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二百零五章 稍加挑唆

大唐暮云 第二百零五章 稍加挑唆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3:56 来源:笔趣阁

中军大帐的后头,有一座牙卒把守的小帐。夕阳的余晖笼罩住了整个帐篷,金灿灿,亮闪闪的。

但在若昭眼里,大自然再妙绝的圣手描画下,这小帐的外貌,仍然像个坟冢。

她由妹妹和婢女桃叶搀扶着,进帐歇着。

桃叶命士卒送来一桶河水,绞了帛巾,为女主人轻轻擦拭。

一头一脸的尘泥,清冽的河水瞬间就浑浊了。

明宪小心翼翼地看着姐姐。

今日演武中出现的惊心动魄的一幕,明宪确实事先不知。但在骑卒如洪流般又退回旷野后,她机警地望向普王,看到了李谊云淡风轻的神情。不知为何,明宪面对若昭时忽然有些窘迫,仿佛她也成了他们的同谋似的。

“明宪,方才在高坡上,面对那些骑兵时,你害怕吗?”若昭轻声问道。

明宪老实地摇摇头,但立刻解释道:“想来姊夫是有分寸的。”

她本以为这添上的恭维能教若昭释怀些,若昭的凄惶之色却更鲜明了。

“前汉时,漠北是匈奴称王之地。冒顿单于还未夺得王位时,训兵便是以鸣镝为号。号令者的鸣镝之矢射向何处,军士们便紧跟着一同射出利箭,有迟疑者,斩。起先,训练用的活物,只是俘虏。后来,冒顿单于用自己最心爱的马匹为目标,军士中果然有不敢射箭者,立时被阵前斩首,以明军纪。再后来,冒顿的鸣镝射向自己最宠爱的女子,顷刻间,那女子就惨死在如雨飞来的箭矢下。”

明宪闻言,反倒不如先头那般害怕了,她接过桃叶递给她的另一块帛巾,擦拭着自己的脸,一面宽慰若昭道:“阿姊多虑了,怎地将姊夫和那古早的蛮人比。你我现下不是好好的?”

若昭轻轻叹口气,忽然盯着明宪道:“普王,可疼你?”

明宪眼中赧色闪过,笑盈盈道:“殿下对我很好。”

若昭又问:“明宪,你为何常去九仙门下的冷宫中?可是普王叫你去的?”

明宪一怔,并未立即回答。

她微微起了恼意。

平心而论,姐姐在刻意收敛她原本具有的洞悉人心的本事,如今说出来的话,口气是温和的,甚至有些示弱,带着恳求的意味乞讨真相。但即便如此,明宪仍感到,一种被干涉的压力。

“阿姊,可是太子妃说什么了?延光公主虽是她的母亲,但她自己忌讳,惦记着太子妃的身份,不去探望,我作为天家的媳妇,去看看这位如今落魄的大长公主,送些王府的胭脂水粉,和延光公主说些长安城的春和景明,那是连韦贤妃都应许了的,莫非还有什么不合礼制之处?”

若昭虚弱地靠在简陋的桦木榻上,并不再与妹子争执。

明宪还在芳草地上乐享欢愉,还没看到悬崖的边缘,怎会被唤醒。

身边不是睡得死死的人,便是装睡的人,她的呼唤,又有何用。

焉知众人不是觉得,只有她宋若昭,才是那个浑沌中的可怜虫呢?

正在此时,外头守卒一阵恭敬的唱礼之声,帐帘一掀,皇甫珩走了进来。

“宋孺人,殿下寻你,王府的卤簿要回长安了。”皇甫珩温和而略带恭敬地对明宪道。

又转向若昭,眼神中的怜爱关切,当真与寻常的夫君一无二致:“你今日便歇在这客帐中吧,缓一缓,明天我令文哲亲自驾车送你过渭水,其他人送,我也不放心。”

若昭应了一声。

明宪瞧着这光景,松了口气,知趣地告辞而去。

皇甫珩在榻边坐了,执起若昭的手,定定地望着她。

“我知道,吓到你了。练兵便是如此,胡儿们虽勇猛,却到底是新旅之卒,不来真的,他们记不住,什么叫军令如山。”

若昭抬起双眸:“彦明,你可有事瞒着我?”

皇甫柔声道:“我能有何事瞒得过你?我只是开始盘算,此去盐州戍边,若想你想得狠了,如何偷偷驰回长安,看你一眼。”

一旁的桃叶听了,都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了,意识到失礼,忙喏喏道:“阿郎,娘子,桃叶去倒水。”

若昭看着小婢女捧着水桶出帐的身影,终是勉力直起身子,拉着丈夫的臂膀道:“我在长安,天子脚下,又有全家上下照应着,没有什么可教你担心的。反倒是你,在盐州那边,北有回纥,西有吐蕃,而灵盐夏绥和泾原凤翔,又最是军镇交错的复杂地界,切不可掉以轻心。莫要,莫要……”

“莫要怎么?”皇甫珩笑道,“莫要再教吐蕃人诓去带兵?”

