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本书时代背景及前40章说了啥

大唐暮云 本书时代背景及前40章说了啥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8 16:20:13 来源:笔趣阁

这个年代,大家时间很值钱,希望能在单位时间内获得高信息量的阅读体会,我非常理解。

但文学这个东西,我觉得和产品说明书还是不太一样的,得有相当体量的铺垫性的文字,一种或许可称之为“无用”但令你一声叹息的审美感。

所以,我不会大改我的写作风格。我是人到中年的作者,古往今来不论历史车轮如何滚动,人性中有些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而一个中年过后的作者,或者叫写手,能够触摸到、表达出这种东西。

可是,在此篇,我也会留下“太长不看版”的说明,便于大家迅速地了解我写了什么,再判断值不值得花时间去看正文章节。

一、时代背景

大家从教科书中熟悉的那场令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是公元8世纪中叶,763年结束。安史之乱结束时,皇帝是代宗李豫,大唐第八位皇帝(爷爷是玄宗,爸爸是安史之乱中捡了皮夹子在灵武登基的肃宗)。

本小说中出现的皇帝,是德宗,代宗的儿子,大唐第九位皇帝。德宗这个人,是中唐执政时间很长的一位皇帝,特点是登基时很勤政、立志剪除各地藩镇势力,早期任用杨炎,实施还算好评的“两税法”,后来打仗钱不够了,杀了杨炎、让卢杞上位做宰相,到处搜刮,筹集军费打藩镇。

为了打河东那些以安史降将为主占据的藩镇,德宗抽调神策军和西北藩镇军越过关中,去打河东。神策军是皇家嫡系军队,西北藩镇(朔方、泾原、邠宁等)总体来说是亲藩、对朝廷还听话。

但是,到了建中四年,783年,局势乱套了,朝廷打仗不够人、不够钱,十月调集泾原镇五千人填补东边战场。过长安时,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赏赐,这些西北边军就叛变了,冲进丹凤门,逼走德宗和宗室。叛军拥立了在长安赋闲的原幽州节度使朱泚。

德宗逃到长安西北的奉天行营(原本打吐蕃人用的),被追过来的朱泚叛军围了一个多月,史称“奉天之难”。这个围城非常惨烈,到后来完全没有东西吃,大概和张巡守睢阳的那次惨烈也差不多。

再有三天,奉天就被朱泚打下来了。但是,朔方军李怀光从东边战场终于跑回来,要打长安,逼得朱泚放弃奉天、回撤长安躲起来。德宗才终于没有成为大唐末代皇帝。

接下来历史的发展,主要围绕着德宗和李怀光互相猜疑、李怀光被李晟高级黑、德宗收复不了长安就向吐蕃借兵等几件事展开。从历史记载可以发现,当人群彼此猜疑、牵制、告密、毁约、互黑时,很多解决问题的动作其实是变形得令人发指的,(此处自查删几十字)。

二、小说前四十章说了啥

三条主线:一是德宗代表的大唐中央政权与不同藩镇之间的关系缠斗,二是几位主要人物之间的感情缘分纠葛,三是唐与吐蕃、回纥的亦敌亦友的共处模式。还有一条小线索是,反映武将和天子身边文臣的矛盾。

1-40章,从十月初三日泾原兵变发生的这一天,写到奉天城最关键的一场战役“云车大战”开始的那一天。

出现的藩镇:泾原、幽州、凤翔(陇州)、邠宁、朔方、泽潞。

这些藩镇在中唐藩镇割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说白了就是属于戏有点多的藩镇。

其他如剑南西川、浙东西等两大钱袋子藩镇,虽然也很要紧,但不太具有戏剧性。

出现的人物:

朝廷一方:德宗李适、太子李诵、普王李谊(德宗的侄儿、养子)、门下侍郎卢杞、尚书省左仆射崔宁、翰林学士陆贽(内相,皇帝的大秘书,很受宠)、神策军李晟(算得一代名将,小心眼多了点,君权的棋子一枚)

藩镇方面:

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儿子姚濬(虚构)、养子皇甫珩(男一,虚构)。

原幽州节度使朱泚(兵变后在长安称帝)。

陇州节度使留后韦皋(男二,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后来任多年剑南节度使,能文能武,对外也极其杀伐果断)。

邠宁节度使留后韩游環(打酱油的)。

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牛人,情商低了点,结局悲惨)。

泽潞节度使李抱真(存在感一般,但地处河中,在中央与各地藩镇的矛盾中能生存得还可以)。

女性人物:

宋若昭(女一,因为史书记载寥寥几笔,但这个人经历六代帝王选拔任用,本人应该是情商还可以的。所以选她作为串线索的人物,婚姻不幸了点,男一略渣。)

阿眉(女二,虚构,吐蕃公主,早期经历比较惨,后来的变化值得理解。)

薛涛(女三,唐朝最为水平过硬的女诗人,人生的独立性也很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