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军中红颜

大唐暮云 第一百一十七章 军中红颜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8 16:20:13 来源:笔趣阁

皇甫珩忽然意识到阿眉的目光所向。他侧过脸,投桃报李,迎着那一抹若有所思的眸色,浓眉微扬,展颜微笑。

不过,他并没有耽于此景,而是放下绳索,又转向琼达乞道:“你们吐蕃人,还有什么厉害的手腕,都引我瞧瞧。”

他不再字斟句酌,口吻染上了一层熟稔的轻松感,与琼达乞那副自然流露的得色相互辉映,显出两人的交谊,又因毋须措辞谨慎,而更进了一层。

琼达乞正是善意炫耀的兴头上,做了个手势,把看守庸匠的卫士叫了过来。

“皇甫中丞,猜猜这是什么兵器?”琼达乞指着那守卫腰间挂着的一条环绳,抿嘴问道。

皇甫珩虽以往在泾州防秋,但他身为一镇兵马使,就算领军出城冲锋,多是结阵而进,在马上出手时,也是和吐蕃的披甲长矛骑士对战,并未留意过小兵小卒的打扮装备。

因而诚实地摇头道:“我们唐人,骑卒也好,步兵也罢,刚槊铁枪,陌刀铜盾,本将熟悉得很,这套马索一般的物件,还真不知上阵如何用得。”

琼达乞不再卖关子,示意守卫演示。

那吐蕃守卫是个壮如牦牛般的汉子,手间动作却又快又巧。只见他迅速地解下环绳,捏了捏中间一个皮兜样的部位,确定里头装了大小合适的石块后,便四顾寻找目标。

恰好二十余步外有棵大槐树,应是一棵很有些年头的老树,树冠掩映中,那顶端的枝桠,似都有钵碗粗细。

卫士麻利地将环绳一端的皮扣套入中指根部,食指和拇指捏紧环绳的另一端,抡圆了胳膊,飞快地转起绳索来。绳索越转越快,呜呜地发出搅动空气的声响。

堪堪十来圈后,卫士气沉丹田、高喊一声:“嗨!”

他在放开绳索一端的同时,向大槐树顶端做了一个猛抛的姿势。

众人的目光还没来得及追到那飞出去的石块,只听“啪”地一记脆响,古槐那粗壮的树枝,像一截被人打折的胳膊般,应声而断。断枝刺穿茂密的叶丛,晃晃悠悠了片刻,终于轰然落到地上。

围过来看热闹的庸,虽然平素也惯被这守卫呼来喝去欺凌辱骂,但他们到底都是爷们汉子,身子里流淌着雄性好斗的血液,此际见守卫将这装了石子儿的环绳使得出神入化,不禁纷纷喝起彩来。

琼达乞满意地拍拍卫士那宽阔的肩膀,鼓励道:“真是个厉害的拔桂(吐蕃语勇者的意思),总有一天,你会成为我的豹皮将!”

卫士受宠若惊地俯身行礼,然后将已经没了石弹的环索,向琼达乞捧上。

琼达乞一挥手:“献给皇甫中丞看。”

皇甫珩接过环索,在自己手指间试了试,大约明白了为何皮兜中飞出的石子能有如此威力。前方高大古槐顶端的粗枝都能应声而断,遑论城上守卒的血肉之躯。

皇甫珩自小骑射本领了得,沙场上又是骑将,对于大小战仗中,一个骑卒的胡禄(箭袋)中的箭能支撑多久,了如指掌。一旦箭射完了,变阵回来补充箭矢,最易丧失胜机。

而在防守的战役中,不论骑卒步卒,箭矢不够,便会带来致命结果。当年汉武帝时期,一代名将李广的长孙,李陵,率五千步卒在浚稽山遇到匈奴十万大军。饶是李陵极善利用阵型与敌接战,且并未莽撞恋战,而是迅速回撤,却仍然在离汉塞仅数百步的地方,因军士箭矢耗尽,而被匈奴人擒获。

