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二章 与君重逢

大唐暮云 第二章 与君重逢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8 16:20:13 来源:笔趣阁

皇甫珩今天要去的地方,是京兆尹府。

本来,皇甫珩所在的泾原军,行至长安,圣上循例会有赏赐与补给。负责在朝廷与藩镇之间传递讯息的进奏院,早在数日前便已派人通知泾师于京畿扎营,等着赏赐。

可姚令言与长子姚濬、义子皇甫珩等候了三四天,长安方向毫无动静。正困惑间,进奏院又来报,圣上诏姚令言入宫商议军情。

昨日,姚令言准备动身之际,姚濬道:“父亲,那王府尹是珩弟的族舅,不如让珩弟随父亲入城,父亲自往圣驾前奏对,珩弟倒可前去王府尹处拜访,打听一下这牛酒劳军之事。”

姚令言隐约知晓皇甫珩的母亲在长安还有些亲眷,不想其中竟有族人官至三品,于是向一旁的皇甫珩道:“珩儿,此事怎不与我知。”

皇甫珩脸色一凝,微有犹疑之色:“儿幼年曾与母亲回过长安,却记不得什么。前日进奏院送来一个包袱,说是王府尹所托,又说是舅母置备了一些御寒衣物,儿才想起一些旧事。但儿虑及祖上曾因边将结交朝臣而遭难,因此不愿宣扬,恐怕给吾军和王府尹带来流言蜚语。”

姚濬插嘴道:“圣上本来就敕令京兆尹都知劳军之事,珩弟以泾师军使身份前往接洽,光明正大,有何不妥。再说,王府尹给你送东西来,就说明他不怕与自己的外甥走动走动,他都不怕,你怕个甚么。”

皇甫珩看了姚濬一眼,见他满脸不耐烦,倒是与往日并无二致。他二人自幼耍在一处,姚濬虽脾气暴躁如虎,对这个义弟却极其爱护,至亲而不设防,因此他也不在皇甫珩面前掩饰情绪。

皇甫珩素来觉得义父姚令言过于谨慎,自己也习得了他的七分做派,但作为骁勇的军人,他实则颇有些认可姚濬的爽利无忌。何况,情境至此,自己若不为义父分忧,委实也太懦弱了些。于是向姚令言揖道:“父亲,这几日等不来赏赐,又逢冬寒早至,军士们的心思很是毛糙起来。阿兄所言极是,儿愿往兆尹府拜见舅父,将这劳军之事问个明白。“

姚令言接到圣旨,本已打定主意在圣上跟前奏禀军资迟发之事,此刻被两个儿子一说,倒真觉得由皇甫珩侧面打听,更为稳妥。

于是今早进了长安城,父子二人便分头行事。

皇甫珩在安远胡肆填饱了肚子离开,已是辰时中,往来的车马行人多了起来。

延康坊紧邻京兆尹府和西市,冻得硬邦邦的十字路上,不时有正在办差的不良人飞驰而过,呵斥那些驮着琳琅货物往西市去的胡商骡车或驼队避让。

皇甫珩见街道繁忙,不愿招摇,只牵着爱驹沿街边往北走。

走了几步忽觉异样,似有人尾随,他猛然回头,不过是寻常的熙攘景象。他心中疑虑,无奈耽搁不得正事,只得继续赶路。

行得半柱香的功夫,京兆尹府的高脊已赫然眼前。

京兆府尹王翃,是皇甫珩外祖母的族人,因此与珩母虽是表亲,却与皇甫珩外祖父的被贬毫无牵连。他本也是外镇节帅,在建中元年回到京中领职,深得德宗皇帝赏识。

京兆尹的公所在朱雀大街西边的光德坊,王宅也在坊内,德宗却特地敕令,将东边昭国坊的一座幽静大宅赏给王府尹。

彼时,长安城有句话叫“西富东贵”,而昭国坊又住着好几位朝中二品以上的大员,王府尹以从三品的衔级住进了昭国坊,可见他这些年的风头。这还不算,今年春初,德宗又令户部拨款,在光德坊京兆尹公衙之后修葺了一所别院,供王府尹举办公宴。