他饶有兴致地探寻着妻子眼中真实的情感,继而满意地想,她终究只是个妇人,哪里就料事如神了,说的也不过都是些老声常谈。

皇甫珩将手掌轻轻搭在妻子的腹部:“我算着,还未到防秋之际,咱们的孩儿就该出生了,莫忘了,去请李公给他起个名字。”

一抹斜阳探进了帐中,又渐渐隐去。帐外营地里,傍晚时分为炊造饭的喧哗声,慢慢地平息下来。

“睡吧。”皇甫珩拍拍妻子的肩头。

他看着若昭顺从地缓缓地合上双眼,也斜靠在榻边,闭目养神。

但他的胸中,涛浪奔涌。

……

内侍王希迁,回到长安后,没几日,家中仆人果然来报,又有些好礼送上了宅门。

王希迁心花怒放,普王如此豪爽的结交,早就令这位飘然在权力中的内侍,将在咸阳演武中所受的惊吓,一笔勾销。

这个贞元元年的春末,皇甫珩所率的四千余神策军开赴盐州后,实际上,京畿内外,尤其是西北的大片土地上,已经由朝廷布置了多支神策军队伍,包括李晟在凤翔泾原的兵力。

这日,王希迁作为右厢兵马使,刚刚在御前向德宗奏对完度支要发给神策军的粮饷,出得朝堂之门,却见左仆射张延赏,正好自宫门处走进来。

王希迁灵机一动,迎上去,与张延赏打招呼。

张延赏虽是个挂名相公,好歹品阶高贵,紫袍在身,若在以往,王希迁这样的内侍省中官,张延赏连正眼都不会瞧上一眼。

但刚刚丢掉西川节度使的肥差、明升暗降调回西京的张相公,吃一堑长一智,何曾还敢在大明宫里拿架子。况且,回京之后,天子也常召见他,问问帝国西南的财赋转运之事,并未将他当作闲棋冷子。这不免令张延赏又臣心萌动起来,想着,实权宰相之路,或许未必就爱断情殇了嘛。

王希迁如今都知神策军右厢,张延赏岂会不知,岂会不笑脸相迎?

“王将军!”

“张相公!”

“咦,王将军,你怎地面色不佳?”张延赏关切道。

王希迁朝张延赏拱手:“相公莫笑话,老奴从前只是在这大明宫里头,给圣上跑腿传话的,虽然这传了几十年,未错过一个字,但现下圣上教老奴都知亲军之事,老奴才省得,那畿外的神策军老将们,当真难伺候。”

张延赏白眉一扬,起了兴致,压低嗓子道:“可是西平郡王给你使绊子了?”

王希迁心中暗喜。他提到“老将”和“畿外”,本就盼着张延赏明白自己所指何人,不想这宦海老官,竟直接点出李晟来。

王希迁,和此前死在李晟手中的宦官翟文秀,本是大明宫内侍省的拜把子兄弟,彼此交情甚厚。在咸阳观武前,普王李谊于酒宴间歇,主动提醒王希迁,莫因翟文秀之死对皇甫大夫有芥蒂,那是李晟做下的恶事,翟监军怕是被冤杀的,李晟又逼迫皇甫大夫三缄其口。王希迁听得怒向胆边生,结结实实地向普王讨教了些机宜。

此时,王希迁故作讶异:“张相公怎地知道原委?”

张延赏撇撇嘴,恨恨道:“王将军莫非以为,老夫久在蜀地,就不知神策军这些年的风云跌宕?若论踩着别人向上攀附的,甚至擅杀友军头领吞并队伍的,除了李西平,还有谁?李郡王好能耐呐,这般不择手段,却竟然得了恁大一块丰碑,竖在东渭桥头炫耀,只怕后世史家,写秃了笔,都写不尽他李晟这一代名将的丰功伟绩。”

张延赏痛痛快快地刻薄了一顿自己的宿敌,稍稍歇口气,又道:“老夫将如今这神策军右厢的大小将官想了一遍,敢对王将军你不敬的,也就只有居功自傲的李郡王了。”

王希迁长叹一口气:“说来也是怪老奴太耿直了些。上月,圣主派内侍尹元贞巡视同、华二州。那李晟不知听得什么风声,竟在圣主跟前弹劾尹元贞,说他勾连河中李怀光,向其泄露马燧马郡王的进军情报。老奴便向圣主进言,说尹中使断然不会做这悖逆之事,最多就是自作主张地去河中探察一眼,回来和圣主禀报而已。”

张延赏一副“这有何奇怪”的神情,冷哼一声,道:“李晟在圣主播迁奉天时,与李怀光和朔方军闹到势同水火,如今河中但凡有点风吹草动,李晟定然最是警觉,生怕李怀光得了圣主的赦免,有机会到得御前,将他的卑污行径都告发出来。李晟此人,贯来心胸狭窄,当年因我阻拦他带走西川军府中的官伎,他可没少在圣主跟前告我的刁状。对我这一镇节度使,他都如此,哪里会在乎诬陷了尹中使?”

王希迁连连点头,面色却越发凝重:“相公,因了尹中使的事,李晟只怕恨上了咱家。这个时节,边镇本无事,李晟却向朝廷讨要赏赐,兴兵西出泾州,打蕃子。咱家好歹如今也都知神策军右厢,说句话的资格总是有的。但就因为咱家反对他们兴兵,这不,李晟派了他的都虞侯邢军牙来到长安,只怕,咱家又要挨圣上的责罚训斥了。”

张延赏眯着老眼,蹙着眉头,沉吟片刻,劝慰王希迁道:“将军莫忧,圣主何其信任你,哪里就会听那邢虞候的一面之辞。更何况,大伪似忠之人,假以时日,终会教圣主看清真面目。”

王希迁忙又冲着张延赏深深一揖。

“得相公开解,老奴何其有幸,何其有幸!”

张延赏还礼,继而转身,举目望着雄伟耸峙的丹凤门,喃喃道:“冒贪边功,虚生边事,耗费府库,劳伤圣体,国有此将,当真不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