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一百零一章 狭路相逢

大唐暮云 第一百零一章 狭路相逢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3:56 来源:笔趣阁

巍巍秦岭,横亘东西。

它山体绵延,地势复杂,千年来成为那些定都关中的政权在南面的天然屏障。

自大唐帝国的关中平原往南,要翻过秦岭去到汉中和蜀地,从西向东有三条关道可走:大散关、斜谷关、骆谷关。

上面这片区域,处于凤翔镇与山南西道的交界。

在初唐时期,山南道东接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达商华之山,所辖范围相当广阔。彼时,山南道的治所在襄州。后来到了睿宗一朝,唐廷重新调整道州区划、将帝国疆域改为十五道时,以山南道治理四方甚远,而拆分其为山南东、山南西二道。

兴元元年三月,本属勤王之师的朔方军,其节度使李怀光率五万部众在咸阳突然叛乱,大唐天子自去岁十月泾师之变时逃离长安、播迁奉天后,再次出逃,仓促间选择的前方避难目的地,乃山南西道的治所之地——梁州。

从奉天城奔出,往南略偏西,过斜谷关,在蜿蜒的官道上走约两百里,便可抵达梁州。

然而这种走法,离已经由李楚琳占据、公然与朝廷为敌的凤翔镇治所,太近了些。虽则李楚琳去岁便将精兵带去长安、归附于朱泚伪朝,但浑瑊和韦皋,对李楚琳在凤翔的留后将卒们亦不敢掉以轻心。

因此,浑瑊护驾、韦皋断后的队伍,走了东边的骆谷关道,由洋州再折往梁州。

韦皋骑在头高背阔的河西战马上,行于中军帅位。暂时的风平浪静,令他可以有精力回顾突如其来的变故。

骆谷关往南,经过曲折的官道,直通洋州,也可往利州。而洋州、利州、剑州,正是不久前神策军李晟向圣上讨要刺史官职、封给自己女婿等亲信的三个州。

在过去的十几个时辰中,和李泌一样,韦皋也已约略弄明白,在长安与奉天之间,神策军与朔方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实际上,三日前陆贽快马加鞭地回到奉天城,御前就已经进行了一次紧急的商议。

陆贽在圣上、李泌和诸位核心臣子面前,简短地表达了对自己无力调停的愧疚后,直奔主题,建议天家考虑咸阳朔方军可能会出现的异动。

具有成熟的临战经验的浑瑊与韦皋,迅速地着手行军事宜,只是他们不曾料到,李怀光的异志,会落实得这样快。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朔方军叛乱这天大的变故来临之际,曾经狼狈地丢失梁山高地退回邠宁、似乎已被圣上忘了的韩游環,竟然王者归来般,出现在了东边的礼泉,且是倾邠宁全镇兵力而出,与同样从天而降的普王李谊,再次成为勤王护驾的英雄之师。

韦皋暗暗骂了一句粗话。

他现在深深体会到,和文臣相比,武将谋求功名确实更为艰难。

文臣嘛,比方那陆学士,唔,他的蹿红发迹,不就是靠着进士中得早、笔杆子耍得好?

而如自己这样以门荫入仕、弃文从武之人,纵然也在奉天之难中很有些青云直上的态势,真要更上层楼,还是得四方有更多的耳目、手下有更多的人马,以及,得豁出去做一些或许为高洁之士嗤之以鼻的事。

韦皋沉心盘算,如今放眼四方,藩镇兵多粮广、又能听朝廷调遣的,着实不多。

怕是只有自己岳父张延赏的地盘了——西川镇。

蜀地节度使回翔长安的先例,以及西川作为抵御吐蕃的前线第一大镇的存在,教韦皋将自己一直来的谋划不断清晰化。

而在这谋划中,出现得颇为令人惊喜的贵人,便是那宦海四朝耆老,对吐蕃坚决的主战派:李泌。

想到李泌,韦皋自然地又担忧起落在后面的宋若昭来。

一路行过渭水,便渐渐进入秦岭,遥望骆谷关。

因已是阳春时节,山中本不算崎岖的官道,倒是连积雪都寻不见了,颇为好走。

中原大地,自然条件从来不是什么大危险。韦皋怕的是,李泌和若昭万一碰上闻风而来的凤翔镇叛军。

他本就节制陇州,属于凤翔镇领下,因而对凤翔府东出到骆谷关一带的马程颇为熟悉。他左算右算,凤翔叛军不可能这么快得到消息,若昭一行碰上他们的可能性不大。

韦皋稍稍心定。

大约半个时辰前,他率军经过了那片熟悉的山谷。

他甚至特意竖起耳朵,听听谷中是否传来大象的嘶鸣。

他也忆起那个清晨,朝阳的温暖光影里,若昭抬头笑着问他:“韦将军也爱王少伯的从军行?”

