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冰铁帝心

大唐暮云 第一百五十三章 冰铁帝心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3:56 来源:笔趣阁

由于朱泚伪帝曾经使用过,紫宸殿中的一应陈设,已全都换掉,如今放眼望去,整个议事厅簇新得好像出阁那天的娘子。

李泌被宣进来,见殿中只有天子和太子二人,而没有那贯会兴风作浪的普王李谊,心中先稍稍松了一口气。普王李谊在奉天迎到翻越秦岭谷道回到关中的圣驾后,就获准跟着卤簿一同回到了长安。但包括今日在内,李泌始终未在奏对时见到普王的身影。

“陛下,朝廷此前已出令,出任朱泚伪朝五品官阶以上者,才问罪。这李炼师无官无品,还是个方外人士,献诗而辞多悖逆之说,也没什么人证,反倒有那严巨川为其喊冤,陛下实在不可草率为之。”

李泌不及坐到茵席之上,便开门见山奏禀道。

德宗的目光跃过李泌,投向殿外,隐约能看到窦文场带着人,肃然而立。

他又看了一眼身边侍候着的霍仙鸣,见自己这素来办事牢靠的家奴,脑门上豆大的汗珠分明冒了出来。

传诏李泌和押李冶出宫,都是霍仙鸣领衔的内侍省的活儿。霍仙鸣到此刻才蓦然想起,那日在延英殿,这位李公,分明劝过圣上,看在两浙节度使韩滉的面上赶紧放李冶回南方。

霍仙鸣暗道,自己真是犯了个天大的疏忽,怎么能教李泌撞见李冶被带出宫去行刑呢。

德宗瞧霍仙鸣这惴惴惶惶的模样,果然多少外朝臣子,都是动辄把江山社稷挂在嘴上,实际往往还不如这大明宫里的几个阉人家奴,懂得心疼天子。若是什么差事没办好,给天子添了额外的麻烦,这些内侍们,一个个那紧张羞愧的模样,唉,真不愧是打小就在东宫服侍的自家人。

不过,德宗倒也并不觉得,李泌进谏,是令自己烦心的事。他乐于和这大约是目前资历最高、也深富谋略的文臣对垒。在他想来,倘若帝王竟怯于和艺高人胆大的能臣进行争论,那还谈什么攘外安内的魄力。

“李公,开元元年,玄宗皇帝领兵二十万,于骊山脚下演武。二十万大军啊,戈矛金甲烁天耀地,旌旗绵连数十里。这是何其声威浩大的壮举。然而玄宗正击鼓时,兵部尚书、代国公郭元振却突然出班奏事,导致军容骤乱。郭国公此前曾在军国大业中屡立奇功,尚且要因此事被玄宗下令阵前斩首,经文武百官跪下苦苦相求,才保得一命,流放三千里。”

德宗此言,李泌自然知道用意为何。

杀人立威,自古多少帝王最爱做的事。

但杀李冶,有何威可立?!

“陛下,郭国公身为兵部尚书,贸然出班,以致军纪不肃,若以守土有责而论,罪之有据。而那李炼师,不过一介女流……”

“诗家文士,就不是朕的臣子了吗?!”

德宗的语气明显严厉起来。

“太子,”德宗转向自己的长子李诵,“听说你宫里的奉仪(太子妾氏名号,九品)窦氏,泾师兵变后、贼泚在白华殿僭位之日,她就饮毒酒自尽了,可有此事?”

李诵俯身应道:“确有此事,臣妻萧妃,已着人扶棺送回窦氏的家乡厚葬,并赐以金帛。”

德宗点头,又转回投来,对着李泌道:“李公是我李唐几代的耆老贤士,莫非未听过主辱臣死的道理?但那李冶倒真是气定神闲,她是朕请来的客卿,朕因叛乱不得不仓促播迁,她却在朕这大明宫学士院一住就是大半年,若真是清贞之士,怎地不学学太子的宫人?”

李泌心中于愤懑之外,升腾起一丝寒凉与无奈。

这九五至尊所言,哪句不是强词夺理、破绽百出!

李泌觉得自己方才拦下窦文场、踏进紫宸殿来之前,抱定决心要救下李冶,莫教天下小看了当今圣上的胸怀,此刻却不知如何再辩。

还用得着苍生来评判?今上的心胸,分明就是狭窄的哪。

只怕他还自认为,可以此试探韩滉。

正如当初不到黄河心不死般地试探李怀光。

李泌因对天子自任圣智的刚愎习性而忧虑,一时无言以对的模样,在德宗看来,恰是被自己说得张口结舌。

他又作出宽和的能容异见的口吻,主动打破沉默,道:“不过,李公今日这么一拦,也教朕有些犹豫对此事的处置,狗脊岭杖杀,贩夫走卒皆可围观,行刑不雅。不如这样吧,霍仙鸣……”

正惴惴不安的内侍霍仙鸣忙趋步上来,应道:“老奴在!”