此刻辰时刚过,兆尹府门前已是人声嘈嘈。

离来年的春闱只剩三月有余,无论是国子监等京师学馆的生徒,还是来自州县乡试的举子,都在准备科场应考之余,开始“行卷”。

皇甫珩大致听母亲说过行卷这回事。再骄傲的读书人,科举取士之前也是一介布衣,在临近春闱时四处奔走、向长安权贵推荐自己,本也不算伏低。

由于每年春闱的首场往往考诗赋,因此秋冬之际,考生们便将平时所成的诗赋得意之作誊写成册,投献给京城的达官显贵或诗坛名宿。若朝廷大员能向礼部主考官通榜,亦或诗书前辈的赞美能传到主考官的耳朵里,高中进士榜的可能性便也大了不少。

今日,王府尹奉旨宴请的既然是德宗皇帝下旨诏入京城的女诗人,除了礼部大员之外,也颇有几位翰林院的诗赋大家前来赴宴。这个消息传出来,生徒举子自然纷至沓来,巴望着能在京兆尹官衙门前投卷成功。

皇甫珩见这些读书人虽幞巾利落、深衣齐整,却在寒风中持卷瑟瑟,面孔上挂着半是无奈半是期待的神情,还要被府前的阍吏呼来喝去、嫌他们挡了大门旁拴马之处。其中有几位生徒已是须发皆白,仍打起精神翘首以待,无怪乎时人评论“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

皇甫珩心道,若母亲坚持要他这个独子走乡试中举、进京赶考之路,此刻自己大概也挤在行卷的人群中。

再一想,自己的泾原之师千里而来,冒着严寒奔赴东边战场去救襄城之围,为大唐平息叛将李希烈之乱,目下也只能驻扎在京郊的旷野,于朔风中等待朝廷不知何时能发下来的赏赐和补给,着实也不比眼前的举子们好过多少。

甚至不如他们。书生至多落榜,而沙场将士们,是要豁出性命的。

这繁华富丽的帝国都城内外,能随心所欲的,永远是少数。大多数芸芸之辈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皇甫珩正感慨间,一辆马车停在他身边。

车上走下来一名抱着布囊的年轻女子。

皇甫珩与她直面相对,二人不由异口同声道:“是你?”

……

宋若昭清晨醒来,额前像被什么东西压着,隐隐有些沉重感。

她昨夜睡得不安稳,梦境重重。

童年时碧绿的田野和远方连绵的群山,少年时随父母颠沛流离躲避战乱,及笄之年家运好转、父亲投靠了一方节帅......梦境的最后一个画面,是深秋军营的篝火边,一位青年将军清瘦坚毅的面庞。

数日前,她自河北来长安看望幼弟,风雪严寒中迷了路,竟绕到鳢泉附近。一伙流民劫走了她与仆从的马车和食物,将他们扔在冰天雪地中。

正无助时,白茫茫的官道上,出现一支车马辚辚的大军,旌旗上赫然“泾”、“姚”二字。

宋若昭的父亲宋庭芬是泽潞节度使李抱真的幕僚,膝下一女一儿。宋庭芬平素尤其器重长女,常与其谈论时局,因此宋若昭对唐廷藩镇之间的渊源,极为熟悉。她知道,父亲的主公李抱真,与这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同出自河西陇右军系,且素来交好。

河西虽土地贫瘠、农事荒凉,却出产好马。宋若昭记得,一年前,姚令言送给李抱真几匹良驹,当时李抱真还邀请宋庭芬等一众幕僚观看打马球。

宋若昭当即向泾原军呼救,表明身份后,军士果然不敢怠慢,带她进入中军大帐。

本以为见到的是姚令言,却不料从素缣地图前转过身来的,是一位青年郎君。

皇甫珩初见宋若昭,微微有些诧异。眼前这女子,虽然横遭险情,却不似寻常妇人那般惶恐或沮丧。

她穿着青芜色的襦裙,赭石夹袄外裹着并不华丽的灰裘。头巾也许掉了,她的发髻有些散乱,堆积的雪花在军帐中的温度下融化,一些微小的水滴濡湿了她额前的发丝。即便如此,宋若昭的面上仍不见狼狈神色。她的双眸漆黑如墨,透着一股聪慧气,坦然的目光正充满了敬重尊长的意味,骤然触碰到皇甫珩的面容时,不由生出几分尴尬来。

