青城子李云翰。”

“李云翰,”戴奚珣面露惊讶,“这是为何?”

“此人恃才傲物桀骜不驯,曾因言语冒犯过东宫。”

“噢,原来如此;”戴奚珣沉下了脸,肃然道,“付大人,恕戴某绝难从命!”

“你敢违逆太子之意?”付果黑着脸,道。

“付大人有所不知,此人乃荆王所荐;况且,科考以文优者胜……”

“什么荆王所荐,”付果颇不耐烦道,“你到底答应不?”

戴奚珣苦笑了下,道:“付大人,东宫和荆王,戴某是谁也得罪不起哪。”

“这……”付果听了气得发抖,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时一家丁来报,说是平钰公主派侍女来见。

“好,”戴奚珣听了似乎找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急忙命家丁请她进来,复转过身来,对着付果道,“请转告太子殿下,此事不急,待试毕阅卷后再定。”

“哼,你且好自为之吧。”付果面露怒色随即拂袖而去。

他刚出了客厅,恰遇着宁芯带着四个女侍走了进来,两人打了个照面对视了片刻彼此都没有言语。

宁芯见过戴奚珣,命手下打开了礼箱,露出了一堆白亮亮的银子,笑道:“此番省试,公主愿保荐一人。”

戴奚珣见那四个女侍穿着精干、腰系利剑,威风凛然伫立于身边,不由得暗吸了口凉气,颔首,问:“何人?“

“蒲州秀才王诘。”

“噢,原来是他……此人诗、书、画、乐样样精通,戴某素有耳闻;”戴奚珣缓了口气,“为朝廷选贤任能乃本官份内之事,还请转告公主不必担忧。”

“不仅要中榜,而且是头榜——状元。”宁芯加重了语气。

戴奚珣愣怔了下,道:“这,这可难为戴某了。”

宁芯按剑瞪了他一眼,道:“你不答应?”

“施主有所不知哪;”戴奚珣身子颤抖了下,“此次省试各方权贵荐举的才子甚多,有右相之婿齐傕、杨嗣郎之子杨暄、荆王故友李云翰,每个人戴某都不敢得罪哪……”

“戴大人,公主的话我可是传到了。”宁芯眼露凶光,“你若不听的话,后果自负!”

戴奚珣听了直冒冷汗,嗫嚅着:“这,施主放心,待阅卷一毕,戴某自会斟酌……

“哼,你若敢耍什么滑头,公主绝不会轻饶!”宁芯说罢带着四个女侍拧身而去。

明日将要举办省试了,李云翰却一连数日没有回芷园,荞嬷为此焦虑不安。

她在树下徘徊了一阵,正寻思着再派武七去找,一抬头,只见少凌一脸愁容进了院子。

荞嬷问他,可找到了李先生?

杜少凌轻叹了一声,说他连着去了达复、王诘家,也没打听到。

荞嬷很是纳闷,说明日就要省试了,他会去哪儿呢?

“别担忧,李兄心可大了,”少凌神态自若,“不管他在哪儿,只要明日能进科场就行。”

荞嬷听了心稍稍踏实了些。

此时,李云翰正在海明楼内和王诘宴饮。

席间,两人推杯换盏,一边高谈阔论。

从午后申时一直喝到了黄昏,两人边谈边饮。王诘心里惦记着达复之令,他不停地劝酒,将李云翰灌了个酩酊大醉。

当晚,王诘在海明楼定了间雅室,将喝得醉熏熏的李云翰搀扶到了室内。

李云翰倒床便睡,很快打起了如雷鼾声。

次日清晨,王诘一早起来,收拾完毕,准备出门去参加省试。走到了门口,他又有些不忍心,转身回到了李云翰床前。他试图叫醒李云翰,可是费了好大劲儿仍叫不起来。

王诘使劲拽了下李云翰的耳朵:“别贪睡了,今日要大考呢。”

李云翰睁开了迷离的双眼,似醒未醒,道:“什么大考小考的……不、考了!”

“你不想考试?”

李云翰突然大笑了两声,道:“去吧,状元就让给你了!”

说罢,他闭上了眼睛呼呼大睡了过去。

王诘赶到了贡院门前,见杜少凌正在门外焦急的等候,于是有些不自在的打了声招呼。

少凌见只他一人,忙问:“李兄呢?”

“嗨,别提了,昨夜在海明楼又醉酒了。”王诘带着些惋惜之情,“他真是嗜酒如命哪。”

“要不我去叫他。”少凌说着就要走。

“别去了,他确实醒不来,”王诘拉了把少凌,“马上就要开考了。”

杜少凌无奈的跺了下脚,唉叹了声。

“算了,还是别管他了!”王诘说着将少凌拉进了考场。

省试过后,岑燊去礼部询问了好几位负责省试的主事,他们皆说李云翰没有参试。

岑燊回到了少阳宫,向太子如实禀报过了;太子听后如释重负,脸上划过一丝得意的笑。

此时,荆王也在密切关注着省试的结果。

他将中榜者名单细看了两遍,仍不见李云翰的名字,不禁怨道:“真是的,到底是怎么了……”

长史艾允劝他息怒;说他去礼部查询过了,李云翰未能中榜,是他压根儿就没有进考场。

“这怎么可能?他可是亲口对本王说过的……”

