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发兵长安

大唐暮云 第一百二十九章 发兵长安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3:56 来源:笔趣阁

如论力徐所料,棘手之事很快就出现了。

几日后的清晨,营中早食还未开锅,只见两匹快马,驮着不同军号的使者,从武功的东面蓝田,北面的奉天,分别往吐蕃军大营驰来。

浑瑊和尚可孤都来要兵。

他们的急迫,非常可以理解。因为一个消息很快传遍京畿——神策军李晟,率领麾下五千精锐,竟然在一夜之间出现在长安东北的光泰门,猛攻禁苑。

“禁苑不是朱泚叛军的近万重兵驻守之处吗?李晟怎敢突然发动袭击?”皇甫珩诧异道。

尚可孤派来的使者显然更清楚情形,简略道:“李怀光拔师咸阳,渡过中渭桥,和张光晟带领的朱泚叛军合兵,准备向东袭击李晟元帅的神策军。但李元帅似乎早有准备,命副据守东渭桥的营垒佯作抵抗,自己则带着精兵早已绕道往南,与华州赶来的骆元光所部,直接往禁苑打了过去!”

皇甫珩心中疾念闪过,立时明白了。想必是李晟得了禁苑空虚的情报,火速联络了镇守潼关的另一支神策军骆元光所部。

作为大唐帝国的都城,长安城的防御,具有复杂的情形。

严格来讲,长安从北往南,依次排布为禁苑(宫城)、皇城、坊市,防御能力逐步降低。

李晟和骆怀光只要能攻入禁苑,就能从艰苦的攻方,变成优势的防守方,可以遏制北边的李怀光、张光晟联军回撤,隔断他们对朱泚伪帝和其他叛将的救援。

同时,禁苑最南边,就是帝国的核心——以大明宫为中心的宫城建筑群。只要占领了大明宫,捉到朱泚,叛军的意志必定溃退,而再南边的皇城与整个外城郭,就更容易打下来了。

“故而,尚将军请中丞速速拔营,在长安城的南大门接应尚将军,自南攻入长安城,可与李晟元帅形成南北合围之势,一举剿灭叛军!”

尚可孤的使者话音刚落,一旁浑瑊的使者,却向皇甫珩斩钉截铁道:“皇甫中丞,浑瑊浑公以为,如今情势下,中丞切不可率军离开武功!”

这浑瑊的使者本就是牙将身份,在去岁保卫奉天的战役中,与皇甫珩也有过点头之交,此际为了替主帅办成大事,哪里还顾得礼节斯文,转身直斥尚可孤的使者道:“叛军怎会在长安城南各坊间堆积兵力?尚将军若有心襄助李元帅,自应率军沿东边北上,与李、骆二位神策军统领合兵,共谋禁苑之利。如此一来,神策军近两万兵力,为何还要吐蕃兵加入?”

“这位军爷好大火气,设若李怀光、张光晟又攻回了禁苑,王师兵力难道无须增援?圣上借来的这两万吐蕃兵,莫非是借来作摆设的?”

“胡说!怎的是摆设?眼下东边的潼关路断,北面的又有河东节度使马燧将军拦着,朱泚叛军若逃出京城,必定往西而来。浑公与中丞的吐蕃军正好堵截他们,南北夹击,一举歼灭之!”

一时之间,两人吵得不可开交。他俩唐语速度极快,莫说琼达乞,便是论力徐,听起来也颇觉吃力。

但论力徐态度明确。自去岁到现在,包子已经吃到馅边了,吐蕃军当然应该先打进长安再说,不进长安,日后怎么讨得安西北庭?管它是跟着谁打进去的。

皇甫珩心中所想,却不是这么简单。

经历了这半年来密集的战役与谋斗,他已不是那个徒有悍勇的泾州小子。

皇甫珩此前的确已和白崇文达成盟约,会带兵往东与尚可孤会合,打下长安后,再做那件更惊心的大事。

但他也没有料到,军情来得这样急,而浑瑊,忽地也来要兵。

他于是倏地起身,也顾不上琼达乞和论力徐,直接对浑瑊派来的牙卒道:“帐外说话。”

牙卒心中一喜,以为中丞对自己终究更亲密些,忙跟了出去。

“浑公虽然麾下兵少,但圣上有令,盐州刺史戴休颜引兵驻守奉天,你莫诓我,戴刺史难道敢抗旨不来?有他的灵盐将士在,浑公为何还要我的兵?”