“石丸威力如此强大,又是行军接战中随时可取之物,不耗铜铁,实乃奇招。”皇甫珩由衷赞道。

琼达乞双眼闪烁着热忱的晶光,谈兴更浓:“在我们大蕃,相传早在涅赤赞普时,有一头神牛跑到须弥山上,被一条大蛇拦住去路。神牛的蹄子踩上了大蛇的中段,大蛇被激怒。腾空而起,袭杀了神牛。涅赤赞普听说后,受到启发,令大蕃的巧匠做出了这种以所藏石丸攻击敌人的武器,我们叫它乌朵。”

“乌朵……”皇甫珩喃喃学舌,心道,当初在泾州戍边时,怎地未发现吐蕃人如此妙法。想来是本镇边军从上到下,都将吐蕃来犯者视作番邦蛮夷,心存傲慢,击退便好,从未想过去学习彼等行军打仗中的长处。

他正感慨,忽听朗朗晴空中阵阵雁鸣。时令毕竟已入五月,去冬南渡之雁,今又北归,惬意地翱翔于青云之间。

皇甫珩方才见了吐蕃勇士展示了乌朵击枝的本事,不知怎地,技痒之兴大起,一扭头,发现阿眉的坐骑龙友上,恰好挂着角弓与胡禄。

他毫无迟疑,上前抽弓搭箭,展肩扬臂,对着雁阵,“嗖”地发出一箭。

随着“呜厄、呜厄”几声哀鸣,空中黑影一闪,雁阵中的某个成员,被铜矢命中,直直地落了下来。

登时,从琼达乞到吐蕃戍卫们,再到那些卑贱的庸匠,又是一阵欢呼。有那眼色机灵的小卒,早已冲过去,将落雁捡来。

只有阿眉,目睹这一幕,并未露出欢欣之色。

往事如浪涌来,她想起当年在逻些城郊外,自己正与情郎蒙寻按辔而行,见到几个吐蕃贵族少年在打猎,也是这般射落了一只大雁。她和蒙寻正要上前看热闹,却听空中一连声凄厉的哀号,又一只雁俯冲下来,竟是直直地撞在旷野巨石之上。

后来,她将此事说与宫中奶妈,奶妈告诉她,雁行成双,不离不弃,后头那只雁,想来是殉情而死。

此刻,阿眉想到那一幕,不由心悸,忙抬起头,盯着空中的雁阵。

然而出乎她的意料,那十余只大雁,盘旋了一番,终是如那沿山行军的兵阵般,迤逦远去。

怎么会这样!

阿眉诧异,继而很快变成一种深刻的讥讽。

原来山盟海誓,在飞禽走兽中,和在男女之间一样,也是时灵时不灵的。

她眯着双眼,待那雁阵从清晰到模糊,再到消失在天际。她狠狠地自嘲道,阿眉,你莫笑那大雁,你自己,不也最终舍不得去泉下找蒙寻么。

她脸上阴晴不定,与欢乐的猎雁气氛格格不入,那琼达乞还兀自懵懂,皇甫珩却已然察觉。

“阿眉,怎么?”他用唐语问她。

阿眉心电飞旋,转眼已如从梦中醒过来一般,仍是带了又天真又谐谑的神态道:“我只是想起,当初中丞在奉天亲迎夫人时,普王送来的那只雁,留在刘主簿家,教我们煮了吃,香气四溢,街坊邻居的小儿郎,都寻味而来,馋得流口水。”

“哦……”皇甫珩讪讪一笑。他当然不认为阿眉故意在言语间有所指,但他自己心中,不免也记起了当日情形,细细品咂。再看那兵卒手中一箭当胸穿过、濒死挣扎的大雁,皇甫珩忽然觉得不太吉利。

“琼将军,这只雁,本将想赏给你营中这些唐人庸,不知可否?他们一路行来,想来也不曾吃得半点荤腥,毕竟与我同祖同源,我瞧着,着实不忍。”