“这,”艾允嗫嚅了片刻,“殿下若想得知真相,何不当面去向李先生问个清楚呢。”

“嗯,好吧,”荆王轻轻点了下头。

这日上午,妙锦欲去东市采买些轻薄的绸纱做件夏衣,出了门没多远,走过北边的十字街头时,见数十人围立在一张榜文前叽叽喳喳议论着什么。她挤上前一看,原来是张贴了份省试中榜者名单。中榜的进士不到三十名,王诘赫然名列榜首,却不见李云翰和杜少凌的名字。

妙锦愣怔了片刻,又仔细查看了明经一榜,终于在末尾一行看到了杜少凌三个字。

妙锦看罢不免有些失望,默立了一会缓步走开了。

此时,楼月也获悉了省试的中榜情况。

她拿着一份榜单兴冲冲地进了药铺,对着正在整理柜台的父亲兴奋的说:爹,王诘中榜了!

“什么,他中了?”楼泉有些不情愿的抬了下头。

“当然中了,还是头榜状元呢。”

“月儿,别高兴的太早了。”楼泉冷冷地说了句,便拧身去擦洗货架。

“爹,你不是盼他早点考取功名么?如今他高中了你为何又不乐意了?”

“中不中,那是他的事。”楼泉扭过身子欲走,一不小心脚指头磕在了那两枚官印上,痛得他哎哟了一声。

“真碍事!”楼泉抬起脚来恨恨地踩了下,缓了缓神,一脸平静的说,“月儿,人都会变的,他中了状元也会变心的。”

“爹,他不是那样的人!”

“不是就好;算了,爹不给你争了。”楼泉说罢捡起了那两枚官印,“这两块破石头,搁了多日也没人要,干脆扔了得了。”

楼月劝他别扔,再等几日吧。

“嗯,那就先放到后院吧。”楼泉迟疑了下,拎起那两枚石印径直去了后院,将石印丢进了荷花池里。

杨嗣郎奉旨去南诏督战,带着小妾尤氏和杨柯等人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京城。一路上他走走停停,虽有尤氏相伴有说有笑,可是愈往西去愈是荒凉、劳累,心情也跟着一落千丈,倍加落寞苦闷。回想起昔日在京时的风光无限,他不由得长吁短叹如丧考妣一般,惶惶然不可终日,由此对林弗更是恨之入骨。才过了陈仓没不远,忽接炫帝旨令,以其身体不适为由急召他回京。

杨嗣郎接旨后大喜,随之带着尤氏、杨柯等人马不停蹄赶回了京城。

回到了杨府,杨嗣郎身心俱疲,躺在了长椅上歇息,一边命侍女捶背揉捏。约莫过了半个时辰,方觉缓过了气力。

饱食了一餐后,儿子杨暄上前问安,说他此番被陛下召回,想必定有重用。

“什么重用?此次若非懿妃出手,你爹怕是有去无回罗。”杨嗣郎恨意难消,唉叹了一声,“可惜哪,当初没听第五祺所言!”

“第五大人,”杨暄似乎想起了什么,“自您走后,他还进府慰问过家人呢。”

“嗯,不错;此人倒也忠心,日后我若为相,必委他以重任!”

杨暄劝父亲勿急;认为他多日来鞍马劳顿,亟需静下心来好好歇息一番,恢复好了身子才是。

“嗯,是该将养几日了,”杨嗣郎喝了口茶,问,“暄儿,省试可有消息?”

杨暄说前日榜文发布,他名列第三——探花。

“那头榜呢?”

“蒲州秀才王诘。”

“王诘,”杨嗣郎听了怒道,“他什么来头,竟敢名列我儿之前?”

“回父亲,据说此人乃河北四大望族之一太原王氏之后,是由平钰公主引荐。”

“噢,原来如此,”杨嗣郎缓了下,又问,“那榜眼呢?”

“越国公之孙齐傕。”

“越国公已死多年,其孙为何能列第二?”

杨暄道:“父亲有所不知,齐傕乃右相府女婿,故能名列第二。”

杨嗣郎听了勃然大怒:“好个戴奚珣,一点也不给杨某脸面!我才离京没几日,他就翻脸不认人了!”

“父亲息怒,小心伤了身子。”

“哼,我岂能咽下这口气!”

话音才落,仆人报太常卿贾升求见。

贾升进了厅堂,拱手笑道:“令公子高中,下官特来道贺。”

“大人客气了,”杨嗣郎轻叹了一声,“唉,人走茶凉。这个戴奚珣也太不识抬举了,竟只给了暄儿一个探花。”

“大人息怒。”贾升嘴角划过一丝笑意,“接下来不是还有吏部铨试嘛……据贾某看来,韦溯并非跟林弗一心,到那时还不是由大人您说了算。”

“嗯,也是。”杨嗣郎装作知足样点了下头,问贾升还有何事?

贾升思忖了一会,说王诘已被钦命为太乐丞,在他属下当差。

杨嗣郎听了颇为困惑,道:“陛下这是何意?按朝廷惯例,名列三甲者,要么进翰林院做学士、编修,要么授以从八品的左拾遗、给事郎一类的虚职。”

贾升说他也不知,故而来向杨嗣郎讨教。

杨嗣郎赶忙装作谦虚样,说他才回京城,待弄清了原委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