……

仓皇逃往梁州的人们并不知道,此时,数十里外的乾陵,正湮没在熊熊烈焰中。

放火的,是朔方军李怀光麾下的另一员猛将——达奚小俊。

而出主意的,又是那韩钦绪。

乾陵的地位,不言而喻。

它不仅是高宗和武后的合葬之地,还厚葬有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许王李素节(高宗萧淑妃之子)、义阳公主李下玉(高宗萧淑妃之女)等重要的宗室成员。

大唐高宗时代,直到武后临朝,呈现的皆是文治武功的蓬勃兴盛。显庆二年攻灭西突厥,龙朔二年设金山都护府控制中亚两河流域以东之地,总章元年攻灭高丽,长安二年于庭州设北庭都护府。

帝国这一连串的胜利与扩张,足以令其后的国柄继承者们血脉贲张、骄傲自己李家的功绩。同时,即便是乾陵中各位主人之间错综复杂、一言难尽的生前纠葛,也仿佛一种奇特的宣言,向世人诉说着李唐历劫弥坚的生命力。

奉天被围时,灵武留后杜希全、盐州刺史戴休颜,继韦皋、韩游環、浑瑊之后,曾率近万军卒前来勤王。德宗却因恐怕惊扰乾陵祖魂,而令二师走漠谷道,以至受到叛军姚濬所部的伏击。可见乾陵在天子心中的敬畏色彩。

心怀鬼胎的韩钦绪,知晓父亲韩游環去救漠谷之伏的前情,因而故意向李怀光建言:“节下,我朔方军既然已起兵反唐,便不可瞻前顾后、留有余地,以免淡了朔方子弟们的锐气。乾陵离咸阳一箭之遥,末将请节下速速烧毁乾陵、威慑唐廷!”

李怀光觉得有理,又考虑到韩钦绪要带兵与邠宁韩游環会合,便派达奚小俊领一支二十来人的精兵,往乾陵去。

这达奚小俊本也是对唐廷不满、巴不得朔方军一怒而叛的心思,因而对此桩差事倒也应得干脆、办得利落。

然而,达奚小俊这边刚放完了火,撤到梁山脚下准备歇口气,忽见两骑朔方军游奕疾驰而来。

到了跟前,其中一人连马缰都未收稳,已翻身滚了下来,气急败坏地禀报道:

“达奚将军,大事不好,那韩钦绪,到了礼泉与他阿爷韩游環会合后,竟然变阵掉头,对着咱们自己的兄弟砍杀起来!”

“什么!”

达奚小俊如五雷轰顶。

“千真万确!后来,后来和邠师一同杀出的,还有神策服色的军士,据说是普王带领。李琟将军本也在行军阵中,忽然被手下裨将偷袭。他们割下了李将军的首级,说是韩将军要去献给朝廷。咱们的辎重,也被韩将军夺了。”

达奚小俊愣愣地盯着这个年轻的游奕。他虽瞧着是个精干的探侯,三言两语也说得口齿伶俐、无有半句废话,可他脸上,分明挂着仿佛见了厉鬼般的神色。

真是,见了鬼了!

达奚小俊想。

他倏地站起来,扯过挂在战马上的水囊,咕嘟嘟喝了几大口。

丝丝冰凉淌过五脏六腑,令他惊慌失措的头脑似乎也清明了些许。

他本就不是武将中懵懂鲁莽的泛泛之辈,略一思量,立即就明白了。

自己追随多年的老上司,当世名将,堂堂朔方军节度使李怀光,这是活活地叫韩钦绪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给坑了啊!

是了,朔方军辖河中与邠宁,韩游環本来就是邠宁留后,李怀光叛唐,朝廷必要更改节度使,偌大的邠宁镇,不是姓韩的还能是谁的。韩钦绪,他也姓韩,他老子得了邠宁,往后还不是留给他!

亏得李怀光如此信任韩钦绪,以为韩游环亦有叛唐之心。

还有那最近几月比大唐太子还风光的普王李谊,竟不晓得从哪条小路绕到了朔方军前面,想来定是与二韩早有通谋。重创朔方军,既给神策军谋了好处,李谊自己又坐实了护驾大功,怕是要学着前朝玄宗皇帝的模样,年纪轻轻数战成名,将太子的位子也夺了过来。

达奚小俊越想越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原委。

此际正是正午时分,春阳暖照,附近又有乾陵的炽焰之热袭来,达奚小俊却感到凉意浸身、寒毛倒竖。

他娘的,这都是怎样一群虎狼般的人哪!

达奚小俊咽了口吐沫,勉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你来之时,局势如何?”他问那探侯。

“将军,幸好李帅仍在咸阳,咱们剩下的一些兄弟,应是急撤回咸阳找李帅禀报去了。至于邠师和神策军,是继续堵在礼泉,还是西行进入奉天城,小的着实不知。”

达奚小俊沉吟片刻,有了计较。

他将手下精兵集合起来,道:“情势骤变,吾等须分外谨慎、万不可冒险。诸位结阵而行,随我从南边绕至渭水,安妥回到咸阳再议。”

“喏!”众兵卒纷纷应道。

众人狼吞虎咽吃了糗粮,纷纷上马,往南疾行,好像如果不利索点儿,就会被身后的厉鬼追上。

如此行了约一个时辰,正是从林间崎岖小道转上大道的当口,达奚小俊手下突前的几名牙兵,与一支人数不多的车马队伍迎头相遇。

所谓狭路相逢,他们撞上的,恰是李泌与宋若昭的车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