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一百三十一章 普王再起

大唐暮云 第一百三十一章 普王再起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3:56 来源:笔趣阁

“皇甫珩准备只在武亭川留五千吐蕃军?”

奉天城,原本太子李诵住过的馆舍中,普王李谊清晨起身没多久,便听到了这个消息。

高振继续禀道:“昨日傍晚,使者回来后,浑公大发雷霆,斥骂皇甫中丞一心去长安贪功,不知与奉天行营南北形成夹击之势的重要。”

李谊扶正了头上金冠,一脸嘲讽之情,评论道:“贪功?他们这些武人,哪个不贪功?戴休颜不也是如此,带着一万大军来到奉天,屁股都没坐热,就直奔渭水去打李怀光,哪里就把浑瑊这个奉天行营统管当一回事?”

“那驻守武亭川的吐蕃军,可有精兵?”李谊又问。

“驮马辎重倒是在,但守军,应该都是些老弱,还有军中奴匠,吐蕃人叫作庸的。若留下的是以一当十的精兵,浑公何至于如此气恼。”高振道。

普王李谊满意地“唔”了一声。

他心中真是畅快极了。浑瑊,你好不容易弄来的那些肥羊,果然是喂了狗。眼下倒好,你与本王一般,也成了光杆将军。就你麾下那点儿亲兵家奴,莫说扔下奉天城往长安去分一杯羹,就算叛军西逃至此,恐怕你也只能看着他们从你眼皮底下安然而过。

不过,这对他普王李谊来讲,是个好消息。他原本以为,自己的计划还得费点儿周折,不曾想机会这么快就来了。

“走,随我去见浑公。”

衙署堂中,浑瑊铁青着脸,看到普王李谊,虽起身以礼相见,双眉仍是紧锁。

“浑公,当初李怀光坐镇咸阳,本王和李晟副元帅受其压制,干耗了三个月都无法出兵长安。眼下西京总算有了动静,众人都道是捷讯,本王却更为担忧起来。”

“哦?”

浑瑊原本以为这小王爷是来看自己笑话的,但听他一开口,并无阴阳怪气的意味。

李谊见浑瑊的面色缓和了些,继续诚恳道:“论行军打仗,本王自是不敢在浑公面前班门弄斧,但本王开府后不久,即蒙圣恩,得以往泾原等边镇历练,亦敢说习了些兵法。浑公,戴刺史领军过渭水,在京畿北面去战李怀光,东面的潼关、南面的蓝田,又被骆元光和尚可孤封死了,若长安被收复,朱泚余部会往哪里逃?自然是西面嘛,毕竟凤翔镇的叛将李楚琳,为了附逆朱泚,连朝廷派到凤翔的节度使张镒都杀了,朱泚若领军逃出长安,必往凤翔。”

浑瑊闻言,心道,这普王确是个将才,想的和老夫一样。

他不由记起奉天围城之际,杜希全、戴休颜的援兵在莫谷遭遇伏击,普王李谊主动请缨,出城与当时守卫梁山的邠宁韩游環一道,去救灵盐之师,算得是个有担当的王爷。

浑瑊重重地叹了口气道:“殿下,老夫如何不知奉天与武功这一南一北扼守京西之门户的紧要。奈何目下能打的都去了长安,梁州的护驾守军,韦皋那一千多奉义军,焉能调来,老夫也是一筹莫展。”

李谊掂了掂老将军话中口气,正色道:“浑公,本王昨夜也是一宿未得眠,忽然想到,此前郭郡王的使者裴玄,向浑公提过,安西旧将,精兵三千人,奉郭郡王之命,万里赴戎机,集结于漠北顿莫贺可汗处,我们何不……”

“不可!”浑瑊断然拒绝道,“殿下难道忘了,圣上与先帝不同,圣上厌弃回纥人。”

浑瑊虽自己也是出身铁勒部,但历经三代帝王,很是熟悉肃宗、代宗与当今圣上,对于回纥人截然不同的态度。

浑瑊屏退左右,放低了口气,对李谊道:“殿下,你莫看老夫是个武将,眼睛可不是只会盯着箭矢,不懂察观圣意。从陕州之辱到清水会盟,圣上的态度,是亲吐蕃而远回纥。那安西大都护郭昕离开中原数十年,不清楚其中的关节。如今安西北庭的唐将,与顿莫贺可汗交好,圣上拿安西北庭给了吐蕃人,也有宁予吐蕃、不给回纥的意思在里头。”

李谊道:“浑公此言确有七分道理。但本王还要说上三分意气之语。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何况裴玄带来的,又不是回纥人,不过是借道回纥的唐人,是安西旧将。浑公请想,自去岁以来,从河东诸镇,到西边的泾原镇,再到朔方的李怀光,各藩镇叛乱迭起,连长安都叫这些乱臣贼子给占了。此时此际,若中原战场上,出现一支大唐当年所向披靡的安西铁军,浴血平叛,擒得首逆,这是何等长朝廷颜面、灭逆藩气焰的壮举!”

