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八十七章 四朝名臣

大唐暮云 第八十七章 四朝名臣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3:56 来源:笔趣阁

韦执谊在渭水边,思乱如麻,到了天色微明时竟头脑昏沉,睡了过去。再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他多希望昨夜情形只是荒唐的梦境,但看看白日照耀下更为刺眼的血迹,也知道自己是痴心妄想。

他定了定神,慢慢走回神策军军营。

他是李晟和普王跟前的红人,营门守卒见他昨日明明面色如常地出去、这个时辰才失魂落魄地回来,却也不敢多问,反倒好心提醒道:

“韦拾遗,营中出大事了。”

营卒还想添油加醋说得细些,却见朔方军大营方向一大队人马疾驰而来。

当先一骑,正是邠宁节度使韩游環的儿子、现为李怀光亲信牙将的韩钦绪。

神策军与朔方军在咸阳东郊联军后,两边统帅和主要将领来来往往,守门的小卒如何会不认得,忙上前行礼:

“韩将军请稍候,小的进去禀报。”

“禀报个屁,滚开!”

同为节度使子弟,韩钦绪与李怀光长子李琟的行事作派,有天渊之别。韩钦绪性格暴躁,在邠宁之时,便是和自己的老子韩游環,也可以吵到兵戎相见。

今早李晟着人将姚令言一家老小四具尸体送到朔方军大营,李怀光的震惊和暴怒,无以言表。

这位朔方军老将,不顾李琟的苦苦劝阻,点齐自己最为得力的亲随将领,便直奔李晟大营而来。

韩钦绪等这一刻也等得很久了。他早就看不惯李琟那副调和两军关系的怂样,今日正是助李怀光撕破脸的好机会。

五万朔方军对八千神策军,怕他个鸟。

韩钦绪纵马踢开栅门,气势汹汹,唬得那些低级士卒哪里还敢多说一句,眼睁睁看着朔方军将领们,包括那面色铁青的大元帅李怀光,直往李晟的中军大帐奔去。

门卒惊魂甫定,轻轻骂了一声,对身边那也被飞扬的烟尘弄得灰头土脸的韦执谊道:“拾遗,这情形,小人瞧着颇为眼熟,当日刘德信也是这般耀武扬威。拾遗莫怪小的多嘴,今日,普王殿下不会也……”

韦执谊心中冷笑,普王?普王和李晟,当初对刘德信如果是一个“杀”字,那么今日对李怀光,则是个“逼”字。这一节,他方才从渭水边回来的路上,神智渐渐清明后,已经想明白了。

他佯作淡静地对门卒道:“朔方军李元帅是何身份,岂是刘德信比得的。莫怕,今日两军,不会出大事。”

却说李晟帐中,李晟和普王李谊,已与李怀光照上面。

李怀光自礼泉一役后,对圣上,对唐廷,对李晟,对普王,已经积攒了太多怨气,姚令言的蹊跷暴亡,成了点燃他内心熊熊怒火的导引线。

这次,他连面子上的客套都不愿再给对方半分。

他甚至都没正眼去瞧普王,更未向这位殿下行礼,而是将甲袍一撩,冲到案前,瞪着自己那位同床异梦的副手,直呼其名道:

“李晟,你是杀同袍杀上瘾了么!姚节度这般温厚之人,与你也从未有恩怨过节,你竟如此狠毒。如今人已死了,我知再闹也不能让姚节度复生。但我李怀光当年是汾阳王郭公麾下,明人不做暗事,你擅杀姚令言,我今日便往奉天去启奏圣上。”

“哦?”李晟也仿佛终于等到这一天,“李怀光,你是不是忘了,当初源休去魏县做说客,你不也是二话不说将人杀了祭旗?彼时你怎么不想到去问问圣上?既然你能在营中杀得叛逆,我为何就不能杀?况且……”

李晟露出嘲讽的神色:“况且你在礼泉大败贼泚、为我大唐立下不世之功的时候,圣上都没让你进得奉天城的大门,如今你于攻打长安没有分毫进展、却巴巴地跑去告我的状,我倒要看看,圣上让不让你进门。普王殿下,老夫说得可有道理?”

普王李谊略略颔首,脸上也是一副看笑话的表情。

李怀光咬牙切齿。

他多么希望此刻不是在军营中,而是沙场上。

他多么希望李晟不是自己的所谓友军统帅,而是与自己展开对垒的死敌。

如是那般,他李怀光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排兵布阵,杀伐一场,比一比究竟谁才是胜者,谁才是不必耍阴谋诡计就可以碾压对方的真正的强者。

李晟何尝看不出李怀光胸中此刻的风云翻滚。他知道李怀光再有匹夫之勇,也断然不敢凭借兵力优势真的在咸阳与自己内讧。

所以他越发佩服普王李谊。到底是圣上看中的侄儿,果然是个善于将人往绝路上逼的好手。诓骗张公晟、诬杀姚令言,这计策确实毒辣了些,但,计不毒,心不狠,何以成事?

