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七十四章 杳杳元夕(入V了请多支持)

大唐暮云 第七十四章 杳杳元夕(入V了请多支持)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3:56 来源:笔趣阁

奉天城。

天子的罪己诏下达诸方、河东田悦等四个叛镇纷纷上表请罪,自去王号,继续向唐廷称臣。

劫后余生的德宗,终于稍稍松了口气。

“敬舆,朕听了你的主意,果然,君臣之间,打到这个地步了,竟然还能挽回。”德宗对侍立一旁的陆贽道。君王心情无恙的时候,说起话来,变得又和气,又直接,不再云山雾罩。

陆贽却低着头,不敢表功。兴元元年的上元节一过,他正好满三十岁。

这个年纪,帝国中多少男子还是白衣生徒,苦苦地奋斗在书山经海、诗赋策论中,做着春闱上榜的仕途之梦。而他陆贽,早在几年前,就已成为天子身边炙手可热的红人。

在长安大明宫的岁月,本已算得历练。此番骤遇兵变、奉天围城、崔宁伏诛、卢杞被贬、李怀光与唐廷矛盾显露,所有这些在两月密集袭来的军国大事,都令陆贽的头脑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也因此越发小心。

德宗见自己这翰林学士出身、实为内相的臂膀人物,为天家写了恁大一篇广受好评的罪己诏,却仍不见一丝恃功而骄、夸夸其谈的意味,不由也在心中暗道,到底是读书人,又聪明又得体。自己身边,崔宁与卢杞之流,可以汹汹而来,渺渺而去,唯陆贽这样的人,是须留得长久些的。

德宗冲一旁的内侍霍仙鸣努努嘴,示意他将普王由翟文秀带到御前的手札拿给陆贽。

对于天子这种需要他出谋划策的举动,陆贽倒是从不故作谦卑地推托。他接过手札,细细品读。

德宗偏头向霍仙鸣道:“翟文秀是你带出来的徒弟,办事素来是朕放心的。这份差事也是苦了他,依朕看来,便是陆大学士去跑这一趟,李怀光也是不肯盖上帅印。”

霍仙鸣躬着身子,惶恐求情:“请陛下恕翟文秀失职之罪。”

德宗玩味地笑笑:“失职?有罪?”旋即将脸一抹,冷冷道:“朕的使者,何罪之有?都说见天使如见天颜,李怀光见了翟中使,倨傲无礼的模样,朕远在奉天城里,都能想得出来。”

陆贽阅毕普王的手札,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他自负君君臣臣的正统,眼里只有圣上、太子,因此一直来对普王的一些钻营举动,很是提防敌视。但此刻,他不由也认同,普王确有几分顺势应变、将自己的谋划一步步推进的能力。

普王选择与皇家嫡系军队统领李晟站在一个阵营,内心如何盘算无法定论,但面上毕竟是讨得天子认可的。如果说他此前先斩后奏地收拾了刘德信,是狠,那么如今这一招,则是刁。兵贵神速,与其在签署国书一事上停滞不前,不如让李晟这个副元帅先盖印再说,至少也是个“帅”印。并且,这样一来,李怀光罔顾圣意、李晟无奈救场的过与功,可就坐实了。普王刁钻,大约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劝李怀光妥协,甚至,可能合着李晟诈那朔方蛮夫,与天家对着干。

陆贽思及此,觉得自己毋须多言,眼下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天子能回銮长安再说。

“陛下,臣见普王字里行间,细数当日大元帅拒签国书之举,也是无奈得很。”陆贽先用一句可有可无的废话开头。

德宗哼了一声:“能教堂堂亲王束手无策,朔方军能耐呐。敬舆,不如这样,你替朕起诏,将平叛大元帅改授李晟。”

“陛下,万万不可!”陆贽脱口而出。

他意识到殿前这样有失臣礼,但此时也顾不得这许多:“陛下,朔方军毕竟有五万之众,便是神策军李晟、尚可孤、骆元光三支大军加起来,也及不上朔方军的三成兵力。朔方军如今驻于咸阳,离长安真真是一箭之遥。臣以为,对李怀光,眼下还是以安抚为主。”

“安抚?敬舆说得轻巧。朕不与李怀光计较,那吐蕃人呢?赤松德赞也就算了,他的大相尚结赞,和我大唐周旋了多少年,岂是好哄的?”德宗的口气急切起来。

陆贽略一思索,道:“疆土,断断再不能给吐蕃人加一寸。只得看看张延赏与韩滉那里,可还能运些钱帛来。国书上的盖印是副帅的,但金银丝帛不是假造,或能让吐蕃人再莫变卦。”

德宗不作声,仰着脑袋,目光空洞地盯着行宫议事厅那破了一个洞的青瓦屋顶。

半晌终于吐出一句:“朕这个天子,当得真是憋屈!”