“你出殿去吩咐窦文场,令他将李冶带去太液池畔,找个僻静的角落,赐毒酒一杯。然后命宫外的凶肆来几个人,殓了尸身送回乌程县(今浙江湖州)去。”

“老奴遵旨!”霍仙鸣一边说,一边碎步急退出紫宸殿去宣旨。

李泌仍是默然。他想到今日除了尽陈府兵制渊源外,自己实则还有另一桩建言须圣上点头,只能忍看眼前惨事。

德宗不由越发畅快,还想说一句“李公既在浙江与韩节度共事过,可要去问问那李炼师有何遗言带给韩滉”,但终究忍住了。他毕竟顾忌李诵亦在殿中,自己到底是天子,莫太跌了风仪,尤其在天家素来看重的皇长子面前。

李泌僵直地站着,没有回头去看殿外。

不多时,霍仙鸣回来,禀道:“李冶谢陛下赐她一个体面。”

“唔,朕看到了,李冶向着这紫宸殿叩拜行礼。”

……

太子李诵回到少阳院时,萧妃迎了上来。

大明宫的少阳院其实有两处,一处在东边的弘文馆附近,为太子日常办公所用。另一处则在西边,毗邻翰林学士院,是太子寝居之处。

今日适逢休沐,因而李诵从紫宸殿出来后,回的是西少阳院。

萧妃立刻捕捉到了丈夫脸上那一丝有些欣然的神色。她猜想,今日在紫宸殿,虽然听说只有李泌一人前往奏对,但太子应是得了圣上的器重,才会心情不错。

“圣上有意令李晟出镇凤翔,派浑瑊和马燧南北夹击河中,去平定李怀光。”李诵直截了当道。

果然,器重的表现,就是在第一时间,在极小的范围内,准许太子参与讨论军国大事。

“哦?”萧妃正在翻检府库送来的墨丸,看似漫不经心,实则也直奔主题,“不知李元帅该多么沮丧,听闻銮驾回到含元殿的第一次朝议,李晟就提出,要让皇甫珩作先锋,北上河中,直取李怀光老巢。”

萧妃带了淡淡的讥诮。

她不是刻薄之人,但想到李晟与普王李谊曾发展出的关系、做过的事,深知普王觊觎东宫之位的萧妃,对李晟的敌意是毋庸置疑的。

“李公泌有何见解?”萧妃又问。

太子李诵眯着双目,定定地看着青砖地面道:“大约因为李晟出面,诛杀了有拥立韩王之心的吐蕃大将琼达乞,李公泌倒似乎有意成全于他,你知道,李公一直对唐蕃会盟不以为然,眼下朝中多了个麾下有万余神策精兵的李晟,也不喜欢吐蕃人,李公与李晟站到一处,也无甚稀奇。不过,李公泌以府兵制式微、募兵制兴盛而带来藩镇之乱为例,劝圣上用天子亲军去平叛,莫用河东节度使马燧,圣上却听不进去。”

萧妃冷冷一笑:“李晟的手段和心机,都教人乍舌,可惜此次却聪明反被聪明误了。此前明明挽社稷于将倾的朔方军,一夕反唐,朝野都道是我李家苛待所致,且与神策军脱不了干系。现下若还要以神策军去攻伐,一来,挟有前怨的兵卒士气恐怕胜于哀兵、更不好打。二来,以天子亲军如此对藩镇军将苦苦相逼,教河东那些刚刚归顺的成德军、魏博军如何作想?三来,李晟已夺长安之功,浑瑊若再领不到这个机会,圣上御阶之下这两员红得旗鼓相当的老将,岂非更生罅隙?”

萧妃如此分析一番,李诵越听越觉得有道理。

他自被封太子之际,就带领全家住进了大明宫少阳院。这是玄宗朝以来的规矩,禁止东宫储君在宫外另行开府居住、仿中央三省六部建制而学习治国之术。李诵与萧妃,在少阳院困了三四年,直至去岁在兵变中出逃奉天,天沛流离了大半年,固然吃进苦头,却也获得了见识沙场对垒与宦场风云的机会。

李诵对自己的正妻萧妃,并无几分男女之情,但向来是知道这位同样出身宗室的郡主,眼界见识,不输于王叔文那样的谋臣幕僚。

只听萧妃又道:“太子,以臣妾观之,圣上登基后,亲近吐蕃,朝臣都道因陕州之辱中圣上与回纥结怨。臣妾倒觉得,圣上一再定立唐蕃会盟,也实属无奈之举。河东、淮西接二连三地叛乱,南诏又归顺了吐蕃,若不把西边这头雪山猛虎稳住了,又要削藩又要防秋,左支右绌,教圣上如何应付?眼下总算内乱初定,李晟本就有大历年间重创吐蕃之举,此番又杀了吐蕃大将,圣上令他出镇凤翔,甚至跑得再西一些,驻防到泾原也未可知。李晟这一年来声名大振。行军打仗之事,匹夫武卒本来就有赖将帅之威,朝廷令他去镇边,原也是很说得过去。只怕李公泌细细想去,也不会再反对。”

李诵也笑道:“你真是料事如神,就仿如与我同在紫宸殿一般。不错,李公本来还劝圣上,莫因这番变动,伤了李晟这样勋臣的心意,但圣上以防御外患兹事体大论之,又言及凤翔镇的紧要地位,还说到那李楚琳虽见朱泚大势已去、又归顺了朝廷,到底已做过贰臣,万一又摇身一变投靠了吐蕃,大唐岂非又腹背受敌。因而李公泌也无后话了。”

继而又叹一声道:“不过今日,李公刚到紫宸殿,就目睹那李冶李炼师被圣上下令处死,想救而不得,瞧着也有些惘然无奈,奏对起来,确实少了往日面对圣上问难往复时的那番从容。”

萧妃面色一沉,不禁脱口而出:“李公已是年迈之人,确实心意仁慈。”

李诵大惊:“休得胡说!”

萧妃才猛悟自己失言。这岂不是说圣上……

李诵见妻子惶然如惊雁,又略有自责,压低了声音道:“你我居此不易,你也知我不是有意怪你。”

萧妃微不可闻地“嗯”了一声,仍是歉然不语。

李诵有意岔开话题,想到一事,缓缓道:“对了,我那救过淳儿一命的襟弟,皇甫中丞,怕是又要升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