宋若昭没有想到,泾师的主事将领竟如此年轻。她原本已将自己置于晚辈的身份中,这下倒不知如何寒暄了。

皇甫珩久在军中,见到的都是孔武而略显粗鄙的军汉,偶有地方州府遣来的营伎,均是冶艳莺浪的女子,他于宋若昭这般明净的红颜十分陌生。此刻见她清秀容颜上神情的细腻变化,他觉得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扣着他的胸口。

他努力使自己操持着平静淡然的语调:“宋家娘子,天色已暗,请娘子与仆从在这军帐中暂且将就一宿,天明后我即遣人将娘子一行送往长安。”

不待若昭回应,他又向左右道:“传令下去,戊时三刻之后,我皇甫珩巡防全营,直至天明,有饮酒聚斗者,军法处置。”

宋若昭从怔忡中回过神来,品咂了皇甫珩的安置和传令后,心生感激。

皇甫珩对李抱真幕府客卿之女格外礼待,将自己的大帐让出来,也无不合常理之处。但他仍要众军士们知悉,宋家娘子被安置在自己的军帐中后,自己将彻夜在外巡查。

“此人倒颇为细心。”

“又或者是我枉自揣测。”

宋若昭的念头转来转去,但一颗心到底是放下了。

时至夤夜,待身边侍婢气息粗重、显然熟睡后,宋若昭轻轻起身,拨开毡帐,向外望去。

她的眼睛本已适应了帐内的酽酽夜色,帐外的营火倒刺得她双目一眩。

柝声响过,白日里闹哄哄的营地沉入酣梦。一顶顶简陋军帐中传出的鼾声,使这刀兵之所越发显得阳刚粗犷。

朔风停了,夜气只剩清冷,不再凄厉。皇甫珩披着御寒大氅,在不远处的篝火边徘徊,时而与亲随低语几句。

“他怎地也不寻个牙将的营帐歇息?”

好奇的探究之心令宋若昭又看了一会儿,全然不顾探出帐外的鼻子冻得通红。

皇甫珩绕着篝火走了几圈,驻足,“噌啷”一声拔出佩刀。宋若昭只见寒光一闪,如流星划过。

皇甫珩转身,靠近篝火,慢慢地擦拭刀锋。刀再次入鞘后,他盯着火苗,闭上双眼,眉心拧紧。

宋若昭觉得,那不是困倦,而是满面的愁意。

翌日的告别平静如常,皇甫珩只叮嘱了护兵须亲眼见着宋若昭一行进入长安城的光化门,方可离去。

宋若昭迟疑片刻,鼓起勇气道:“吾等自东来,河北诸镇局势盘错纷杂。惟祝将军的泾师此番东征,诸事顺利。”

皇甫珩绷着的脸色微微松弛,嘴角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轻轻点了点头。

他二人只道萍水相逢、缘止于此,却不料在京兆尹府外竟能再见。

宋若昭一时有些恍惚,似疑心自己还在今晨的梦境中。呆立之际,皇甫珩倒先开口致礼:“宋家娘子,别后无恙?”

宋若昭正要答话,周遭人群忽然喧闹起来,有生徒喊道:“李尚书的车驾到了。”

只见这些平日里看起来斯文儒雅的读书人,顷刻间便如逐食的鸟雀般围上一辆绛红色的马车。

礼部尚书李揆,由仆从搀下来。他已是七旬老人,步履略有迟滞,气度却轩昂潇洒,一身牙白的常服帛袍,更衬得他如画中老仙一般。

李尚书既然是来年春闱的主考官,对眼前生员们挤挤挨挨想要行卷的场景自然不会惊讶。他命仆从自车中抬下一只硕大的空箱,朗声道:“诸生莫躁,依次纳卷来。”

李尚书如此平易可亲,生员们越发群情喷薄,纷纷争上前去,投卷完毕亦不离去,向李尚书拱手施礼后便滔滔不绝地自荐起来。如此,排在外围的生员自然不耐烦,叫嚷着要将里层的人拉出来,场面一时混乱异常。

宋若昭从布囊中取出一册卷轴,面对眼前情景却不知所措。她一个阁中女子,如何肯放下体面、挤在那一堆男子中。

皇甫珩见状,诧异道:“你也是赴考之人?”