……

上元节,小小奉天虽比不得长安,但战事已经停息了一个月,庶民商贾都渐渐安了心,怎能不借着这比除夕还妙的节日,好好热闹一番。

是日黄昏后,没有宵禁,各坊各户的百姓陆续涌出。行营简陋,并无长安东西二县的灯彩辉煌,但黎庶们或戴傩面,或执灯笼,便是在一年中见见自己所居之地的夜间景象,仰头瞧瞧那轮中天明月,似乎也足够有趣。

更何况,这个节日,还是多少痴男怨女的定情之日。

西城门陇州驻军的大帐中,韦皋饮了一碗煎茶,耳听遥遥传来的喧嚣人声,兀自发怔。

薛涛不辞而别已两月,他似乎习惯了膳棚仆妇做来的这沟渠之水般的茶饮。只是,今日乃上元节,既然结庐在人境,如何能做到心远地自偏。

韦皋呆坐了一会儿,到底站起来,脱了甲袍,换上一件寻常的绛色常服,将风袍一披,出得帐去。

“本帅去城中瞧瞧,不必跟着。”他面无表情地对牙兵道。

行过在夜幕中略显冷清的校场,行过不长的中轴大街,进入第一个坊,气氛陡然热闹起来。

尚有积雪的坊市街道上,挤挤挨挨的行人如过江之鲫。迎面而来是一张张或笑或哭或凶神恶煞或滑稽诙谐的彩傩面具,更有踩着高跷者,居高临下俯视,那番洋洋得意的派头,堪比城头得胜的将军。

韦皋虽以风帽遮头,到底还是担心被认出来。恰好一个七八岁的小小货郎蹦到面前:“这位郎君,买傩么?”

正有此求。

钱货两讫,韦皋戴上傩面,放松了许多,不仅能施施然驻足观看走马灯和小小的市集货物,经过几处巷道时,甚至能瞥上几眼里头执手相对的男女。

他摸了摸自己的傩面,胸中一个念头翻滚上来。

要不要去刘宅附近转转,说不定,能看到她。

韦皋正犹豫间,蓦然抬首,看到前方一个熟悉的窈窕背影。

他心跳加速,疾走几步。

是她!

虽然从侧后方看,她也戴着傩面。可是不会错的,一定是若昭。

我第一眼见你,便是见的背影。你戴不戴面具,于我,又有何分别。

韦皋有些哂然,又有些欣然。

不过,那毕竟不仅仅是若昭,还是皇甫夫人。想到皇甫珩,出于谨慎,韦皋没有立刻上前唤她。

元夕佳节,或许人家夫妇结伴而行,共赏灯景月色,贸然打扰,便是寻常交谊,也不免讨嫌。何况,韦城武,你忘了做过的傻事、结下的梁子了么?

韦皋喃喃自语,混在人群中慢慢往前走,一双眼睛却始终不离若昭的背影。只见她走走停停,还向一个行贩买了串糖葫芦,看起来始终是一个人。

“莫非她夫君今日仍和那些神策将士在一起?”韦皋暗暗揣测。

根据德宗的诏令,尚可孤和骆元光不情不愿地给奉天城送来一千神策军,供皇甫珩驱为牙兵,在率领吐蕃人东进平叛时,充作卫戍唐方主帅与督战蕃军之用。尚、骆二将虽满腹牢骚,但深知浑瑊与韦皋都在奉天城,沙场宿将眼力如刀,打个照面便知送来的军卒是优是劣,因此倒也不敢诓骗圣主,确是各选了五百劲卒。

都说老兵难驯,何况聚在年轻的新主之下。皇甫珩本是泾师高级将领,泾原军那安西北庭边军的渊源能震慑三分,他在奉天接连打了几次硬仗,还孤身冲阵、于乱军中取了悍将李日月的性命,又能震慑三分。虽如此,他到底资历尚浅,笼络这些神策军,说不得比去吐蕃借兵还艰难。

朱泚叛军回撤长安,梁山高地又成了随意占的山头,新来的神策军便驻扎于彼处。韦皋的陇州军一直把守奉天西大门,迎来送往的事,没有一桩不清楚。

早在岁末神策军刚到梁山之际,韦平就来禀报韦皋,皇甫珩领旨出城,在梁山操练神策将士,只待吐蕃国书一到、送去咸阳盖了李怀光的大印,这支精锐便去唐蕃边界接收吐蕃军。

皇甫珩出城后,约莫过了半个月才回来,正是除夕之夜。正月里被诏去御前奏对了神策新军的情形后,便出城驰往梁山,直到几日前才又进了奉天城门。同为武将,韦平因存了唯恐堂弟韦皋被这皇甫珩抢了御前风头的心思,盯得格外紧些,与韦皋说起时,话未免俚俗了些:

