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一百一十五章 袍泽渐沁

大唐暮云 第一百一十五章 袍泽渐沁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8 16:20:13 来源:笔趣阁

大唐兴元元年,是帝国第九位皇帝李适,登基后的第五个年头。中原平定朱泚之乱的局势,却因为李怀光的朔方军从勤王铁部变成叛逆之师,而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李适,这位十四岁时遇到安史之乱的皇家嫡长孙,跟着李唐皇室在颠沛流离了几年,还与自己的亲生母亲沈皇后失散了,此生再未得见。

他长到二十岁,祖父肃宗去世,父亲代宗朝的宝应年号开始。次年,他终于身负天下兵马大元帅之号,在名义上平定了安史之乱。

说名义上,是因为,上到天子群臣,下至蝼蚁百姓,心中都清楚,真正于大唐王朝有“再造之功”的,乃郭子仪和他麾下的朔方铁骑。

又过了十七年,他终于登上人极之位。大约毕竟抛不开一路行来目睹帝国由盛转衰的心理阴影,他摒弃了自己祖父(肃宗)和父亲(代宗)的温和态度,坚决地施行削藩之策。

削!必须削!

对西北功高震主的朔方军系,必须拆分。

对河北安史降将序列的诸藩,必须强硬。

对天子嫡系的神策军,必须厚饷。

对天上掉不下来的削藩平叛军费……挖地三尺、盘剥苛税无所不用其极,也得抠出来。

仗,就这样越打越多。国,就这样越来越穷......

“怪不得,我儿时常听阿父讲,当年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来我们大蕃做觉蒙时,带来能工巧匠何止千人,金银财宝何止万箱,可眼下,越往关中走来,见到的越是贫穷荒芜,想必是连年征战,如今这大唐,早就不是从前那位不可一世的豪富东邻了。”

吐蕃军首领琼达乞,骑在马上,向论力徐道。

论力徐自从在萧关迎到了琼达乞,凭着老辣的观察能力,很快发现,这位军事经验和接战能力还不错的吐蕃贵族将领,在面对唐朝方面的合作者——皇甫珩时,有些微微的卑怯。这并非源于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的智慧与力量的卑怯,而是,好像带了一丝面对上国使将的臣服之意。或许连琼达乞自己都未察觉。

而论力徐,对于吐蕃国内这样的贵族,太熟悉了。

东方的礼仪与物华之邦,通过两次和亲,带来的各种从物质到精神的震撼,对于整个吐蕃王国的影响是巨大而持久的。无论多么孔武有力、彪悍严厉的吐蕃勇士,当穿上因大唐公主屈驾和亲才使高原王国获得的精美丝袍时,当看到那些自长安游学回到逻些城的贵胄子弟能读善写唐语时,勇士们的眼中,会流露出深深浅浅的沉醉与羡慕。

论力徐不由想起,去岁自己参加唐蕃清水会盟,明明当时大唐已因藩镇内乱而焦头烂额,明明吐蕃人挟着一股凌厉之气来赴盟,当唐朝的使者在双方饮血盟誓的环节,将杀牛马各一降低为杀羊犬各一时,吐蕃方面七位使者,包括在唐蕃关系中地位极为老重的吐蕃大相尚结赞,都不敢反对。

论力徐并非倨傲的吐蕃贵族,尚结赞能派他去到奉天城、与大唐天子讨价还价,就是因为,论氏家族里出的这个外交家,有着商胡一般冷静理性、以吐蕃利益为重的头脑。

但琼达乞是吐蕃方面的统帅,此番进到中原,是以强大独立之国的骁将身份,协助平叛,取酬安西北庭,绝非大唐帝国从前以宗主国之尊雇佣的蕃将胡兵。论力徐不允许这个胸前佩戴金章荣耀、胯下战马配有虎皮鞍鞯的贵族将领,在皇甫珩这样原本岌岌无名的军镇兵马使跟前,跌了气势。

心理上矮了三分,在接下来的各种军事决断中,岂非要被唐军首领牵着鼻子走?!

何况,如今军营里,还出现了大唐天子派来的中使监军,那个表面谦逊、但显然绝不是草包的阉人,翟文秀。

于是,自拔营平凉,论力徐便一直不动声色地,为琼达乞讲述大唐在过去三十年中的衰落与战乱,描画这头曾经不可一世的威猛巨兽,如何渐渐变得满身癣疾。

琼达乞是个职业军人,他的军事敏感,令他对于行军所到之处的环境的警惕,比他对阿眉这个将成为他妻子的女人的关注,强烈得多。

伴随着论力徐的指点,他眼见越是接近京畿,乡里贫瘠、十室九空的场景越是频频出现。

吐蕃的军队,分为禁卫军、城防军和戍边军。戍边军位于吐蕃本土东北边境,分别是上部戍边军、中部戍边军和下部戍边军。琼氏一直统领上部戍边军,因而琼达乞对于唐蕃交界处庶民的日常生活,非常熟悉。

