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一百二十五章 白麻之约

大唐暮云 第一百二十五章 白麻之约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3:56 来源:笔趣阁

听到“源休”二字,李怀光并未勃然大怒,反倒在心中自嘲地冷笑了几声。

他想起半年前在魏县,源休死前对自己说的话:“李怀光,你的李姓不值钱!你以为唐廷真的会善待你和你的朔方军?”

然后,这位新晋京兆尹就被杀了祭旗,他李怀光率领四万大军长途疾行、在关中罕见的酷寒中往京畿赶来勤王,甚至比那号称天子亲军的神策军早了整整十天,世人皆道:“如果朔方军再晚到三日,大唐就完了!”

再然后呢?再然后,源休的那番话,便应验了。

董秦看着李怀光虽一言不发、但满脸波澜起伏,怎会不知他心中所想。

“李节度,我们这一辈的武将,哪个不是为他李唐江山出生入死过?永泰元年,吐蕃进犯,都打到天子眼皮底下了,先帝慌慌张张地诏令四方节度使出兵勤王、打蕃子。老夫当时是淮西节度使,正在城郊打马球呢,先帝的内侍快马而来,央求老夫北上救驾。老夫的副将们说,大军出征,得选吉日拔营。老夫上前一脚踹倒那个领头来劝的,骂道,哪有父母遇到强盗打劫,儿孙们还要先挑个好日子才去救命的?”

李怀光听到这段旧事,终于出声叹气,开口道:“何其相似呐!奉天城被你那朱帝围得铁桶一般,我李怀光率军星夜兼程,渡蒲津关的时候,天降大雨,寒冷刺骨,道路又泥泞不堪,老夫我亲自跳下马,站在河岸边,足有两个时辰,嗓子都喊得哑了,勉励朔方儿郎们奋力渡过黄河。结果呢,奉天围城得解,老夫连想见天子一面,都不能。”

正说到心酸处,达奚小俊来到帐下。

李怀光示意他坐下:“达奚,你一同来听着。董司空是河朔武将中的老前辈,河朔与朔方,将士们都是铁打的精卒,偏偏那李适和唐廷,猪油蒙心般,要置我们于死地。”

达奚小俊向董秦俯身行一大礼,董秦颔首,报以平易谦和的笑容。

接着,董秦又冲李怀光摆摆手,朝前探身道:“因为愚忠而屡屡受辱的往事,吾等就不要再提了。你一个好好的李元帅,因何被逼反,莫说近在咫尺的长安城朱帝,就算吐蕃回纥,恐怕都知晓得一清二楚。令郎之事,太也教人唏嘘,但李节度,你还有四五个儿子,还有河中的大片地盘,还有达奚将军这样的左膀右臂,大可有所作为一番。”

董秦停下,拍掌示意,从长安跟来的亲随,立刻进到帐中,双手捧着一个锦盒。

董秦打开盒盖,取出一页白麻纸。

大唐帝王诏令用的麻纸,有黄、白两色。皇帝的近侍臣子,主要是翰林院学士,起草的诏令、内制和征召的敕书,用白麻纸。而中书省这样的“外省”,起草的诏令制书,用黄麻纸。

从地位来讲,内书高于外书,所用纸色,也是如不染之丝、不雕之木那般高贵的白色。因此,重要之令,常闻言道“白麻宣下”。

而此刻,董秦手中的这张一看就是贡品的精致纸笺,白麻的质地仅仅代表它的来历,所载之言,倒并非诏令口气。

“……泚愿敬李节度为兄,待削平关中,吾二人当割据山河,永为邻国。”

李怀光只读重点。这最后的几句话,加上落款处的朱印,看起来真叫人舒服。

董秦在一旁道:“李节度,自去岁十月初三日以来,你我都是很经历了一番风云际会的人,眼下在长安城中的那位天子,何等雄才大略和宽阔胸襟,亦无需赘言。试想,当初李节度在奉天城外的礼泉勤王时,杀了多少幽州军和泾原军?而今日,李节度竟然能读到这样一封结盟之信。老夫此番只带数名亲随,出使朔方军,但带来的金帛也好,这封白麻印信也好,足以表明朱帝与李节度结好之心。”

李怀光拿着这页白麻纸,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又向达奚小俊问道:“西边方向,韩游環那畜生,还有那奸恶刁坏的李谊,可有什么动向?”