宋若昭自哂一笑:“家中幼弟,在国子监苦读。”

“他怎么自己不来?”

“昨日帮国子监曹博士修葺屋舍,摔了下来,此刻正在家中养伤。”

皇甫珩看着宋若昭淡淡蹙眉的神色,一股连自己都陌生的怜意涌上心头,当即道:“不若将令弟的卷轴交给在下。李尚书既为今日赴宴要客,在下愿进府后寻个便宜时机,将卷轴交与他。”

“哦,王府尹原来也请了皇甫将军。”

“王府尹是在下的族舅。”

宋若昭“唔”了一声,眉梢舒展,眼中转忧为喜。她抬头,正撞上皇甫珩明亮温厚的目光,顿时觉得颊畔一热,喜色之上又蒙了一层红霞。

皇甫珩看得一呆,旋即清醒过来,且不说自己要事在身,便是单看他一个甲袍将领与年轻女子在车边攀谈,已过于扎眼。他作了个手势,引宋若昭缓步绕到车后背向府门的一面,接过她的卷轴,解开战袍前的护具,藏了进去。

“莫叫那些白发生徒看到,只怕要为难于你。”皇甫珩道。

宋若昭隐隐的欢悦更添了几分,眼前此君的言语间,竟已听不出陌生拘谨之意。

王府尹的主簿,这厢刚费尽周折驱遣了众位举子生徒、将李尚书迎入门去,转头又听报主上的外甥求见,还是个戎装的藩镇将军,心中暗道一声“终于来了”。

这面若笑佛般的主簿见到皇甫珩,殷殷作揖道:“郎君请随小人来。”

皇甫珩将马交给门前仆僮,与主簿浅浅寒暄几句,眼角余光瞥见宋若昭的马车已渐渐远去。他原本因战事而思虑重重的心,如饮甘泉般澄澈了片刻。

“她就此别去,也未告知长安住所,不过她幼弟在京城等待春闱,又是国子监学生,应当不难寻到。春闱在来年正月过后,不知那时吾师是否已能从襄城凯旋。”皇甫珩盘算起来,又觉好笑,自己向来心思只在行伍之事,竟也有今日这般意绪。

主簿引着皇甫珩穿过官衙正堂,来到后院,却不往中庭去,而是请往右厢的一间耳房中。

皇甫珩正要发问,一个青衣小仆捧着托盘进来。主簿恭敬道一声:“郎君请更衣。”

见皇甫珩怔忡,主簿环顾左右,稍稍近前,低声道:“郎君少年英才,但既为藩镇将领,以戎装见京兆尹,总是不妥。何况今日府上,贵客盈门……”

皇甫珩瞬间明白,舅父这样的京城大员,又正得天子倚重,最是害怕流言蜚语。自己此番进得长安,虽是因姚令言要向天子禀明军情,但自己贸然来见王翃,确实有些忌讳,这身戎甲说不得会给舅父惹来麻烦。

他爽快地换下战袍,戴上幞头、穿上小仆奉上的茱萸纹靛蓝圆领袍子,犹豫了一下,将宋若昭的行卷卷轴夹于臂下,却将自己的佩刀与箭袋拢在一处,交于主簿道:“舅父今日奉旨宴客,我这饮血的兵刃自也不能叫外人瞧见。”

主簿如鸡啄米般点头:“郎君想得周到,下官在京兆尹府这几年,要说京城的贵胄子弟也是见识了不少,小人斗胆说一句,真是未见得有几人能赶上郎君这般风采俊逸、沉稳果毅、龙姿凤态……”

“尔这獠奴,不可出此妄语!”

一声断喝响起,京兆尹王翃大步踏进耳房。他通身紫色大团花圆领襴袍,玄色织锦玉带钩上挂着鱼袋,虽不是朝服加身,却端的一派公卿模样。

他声如洪钟,但面带笑容,向主簿佯装怪罪:“龙凤二字,也是尔等能胡乱出口的。”

言罢,王翃上前一把抱住皇甫珩的肩袖:“老东西倒也有几分眼色,吾这外甥,如此人物,岂是那些不成器的纨绔子弟能比的?”