当他发现,中原人的日子,竟然还不如自己戍区的边民时,他的骄傲与自信,一寸一寸地堆积了回来。

不过暂时,他对于皇甫珩也仍然是尊敬的。从这个唐人将领身上,他能感受到一些同样来自职业军人的品格——镇定,无惧,机敏,以及对于胜利的专注的渴望。

非常像高原最优秀的猎手。

难怪听丹布珠殿下说过,此人能单骑冲阵,于乱军中砍杀敌方上将。

同时,那个唐人宦官翟文秀带来的坏消息,琼达乞也听说了。事实上,在吐蕃,即使如琼氏这样显赫的贵族门庭内,孩子夭折也是再寻常不过的情形。琼达乞的几个侍妾为他生养的幼儿,就有两个并没有活下来。

所以,琼达乞原本以为这年轻的父亲很快就会忘记这件事,直到有一天,驻军后,琼达乞来和皇甫珩商量粮草的补给,一眼撇到帐中的案几上,放着一双虎头鞋。

皇甫珩也注意到了琼达乞的目光所及之处。

自平凉南下,仍然要经过邠宁镇,才能到达京畿。韩游環和韩钦绪,因礼泉阻截朔方叛军一役,得意于整个邠宁镇已是他韩家的囊中之物。同时,德宗将韩游環从留后升为正牌节度使的诏令,也已从梁州发出。韩家父子既得了好处,恭顺地将奉天城交给金吾卫大将军浑瑊,兴高采烈地退守邠州。

韩游環现下是勤王功臣,对于皇甫珩和琼达乞这样的友军,更是不劳天子诏令,主动地为他们补充粮草。同时,并不知皇甫珩家眷遭难的韩节度,还特地带来了寄居邠州城的珩母缝制的婴孩衣物。

此刻的帐中,仿佛为了避免这位唐将的尴尬,琼达乞主动攀谈道:“皇甫中丞,我想起自己的孩儿,亦是早早夭亡。在我们吐蕃有个风俗,寻一处清洁的河道,让孩儿的衣物随水漂走,他很快即可再世为人。”

皇甫珩感激地点点头。

短暂的沉默后,皇甫珩忽然想起什么,带了请教的口吻道:“琼将军,我听丹布珠殿下说,你们吐蕃的勇士中,有豹皮将、虎皮将,为何此番出军,我不曾见得?”

琼达乞道:“豹皮也好,虎皮也罢,都是赞普给予军勋之人的荣耀,有赏虎豹皮鞍鞯、虎豹皮袍、虎豹皮裙,都与大小红铜告身相应,大概和你们唐人因军功封赏官职差不多。本将坐骑上的,便是虎皮鞍鞯。”

“哦,如此。”皇甫珩欲言又止。

琼达乞微微一笑:“中丞定是觉得,这两万吐蕃军,只我一人有勋臣之荣,麾下将卒都是普通的桂、庸,定是偏师。”

“桂”是吐蕃语武士的意思,“庸”则是指随军奴从,司职后勤军务。

这琼达乞着实是个心窍明敏之人。皇甫珩暗自品评,对琼将军的好感倒又增了几分。

“琼将军勿怪,我既受诏命统兵,自须熟谙军卒实情。”

琼达乞随和地摆摆手,作出一副我怎会不解为将之道的表情:“中丞有此疑虑,本属寻常,不过那日在萧关外大战一场,相信中丞已看到了我吐蕃将卒虽都是身无军功的年轻人,但骁勇亦是不输给彼等回纥铁骑。况且,一月来无论行军还是驻营,我两万大军中,千总、五百总长、百夫长,各领其职,绝然不是,不是,用你们唐人的话说,绝然不是乌合之众。”

皇甫珩诚恳地“唔”了一声,但仍是面有疑色,斟酌着分寸道:“琼将军,不瞒你说,我自幼就生长于泾州,这些年来也没少和你们西蕃军打交道。尔军的骑兵固然厉害,但更适合驰骋于河陇旷野,若要一比,就好像从前的匈奴人。但我们中原城池修得坚固,若吾等此番在雍州武功驻营后,从南往北进攻长安的城门,恐怕骑兵未必能所向披靡。”

“原来中丞是担心这个。”琼达乞那张棱角分明的棕红脸庞上,忽然露出淡淡的得意神情。

他作了一个邀请的动作:“中丞现下可有兴致,去我吐蕃军的工匠营中一观?”

皇甫珩欣然起身,随着琼达乞走出帐门。

他二人刚要上马,却见一人一骑飞驰而来。

阿眉驰近皇甫珩的大帐时,实已看清,琼达乞也在。但马速太快,她无法掉头再回去。

今日难得大军在邠宁与京畿的交界处休整一日,她在自己帐中枯坐了一会儿,蓦地想起一个可以与皇甫珩对谈的理由。

不料到了跟前,在自己眼中属于闲杂人等的琼达乞大将军,也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