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一百一十章 心绪复微(第一卷完)

大唐暮云 第一百一十章 心绪复微(第一卷完)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3:56 来源:笔趣阁

说者有意,听者更气闷。

德宗细细一忖,李泌这话,很有些道理。

当初在奉天,唐安公主起病突然时,德宗就疑心是韦皋烧了奉天城外的玉明寺、佛祖怪罪之故。但韦皋烧寺,毕竟有合理的军事考虑,况且那有如神助的吐蕃小公主阿眉出马,竟将唐安公主从鬼门关拖了回来,德宗对韦皋也就并没留下芥蒂。

现下在梁州城里,唐安眼看着出气多、进气少,最是怕凶兆之际,普王却遣使巴巴地送了颗血淋淋的人头来,不过是为了向天子叔父邀功,与韦皋被迫紧急为之的军防之举有天壤之别。

偏偏陆贽还不紧不慢地添了一把柴:“李怀光这长子李琟,微臣打过几次交道,有些印象。他在长安住过几年,受天威熏染,作派和寻常边镇将门子弟的粗莽,很有些不同。微臣与韦驸马在礼泉也好,微臣单独去咸阳也好,两次出使朔方军,这李琟都以礼相待,看得出是有心助臣调停之人。可叹他阿爷糊涂,终是害了他。”

德宗一声不吭地听李泌和陆贽说完,盯着书房中屏风上那飞动颠逸、如疾风骤雨的草书。

三位臣子静静地感受着天子那明显有些难抑凌乱节奏的呼吸。

侍立一旁的霍仙鸣,则发挥自己眼角余光都能识清微末细节的本事,将李、陆、韦三人偷偷扫了一遍,心中不免喟叹。

真是强中更有强中手,普王殿下,你到底年轻,再自负精明,再自负受宠,只要不在御前,终是敌不得这些谋臣智将合着伙儿把你编排一通。

这圣上跟前,人斗人的戏码,可真是天下最精彩的戏本了。霍仙鸣幽幽地想。

良久,德宗终于开口:“朕有你们伴驾,必不至昏聩。霍内侍,你去严刺史那儿,传朕的口谕,在城中找个手艺了得的木匠,斫木为人形,覆以深衣,将那李琟的首级和木身都安放于棺椁中,再让令狐建派几个龙武军力士,送回咸阳李怀光处。李怀光身为人臣,不守臣道,行悖逆之举,可谓不仁不义,但朕,终究怜他白发人送黑发人。”

阶下四人齐齐俯首道:“陛下真乃明君仁君,天下人必称颂陛下此举!”

德宗又道:“城武所言,着实可行。城武啊,想不到当初朕给你做媒,让你娶了那吐蕃杂胡小公主,你执意不从,如今你反过来给宗室做媒,朕倒觉得真是做在了点子上。陆学士,你另起一书,诏李晟带他幼子李愬,前来梁州。朕将唐安公主与韦附马的独女,许给李愬,若能为唐安冲喜,自是大善,若不能,于军国之事上,也是有利无害。”

“陛下,李公晟眼下领军扎营东渭桥,扼守漕运粮道,最是至关紧要。其长子李愿,或可携幼弟前来梁州。”陆贽谨慎地提醒道。

“唔,敬舆心细,便按你所说,让李愿来替他阿父领旨。”

德宗忽又想起一事,向李泌道:“李公,当初朔方军未叛之时,你便提到,让普王离开神策军,可惜为时已晚。只是,普王他也是一心平叛,正在热血沸腾中,关中也得安放一个我李家宗室成员,给勤王诸军提升士气。不如这样,普王就不要诏回梁州来了,与浑瑊和戴休颜共守奉天,但他手下那些神策军还是还给李晟去,毕竟京畿东边,更紧要些,兵力不得空虚。”

李泌闻言,欣然道:“陛下如此安排,收复长安指日可待。”

……

韦皋御前奏对完毕,出得行宫时,已是漫天星辰。他转身,借着卫士们身边的火把光亮,向缓步走在后面的李泌抱拳,四目相对,一切尽在不言中。

韦皋翻身上马,驰出城门,往大清川自己的陇州奉义军营帐奔去。

他的耳边,回想着李泌的指点——捧李晟,助邠师,抑普王,牵姻缘。

所有御前议事的内容,既然后世史家都能记得活灵活现,当世又怎会不四处飞扬。韦皋今夜的一席话,没多久,就会传到所有当事人的耳中。神策军首领李晟、邠宁留后韩游環、驸马韦宥,都会多多少少地感念他。

而“若封赏普王,天下人将如何观视太子”,这句话,更是足够大义堂皇,足够令整个东宫,比李晟、韩游環、韦宥,更为感激韦皋。

只有普王会记恨。

那又如何?