“珩儿,可还记得,当年你只这般高,随我打马出城,往终南山猎野味。我去寻些枯柴,想把那野兔烤了给你吃,明明嘱你端坐莫动,你却要来寻我,结果迷了路。幸好碰到山中采药人相救,否则,只怕你兔肉没吃到,倒成了猛虎的口中食。那日真是把你舅父我吓得魂不附体,若你有个闪失,我如何向你母亲交待!”

王翃言及此,顿了一顿,嗓音低了下来,缓缓道:“唉,这些年可苦了你母亲,她那样的西京贵家女儿,若非姑丈宦海失意,何至于离开长安、受尽风霜。”皇甫珩多年未见舅父,此番贸然来访,本以为与王翃相见会尴尬疏离,却不料舅父如寻常人家的慈爱长者般滔滔叙旧,毫无生分,提到母亲竟还眼角隐隐一红。

皇甫珩敏于骑射而讷于进言,对这人情翻涌的场面不甚习惯。王翃这劈头盖脸一通热络,着实令他有些尴尬。

他后退一步,深深鞠礼,开门见山道:“舅父莫怪,小甥受泾原节帅姚将军之命,来向舅父问一件事。”

王翃双眼一眯,脸上祥和未减。他这官场宿将,拿情作戏从来不是难事,并且在操持寒暄之际,早已暗暗察看对方的细微神色。

他直觉,在即将到来的翻天覆地的变故中,自己这个外甥会是个大麻烦。

“珩儿,你随我来。”

王翃领着皇甫珩,从耳廊穿过。出了后院的门,眼前的景象令皇甫珩大吃一惊,只见兆尹府后门两侧的高墙下,横七竖八躺着数十民夫,间有几个差服打扮的不良人。地上满是车辙痕迹,和炭火取暖的余烬。

“为着装载送往泾师大营的酒肉干粮、御寒毡褥与布帛赏赐,他们昨日一直忙到深夜,因坊间宵禁出不得坊去,便这般歇息了。圣上的劳军敕令是早就下达,可兵部和户部互相推诿,军资在昨日午时才从府库出来,耽搁至此,我也是心急如焚。珩儿,你舅父一个从三品的府尹,在各部阁老间周旋,殊为不易,你可省得?”

皇甫珩见泾师物资已有着落,心头一松,一时便要告辞、往进奏院去寻姚令言,但又恐自己这般生疏寡情的作风有些无礼,王翃到底是自己的尊长,于泾师劳军一事上又如此尽力,他一个晚辈无论如何也当进府向舅父实心实意地道个谢,聊几句母亲在泾州的近况。

正踌躇间,主簿巴巴地一溜小跑出来,禀道:“王公,那李炼师到了。”

皇甫珩一听,觉得是个告辞的好机会,向王翃道:“外甥愚钝,竟耽误舅父宴客大事,外甥这就……”

王翃却打断他:“正好,珩儿,随舅父一道入席。”

皇甫珩愕然,朝一旁的主簿看了一眼,心道,你方才这样谨小慎微,引我卸甲更衣,怎地舅父却不忌讳。

王翃一双老眼仿佛看透了外甥的心思,“嗬嗬”一笑,故意高声道:“老夫为官,子侄为将,这是阖家效忠天子的荣耀,有何见不得人的。朝臣与外将怎就不能一同入席?数月前,那哥舒曜还和兵部的人去平康坊喝花酒呢!”

主簿精明,当即一叠声讨好说:“是下官多事了,下官这就去派人去为少将军增设一席。”

见主簿离远了,王翃一边领着皇甫珩往中庭大堂慢慢地走,一边轻声道:“我听说那泾原节帅姚令言对你确实不错,但你母亲一心想回到长安,你若是懂得孝道,也当为她考虑。况且你看,这些个藩镇,将帅更迭比那上元灯会的走马灯还快,更有一着不慎死在部下手里的,你出身斯文,何必留在那群粗人里混前程。但,若寻机会以军功封了京官的实职,你毕竟在藩镇有过人脉,圣上疑心又重,只怕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中,礼部倒是个奔头。今日恰好礼部尚书在,那阁老,人是傲慢了些,但与你舅父交情不错,现下真正是个引荐的好机会。咦,珩儿,你这手里夹着的是甚么包袱?”