自己高看一眼的合作者,将话说得这般恳切,琼达乞怎还会不允。

他当即用吐蕃语吩咐小卒,将那虽然半死不活、但着实肥壮的大雁,扔到庸群跟前,又向他们翻译了皇甫珩的话。

庸们听明白后,个个动容,纷纷又趴了下来,向皇甫珩行叩拜礼,抬起脸来时,望过来的目光都满是一言难尽的感激。

虽不过是一只雁,但他们,生而为奴,始终如蝼蚁般战战兢兢,不知明日是生是死,何曾像今日这般,得到一位尊贵的将军的顾恤。

阿眉于旁观察,敏锐地感到,皇甫珩于军事武备上固然兴致勃勃,但对于这些唐人面孔的奴隶,分明流露出尴尬与心酸交织的复杂情绪。

她于是向琼达乞开口道:“琼将军,今日中丞总算明白了我们这两万吐蕃军,野战也好,攻城也罢,都是有备而来,此刻也已该进晡食了,咱们便回营罢。”

对于阿眉的提议,琼达乞永远都是一副虽谈不上表露殷勤、但定不会反对的态度。他温和而礼貌地冲阿眉微微颔首:“殿下说得是,请殿下和中丞先行一步,本将还要去巡营。”

这么知趣?求之不得。阿眉暗道。

她骑上龙友,却未指令马儿奔跑起来,而是以小步的节奏前行。

皇甫珩见她如此,自是不好顾自疾驰回营,也控着缰绳,与她并马。

离庸匠营远了一些,阿眉开口道:“中丞,我方才去你营中,其实并非寻琼将军,而是有紧要的东西须给你。只是见琼将军也在,不便拿出来。”

“是何物?”

“我画的长安各坊图。中丞,我对你已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些话也不怕你听了不高兴。中丞久居泾州,哪里省得偌大长安城里,坊与坊之间的情形。若不日吾军攻入长安,如何与朱泚叛军对垒,中丞可曾想过?我毕竟在长安待了五年,且因要做暗桩,对东西二县一百多坊的道路情形,敢说一句烂熟于胸。”

皇甫珩暗暗赞叹,这阿眉哪里是简单的暗桩,分明就具有统观战役的军事天赋。

“既是与平叛之战有关,怎地要避着琼达乞将军?”

阿眉侧头,盯着皇甫珩道:“在我眼中,中丞才是吾军统帅,我自然先要给中丞过目。琼将军也好,翟中使也罢,都应该听中丞的决断。只是……”

她的目光中陡然现出一丝无奈,略有踌躇,又道:“只是论力徐告诉我,赞普已向琼氏许诺,待凯旋吐蕃后,琼达乞可以取我为正妻。若他见到我对唐将更尊崇,恐怕不悦。”

皇甫珩胸口一动,但又一时辨不出自己是何心绪。他沉默片刻,将话题岔了开去:“我自然也想率军攻入长安,不过,眼下京畿局势复杂,吾等此前已计议过,确实先往武功附近扎营为上策。”

阿眉淡淡道:“我献我的图,用不用全看中丞的意思。我方才已说过,此番东进,我们吐蕃是助唐平叛,一切自然应由中丞你这位唐将说了算。”

皇甫珩听了,更觉得这身边人,又聪慧又爽朗,当真是军旅中的红颜知己。

自己当初护着皇孙李淳逃出长安时,竟然还曾经觉得她性子尖刻。

皇甫珩自我批判了一番,眼光却落在了阿眉腕缰的手腕上。

“阿眉,你这个白玉镯子真是好看,可是吐蕃工匠打造?若进了长安城,战事能平息,我必去西市也寻一个,给阿昭。”

阿眉笑道:“长安西市,天下甚么珍奇玩意没有,中丞只要出得起价钱,自是能买到称心的首饰。阿姊那般娴雅斯文,戴上玉镯,定然更为端方美丽。”

她瞧着皇甫珩脸上那不是假作的思念之情,心中哪里就真的无波无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