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九十章 暗流涌动

大唐暮云 第九十章 暗流涌动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3:56 来源:笔趣阁

李泌的灼灼之见,带来意料之中的寂静。

德宗有些懵。

他印象中,李泌虽一直是自己祖父和父亲都离不了的谋臣,但这位长者身上,并无如此不容置疑的悍勇气度。

德宗确实主动地、诚心地要将李泌从杭州诏来。

李泌和陆贽,一老一少,是这位焦头烂额的天子,在当今的文官序列里,真正信任的两位贤臣。他们不是卢杞和崔宁,也不是正在镶涂军功的韦皋和皇甫珩。他们不是棋子,是他大唐帝君从内心称之为“先生”的人。

然而李泌当众的这番言论,稍稍令德宗下不来台。

御前核心集团的人,心知肚明,天子登基后,削藩的斗志有多么昂扬。李怀光虽然在奉天之难中,立下堪称“再造唐廷”的大功,但朔方军终究仍是藩镇军队。杀崔宁,调神策,不惜以割让安西北庭为代价问吐蕃借兵,于扈从或解围上毫无建树的李晟也被封为“奉天定难功臣”,这桩桩件件,无不表明了圣上对于嫡系军队与藩镇军队迥然不同的态度。

并且,众人也察得,数月来,哪怕是陆贽,也并未对圣上亲神策而疏朔方,有那么强烈的反对。

眼下倒好,德高望重的李泌,来到奉天的第一次朝议,就和天家唱起反调。

德宗若轻轻咳了一声,不动声色地望向韦执谊。

教人气闷的是,这个在参与诛杀崔宁之事时有着无比积极亢奋情绪的年轻人,此刻垂袖而立,缄默不语,就像一尊木像,仿佛对李泌那般明显地贬抑普王与李晟之辞,浑没听见一般。

这哪有半点僚佐的样子,与昨日韩钦绪退下时、眼中仍想努力为李怀光进言的神情,简直是天渊之别。

德宗又瞟了一眼李勉。他心里清楚,李勉虽然和陆贽一样,一心要除掉卢杞,但有一点,他与卢杞的政见是一致的,那便是对李怀光不可放松警惕,须以神策军牵制李怀光的朔方军。因此,当去岁传来李晟杀了刘德信、兼并刘所部神策军时,病中的李勉,还挣扎着求见天子,称这是李晟的一招好棋,陛下千万不要治李晟之罪。毕竟,李、刘两支精锐之师合军后,监视李怀光的力量显然加强了。

然而此刻,李勉也低下双眼,盯着青砖地面,毫无发表见解的意思。

德宗无奈,只得问韦执谊:“李晟在东渭桥的粮仓,收了多少从漕运而来的粮饷?”

韦执谊身形一动,却支支吾吾,说不上个所以然。

“混账!”德宗突然怒叱道,“行军打仗,粮草何其重要,拾遗身为李晟的帐下僚佐,莫非只想着如何帮着上将与朔方军勾心斗角捻酸吃醋,脑子竟是半分也不放在正事上?!”

韦执谊面色惨白,忙忙地伏在地上,一声也不敢吭。周遭诸臣心中,却都觉得他真是冤枉。偌大一支军,辎重后勤自应是神策军中宿将分管,韦执谊一个半路投奔的文士,谋臣信使而已,显然,天子是拿他撒气,顺便找个台阶下。

朝堂议政,不管是天子还是臣子搭的台阶,可以让人顺着下来,也可以让人借机上去。

厅上正是气氛僵冷之际,韦皋出列,向德宗侃侃道:

“陛下息怒,若陛下担心浩浩五万朔方军的劳军资饷颇为棘手,臣今日便可令韦平回到陇州,将去岁营田所得速速运来奉天。又,臣的岳父张延赏,此前往奉天输送粮草财帛时,亦派人向臣知会,藩镇出兵勤王,若依每人两贯的出镇费计,五万朔方军就是十万贯,只要陛下开口,西川必倾全镇之力为陛下分忧。”

“好!”

德宗一拍御座的扶手:“诸卿瞧瞧,什么叫纯臣良将。平时一个个都能说会道,恨不得将肚子里的墨水通通倒给朕,关键时候,不还得靠城武这样的营田好手,节帅贤婿,给朕弄来钱粮吗?否则,朕就算有心遵了李散侍(德宗封李泌为散骑常侍)的意思,也掏不出一个子儿去安抚那粗疏轻狂的朔方军啊!”

他话中之意,实有些与李泌置气。但李泌依然面色坚定而沉静地听天子将话说完,举起笏板由衷道:“恭喜陛下得此良臣,韦节度堪为御前表率。”

德宗一怔,吃的是李泌的噎,又有什么办法,只得道:“罢了,今日计议至此,容朕细细斟酌两日。诸卿退朝。”

众人出得行宫,韦皋的鹰目一扫,但见韦执谊往驿站方向踽踽而行。

韦皋原本以为,韦执谊会又向自己询问查访其兄于西川遇害的往事,不料这今日在廷上的表现可谓一塌糊涂的年轻臣僚,出了议事堂也是这般无精打采,并无来寻自己的意思。

不过,韦皋没有兴趣去进一步探察韦执谊的异样,他有更重要的话,要对更重要的人说。

“李公留步。”韦皋有意滞留门庭,待李泌与陆贽也出来时,上前恭敬相请。

因了崔宁的前事,陆贽心中对韦皋,始终存有芥蒂。然而这韦节度终究是数度在城墙上血战、拿性命换了奉天城不失,某种程度上,陆贽亦敬他确是一员身先士卒的忠勇骁将。此刻当着李泌的面,陆贽倒也未表露出丝毫霜冷之意,彬彬有礼道:

“韦节度有事与李公商议,陆某先行一步。”

李泌眯着眼,望着陆贽远去的背影,转身冲着韦皋和静一笑:“只怕又要劳动陆学士,往咸阳去作调停了。”

韦皋却未立刻报以附和,而是低着头,似在斟酌言辞。

今日是他第一回与李泌交谈,他要好好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

“李公今日所言,正是晚辈所想,奈何晚辈人微言轻,而当初圣上向吐蕃借兵时,李公尚在舟车中……”

李泌“哦”了一声,面上的和蔼神色并无丝毫变化:“韦节度,老夫是杭州刺史,君是陇州刺史,君不必自谦晚辈。何况,君今日在朝堂之上的言行,老夫看来倒颇有气势,想来韦节度必不是甘于人下、浑噩度日的怯懦之臣。”

韦皋在长安为官是大历末、建中初,李泌已因元载、常衮等权臣的嫉恨,远离帝国的政治中心。因此二人此前并未打过交道。但韦皋明白,对于李泌这样的人物,自己实在没有必要再虚虚实实地试探。

“李公,今日晚辈有些堂堂正正的话,无须避讳,恰应在这行宫外光天化日下堂堂正正地说,请李公力挽狂澜,安西北庭万不可送与吐蕃人!”

“李公,陇州素来贫瘠,如何比得过杭州润州那般江南膏腴之地,但方才在殿上,我韦皋立誓倾陇州全镇之力,为圣上筹措军粮,去慰劳咸阳的朔方军,绝非我拿陇州百姓的身家性命去换自己的仕途前程。而是,若朔方军仍不收复长安,待吐蕃军进到中原,如当年回纥兵那般趁机劫掠事小,朝廷不得不依约割让安西北庭,那才真是置大唐江山于无限后患中!”

“李公,听闻安西都护郭昕郡王,得到圣上联蕃割地的诏令时,在府内痛哭三日,粒米未进。”

“公在先帝与当今圣上心中的尊贤之位,天下皆知,晚辈请求先生您,务必再向圣上进言,皇甫中丞所率的吐蕃军,往东绝不可越过邠州至凤翔府至梁州一线!”

韦皋虽压着嗓子沉沉道来,但口吻之坚决、语义之明确,既有文士的潇洒论才,又有武将的兵戈悍气。

李泌专注地听着。

与许多位高持重的宦海老人不同,他并没有故意将目光投向远处,端起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这位比自己小上三十岁的大唐新星。

他盯着韦皋,盯着那双仿佛伺机扑向猎物的鹰隼般锐利的眼睛,以及那张因历经几年边关风霜而显得皮肤黝黑粗糙的脸。

李氏、裴氏、韦氏、崔氏,这些煌煌高门,出过多少文臣武将呐!还有自大唐立国的百多年来,从中原闪耀到西域的胡人将领。

然而如今,放眼整个帝国,武人如过江之鲫,真正的武“臣”却寥寥难寻。臣子,是要有臣子的骨相的。比如眼前这韦陇州,纵然他眼底仍有掩饰不住的好战与权欲,但他首先关注的,不是头衔,不是勋爵,不是粮饷财帛,不是封地美人,而是,大唐与吐蕃越走越近,极有可能陷入另一种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

而这,也正是李泌视如洪水猛兽的将来。

李泌暗暗地,重重地叹了口气。他想起了已经长眠地下的故人,皇甫惟明。那也是真正让他从心底欣赏的一代武臣。

李泌记得,天宝元年,自己正是弱冠之年,边关传来捷讯。吐蕃人大举进犯陇右时,遇到了时任陇右节度使的皇甫惟明,在青海被唐军迎头痛击。皇甫惟明进京献俘后,来东宫见太子李亨,二人纵酒高歌,何其快意豪迈。

当时的李亨刚被立为太子没几年,皇甫惟明与太子李亨、太子妃兄韦坚过从甚密,确实不妥。但那般来自武臣特有的杀伐果决、长歌当剑的气度,令年轻的文士李泌,颇为心潮澎湃。

造化弄人,当年重创吐蕃人的一代名将,他的后人皇甫珩,眼下却成了吐蕃军的首领。

不知与这韦皋比,皇甫珩是怎生面貌气度?李泌难免要微微揣度。

韦皋见李泌虽不动声色地盯着自己,但眼眸中的赞赏之意却越来越明显。

他并不指望李泌当下就有所表示。

这位四朝老臣、宦海名宿,只要深深记得,他韦城武对吐蕃,现在是、将来也会是一个坚决的主战派,就可以了。

泾师之变后,韦皋赌对了自己的第一次出击。但又不仅仅是赌,他认为自己更是靠夜夜戍守、拼出性命换来了天家的瞩目。但这远远不够。如今京师附近的勤王兵力已近十万,朱泚被剿灭是旦夕之事。韦皋所思谋的,是自己如何在朔方军、神策军,乃至皇甫珩带来的吐蕃军中,继续杀出一条血路,而不是成为被甩下来的池中之物。

李泌,便是他的第二次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