皇甫珩品咂出王翃话中对武人的不屑,正有些反感,一听提到礼部尚书李揆,又遇王翃发问,才想起宋若昭的行卷之事,郑重道:“若非舅父提醒,险些忘了,这是泽路节帅李将军幕府中子弟的诗赋卷轴,此儿郎想请礼部阁老指点一二,来年春闱不至一头雾水。”

王翃见自己这外甥真要开口,字斟句酌倒也不失分寸,哪像个边鄙之地长大的莽撞军汉,一面应道“这有何难”,一面不由心底又多了几分提防,略一思索,带着神秘的容色问皇甫珩:“舅父再考考你,圣上为何对那女冠诗人如此礼遇?”

皇甫珩淡淡道:“圣上爱诗,天下皆知。”

王翃得意一笑:“这女冠李季兰与镇海节度使兼浙江东西观察使韩滉过从甚密,也是天下皆知。”

皇甫珩恍然大悟,脑海里显现出一副藩镇分布图来。泾原藩镇虽出自四镇北庭,位于帝国西北一隅,但姚令言视野开阔,平时常与姚濬、皇甫珩二人分析各镇与唐廷的利害关系。东南藩镇看似寂寂无威,实际上靠着坐拥膏腴之地和成熟的漕运,却是朝廷颇为依赖的粟帛输送源。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后,中原一片焦土、十室九空,若不是江左、东南各州源源不断地向北方输送税赋物资,只怕大唐国祚难以为继。

“自古以来兵戈一响、黄金万两,圣上天威要收治河北那些叛镇,光靠在长安收个间架税除陌钱,哪里够军饷用度。这女冠进京,身后是韩滉这个钱袋子,别说我和李尚书这两张老脸出面,就是满朝文武都给她敬个酒,也不是什么稀奇之事。”

舅甥二人说话间,已来到中堂正厅。京兆府毕竟是威严的官衙,便是这御令准设的宴厅,也丝毫不显华丽张扬。但若细细看去,无论是满堂的楠木壁板,还是罩着一层柔和光晕的绯色地衣,无不是平常难以见到的上品好物。为了抵御不同往年的寒气,仆从们又在厅堂周遭挂上厚逾数寸的帷幔,于宴席正中放置了几个铜盆,燃上西凉瑞炭。

皇甫珩识得西凉瑞炭。此物产自前朝汉郡附近的西凉国,长约一尺,深青颜色,坚硬如铁。置于盆中燃烧时,光焰逼人,顷刻生暖,却无一丝烟气,余烬也不见四处飞扬,而是稳稳地积于盆地,令人称奇。皇甫珩在泾州时,常见西凉使团向东运送此物,知道是贡品,看来自己的舅父这京官,做得着实风光。

“诸位恕罪,老夫来迟也。”王翃春风满面迈入席中,左右寒暄好一阵作揖应酬。

王翃的主位左边坐着一身青白道袍的中年妇人,面上无脂无粉,眉目却甚是清丽,周身有一种淡泊之气。礼部尚书李揆坐在主位右手,他是正三品阶位,比王翃的从三品要高,因此在席上稍稍抱拳,算作还礼。

除了李揆,席间还有一人未曾起身,显然也是品阶高于王翃,年岁却不过四旬上下。

只听王翃冲他道:“朱太尉,今日老夫可领教了藩镇节帅的厉害,你看老夫的劳军不过晚了三天,我这外甥的义父就打发他上门要账。说起来,朱太尉与这泾原军还颇有些渊源。来,珩儿,见过朱太尉。”

此人浓眉微微一扬,温言道:“王府尹,莫要你来引荐,本官识得令甥,皇甫将军的箭法,在泾州敢居军中第一。”

皇甫珩心头一凛。他哪里料到,会在兆尹府遇到朱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