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一百六十章 中秋夜宴(中)

大唐暮云 第一百六十章 中秋夜宴(中)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3:56 来源:笔趣阁

大明宫含凉殿,比蓬莱殿更靠近太液池。

这是一座精巧的上阁下厅的楼台,琉璃碧瓦的殿顶舒展平远,朱红色的梁柱虽然柱身简洁,柱端却雕着精美的云龙与牡丹。

站在含凉殿的二楼,可以自南往北俯瞰整个太液池,并与池北的含冰殿遥遥相望。

若是炎炎夏日,含凉、含冰二殿,大约是整个大明宫最远离暑热的所在,因为滚动的木车会将太液池的池水源源不断地送上屋顶,再如飞瀑般倾泻而下。帘幕胜雨,蒸发的水汽带走了整个宫殿的热量,令殿内好像秋意降临。

而到了中秋,含凉殿更是赏月胜地。试想,入夜时分,皎月当空,银辉照水,十亩浩瀚的太液池中,也犹如一方白璧微沉,天上月与水中月彼此呼应,加之夜岚四起,笼盖周遭,那是怎样一番令人如临幻境、迷离心醉的景色。

此刻,含凉殿阶下,灯烛已升,内侍宫女们忙得如蜂蝶穿花般,一一将宗亲们引上筵席就座。

宋若昭思忖自己的身份,定是于最下首设座,因而领着明宪与桃叶,静静地在阶下角落候着。

恰在此时,一声“姨母”,皇孙李淳由保姆领着,三步并作两步朝她跑来。

若昭心头一热,屈膝行礼后,俯下身,在渐渐晦暗的将暮之色中,细细打看自己的这位小外甥。

远离奉天被围时的饥荒后,他的小脸蛋也重新饱满起来,而眉目的俊俏和弥散其间的端凝之气,越发像他生母王良娣了。

若昭正要与李淳问几句近况,却听不远处一阵纷乱。

“普王到底是平叛功臣,竟是连长幼尊卑都不放在眼中了?”

一位妇人响亮爽利的声音响起来。

原来是那到哪里都不让人太平的老延光。

圣上的姑母兼太子的岳母(伦常好乱),延光公主,本就比普王晚一步来到含凉殿,却因内侍先为普王引路登殿,而出语不逊。

紫袍翩翩的年轻王爷,转过身来,又走回阶下,谦和地向姑祖母欠身致意:“是谊疏忽了,公主先请。”

延光鼻子里“哼”了一声,觉得自己抖了抖威风,很是适意,对已吓得面色苍白的小内侍森然道:“引本宫进殿。”

延光抬着下巴颏儿,双目直直地望着高台上灯火通明的含凉殿,莫说角落里的宋若昭等人,便是立于身侧的普王李谊,她也自始至终未拿正眼去瞧。

若昭正庆幸这位煞神般的大唐第一公主没发现自己,普王却毫无迟疑地走过来。

“淳儿,听说今日有舞马表演。”李谊笑盈盈地告诉侄儿这个好消息。

李淳还是孩子,自是不知眼前这位叔父,乃父亲最为防备之人。相反,普王脸上挂着的轻松笑容,叫见惯了父亲李诵严肃沉思模样的李淳,甚是喜欢。

“皇叔,我去岁在山中看到圣上放归的舞象了。”李淳以忽然升腾的谈兴,向叔父表达来自一个孩子的亲善之意。

“哦?皇叔不信。”

“真的,不信可以问姨母,姨母也见到了。”

李淳天真地拉拉若昭的衣袖。

李谊抬起头来,目光若有深意地盯着宋若昭,寒暄道:“皇甫夫人。”

“妾见过普王殿下。”

若昭无奈,恭敬中带着冷漠地行了个中规中矩的礼节。

李谊神色坦然,又将目光投向站在宋若昭身后的宋明宪。

明宪忙也跟着行礼。

普王眼色犀利,见这少女显然不是皇甫家的婢子,眉眼与宋若昭又有几分形似,于是温言问道:“这位娘子想来也是宋御史的子侄辈?”

明宪方才见那打扮得犹如凤凰现身般华贵、出语却比石头还硬的延光,将面前这长身玉立的紫袍王爷抢白了一番,王爷却似浑不介意般,当即退让不争,也免了内侍们被问罪。明宪心中,对普王很是抱了几分好感。

她暗想:帝王之家,分明也有这般宽厚的谦谦君子嘛。

于是,不待若昭开口,明宪已自陈身份:“民女潞州宋氏,是皇甫夫人的堂妹,自幼蒙伯父抚养。”

“哦。”普王低沉的嗓音伴着彬彬有礼的口吻,听起来越发教人有如饮醇酒之感,“本王早就听闻,宋御史不但襄助李节度治镇有功,还是河北有名的大儒,且长于辞藻之力,亦不在内院翰林之下。”

明宪答道:“谢普王殿下,民女若能习得伯父学问的十一,已是此生所愿。”

李谊眼锋扫回来,见宋若昭仍是低着头,半分来搭腔献媚的意思也无,心中不免着恼。方才在日华门,他明明见到这妇人与韦皋似在客客气气地谈论什么。

普王李谊不知韦宋之间的往事,但他听说韦皋与皇甫珩曾因吐蕃借兵而在御前争得面红耳赤过,今日所见,却叫他疑心,莫非这两位少壮将领,又尽释前嫌了?

