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复大内

大唐暮云 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复大内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3:56 来源:笔趣阁

大明宫宣政殿中,朱泚和王翃都身披全甲,彻夜未眠,希望董秦和李希倩这一老一少两员悍将,能在东边光泰门内,顶住李晟的火力。

孰料,天光还没亮透,皇城方向传来的急报,竟是长安城的南郭失守,吐蕃人在尚可孤神策军的引领下,攻了进来。

王翃一口浊气上涌。

瞧瞧,如果当初依了老夫的建言,劝动李怀光自咸阳西攻,把住京畿西边门户,吐蕃大军何至于如入无人之境般杀到了长安城郭之下。

但他的怒火到了喉头,又生生咽了回去。因为御座之上的伪帝朱泚,面色比他还难看。

数日前,张光晟率兵在渭水与李怀光会合后,直取东渭桥,结果发现扑了个空,连粮仓里的粟米军饷,都早已被运往华州潼关的神策军骆元光处。他们正自懵懂时,腹背受敌,从奉天行营赶来的勤王之军、盐州刺史戴休颜所部,渡过渭水,直扑李怀光的朔方军和张光晟的泾原军。

在节度使杜希全的全力支持下,戴休颜这次带出来近两万人马,几乎倾灵、盐全镇之力。这般做,一是因为杜希全身为老朔方军旧将,与李怀光亦有宿怨,二是因为,去岁的奉天保卫战中,灵盐勤王军在漠谷曾遭受泾原军的伏击、伤亡惨重。

戴休颜所部休养了小半年,身负旧怨新恨,汹汹而来,锐不可当。饶是李怀光的河中朔方军也算得铁师,奈何一年来四处征战又缺粮乏饷,颇为疲惫,而泾原军的战斗力,不靠打埋伏战,则显然敌不过灵盐精锐。

很快,自知不能硬拼的李怀光,便作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跑。

“我一心勤王,而圣上见疑,迫我骑虎捻耳,掎鹿是困。自古列地封王,各为盟主,我观今日之中原亦如是。吾军河中治所,晋之旧穰,可秣兵训卒,以候天时、观形势,再谋宏图!”

李怀光发完这通感慨,率领朔方军,自东渭桥又撤回渭水北岸,全速退往老巢——河中。

这样一来,张光晟被戴休颜拖住,亦无法回撤到长安禁苑,来护卫朱泚。

同时,张光晟派人禀报朱泚,被尊为国师的桑道茂,随着张光晟刚到东渭桥战场,就瞅了个机会潜逃南下,投了李晟。这术士还放出消息,声称夜观天象,荧惑星在李晟的神策军上闪耀不熄,长安城三日内必回到大唐天子的手中。

一时之间,叛军的士气又似乎泄了三分。

终于,当吐蕃军眼看就要突破西内苑防线之际,朱泚不敢再寄希望于董秦和李希倩手中那区区三千戍卫兵力。

李晟东边的一万余人,尚可孤和皇甫珩西边的两万人,这东西一夹击,他朱泚还有活路吗?

和朔方军李怀光一样,现在就跑,还来得及。至少左右还有韩旻这样万夫莫奈何的勇将护卫,至少西边还有凤翔镇的李楚琳可以投奔,实在不行,就去最西边,求泾州的田希鉴收留。

于是,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去年十月初三日,朱泚被掀起叛乱的泾原军和自己的幽州亲兵簇拥着,自丹凤门进入大明宫含元殿,逼得大唐天子慌不择路地逃离长安。

而七个多月后的今日,朱泚带着王翃、韩旻等人,由区区千余幽州军紧随,又从丹凤楼的五扇大门跑出了大明宫。

犹似大梦一场!

他们仿佛被点着了尾巴的公牛,在长安城坊市间的十字路上急奔。他们此时是多么庆幸历代大唐帝王,将长安城修建打造得无比广大辽阔,以至于悉数涌入西内苑的吐蕃军,来不及回到朱雀大街来拦截他们。

一溜烟地,朱泚一行,自长安城东边的万年县横穿过朱雀大街,出了西边长安县的金光门,往京西绝尘而去。

伪帝逃离长安的消息,令正在东边苑墙后拼命抵抗李晟神策军的董秦、李希倩,以及好不容易从渭水撤入长安北苑的张光晟,麾下军卒的士气一溃千里。

他们也纷纷扔下队伍中的步卒,率领小股精骑,沿着朱泚的逃命路线,奔出金光门,希望能一路奔徙到凤翔镇。

皇甫珩与琼达乞率领的万余蕃骑,只在从芳林门到玄武门附近,遭遇了一些抵抗,而一旦突破了比南郭城墙高大结实得多的宫城包砖城墙,吐蕃骑士便所向披靡,横贯整个西内苑,直扑东边的大明宫。

他们有机会追击到第二批溃退出逃的叛军。

“中丞,为何停下?”

在含元殿前空旷的广场上,肃清苑内、确定没有伏兵后赶上来的琼达乞,一边喘着气,一边诧异地向皇甫珩问道。

虽然从清晨起,战斗持续了四五个时辰,但若持将余勇追穷寇,对于这支在一夕之间横扫长安城的吐蕃军来讲,也并非难事。

皇甫珩的目光,下意识地投向白崇文。这一瞥,稍稍出卖了他内心的惶惑。

白崇文勒缰驻马,暗自冷笑。这泾州小子,莫看做了一阵子万军上将,言谈举止也很是老成了些,到了关键时候,还是露了怯。

“琼将军,清晨时分,城中人烟未起,吾等穿城而过,尚可为之。眼下这时辰,皇甫中丞方才若纵兵追击,整个长安必坊市大乱,到时候圣上怪罪起来,中丞也是怕琼将军与大蕃勇士们受了苛责,岂非好好的一桩大功,也蒙了尘。”

白崇文难得拽起大义又斯文的言辞,琼达乞虽唐语功夫尚欠,大致也明白了意思。

但琼达乞此行,万般惦念只在一点,依照唐蕃两国国书所载,平定叛乱。

这实在是太过模糊的语汇,怎生算平,如何算定?铁蹄踏破长安的大门自然是不够的,冲入大明宫,与那位被天子尊为大元帅的李晟将军会师,就够了吗?是否要捉住叛军的那位做了数月假皇帝的首领,才算履行了双方盟约,吐蕃才能获得安西与北庭?

琼达乞踏入中原后,纵然再被各方装腔作势、却教他视作真心的善意包围,此刻也未免尤其谨慎起来。

琼达乞于是回头,看着从含元殿旁的龙尾道驰来的阿眉。他信任她,不仅因为她是同族和未来的妻子,还因为她在他眼里,已经成了半个在帝国都城开蒙过的中原人,军政大事的分寸尺度,她未必逊于男子。

阿眉的出现,同时也令皇甫珩灵光乍现。他似乎知道了该用一个怎样冠冕堂皇的博得这个女子好感的理由,掩饰自己阻止吐蕃军追击朱泚叛军的真正目的。

“殿下,”他策马上前,掀起兜鍪遮面,带了交融着无奈与不忍的复杂口吻,向阿眉道,“长安已光复,大蕃士卒们暂且在禁苑歇整罢,逃出金光门的,除了朱泚,还有泾原军,泾原军……”

他说到最后的几个字,几近嗫嚅。

阿眉眨了眨眼睛,瞬间明白了。

皇甫珩怜悯昔日军镇的那些同袍子弟,他想放他们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