浑瑊盯着眼前这张五官虽年轻、神色却有着与岁数不相称的坚毅之相的脸,心里很有些触动。

他虽不会说与普王知,但自己脑中清楚,从这几个月一次次的御前议事看,圣上如今最为倚重的文臣李泌与陆贽,对吐蕃是主战派。最为倚重的武将,从老人到青壮,李晟、韦皋、严震,亦是早在藩镇大乱之前,就重创过吐蕃军。

虽然圣驾播迁梁州后,李泌急着催促皇甫珩进兵中原,但那不过是心忧朔方军李怀光与朱泚联兵,导致长安更难光复。待到战事一消停,朝堂上下,未必真的赞同唐廷对于吐蕃的一再让步。

不过,浑瑊到底是御前护卫了多年,不是李怀光那般急躁的藩镇武人,他沉吟片刻,仍是对李谊道:“圣上前往梁州,殿下仍留在奉天,这已是宗室成员身先士卒之举,足以勉励各军。老夫昨日得了消息,也是被杜刺史和皇甫中丞伤了心,有些失态。”

浑瑊站起来,一张饱经风霜的焦黄面皮上,好歹挤出几分客套的笑容,向普王道:“殿下也稍安勿躁,老夫的探侯也不是吃素的,正盯着东边的动静。再说武功那几千吐蕃军,虽非精卒,也可抵挡一阵。吾等且略作观望,再议。”

普王本也不指望一炷香的时间就说服了浑瑊这般老于军旅的宿将,谦逊地回礼告退。

回馆舍的途中,普王忽然勒马,向身边随行的高振道:“高孔目,你是否觉得本王是个没有心肝之人?”

自始至终,普王对于高振,都以他在泾原军府中的官职称呼他。普王当然也觉察到,随着姚令言死于非命,高振听到“孔目”二字时,偶尔面色会有异样。

此刻听到普王突然作如此发问,高振登时大骇,愣愣地看着主人。

普王眯了眯那双狭长的凤眼,玩味之意顷刻间又消散了,带了他擅长的推心置腹的口气,向高振温言道:“非常之世,唯行非常之举,方能建非常之功。在江山社稷的大利面前,本王做出些违心背义之举,也是无法。”

高振忙在马上俯首,喏喏道:“仆省得,殿下所为,皆是为了大唐。”

普王嘴角微抿,继续驱马缓行,一边继续向高振道:“韦执谊确是出自韦氏高门,人呢,也还有些士子之义,不过本王就算用他,也难以当作心腹。高振,你且将心放到肚子里去,你跟了我,便再也不会回到在边鄙之镇碌碌无为的境地。纵然有些艰险,本王亦都记在功劳簿上。”

高振道:“殿下只要吩咐仆去做的,仆定万死不辞。”

普王笑道:“何至于要万死,你言重了。”

他倏尔放低了声音:“韦执谊,本王令他今夜即出城,去与裴玄会合结兵,越快越好。但高振,你要替本王办的差事,更紧要。”

高振道凝神倾听,等着主人示下。

普王道:“本王现下无兵无卒,幸好钱资仍留了些,买几头病死的牛羊,驱遣几个农人民夫,还能够。浑公弄了活羊劳军,打了水漂,本王的死羊,才能派上用场。你如此这般……”

高振听罢普王的主意,恭顺道:“仆谨遵殿下之令,今日便出城去办此事。”

普王点点头,又冷笑道:“浑瑊那老武夫,哪里斗得过圣上的家奴,我与那监军翟文秀,无论当初在御前,还是后来在咸阳李怀光处,都打过交道,此人比皇甫珩和吐蕃人还贪功,都到了武功县,哪里还肯不往长安去。也好,要不是他,本王也得不到这般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