在北衙禁军式微的当下,位在南衙的金吾卫,与这几年崛起的神策军,是天子脚下最重要的两支亲军。而这宋若昭又是太子李诵的小姨子,韦皋对他普王李谊则显然很不以为然,倘使他们拧到一处,自己未来还有几分盼头?

想到这些关节,普王暗暗地咬了咬牙。

莫急,事在人为。圣上正当盛年,快棋,下不得。

李谊于是按捺住胸口的愠怒,和蔼地对候在一旁的内侍道:“引小殿下和皇甫郡夫人登楼吧。”

有李淳同行,宋若昭也并不推辞,淡淡向李谊道谢,便携了明宪和桃叶往含凉殿走去。

……

西边最后一丝绯红也隐去了。天空变成了神秘的靛蓝色。但秋夜总是明朗无翳,很快,东南方向,一轮明月映入人们的眼帘。

皓如霜雪,清辉无限。

身披戎甲、右手按在横刀刀柄之上的金吾卫将军韦皋,也不由仰头,将这轮圆月看了片刻。

一炷香之前,他与卫士们,刚刚迎到了圣上与贵妃的肩舆。

德宗似乎心情很好,看到他,还特意在肩舆上直起身子,冲着韦皋笑言:“城武辛苦了,稍后朕传你,也进殿来饮一杯酒。”

韦皋忙道:“臣不敢。这是陛下的家宴,臣能带儿郎们践行戍守之责,已是深沐陛下的恩赏。”

德宗满意地点点头。

张延赏这个女婿真是教人喜欢,此前沙场拼杀也好,御前献计也罢,多么有本事的一个人,但回京之后浑无半分骄横之气,这才是臣子该有的样子!

韦皋恭恭敬敬地目送帝妃进入含凉殿。

然后,他听到,楼台上,渐渐传来太乐署的乐工们奏起的筝瑟箫笛之音,伴随着伶人歌姬清亮如春莺啼啭的歌唱。

再过了一会儿,又传来一阵激越的鼓点,继而似乎是天子带头喝彩,其余人等也纷纷击掌笑语。想来是舞马出场了。

早在中宗一朝,宫中已有舞马衔杯的表演。这些来自西域各邦进献的骏马,仪表堂堂,对鼓点也有极好的悟性,能随着乐曲进退踏转,犹如姿态曼妙的舞伎一般。曲终之时,舞马会衔起酒杯,献到宾客案前,请君将美酒一饮而尽。据说吐蕃使者来访时,中宗命人安排的舞马衔杯,大大震慑了吐蕃人。

到了开元年间,大唐的国力达到鼎盛,玄宗尤为重视宫廷宴饮中的助兴之举。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宫中舞马,甚至能连上三层床榻,在乐终的节拍上,正好于最顶端的榻上,衔起酒杯,昂首抬腿,赳赳而立。

德宗是个标榜勤俭的皇帝。他登基的建中元年,就裁减宫中用度,不仅放走不少宫人,连舞马舞象也赶去京畿山中放归了。

但这次大难不死、重回金銮殿后,德宗对于番邦献来的珍奇异兽、舞乐伶人,似乎又开始欣然接纳。就连空置许久的宫中五坊,也被德宗命人兴复起来,雕、鹘、鹞、鹰、狗,飞禽走兽,再次纷纷涌入大明宫。

一曲终了,殿中舞马垂首收蹄,又恢复了连响鼻也不会打一个的安静模样。

德宗带头叫了声好,又吩咐霍仙鸣:“赏,赏,人也赏,马也赏。”

天子满脸喜气地看座下儿孙宗亲们饮馔望月,正心满意足间,忽然瞅见普王李谊孤身一人坐着,胸中顿时骤然漫上一股怜意。

泾师长安叛乱,普王的正妻崔氏和几个妾氏都没来得及逃亡奉天,直到銮驾回京,德宗才知道,她们被叛军寻到后送入泾师和幽州军的营中……崔氏是高门贵女,如何肯忍辱偷生,当即自尽了。

“谟儿,听说你在编纂大历十才子的诗集?”德宗向普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