从德宗的态度来看,以利益将韩游環和李晟与普王分离,以浑瑊和戴休颜看住普王,令普王又回到了与太子李诵一样的无兵无卒的情形。这个上蹿下跳了小半年的王爷,往后,不过只是一面鼓舞士气的天家战旗,出现在关中战场。

圣上既然都作了如此打算,自己不过是言表圣意罢了。

李泌,送了他一个大礼。

聪明人之间,不必言语解释,韦皋即明白,这位德高望重、或将登临相位的老臣,在为他韦皋的将来铺路。

虽然朔方军骤然叛变,使李泌不得不在短期内支持德宗引吐蕃兵进入京畿的做法。但内乱稍熄后,在面对唐蕃关系的问题上,李泌一定会力推韦皋这样正当壮年的主战派。

一边思索一边飞驰,大清川军营很快就近在咫尺。

陇州军军纪极为严明,这个时辰,除了巡营军士极为轻微的铠甲响动,整片营帐都已沉入寂静中。

韦皋没有急着入营,而是勒了马缰,让爱驹慢慢地踱到营外山溪处。他示意几个跟随的牙兵也远远驻足,自己则跃下马背,静静地欣赏皓月映照下波光粼粼的溪水。

在短暂的文臣生涯后,他一直在边关拼命,似乎都要淡忘了那些田园宁谧的风光。

而眼前此景,令他不由吟出王右丞的诗句: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精神高度紧张的御前回合既已结束,韦皋便要在这难得清净放松的短暂时光里,独自沉浸在浅浅淡淡的思念中。

思念那个也爱王右丞的诗的人。

……

李泌刚进入梁州那日便向德宗禀报过宋若昭遇险丧子。只是,既然大人活了下来,德宗并不觉得此事比自己的唐安病危更值得挂念。

韦皋心忧若昭,但为此事特意面圣,又显得忒也古怪,毕竟他和皇甫珩因缢杀崔宁、借兵吐蕃等事而结怨,无论德宗还是诸臣,都一清二楚。与中丞不睦,倒惦记着中丞家眷的安危,这简直就是徒惹非议。

好在李泌主动向韦皋提起,萧妃甫一听闻皇甫夫人遇祸,便遣内侍来探问那山贼刘扩的寨中情形。

韦皋知李泌与皇甫惟明是故交,必对皇甫珩一家尤为关心,便努力寻了一个很说得过去的理由表达自己的担心:“李公,众人皆道我与皇甫中丞有隙,那日慌忙逃离奉天城时,护送车驾的又是我陇州营下,若不尽快将皇甫夫人接来梁州、交由萧妃照料,中丞只怕真要与韦某结仇了。”

李泌心中实也有些愧疚,若非自己被那朔方军悍将达奚小俊认出来,当日何至于发生两方接战、车驾倾覆的后果,殃及宋若昭受此大难。

韦皋又道:“韦某也是有过家眷之人,知妇人生产后有坐褥期,待得月满,本将想遣卒去将皇甫夫人接来。李公可算得皇甫家的长辈,公看此举可妥当?”

李泌颔首。

其时唐安公主已进入弥留之际,终究未等得见到李晟幼子、未来的女婿李愬赶到梁州,便撒手西去。德宗大恸,命梁州刺史严震于城内清净之地垒造砖塔,安放唐安棺椁。

萧妃以皇长嫂身份,全力准备唐安的丧葬事宜,忙得心力交瘁。李泌便遣了亲随往萧妃处,商议道:“圣上这几日哀伤以极,臣属家眷接来梁州安置这等小事,似不必再去御前叨扰,便交由韦节度着人去办罢。”

萧妃当即允了。

二十天后,宋若昭由老仆妇郭媪陪着,在陇州军士的护送下,进入梁州城之前,先须经过大清川。

韦皋于营外大道上,迎到了她。

戎装整肃,还特意戴着兜鍪的韦节度,作了例行公事、与官眷简短寒暄的模样,却终究掩饰不住眼中的关切。

不过,他即刻发现,若昭并没有他想象中凄怆哀戚到恍惚的神色。

她首先提及的,是当日舍命相护的薛三郎等人,尸首大约的方位。

韦皋安慰道:“夫人放心,李公一到梁州就提及我那些殉于军职的牙卒,我已令部下折返骆谷道上,寻来了他们的尸骸。”

宋若昭“哦”了一声,转头让郭媪拿来自己的包袱,从里头取出一封信,递给韦皋。

“韦节度,我在途中遇到了小薛娘子,多得她照料,今日我便替她做一回信使。”

韦皋接过展开,见那信笺竟是淡淡的青芜色,仿佛染得精致的丝帛,其间似还有碎微的花瓣。

窄幅的纸笺中,题着四句字体娟秀的诗:

“二月杨花轻复微,

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

一向南飞又北飞。”

韦皋盯着这四句诗,反复读了几遍,目光从纸笺上挪开,盯着宋若昭:“她不愿随你来梁州?她若要去蜀地寻父亲骸骨,我自可派人护送她去,并叮嘱家岳着人相助。”

若昭微微摇头,虽面容仍见苍白虚弱,口吻却平静坦然:“韦节度还是没有看明白这首诗?薛氏虽年刚及笄,孤高清倔的性子却远在你我之上。她对人,尚未情起意属之时,求助、讨好皆可,然而一旦倾心,反倒自尊自持起来,尤为敏感些。她自寻了法子踏上漫漫命途,只托我今日替她赠诗之时,再向节下你道声谢,感念你当初于兵荒马乱间容留她的恩情。”

韦皋心下黯然,轻声道:“韦某痴人,这也错,那也错,总教人当笑话一般。”

新乱来临,他在德宗心里的份量反而又重了些,正是诚惶诚恐、心力颇疲之际,眼下与宋若昭重逢,很想与她深谈,仿佛听她回应自己这件事本身,已足以令他如沐春风。

若昭却微微欠身行礼:“我既将音信传到,这便往城中萧妃处去了,节下保重。”

韦皋本立于马下,听闻此言,苦笑一声,又拉上了兜鍪的遮面,翻身上马,冲若昭拱手告别。

我与你的距离,终不得比那日元夕之夜更近。

韦皋颓然地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