皇甫珩声音不大,但口气严厉冰冷,目光如刀子般盯着浑瑊的牙卒。

“中丞,小的怎敢瞒你!数日前,浑公前脚刚把你们送走,戴刺史大军,的确后脚就到了。但是昨日一听得长安方向的消息,他便率军往咸阳渭水边去了,说是要趁此机会渡过渭水,将李怀光堵在禁苑之北、渭桥以东,全歼李怀光的河中朔方军。”

“哦?”

牙卒压低了声音道:“小的说句冒犯中丞的话,您久在泾原,北边诸镇的恩怨,大概不甚清楚。浑公也原以为,戴刺史当初在莫谷遭朱泚叛军伏击,伤亡惨重,此番必会与浑公戮力同心守奉天,若叛军往凤翔镇方向跑,正好截杀报仇。不曾想,这戴刺史背后的杜希全杜节度,和邠宁的韩节度一样,都是老朔方,他们与李怀光,仇怨更大……”

这一笔乱帐!

皇甫珩心中喟叹道,正要再问,一声嗓音细软的“中丞为何在帐外私会信使”响起,翟文秀在白崇文的陪伴下,走过来。

两位信使清晨抵达,皇甫珩即刻便令白崇文去请琼达乞、论力徐和翟文秀。

翟文秀仍是一副笑眯眯的和气模样,方才那句问话实则带了谐谑的口气,此时努努嘴又道:“怎地,有什么话不能让里头的吐蕃人听去?中丞,你把心放到肚子里,有我这监军在,出了什么岔子,横竖不是你皇甫中丞一人之责。何况,眼下这情形,又有何难。”

翟文秀一边说,一边掀了帘子入帐。

翟文秀从梁州到平凉蕃营,给所有人的感觉都是很好相与,竟然不太像从前常听到的仗势压人的监军宦官。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当着吐蕃人,和浑瑊、尚可孤两位使者的面,翟文秀也仍然捏了不急不躁的商量口气,对皇甫珩道:“中丞,咱家虽是个内侍,到底在御前久了,这各镇将军们来来回回地奏对,听也能听出些行军打仗的门道来。战机如电,最怕贻误,但排兵布局,也不能不留一手。不如这样,辎重粮草,驮马车驾等,留在武功,请中丞与琼达乞将军率上一万五千精锐骑兵,轻装东行,不过一夕之间即可与尚将军会师,直取长安。恁大的功劳,若只教北边夺去了,太也可惜。”

他将最后一句说得慢悠悠,却咬重了每个字。果然,琼达乞和论力徐听到心里去了,正要合掌称是,却听翟文秀又补充道:“但浑公所言,亦颇有道理。不如,论大使领着剩下的五千吐蕃军,扼守附近的武亭川。”

皇甫珩闻言,心念一闪间,已明白,翟文秀这种老狐狸,定是看出论力徐比琼达乞精明得多,正好借了浑瑊要兵的机会,将论力徐留在武功,免得影响唐人的计划。

不过这样一来,对自己倒也更有好处。至少,也不会得罪浑瑊。

再者,可以将阿眉留在武功。

虽然皇甫珩扪心自问,留下阿眉,到底是为她安危考虑,还是怕她与论力徐一样,是个过于聪明的吐蕃人,但无论答案是什么,这一次征程的最后,他无须阿眉再陪伴。

不知是因为翟文秀演得太自然,还是不愿在争执上浪费发兵长安的时间,论力徐竟然主动开口,表示愿听从如此安排,只求蕃军主力快些往长安方向去。

计议已定,琼达乞当即传令下去,各东本、千总迅速动员起麾下军卒,当日午后,一万五千吐蕃骑兵即带好五日粮袋,速速开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