达奚小俊禀道:“回大帅,据探侯所报,他们一直守在奉天和邠宁,暂时未有东进来犯之相。”

董秦插嘴道:“李节度,老夫在长安赋闲的几年,朝会没少参加,那李适也没少打交道。和先帝不同,这李适除了苛待咱们藩镇节将,对太子更是防而又防,禁锢在少阳院里,是一步都不让出去。倒是那侄儿兼养子,普王李谊,受宠得很。西京坊间都传,这李谊,莫不是李适的骨肉……”

李怀光眼中惊异之色闪过,继而恍然大悟道:“怪不得,这小王爷如此心狠手辣又有恃无恐。”

旋即又挖苦道:“哼,不过也不算奇闻,他李唐一代又一代的,污糟苟且之事还少了么!”

董秦附和地报以鄙夷之情,但并未过于沉溺这种对眼下已毫无意义的宫闱秘事。

“李节度,李适此人,最是多疑,老夫倒觉得,那普王李谊出来兴风作浪,实也如刀口舔血般,或许得意不了几天。节度切莫再瞻前顾后、错失良机了。”

李怀光沉默片刻,向董秦拱手道:“董司空所言,老夫已明白。容老夫稍加思虑,定会尽快定夺。”

董秦本就做了多年说一不二的淮西节度使,最是明白,身为大镇节帅、老于军旅的武人们,断不是沽酒买肉的黎庶草民那般容易说服。

现下这局势,朔方军虎踞于京西,好歹也有两万余人,与神策军又已势如水火,天子则远在梁州,长安城外面的各支军队、各方势力定然都在观望中。吾等在长安城中倒是正好喘口气。董秦这般想着,倒也不甚急于逼李怀光表态,起身抱拳行礼,爽快地告辞离去。

朱泚派董秦来通联李怀光后没几日,德宗的龙武军卫士,从梁州送来了李琟的首级。

这是李怀光没有想到的。

他更没有想到的是,那具楠木棺椁的品相也好,死者的装殓方式也好,一看就并非出于草率之举。

当他鼓起勇气,去看棺木中儿子的面容时,并没有见到令人恐惧和心碎的画面。李琟的遗容显然经过了入殓师的修整,几乎避免了丧命于沙场敌人刀下的战士常见的血肉模糊。同时,棺木中填塞了石灰与来自西域的香料,使得这具头颅在这个已经渐渐炎热起来的季节,即便经历了长途运送,也并未出现明显的腐烂。

四名年轻的龙武军卫士,面容肃穆地等候在一边。他们本是长安殷实课户人家的子弟,去岁刚刚被召入禁卫六军之一的龙武军,便在那个在玄武门外训练并宿营的黎明,突然遇到了因泾师兵变而逃出长安的德宗皇帝一家,于是阴差阳错地随着龙武军使令狐建,护卫天子去到奉天。

在短短半年的密集的战事和几乎陷入绝望的围城饥馑中,这些十几二十岁的少年儿郎,被命运之手推着,迅速地成长和老练起来。

他们明白,眼下是在朔方叛军的大营中,面对的是已经对朝廷宣战的朔方军老将。他们离开梁州时,就做好了李怀光受到刺激、将他们杀了泄愤的心理准备。

但李怀光终于从李琟的棺椁旁离开后,回过身看到他们,只是面无表情、但口气平静地问道:“唐帝,又播迁梁州城,銮驾可安?”

龙武军卫士中,一个略略年长些、充为队正角色的儿郎,听出李怀光言辞中,仍存了对天子的一丝臣礼之意,顿时想起在梁州时,李泌交待过他的话。

“回节下,龙体无恙,行在亦戍卫井然,只是,吾等自梁州启程时,唐安公主,已薨殁了。”

李怀光面容一动。

那龙武军士来自富户家庭,很是读过些书,因而说起话来,言辞得体。他见李怀光眼中毫无狠戾之色,便又补充道:“公主在奉天时染疾,幸得救治,本已转危为安,奈何大变又起,随圣驾仓促南幸途中,落入渭水受寒,于是……”

李怀光闻言,沉默片刻,对身边牙卒道:“给几位壮士准备粮袋,每人赏钱半贯。”

又对达奚小俊道:“让你手下裨将,送他们即刻出营,送出五十里后,你的人才许回来。”

“喏。”

达奚明白,自己的上司,听起来是不让这些唐帝的亲兵在朔方军营中逗留,实则乃要护他们安然,莫在营地附近,叫李琟那仅有的几个活着逃回来的亲信,给杀了。

接下来的三天里,每日晌午,李怀光都要去李琟的旧帐中,屏退所有随从,在棺椁边,独自度过一炷香的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