李晟气定神闲,看着李怀光甩下一个重重的狠戾眼色,率众将拂袖而去。

他鼻孔里微不可闻地哼了一声,转身向普王揖礼道:“殿下受惊了,不过,正如殿下所料,这李怀光,果然是个沉不住气的。”

普王撇撇嘴,悠然地在案几前坐下,喝了口酪浆,夸赞道:“郡王,你这神策军中的酪浆,真是如仙界琼浆,显得本王府中之物都是蒲柳之姿、难以入口了。只怕,待到光复长安,本王竟舍不得离开你神策军了。”

李晟笑道:“殿下如此平易,那老夫也说句顽笑话,不管殿下舍不舍得,的确,都离不开我神策军。”

普王没有继续得意下去,而是正色道:“如今京畿附近,不独李怀光的朔方军和郡王的八千神策军,尚可孤、骆怀光的勤王实力亦不可小觑,哪怕河东马燧与泽潞李抱真,也是旦夕可至。更何况,姚令言那养子,皇甫珩去借的两万吐蕃军,也已入了大唐地界。所以李怀光真是愚蠢,他越是拖着不打长安,他这五万朔方军就越来越不是圣上眼中的唯一倚靠。”

李晟忙接过话头:“老夫明白,所以普王才急着激怒李怀光,他若不但不发兵长安,还负气将朔方军带回北边,那收复长安,舍我神策军其谁?”

微微一思忖,又补充道:“老夫愚钝了,应当说,能建立如此煌煌功勋者,舍殿下其谁?”

普王满意道:“郡王是聪明人。今日本王便拟信,就说李怀光有谋反之意,请圣上准神策军尽快移军、回到东渭桥。唔,为了让圣上觉得此事急迫,你再请个奏折,就说万一朔方军有异动,反扑奉天,蜀汉之路不可壅塞,请圣上将洋州、利州、剑州三地刺史授予你的亲信。”

“老夫也作此想。裨将赵光铣、唐良臣分领洋州和利州,老夫的女婿张彧,可领剑州。”

普王颔首:“甚好。高振,回帐后,去把韦执谊请过来,他得再去趟奉天城。”

“喏。”

……

五十里外,奉天城。

德宗与朝臣们,还不知道朔方军与神策军的矛盾,在一夕之间激化至此。

事实上,这几日的德宗分外高兴,因为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李泌,已安然进入奉天城。

李泌,子长源,北周“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李泌五六岁时便聪慧异于常人,因在长安颇有神童之名而得到玄宗的召见。当时玄宗正与燕国公张说下棋,便让张说为小李泌出题,试试他的才能。张说眼观棋盘,突发灵感,请李泌作“方圆动静”赋。李泌略一思考,娓娓道来:“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玄宗听了,折服于李泌的惊人天资,自此对他极为关注,在他成年后诏入翰林院,供奉东宫。

其后,李泌一直在朝堂出仕与山野隐居间起起伏伏,先后辅佐过肃宗与代宗,也得罪过杨国忠、李辅国、元载、常衮等历任权臣。德宗继位前,李泌因常衮的妒忌而被迁为杭州刺史。

德宗早在做太子时,便拜李泌为师。建中新元后,德宗想请李泌回到长安辅政,又遭到杨炎和卢杞的先后反对。

直到此番奉天之难,乱象丛生,四方节度使各怀心思,唐廷上下懵懂无措之际,德宗终于意识到,自己只依靠年轻的“内相”陆贽,是无法应对环据周围的虎狼之师的。于是,去岁十一月,朱泚叛军刚刚撤回长安,德宗便下诏杭州刺史李泌前来奉天。

李泌的到来,也使陆贽大大松了一口气。

在崔宁被冤杀后,御赐李怀光送丹书铁券、卢杞被贬、皇甫珩奉旨前往吐蕃借兵、李晟与李怀光合营咸阳,这一桩桩事接二连三,提示陆贽,局势其实比韦皋浑瑊死守奉天之时更为复杂,也定会愈加惊心动魄。陆贽也渴望有李泌这样的四朝名臣来与自己并肩伴驾,甚至在关健时刻替代自己,成为那个让德宗点头的人。

李泌今年已是六十有三,身体难免因老迈而虚弱,又舟车劳顿了一个多月,连除夕都是在颠簸的木船上度过。德宗甚为感念,虽内心急于向李泌问策,到底还是让这位花甲长者先歇息两日,并令陆贽作陪。

李泌虽一生经历传奇,为人却异常谦和。他本也闻知陆贽官声甚佳,来到奉天后,见陆贽虽已是实际的宰辅之职,言语间仍以翰林学士自称,浑无恃宠无状的行止,也是暗暗对这位后生臣子生了几分好感。

是日晌午,陆贽来拜见李泌,询问是否在奉天行营四处看看。

李泌欣然应允。

正是上巳节前后,奉天城内虽无河池,百姓们却自有办法,用木桶打了井水放在门口,以兰草蘸水祓禊。

陆、李二人看着有趣,不知不觉走到了奉天城深处街巷中。

路过一处柴扉院落,忽听有女子在唱歌。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李泌停下脚步,面上戴着一丝欣喜,又有一丝疑惑。

他向陆贽问道:“这是何家娘子?她吟诵的,是老夫多年前所写的《长歌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