“节下,这泾原小子,以前看着不像会钻营之辈,如今倒真是懂得在圣上眼皮子底下挣前程,伤还没好利索,便如此拼命,亏他放得下城中的新妇。”

“住嘴,皇甫将军已封了中丞,你不得编排我大唐命官,以及官眷,少给我陇州军惹来祸事。”韦皋厉声喝止了韦平。

但他记住了韦平所禀的皇甫珩的行踪,因此猜测,元夕佳节,这位废寝忘食磨合新军的年轻将帅,总该陪伴妻子身侧了罢。

他谨慎地跟着若昭,见她拿着那串糖葫芦,却也不吃,只一路往前走,穿过两个街坊,终于在一株高大的榆树下立住。

此处僻静许多,若昭于是摘了傩面,似在抬头观月。望日之月,本就浑圆如盘,又是正月里,清寒的天空中,那轮明月显得离人间特别近似的。

韦皋眼睛一眨不眨,盯着不远处这个令他着了魔般无法放下的女子。他觉得她周身散发出的孤寂,并不是那种柔弱的乞怜意味,而是,一种清冷与倔强。

正是这种令韦皋有些敬畏的气质,也深深吸引着他。他忽然之间感慨,便如此望她一会儿,足矣。

何必去执念地要与她当面交谈,何必去执念地要死死盯着她的眼睛,逼着她也必须回应他。

韦皋在心中深重地叹了口气,正想悄然离去,却听到宋若昭开始微微地抽泣。

她垂下头,对着手中的糖葫芦,双肩轻轻颤抖,但仍然不让自己发出大声,只是气息一阵急似一阵,表明她越哭越凶。

如此一来,韦皋哪里忍心走脱,他甚至忘了自己还戴着傩面,从阴影里现身,走过去唤道:“皇甫夫人。”

宋若昭正自抽噎,听到有人叫自己,遽然回头,却见一张血盆大口的凶神面孔。若是在奉天闹市,人人皆戴傩面,又喧哗鼎沸,本无丝毫可怖之处。但此刻周遭寂静,树影婆娑,宋若昭乍见此景,骇得腿一软,跌下地去。

韦皋登时明白了原委,忙一把摘了傩面,上前去扶若昭。

月光朗朗,若昭看清了来人的真实面孔,骇意顿消,一时忘了此前她夫妇二人与韦皋的过节,未想着应有避讳,任韦皋将自己拉了起来。

待若昭站稳了,韦皋立即缩回手,盯着地上的糖葫芦,有些尴尬。

若昭恢复镇定,拍了拍裙角,俯身拾起糖葫芦,淡淡道:“方才见到这个,想起若清小时候,父亲放心我照看他。也是上元节,我牵着他,出门观灯,他见着糖葫芦,便要我买与他。我未带荷包,他于是哭闹不休。那时,他还是个总角小儿。”

韦皋不语,静静地听着。

“王右丞诗云,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如是,上元节又何尝有什么分别。”若昭道,口气里的哀伤,不激烈,却刻骨。

韦皋抬头看看空中圆月,苦笑一声:“韦某一介鳏夫,自然省得。”

若昭歉然:“韦节度,本妇失礼了,说这些。”

又道:“节下雪夜救了家父,本妇今日终得此机缘道谢。”

韦皋低头,目光柔和而坦然:“皇甫中丞……”

“丹布珠公主午后忽然来寻他,说是吐蕃商队奉赞普旨意而来,堆积了些劳军的肥羊酒水在城外,她毕竟是女子,须请他一同押往梁山。这般笼络神策军的好事,彦明自然应当去。”

“哦?怎地未听韦平说起城外有此事,也未听报皇甫将军今日出城。”

“他们,应是走的令狐将军把守的东北角门。”

韦皋心中怒意上涌。党项汉子早已来来回回禀报数回,总是见皇甫将军与那吐蕃公主并辔而行,和陇州军中的粟特胡兵,或者令狐建的龙武军后生们弄刀比箭,好不快活。

左右此地无旁人,韦皋不吐不快,直言道:“皇甫夫人,我韦城武自认是君子,但那杂胡公主,可不是什么正经女子,夫人定然明白我是什么意思。”

他说完,本预备着若昭又沉了脸,甚至拂袖而去。

不料若昭却依然面无异色。

她略一踟蹰,还是诚恳而礼貌地对韦皋道:“谢节度提醒。但彦明,自有分寸。而且……”

若昭原本泪光盈盈的眼里,闪过一丝奇特的喜悦。

“而且彦明,快要做父亲了。”

韦皋先是一怔,继而立刻明白过来。

他还能说什么,只能强作笑意道:

“恭喜皇甫中丞和夫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